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遠、夏圭的“邊角之景”

2018-04-01 12:14許潤方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山東濟南250014
絲路藝術 2018年11期
關鍵詞:馬遠情景交融邊角

許潤方(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一、“馬遠、夏圭”山水畫發展的藝術背景

南宋是傳統山水畫風格發展和形成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初期部分畫家繼續延續北宋山水畫風格,譬如全景式構圖、雄渾壯闊的風格,山勢曲折多變,皴法細致入微,包括水的走勢、云煙的變化等。自南宋畫家李唐開始,山水畫家不再只癡迷于對自然山水壯美遼闊的描繪,而是追求畫面的意境,抒發畫家自身的思想情感。構圖的多變、風景的多變以及詩書畫印四者的完美結合是南宋時期的山水畫藝術的追求。

南宋時期盛行“清潤可愛”的小景山水,全景式構圖簡略成“邊角詩意”。情隨景動,情景交融,小景構圖不僅將江南景色的柔美多姿表露無遺,更將畫家本我的恬適心境傳達的生動自然。素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的馬遠、夏圭,是南宋時期山水畫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變荊浩、范寬之法,筆墨嫻熟老練暢快淋漓,對于客觀自然的把握和處理開合有度,尤其是在對地域地勢的巧妙利用,縱情揮灑,使多姿的山為筆所用,多情的水為墨而流。

馬遠的山水畫所表現出來的石質堅硬,立體感強,體現出對自然山川的體悟。畫水更是自成一家,寥寥數筆就有盤渦動蕩之趣。夏圭通過皴擦技法表現山水的意趣和靈動,用水、云煙、天空來表現自然實景的虛渺和空靈之境。畫面中的“虛與實”彰顯畫面的靈動,太“實”則會顯得堵塞、沉悶而不夠空靈,太“虛”則柔弱無骨缺少靈趣,稍用云煙來打破“實”的悶堵,山水也就算增添了些生機和靈氣。

二、“馬遠、夏圭”山水畫藝術風格

1.突破山水畫全景式構圖,取一角半邊之勢

南宋時期畫家多身居景色俏麗多姿的江南,北宋時期大山大水、平遠寒林的雄渾壯闊風格不再適合江南畫家表達心境,小景情趣和空靈簡率的“邊角”構圖,可以更好的展現情景交融、詩畫一律的江南景色。馬遠、夏圭便是當時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畫家,將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氣質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馬遠,字遙父,號欽山,南宋宮廷畫家,詩人。畫學李唐,構圖別出心裁,多取邊角之景的構圖,意境悠遠綿長。樹葉常用夾葉,樹干濃重,多橫斜之態,使其山水畫獨樹一幟,被后世稱為“馬一角”?!逗氠灐繁憩F得更為突出,“寧空勿實”,大片的空白就是“空靈”,也是“虛”,“空靈”與“虛靜”占去了畫面的大部分,一角或片斷的不全之景,畫面中留下大塊的空白,這種構圖簡潔主體鮮明的山水表達了一種不同以往的全新境界。

夏珪擅畫山水、人物,尤以山水見長,后世稱“夏半邊”。喜用干筆,下筆勁爽,因而筆法更加蒼勁,筆墨變化更加豐富獨特,醞釀墨色,麗如傅染。構圖也新穎奇特,擅取上部分為邊景,突出近景,虛化遠景,非常細致的表現出山水的空靈美,畫面整體虛實相生意境悠長。明代吳門畫派代表人物文徵明后來評論夏珪的畫“全以趣勝”?!断角暹h圖》是夏圭的代表之作,禿筆凝重而爽利,水墨淋漓,形象真實,遠景處理的清凈悠遠,以很少的景物來襯托意境,畫面筆墨情趣和水墨技法的運用簡潔洗練,營造了一幅悠遠綿長意境的湖光山色。

2.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即景中有情,情中見景。馬遠也擅長寄情于景的描繪,構圖別出心裁,筆墨極富特色,意境悠遠綿長,多取邊角之景?!渡綇酱盒袌D》中,馬遠大膽創新,不僅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更是別出心意將筆法和墨法融為一體,將春行的愉悅與清幽的心情全部寄情于畫中,從而使畫面充滿淡然悠遠的志趣與清幽自然的情調。

江南景色煙雨朦朧,秀美多姿,雨后意境氤氳而生。也正是這樣,畫家們各自移情于景,借景抒情,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細膩風格,筆觸富有淡淡的感情色彩。南宋院體山水突破了全景式構圖,造邊角之境,巧妙的留白和精彩的渲染使畫面充滿韻味與情致,不僅如此,再加上詩、書、印的補充,更是表達出江南小景與畫家心境的統一。

三、馬遠、夏圭的繪畫風格對后世的影響

1.“馬遠、夏圭”的繪畫風格對元、明、清時代的影響

元代時期的藝術由于受到董其昌“南北宗”論的影響,“邊角之景”便沒有興盛起來,還被元代的統治者認為是不入流的繪畫程式,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其一個重要原因是明代統治者們對元代的憎惡,所以元代的文人畫自然被隔離開來;另一個由于政治制度上提倡“復古”的口號,從而文化上當然也附帶著“復古”的影子。

王履是元末時期的山水畫家,師法馬遠和夏圭,作畫通常行筆迅捷,用筆勁利,善用斧劈皴,意境幽遠,空靈縹緲。

明代之后才出現大批量畫家以南宋山水畫風格為參照,筆法遒勁,墨氣靈動,代表畫家有戴進、吳偉等。戴進本就生于杭州,是南宋山水興起和繁盛的地方,固戴進自小便受南宋院體山水畫的熏陶,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都是其個人風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吳偉是戴進的追隨者,同樣也師法南宋,臨習的作品多以馬遠、夏圭為主,取“邊角”之法度,偶有借鑒五代畫家董源、巨然的墨法和北宋畫家郭熙、李成的筆法加以融合,形成悠遠淡然的畫境。代表作品《漁父圖》空靈縹緲、意境幽遠,筆法勁挺有力,有馬遠的筆致又融合自己的筆意,兩者渾然天成如出一體,墨氣沉厚,皴法多變,和馬遠的《踏歌圖》有異曲同工之妙。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也得益于馬遠和夏圭的藝術特色,雖然鄭燮擅長寫竹,山石的寫法卻是間接取自南宋諸家,竹石堅強挺拔,風骨峻峭,遐思涌疊,二者相互呼應,虛實相生,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

2.“馬遠、夏圭”的藝術風格對朝鮮及日本畫家的影響

15世紀初期,朝鮮畫家安堅、李上佐是受南宋“邊角之景”影響頗深的兩位畫家。安堅聰慧伶俐,對馬遠“一角”的特色偏愛有加,“為馬遠無不應向”,注重個人情感的抒發及意境的表達,畫風清潤高雅。李上佐也師法宋代諸家,取眾家之長,《松下步月圖》是其極具代表性的作品,皴法糅合統一,遠山空曠飄渺極具空間感,有“一角、半邊”的意味。

室町時代,日本的風土人情和南宋時期的社會風尚相同,濕潤溫和的氣候和江南的旖旎絢麗并無二至。畫家傅周文直接師法馬遠、夏圭,臨習過許多馬遠、夏圭的真跡,譬如馬遠的《洞山渡水圖》、《清涼法眼圖》和夏圭的《山水圖》、《江城圖》等。雪舟又師法傅周文,間接的學習了馬遠、夏圭山水畫藝術的精髓。雪舟的作品風格勁爽,深受日本民眾的歡迎。這對“邊角山水”藝術特色的傳播與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既發揚了中國傳統山水畫藝術的美學精神內涵,又在日本水墨山水畫發展的歷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馬遠情景交融邊角
情景交融更有效
應用旋轉的性質求邊角
邊角雙核互相轉,環環相扣不變心——解三角形經典題突破
公交車逃生窗為什么要砸邊角處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倫敦風景》中的情景交融
南宋繪畫專題
虛實相生 情景交融——淺談圖片新聞標題的意境營造
別樣風景“邊邊角”
丫環對對聯
丫環對對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