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釉應用的歷史發展

2018-04-01 12:14張哲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綿陽621000
絲路藝術 2018年11期
關鍵詞:色釉青釉陶藝家

張哲(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陶瓷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陶瓷藝術的發展可以追溯近萬年的時間,中國的陶瓷文化在世界陶瓷史中占據著卓著而特殊位置,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關于釉的使用。在早期釉陶的創造與生產上,中國陶器藝術創作一直是先行與開拓者,及至東漢,浙江地區又成為最早的瓷器的創造地,青釉在長達500年的時間里一直是陶瓷的主導。進入隋唐,“南青北白”成為顏色釉的兩大種類。而宋代五大名窯更是用中華美學把色釉的化學特性發揮到了極致,汝窯的“雨過天青”,鈞窯的“驢肝馬肺”,哥窯的“金絲鐵線”等,均成為傳世名作。終至明清兩代,“霽紅”、“灑藍”、“茶葉末”等等,可謂百花齊放,光彩奪目。

釉指的是以二氧化硅為主要材料,附著在陶瓷坯體上的一層玻璃質的附著層。狹義的色釉指在基礎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著色劑,使之產生不同的發色效果,形成單色的顏色釉。而廣義上的色釉還包括熔塊釉、窯變釉、混合釉等花釉,以及硅酸鋅、鈦鋅、鐵鋅等結晶釉,金屬釉、無光釉、裂紋釉、食鹽釉等一些有特殊效果的釉。涵蓋面更廣,種類更多,表現效果也非常豐富。

早期陶器的發展中是沒有釉的使用的,多以硬陶、彩陶、彩繪陶等形式出現,在長期的燒制總結中,人們發現燒制過程中多以木柴作為燃料,當窯內達到一定的溫度時,草木灰落到坯體表面,與坯體表面的硅酸鹽層產生氧化作用,形成一層玻璃質的附著層,這層熔融形成的玻璃質層,就是最早釉的雛形。釉的產生和使用是在長期勞動中發現并利用,是生產力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釉的產生與使用對陶器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對瓷器的創造產生的至關重要的推動力。在商代中期,人們已經開始將草木灰加水進行調和,形成一種糊狀的物質,將此涂于坯體表面,在燒制的過程中,形成灰色的釉層,也就是早期的灰釉。此外草木灰與粘土相混合,形成了可以耐更高溫度的釉料,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這種配釉方法也延續了千年之久。

隨著窯爐技術的進步,燒制的溫度越來越高,釉料中粘土含有一定的鐵質,在窯內弱還原的氣氛中燒成,因此呈現出青色的光澤,也就是所謂的青釉,青釉的出現將改變中國陶瓷燒制的歷史,終于在東漢中晚期的浙江地區,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青瓷。

因此,我們將釉的發展分為四大階段:第一階段為釉的孕育時期,年代大約在商代之前,這時候出現了釉的基本雛形,坯體表面開始與草木灰產生一定的氧化作用;第二個階段為釉的產生期,年代為商代中晚期至戰國,這時候已經可以使用灰釉進行器物的美化與實用提升,并產生了青釉的雛形,出現了原始青瓷;第三階段為釉的成熟期,年代為東漢至五代,青釉已經能夠成熟大量使用,并產生質地純白的白釉瓷,以越窯為代表的青瓷和以邢窯為代表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第四階段為釉的大發展時期,年代為宋代至明清,這時候人們已經可以熟練在基礎釉里添加不同的著色劑,在不同窯內氣氛下高溫形成豐富的釉色變化,并且形成釉的不同質感變化,溫潤的宋代五大名窯,汝窯的“雨過天青”,哥窯的“金絲鐵線”,鈞窯的“鼻涕藍”、“驢肝馬肺”等,奪目的明清顏色釉,灑藍、霽紅,茶葉末,甜白等等,豐富而多彩。

色釉在陶瓷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色釉的歷史變遷能夠清晰的反映出生產力的進步與審美情趣的變化,對我們研究傳統文化及藝術有巨大的價值。進入二十世紀30-50年代以來,“現代陶藝運動”在歐美產生,現代陶藝的創作擺脫了傳統陶瓷工藝的局限與桎梏,現代陶藝家們以更自由的方法,更具有個人審美情趣與情感訴求的創作方式,加之物理學的進步與化學工業技術的發展,在色釉的使用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陶瓷藝術家,他們對色釉的創作與運用絕有強烈的特點與個人情懷。色釉于陶瓷而言,已經脫離了單純作為包裹工藝與裝飾工藝的存在,成為具有強烈藝術特色的陶瓷藝術表現形式。

色釉在現代陶藝創作的表現的形式有很多,就不同工藝手法及審美特征,我將其主要形式總結為:

色釉繪畫指以色釉為繪畫的主要原料,直接在坯體上進行繪畫創作的一種現代陶藝創作方式,在窯爐內進行高溫燒制,依靠釉的本身色彩、質感,加之釉之間相互熔融、流動,形成豐富多彩的畫面效果。色釉繪畫的創作技法不拘一格,可以采用潑、噴、刷膜、灑、滴等不同的技法,與作者的創想產生融合,也經常會產生許多意料之外的作品,偶然性較強。色彩渾然天成,富有層次,既有獨立色塊,又可以產生不同的變化,這也是色釉繪畫的一大特點。

色釉繪畫的代表性藝術家有很多,潘文復、李菊生、王豫明等都是個中翹楚。潘文復老師70年代創作的色釉代表作《金色桂林》,成為色釉繪畫的里程碑式作品,證明了色釉除了陶瓷坯體包裹作用和裝飾作用外,還可以當作繪畫的材料來使用。李菊生老師將高溫色釉的繪畫創作繼續發展,結合了色劑的使用,青花料的使用,并將傳統瓷畫技法與現代水墨、油畫技法結合,使色釉繪畫的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色釉繪畫的特點是偶然性較強,控制難度大,但燒制過程中的意外因素形成的畫面效果與肌理效果卻總能夠讓人們得到“意外之喜”,這恰恰也是色釉繪畫的魅力所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陶藝家投身其中。

色釉在傳統陶瓷中功能主要是增加坯體強度,提高使用效果,裝飾和美化陶藝作品等,色釉的裝飾功能一直以來都是色釉的最重要作用之一。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家們不僅僅滿足色釉的包裹作用與簡單裝飾作用,他們往往有著獨特的理解,通過自己創造性的構思與獨特的表現手法,把色釉的裝飾功能與自己作品創作實踐相結合,展現出了色釉極強的生命力。

色釉裝飾運用出色的陶藝家非常多,在此以美國陶藝家溫·黑格比以及中國陶藝家戴雨享為例。溫·黑格比的陶藝作品形式多以容器和瓷磚展現,他主要的探索方向為“山水意象作為冥想的焦點”,“我努力塑造一個具備持續安靜的空間環境 , 一個完整的沉默,空白的空間,有限與無限,親密和巨大相交的地方”(黑格比語)。他的作品巧妙的利用色釉豐富的層次和變化來做裝飾,使用偶然性極大的樂燒方式進行創作,作品層次分明,構成感強,視覺效果極為搶眼。中國陶藝家戴雨享老師的陶藝作品裝飾意味濃厚,有著濃郁的中國傳統文人氣息和道家哲學精神,他所表現的作品空靈、悠遠,又具有強烈的構成感。利用色釉與器皿的孔洞、殘缺、丘壑等相結合,表現出豐富的視覺層次與高遠的意境。色釉的肌理與器形的結合恰如其分,同時又不失強烈的對比。

色釉的表現性極為豐富,與其他的創作方式結合更帶來了巨大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現為:色釉與釉上、釉下彩繪的結合;色釉與陶瓷雕塑的結合;色釉與環境陶瓷的結合等等。

猜你喜歡
色釉青釉陶藝家
《高原旭日升》高溫色釉彩瓶
哥窯青釉雙耳彝爐
知足(竹)常樂
陳厚卿作品精選
余昌冰作品精選
邱含作品
陶元浴素——中國當代陶藝家黑白影像(NO.2)
淺談氈包青釉
古陶瓷鑒定:從標形學到痕跡學
陶元浴素——中國當代陶藝家黑白影像(十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