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地方本科高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研究

2018-03-31 09:05黃秀蓮
福建開放大學學報 2018年3期
關鍵詞:福建省文化產業設置

黃秀蓮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福建福州, 350117)

一、研究背景

文化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是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具有鮮明的帶動經濟、低碳環保等特征,已成為當前國家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表明我國文化產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軌道。不少地方文化產業增勁十足,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同期GDP,表明地方文化產業在拉動地方經濟增長中貢獻突出,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福建省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并具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具備發展文化產業的優良基礎和條件。充分利用福建文化資源以促進福建經濟發展,是提升福建經濟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陡=ㄊ 笆濉蔽幕母锇l展專項規劃》提出,經過五年發展,福建省文化產業增加值要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文化產業要取得長足的發展,人才資源是重中之重。文化產業是智慧型產業,知識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離不開文化資源,但歸根結底,人才及人才的創新創意能力是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因此,以創新創意教育為核心的人才培養體系至關重要。

據統計,目前福建文化創意類職位從業人數最多的是設計、編輯和策劃,三者從業人數達到77.32%,而其他類別從業人數占比不足三成。同時,目前福建文化產業大部分從業人員的從業年限不足5年,從業人員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不到5%,而高中及以下的占將近一半。這說明福建省文化產業存在人才結構失衡、高端人才極為匱乏的問題。因此,大力培養高學歷、高素質的文化產業創新性人才,為福建省發展文化產業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是當前推動和服務福建省文化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福建地方本科高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現存問題分析

本科高校擁有較完備的教育資源和科研條件,是文化產業高級人才重要的培養基地,為文化產業的后續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因此相關專業的建設發展直接影響到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而從總體上影響整體文化產業的發展。而地方本科高校是實現大眾化高等教育的主力軍,招生以區域為主,培養的主要是能夠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高級應用型、職業型人才,是地方經濟發展重要的后備力量。

2015年,《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推動轉型發展,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福建省現有地方本科高校37所,除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警察學院、廈門醫學院和福州理工學院5所院校外,目前均開設有文化產業相關專業,布點較為廣泛,文化產業管理、數字媒體藝術等一些新興專業的開設,為福建省文化產業的發展增添了后續人才支持。但從整體上看,面對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態勢,福建省文化產業相關人才的短缺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當前福建省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現狀受傳統培養模式的影響較大,無法滿足當前新型文化產業人才的特殊需求,文化產業發展與人才建設培養不平衡,而短期內這一不平衡狀態難以得到解決。具體來說,我省地方本科高校文化產業人才在培養模式上,存在以下問題:

(一)專業設置特色不突出

福建省全省32所地方本科高校均設置有文化產業相關專業,其中布點在5個以上的專業包括環境設計(19個)、廣告學(17個)、工業設計(16個)、視覺傳達設計(15個)、產品設計(15個)、音樂學(13個)、動畫(13個)、美術學(11個)、服裝與服飾設計(10個),文化產業管理(9個)、音樂表演(8個)、廣播電視學(7個)、舞蹈學(7個)、數字媒體藝術(6個)、廣播電視編導(6個)、新聞學(6個)、會展經濟與管理(5個)。從數據上來看,全省文化產業相關專業的布點較多涉及傳統的文化產業行業,少有文化產業中的新興行業,如數字出版、媒體創意、數碼動畫設計、影視媒體產業管理、音樂表演產業管理、藝術品投資等,同時,也鮮有如藝術與科技這樣的新興文化產業融合專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高校的專業設置與調整一直以來與當前的人才市場需求存在錯位現象,其調整變化速度也遠遠滯后于市場需求的變化速度。近幾年,我國的文化產業正進入黃金發展期,對文化產業人才需求不斷上漲,但高校的專業設置需要經過科學的前期論證、申報、審批等一系列流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福建省文化產業新興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

(二)人才培養照搬傳統模式

我國高校傳統的教育模式一直飽受詬病的原因就在于其過度重視課堂上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導致常常出現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缺乏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創造力,用人單位還要對其進行針對性地重新培養的情況,有些用人單位因此不愿意招聘應屆畢業生。這也成為長期存在的供求矛盾之一。雖然高校也在培養技能方面不斷努力,如增加專業課程的實踐課時比例,設置產業實踐課程等,但還是與企業需求的人才標準有一定差距。通過調查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文化產業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我們發現,大多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仍然遵循傳統的模式,即圍繞專業知識設置課程,注重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再加上占比例較小的實踐課程和一些輔助類的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課程,這樣學生畢業后掌握的主要還是專業知識,而非文化產業人才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復合能力。此外,通過調查,我們還發現,大多數文化產業相關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從核心課程向外拓展,追求專業知識的寬泛性甚至是國際視野,但恰恰缺乏對福建區域文化的關注。學生在學習中,對福建省的文化資源、福建省文化產業的相關政策、福建省的文化企業特殊需求等缺乏足夠的認知,導致學生畢業后文化知識有余,產業意識不足,無法與本土文化做到無縫對接。

同時,按照傳統模式構建的人才培養方案,還存在只專注于單一學科,院系與專業之間缺少融合,忽略復合性能力培養的問題。文化產業具有跨學科、跨行業的特征,涵蓋經濟、文化、技術等多層面豐富的內容,具有較強的融合性和交叉性。新時代的文化產業呼喚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經營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等,都是新時期的文化產業高新人才所必須具備的。以出版專業為例,當前數字出版行業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臺灣數位出版聯盟理事長賴洋助曾表示:新時期的數字出版人才應具備數字應用能力,鑒賞文、圖、影、音能力,邏輯組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學能力,溝通能力。如果高校還按照傳統模式培養學生,將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單一,與市場需求相脫節。

(三)精通地方文化的專業教師匱乏

雄厚的師資水平是打造一個成熟專業的必要條件,也是高質量人才培養的保障。當前文化產業精英人才的不足,背后的原因之一是符合新時期文化產業發展需求的師資嚴重不足。人才的培養,無疑需要教師專業能力保持與社會先進水平同步發展。社會需求在變化,原有的老師也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防止知識老化,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高、實踐能力不強,必然會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地方化、區域化是地方本科高校教師專業素質的特征之一。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在達到一般目標的基礎上,還必須兼顧地方性,即加強對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展狀況的研究。當前,掌握文化產業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充分了解地方的文化資源、歷史傳統、文化政策和企業需求,能夠帶領學生服務區域文化產業的專業教師非常稀少。因此,面向地方的不足直接導致各學科在教學活動中缺少關聯,難以將理論與地方文化相融合,學生獲得了理論知識卻無法在服務當地社會發展的實踐中發揮所長,在實踐中知識應用率不足。

三、基于專業建設視角的福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對策分析

高校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性與長期性的任務和課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綜合部署,多層面尋求有力舉措,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效。針對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當前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本研究提出以下幾方面相應對策。

(一)對接地區和產業需求,優化專業設置

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提出,“高校設置和調整專業,應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爸鲃舆m應”正是高校服務社會職能的體現。地方本科高校的文化產業專業設置,一方面要考慮依托學校優勢資源,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服務,另一方面要考慮未來幾年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福建省擁有豐富的、得天獨厚的地域文化資源,海絲文化、媽祖文化、船政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茶文化等,具有發展文化產業的良好基礎。文化產業要大力發展,需要培養一大批熟悉這些地域文化的福建特色文化產業人才,包括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經營性人才、復合型人才等。在今后幾年,福建省將重點打造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文化旅游和休閑娛樂等產業集群,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福建省對這些領域的人才需求將大大增加。人才培養不是朝夕之功,人才成長不會一蹴而就。因此,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的文化產業專業設置要具有前瞻性,應該在充分了解福建省本土文化資源的基礎上,聚焦福建省十三五規劃的重大發展戰略,結合學校定位和資源,在專業設置和培養方向上提前布局,突出特色,敢于創新,重點設置福建省文化產業發展急需的、與未來較長時間內福建省文化產業人才需求結合度高的本科專業,同時加大對傳統文化產業專業的改造升級,以適應當代文化產業所需,不僅要培養技能型人才,還要多設置能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經營能力、管理能力人才的交叉融合專業,形成新的學科增長點。

(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綜合應用能力培養

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精通區域文化產業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在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上,既要探索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共性,又要避免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同質化問題;應立足于地方文化傳統和文化資源,充分運用地域文化的優勢,既要擺脫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傳統培養模式,又要因地制宜,求新求異,關注并促進地方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當前大多數高校院系和專業的設置還是以傳統方式為主,院系、學科、專業之間沒有打通,院系、學科、專業之間存在明顯的界限,這也造成了學生普遍存在所學知識較為單一的現象。因此,在設置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應當根據高校自身定位及優勢專業,在依托原有文化產業相關專業的基礎上突破原有的學科、專業設置壁壘,推進文化產業不同行業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在課程設置、評價方式等方面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應用能力方面傾斜??鐚W科的交叉、融合不能只是不同專業課程的簡單疊加,應該是在人才培養與社會崗位需求相匹配的基礎上,整合教學資源,充分考慮理論教學與產業實踐的融合、藝術與技術的融合、內容生產與產業經營管理的融合,將創新協同機制引入其中,構建對學生的全方位、立體化培養格局。

(三)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實現產教融合

文化產業高級人才的培養不能單純依靠高校,校企合作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高校具備產業人才培養的師資和理論學習環境,一線企業具備人才掌握技能的實踐環境,雙方資源的有效整合能夠優勢互補,實現雙贏。因此,福建地方本科高校在設置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時,必須積極探索與一線企業對接的渠道,促進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創建與文化產業實體合作培養人才的聯合模式,才能有效地化解高校文化人才培養與產業人才需求脫節的鴻溝。如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將文化企業中優秀的實踐導師納入專業建設導師庫,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實現校企師資共享與交流,促進專業建設和產教融合。在今后的探索中,高校也可以考慮在校內設立以行業精英人士如高級工藝美術師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聘請他們定期或不定期短期入駐校園,帶領學生參與實際項目創作訓練。企業導師所具有的豐富實戰經驗正是校內教師授課的短板,雙方共同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理論運用于行業實踐中,有效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能。

四、結語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文化軟實力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文化產業的如火如荼預示著將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充滿機遇的同時也充滿挑戰。福建地方本科高校作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應在文化產業相關政策的引導下,結合自身辦學定位與特色,結合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多方探索,合理設置專業,轉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能服務地方經濟的文化產業創新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精英型人才,與地方企業需求實現無縫對接,為企業培育定制式人才,從而打造具有區域鮮明特色的文化產業專業,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動力源泉。

猜你喜歡
福建省文化產業設置
中隊崗位該如何設置
福建省“兩會”上的“她”聲音
第四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第三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文化產業空心化隱優
福建省巾幗館開館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地鐵出入段線轉換軌設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