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開發區SWOT分析

2018-04-01 03:02
山西財稅 2018年3期
關鍵詞:開發區山西省發展

山西省開發區是指山西省范圍內經國務院或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文化旅游開發區、現代農業產業開發區等各類國家級、省級開發區。截止到2017年底,山西省共有各類開發區40個,分布在山西省11個地市。山西省開發區的產業結構分為工業園區、旅游產業園區兩種類型,其中大多數開發區屬于工業園區。以煤焦化、鋼鐵、鑄造、醫藥、玻璃器皿、農產品加工、機械裝備等為主的開發區正在興起,新材料、醫藥、化工、鑄造和機械等產業成為了大多數開發區選擇的主導產業,并與之產生了相應的產業鏈,為各地市的發展提供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并成為各地市轉型的橋頭堡。目前,山西省開發區在產業結構上已初步形成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等6大產業集群,承接了80%以上新開工項目,貢獻了60%以上的新興產業產值,已成為引領山西省轉型發展核心區域。為了引導開發區制定科學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基于轉型升級戰略,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對山西省開發區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進行深入分析,為開發區制定發展戰略提供參考和依據。

一、山西省開發區發展優勢(S)

(一)豐富的自然稟賦

山西省具有很大的開發區發展的優勢。雖然在科技的發展浪潮之下自然稟賦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豐富的自然資源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先決條件和動力。山西省豐富的煤炭資源造就了以煤炭為主的開發區,這些集群是以本地資源為紐帶,在當地特色經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二)大型企業的擴散效應

在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方面,山西省通過科技創新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一批新產業、新動能項目,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此同時,富士康、羅克佳華、吉利汽車、中鼎物流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迅速發展,引領帶動各類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加快發展碳纖維、石墨烯、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制藥、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良好的產業基礎

近年來,山西省開發區保持著平穩的增長勢頭,經濟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各主要園區長期注重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主導產業支撐作用初顯;服務業發展實現量質提升,金融、物流、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持續推進。

(四)豐厚的社會網絡資本

山西省企業家大多由本土發展起來,其社會關系和社會網絡資源在其企業的運行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其中市場性資源、智能性資源、經驗性資源可以幫助企業家獲得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支持,從而獲得相對信息優勢、利于企業技術創新,降低風險、節省交易費用。

二、山西省開發區發展劣勢(W)

(一)開發區規模較小

山西省開發區規模經營不明顯,且投入產出效益總體偏低,土地利用強度現狀值與理想值差距較大。從區域分布來看,太原市區以及清徐縣,大同、陽泉、忻州、晉中等地區開發區發展速度較快,發展程度較高,集群密度較大。而其他地區開發區發展則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集群數量較少,發展程度較低,配套設置以及其中基礎設施的建設也相對缺乏。

(二)產業結構雷同

山西省開發區的產業構成比較相似,特別是主導產業的選擇和建設比較雷同,而且主導產業仍然以傳統產業為主,新興產業發展滯后。相似的結構不利于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將加重環境的負荷。相似的產業布局,會導致相同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不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很大程度上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流失,加劇了環境的惡化程度,且破壞生態平衡。

(三)自主創新能力弱

山西省開發區高端創新資源和要素不足,高水平研發機構、公共創新服務平臺等資源相對較少,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滯后,打造人才高地力度不足。在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產業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較高??萍计髽I孵化器建設滯后,缺乏培育小微企業成長的載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開發區自主創新能力。

(四)體制機制不完善

開發區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靈活,存在部門設置不健全、職能交叉等問題。項目落地、服務工作機制不成熟,存在服務環節缺失、部門間銜接不暢等問題,導致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同時,政府服務專業化、市場化水平尚待提升,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比重低,市場力量在市政管理及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的參與度較低。

三、山西省開發區發展的機遇(O)

(一)中國開發區改革進入新階段

當前,全球經濟和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競爭異常激烈。為了進一步發揮開發區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應和增長動力,引領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強對各類開發區的統籌規劃,加快開發區的轉型升級,進一步增強開發區功能優勢。

(二)“十三五”時期山西省區域發展戰略

山西省在未來發展的最新定位是“三基地一中心一樞紐”。我省是國家級煤機裝備制造基地,是資源產業低碳化發展技術研發基地,也是資源產業低碳化發展技術研發基地,是全國煤炭配置中心,也是中部地區連接環渤海經濟圈與陸地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為此,“十三五”時期,山西省將實施環渤海經濟圈協同共生發展、山西沿黃地區與陜蒙豫互動發展、積極對接陸地絲綢之路經濟帶、主動融入大中原經濟區等戰略。這些戰略的實施將推動開發區進入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時期。

(三)國企改革為開發區發展提供良好契機

自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大方向后,市場就一直對中國新一輪的國企改革充滿期待,這其中的深意不言自明,國企改革不僅意味著釋放市場力量的活力,對于山西開發區的持續發展也至關重要。國有企業大多是開發區的龍頭企業,國企的改革意味著國企活力和競爭力的提升,也意味著擴散能力的提升,因而有利于提高山西省開發區的生產力和市場活力,對于集群資源分配更加公平有著促進作用。

(四)供給側改革為開發區發展帶來政策性優勢

供給側改革對山西省開發區的影響是促進煤化工相關產業做大做強、促進非煤產業迅速發展。供給側改革就產能過剩情況,對產業進行調整,此舉對以煤炭能源產業為發展核心的山西省提供了改革動力。在《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指導下,全面去產能、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對煤炭行業進行深度整合,有利于相關行業做大做強,促進了開發區的進一步發展,如交城、孝義、清徐等地的經濟開發區。除此之外,在供給側改革的全面推行下,山西省進一步走向產業轉型發展道路,為非煤產業提供了發展窗口期。政府加大對創新、可持續產業的扶持力度,提高新型產業關注度,促進了非煤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以物流為核心的太原民營工業區、以文化創意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科技和商貿為雙翼的臨汾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提供了政策優勢。

四、山西省開發區發展的威脅(T)

(一)傳統優勢產業發展遭遇資源瓶頸

山西省正處于工業化中期,資源的制約是最現實的威脅?!耙幻邯毚蟆贝螵気啺l展模式嚴重受制于人。傳統經濟模式被擠壓,逐漸面臨被替代的境況。開發區的發展同樣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在宏觀層面,與其他省市的競爭加劇,以煤焦化、鋼鐵、鑄造、醫藥、玻璃器皿、農產品加工、機械裝備等為主的開發區在宏觀競爭當中并無法占據優勢地位,新材料、醫藥、化工、鑄造和機械等產業產值更是處于全國中下游。

(二)去產能政策實施淘汰能源企業

根據國家提出的化解產能過剩要求,化解產能過剩是今后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為此,近期,國土資源部印發《關于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三年內停止煤炭劃定礦區范圍審批,不得受理未經核準的煤炭采礦權新立和變更擴大生產規模申請,對未按國家規定核準備案的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不得安排建設用地計劃,不得通過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審查和辦理供地手續?!叭ギa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中去產能位于五大任務之首,而在去產能中,鋼鐵和煤炭行業又首當其沖,山西省大批煤炭開發區或者依托煤炭發展起來的開發區將會受到創傷。

猜你喜歡
開發區山西省發展
山西省右玉縣的生態建設及其啟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山西省打開農產品供深通道
發展前景廣闊的淮安高新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
擠壓還是帶動:開發區FDI外溢對無開發區城市經濟的影響
山西省文聯扎實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活動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研究——以南昌高新開發區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