?

中外童書,對兒童心理學研究不夠(專家點評)

2018-03-30 07:37
環球時報 2018-03-30
關鍵詞:名畫童書剪紙

中信美術館執行館長曾孜榮:中國童書在國際書展上的關注度有所提升,但總體還是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中國的童書作家喜歡追求比較萌、比較可愛的圖像,可好的童書絕不僅僅是畫得萌和可愛,它里面一定有復雜的美學基因,將某些藝術流派的手法折射到童書創作中。中國童書在這方面相對單薄,美學上有所欠缺。第二,我們以前沒太注重從本國文化中吸取養分,縱觀全世界的優秀童書,一定有明顯的本民族特點,也就是說其故事文化的基因來源于本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

近年來不少中國童書作家意識到了這些問題,開始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運用豐富的表現手法展現中國故事,此次中信出版社亮相博洛尼亞的“看懂名畫”系列就是一種創新。這套針對青少年的讀本初衷是想讓中國繪畫從發黃發舊的故事堆里跳出來,用一種生動活潑,甚至國際化的形象展示出來,讓中外青少年都能看懂中國名畫。以第一冊《清明上河圖》為例,這幅畫展現了北宋都城開封的都市風光,里面藏著不少難以察覺的秘密,我們一一揭秘。

波蘭、丹麥等國的童書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中國童書距離世界級水平差了什么?——時間。歐洲的童書發展大概可以追溯到二戰結束之后,從那時起就一直持續穩定地積累至今,而中國的童書發展歷史只有短短二三十年。不過,中國是個文化大國,可以挖掘豐富的素材,這是中國童書的一大優勢。慢慢做下去,長年的積累不可或缺。

國際童書行業近年有一些新趨勢,童書的藝術表現形式上創意頻出。比如,過去的童書多是畫出來的,而現在國外很多童書是用剪紙的形式展現。這不同于中國傳統的剪紙工藝,是一種更類似于拼貼的藝術。有的直接讓小朋友去表演,經過拍攝、剪輯之后呈現出來的是小朋友自己的行為藝術。

不過,中外童書行業面臨一項共同的挑戰——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不夠。兒童童書很多是成年人去揣摩兒童需要什么,然而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是否真的需要無從得知。如何跟兒童心理學家合作,設置更符合兒童心理的童書內容,是亟待解決的課題?!?/p>

(邢曉婧采訪整理)

猜你喜歡
名畫童書剪紙
“我最喜愛的童書”五周歲了!
大嘴蛙學剪紙
童書與童年
名人名畫
李明淑:助力中國原創童書走向世界
手工剪紙
童書“貴族化”令人擔憂
當名畫變胖以后
剪紙
剪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