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標“十三五”奮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2018-04-01 03:02
山西財稅 2018年3期
關鍵詞:耕地面積高標準十三五

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農業現代化,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在建設高標準農田,鞏固和提升糧食產能,實現藏糧于田,藏糧于技的綜合優勢,結合崗位工作,為進一步做好“十三五”時期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在認真對各縣“十二五”期間的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對標“十三五”、“全省2020年建成1900萬畝”、“晉中要建成62.73萬畝”的目標任務,就全市目前農業基礎資源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進行了分析調研。

一、全市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基本情況

晉中市農業綜合開發從1999年平遙縣正式成為國家開發項目縣以來,連續有介休市、太谷縣、祁縣、壽陽縣、昔陽縣、榆次區、榆社縣、靈石縣、左權縣成為10個國家級項目縣。農業綜合開發的受益縣(區、市)占全市12個縣區的83.3%。全市目前有耕地面積556.87萬畝,累計開發土地治理面積73.1萬畝,其中:中低產田改造35.8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28.32萬畝,生態治理面積8.95萬畝,仍有待開發治理面積685.63萬畝,其中:可建高標準農田面積264.81萬畝,生態治理面積420.82萬畝。已完成的中低產田改造10年以上的仍可納入可建設高標準農田范圍。綜上,晉中市“十三五”及以后,可建高標準農田面積仍有300萬畝左右。

目前正式列入農業綜合開發范圍的有10個國家級項目縣,在《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中明確的800個產糧大縣,有太谷縣、祁縣、壽陽縣、昔陽縣4個?!渡轿魇⌒略?0億公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10-2020年)》中劃定的核心區、輻射區、帶動區三大糧食生產區中有介休市、平遙縣、榆次區3個。榆社縣為省級貧困縣,左權縣為國家貧困縣。

按照摸底調查情況看,目前晉中市各縣(市)耕地開發情況為:一是全市4個產糧大縣,太谷縣未開發耕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73%,祁縣未開發耕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69%,壽陽縣未開發耕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93%,昔陽縣未開發耕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85%,具有開發潛力,應突出重點,加大力度扶持;二是糧食生產區的核心區、輻射區、帶動區的3個縣,介休市未開發耕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83%,平遙縣未開發耕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85%,榆次區未開發耕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89%,也具有開發潛力,應突出重點,加大力度扶持;三是2個貧困縣,榆社縣,未開發耕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93%,左權縣,未開發耕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96%;開發潛力巨大,應突出重點,結合扶貧工作加大力度扶持;四是靈石縣作為山丘區縣,而且是產煤大縣,目前正在由工業反哺農業的轉型期,靈石縣未開發耕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91%,仍具有開發潛力,應結合生態綜合治理,加大力度扶持。

二、當前推進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開發的難度加大,資金投入不足。由于過去按照“先易后難,集中連片”的原則,開發重點主要集中在條件相對好的區域,目前,全市各縣列入開發范圍的大都是地理地形位置不利、干群關系不穩定、基礎設施十分薄弱、生產條件很差的平川丘陵過渡區,鄉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村級班子戰斗力不強,集中連片選項難度大,實施開發項目的難度大。尤其是隨著農村土地的確權登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占地問題會比較突出。項目區選擇困難,項目規劃、建設的難度越來越大,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國家脫貧攻堅行動的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投資重點向貧困縣傾斜,全市7個非貧困開發縣,農業綜合開發總投入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大幅縮減,加大了農業綜合開發的壓力,極大地影響了縣域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的推進。

二是現階段農村經營體制制約現代高效農業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指出“我國國情決定了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普通農戶仍是農業生產的基本面”。從項目建設實踐看,由于受傳統的分散式的一家一戶農業經營體制的制約,項目區普遍存在調地、調產阻力大,土地流轉規模小、流轉程序不規范、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不大,極大地制約了規?;?、集約化、專業化現代高效農業發展。農村土地確權改革,農村土地長期不變的政策,使土地成片開發與農戶分散經營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土地治理項目未將占地補償、青苗補償等列入支持范圍,也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項目規劃方案的落實。

三是各涉農部門各自為政,多點立項、難以形成整體合力。當前晉中市財政支農項目和管理涉及多部門,發改委、財政農發、國土、水利、農業等部門都有與農業和農村發展相關的各種專項項目和資金,資金投入渠道多、來源分散。比如每個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由財政農發、國土、水利、農業等各部門分別對口承擔,各部門自立門戶、多頭立項,既容易造成重復立項、資金浪費,也影響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整體規劃,降低開發整體效果。

四是高標準農田的效益還不高。經過工程治理,項目區基礎設施等硬件有了較大改善和提高,具備了較好的生產潛力。但由于產業結構仍然沒有擺脫傳統農業的格局,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沒有發生質的提高,優質高效的特色農產品生產模式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

三、進一步推進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意見與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力度

目前隨著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由易轉難,開發方式也由過去的數量規模向當前的質量效益更深層次發展,所需的資金量明顯加大,現行的農業綜合開發投入無論是畝投資規模還是投資總量均已無法滿足需求,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畝投資標準,確保項目能夠真正建設成為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二)大力支持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雖然在今后相當長時間內,家庭承包、分散經營仍將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方式。但是,也應看到,新形勢下,農業規?;洜I是今后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提升我國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引領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的有生力量。今后一段時期,農業綜合開發在項目規劃布局上,要注重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項目區積極推進土地流轉進行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開發,發展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現代農業,保證農業綜合開發建設成果長期發揮效益。

(三)以農業綜合開發為平臺大力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

建設田園綜合體包括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方面內容,本質在于“綜合性”,農業綜合開發的優勢也在于“綜合”,兩者在內涵上是相互契合的。農業綜合開發建設田園綜合體,一方面,能夠發揮農業綜合開發的綜合平臺作用,通過打基礎、強產業、優生態、扶主體、引科技等綜合舉措,全面提升田園綜合體試點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建設田園綜合體試點,農業綜合開發能夠在更高的水平上發揮“綜合”優勢,從而確保農業綜合開發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實現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

(四)進一步深化統籌整合各類財政涉農資金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立足農業農村發展新形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有利于從政府層面優化農業資源資金、政策等要素配置,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農業綜合開發工作要用供給側改革思維進一步深化統籌整合各類財政涉農資金,既要突出自身綜合優勢,注重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經營方式、農業科技進步等方面的綜合集成,提升開發效益,又要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的原則將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與土地整理、扶貧開發、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類政策性支農投資整合,進行規模治理、形成開發合力,全面提升農業綜合開發的輻射力和綜合治理能力,充分發揮國家財政支農總資金投入的綜合效益。要充分發揮部門項目行業優勢和示范作用,推進部門項目與農業綜合開發實施項目有機結合,提高整體建設水平,更好地發揮示范引導作用。

(五)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加大優勢區域扶持力度

注重時效,找準路徑,結合各縣縣情,不搞“小而全”,更不搞“大而散”,要著重在“特而優”上下功夫。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突出支持有利于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脫貧的項目,推動優勢特色產業由點狀、塊狀向帶狀、集群式發展。充分發揮專業大戶、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作用,促進單家獨戶小規模分散經營的傳統農業模式向規?;s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轉變,推動農業產業不斷向優勢區域集中,構建優勢產業集群和生產基地,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引入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六)為農業綜合開發插上科技之翼,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建立科技措施資金整合機制,完善科技示范項目建設機制,農業綜合開發進一步加大科技措施資金投入,提升科技資金使用效益和項目成效,探索建立農業科技資金的整合投入機制,以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為平臺,以科技為先導,以產業為抓手,整合相關農業科技項目資金集中投入,充分發揮農業科技措施的規模效應。在不斷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積極撬動金融、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科技領域,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資金支持。進一步創新機制,完善政策,集中合力,促進現代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利用,全面提升項目區科技含量和科技貢獻率,讓農業綜合開發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七)繼續發揮“綜合”優勢,建設全面小康

農業綜合開發最根本的特點在于“綜合”,生命力也在于“綜合”,也是與其他支農資金的本質區別。要針對當地農業薄弱和制約因素,抓住關鍵環節,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綜合運用工程、生物、科技等多種措施,因地制宜開展扶持。在抓好農田、水利、道路、林網、農機等“硬”設施建設的同時,著力抓好產品升級、科技貢獻、信息服務等“軟”設施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要與農村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與方便群眾的生產生活結合起來,使農發項目工程更符合民生、民情和民愿。在進行土地治理項目的同時也要注意項目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統籌考慮農業生產設施與農村生活設施的建設問題,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同時注意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

(八)實施精準農發,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扶持模式

首先要抓好主業,集中資金,重點突破。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加大投入,搞好農業基礎設施,達到藏糧于田,富農富民目的。產業化經營項目安排上,改變按縣一級分配資金的做法,以市為范圍,集中一部分資金,重點對某一重點縣和一個優勢產業進行重點扶持,使其在短時期內擴大規模,發展壯大,形成帶動示范效應。其次要持續發力,對有發展潛力、具有較好基礎的企業和合作社進行重點幫扶,持續跟蹤服務,幫助他們完善各種證件手續,確定發展思路,編制項目建議書,通過項目申報和實施,升級改造現有生產方式,建立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經營模式,增強競爭力和效益。對帶動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經營管理好的龍頭企業和合作社進行連續扶持,促進合理的產能擴張和科技提升,使農產品由數量向質量提高方向轉變,提高優勢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有取有舍,有所為,有所不為。產業化項目建立負面清單,對市場競爭充分的產業堅決不上。土地治理項目中對市場機制能夠解決的工程措施不予扶持。引導適度規模經營,不追求過大的集中連片。

猜你喜歡
耕地面積高標準十三五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16.89萬公頃(253.34萬畝)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確保按時保質完工
農田“高標準”帶來農業高效益
“兩委”換屆發動攻堅——確??械簟坝补穷^”、實現“高標準”
家畜養殖生產的環境效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