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魏碑中的“連筆現象”與臨創的運用

2018-04-01 12:14郭佳吉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蘭州730070
絲路藝術 2018年11期
關鍵詞:太妃比丘魏碑

郭佳吉(西北師范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魏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出現的碑刻書體,在整個書法發展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與唐代楷書不同的是,唐楷注重法度,用筆和結構更加規范、統一,魏碑的用筆則更加隨意、自由,我們在書寫的過程中,由于它是楷書的一種特殊書體,很我們容易忽視魏碑的“連筆”現象,龍門石窟諸多造像記是魏碑的杰出審美典型,這些作品多以方筆為主。也就是說,龍門造像記在技術上成功地化解了或者說是沖淡了以方筆為主的用筆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并在書法美學中占據相當的地位。

(一)“連筆”舉例

這里所說的“連筆”,是指正書中不應連帶之獨立筆畫之間的連帶現象。在以“法書深刻”的方筆正書著稱的龍門諸造像記中,“連筆”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帶有普遍性的現象的。如《楊大眼造像記》的“蹤”字,《比丘慧成為始平公造像記》的“飛”“照”等字,《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的“亦”、“照”、“于”等字,《比丘慧感造像記》的“石”字,《孫秋生劉起祖等造像記》的“光”字《太妃候為記夫賀蘭汗造像記》的“彌”字,《廣川王祖母太妃候造像記》的“敬”字,《比丘法生造像記》的“為”等字,此間所舉,并非所有,但以代表性為標準,足以說明問題即可。那么,我們可以把它們大致歸納為兩種類型:1、求飛動之連筆(類似于行書之連筆法):如上舉“亦”、“照”、“為”等字之四點連寫;“飛”、“于”等字之二點相連寫;“彌”的“弓”字旁的連寫等等。其中,《廣川王祖母太妃候造像記》之“敬”字中“口”的連寫幾乎就是以行書的筆法寫成的,是比較典型的。2、求簡省之連筆(將兩筆故意連接以做一筆之法):《孫秋生》中“光”字右部之點與下半部之左撇簡省為一筆長撇,較為生動。

(二)“連筆”現象剖析

鑒于《比丘法生造像記》、《廣川王祖母太妃候造像記》等或用圓筆,或有草寫意味,所以我們暫將之排除在視野之外,而以《楊大眼》、《始平公》、《魏靈藏》、《孫秋生》四品方筆卓顯之造像記為代表,予以分析。

我們先看第一類型。

《魏靈藏》的“亦”、“照”、《始平公》的“照”字。

其下半部分四點皆處理成四點相連之狀,不僅巧妙的避免了由于四方點分寫而造成的零碎、堆砌的生硬感覺,而且其連筆略微呈現出的一絲飛動之態,恰與上部俊朗之方筆部分形成對照,相互呼應與映襯?!妒计焦返摹帮w”字的兩點連寫,顯然較之分寫更具有整體感,因為此字雖筆畫多卻形較小,中宮較為緊密?!妒计焦返慕Y字特點是筆畫多的字往往字型較小,筆畫少的字往往字型較大。那么“飛”字的“連筆”無疑除符合總體特點外,更加強了這一趨勢,這一處理顯然是從作品整體著眼,因而極具匠心。

再看第二種類型。

這一種類型上文已指出,是以《孫秋生》中之“光”字為典型代表的。如上文所言“光”字右上點與左下撇相連省為一長撇,較為生動。

這一處理方式根本地改變了字型:“光”字幾乎由上下結構改變成了左右結構,與之相適應,字中之橫畫也改變為略有弧度的提高而與長撇相呼應,使之成為一個整體。之所以說它奇特,是因為他在人們的視覺期待中造成了一種陌生感,大大有助于消除魏碑大量方筆帶給人的審美疲倦,因而不能不說它是魏碑楷書中一種非常富有創造性的手段。

(三)“連筆”之美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中了解,“連筆”現象的不斷出現,是以方筆為主的魏碑書法作者們的匠心所在。因為大量“法書深刻”[1]的方筆,以“切筆”或“翻筆”的技術為主要手段,這樣必然帶來方筆的大量堆積。除了能體現端莊嚴峻的總體風格以外,也勢必會帶來刻板、生硬的流弊。流弊所及,不但是對于方筆的審美疲勞,而且會對其產生厭倦,從而抵消其藝術感染力。應該說,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與以方筆為主的龍門造像記書法藝術生命生死攸關的。這一點,從《楊大眼》、《始平公》、《魏靈藏》、《孫秋生》四品中最易體察。但龍門諸造像記已相當成功的解決了這一問題,解決的方法不外兩種:一是圓筆的補充使用;再一個就是“連筆”的技術手段應用。

從“化古為我”[2]這個層面講,我們臨摹的主要目的是為創作打下基礎。換名話說就是通過不斷的臨摹,掌握此碑的基本規律,然后可以嘗試書寫既不失此碑氣息,又具有新意的書法作品。我們在創作書法作品時,不是對原碑的刻意模仿和簡單復制,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體現著自己的思想,達到“出帖”即創新的階段。方筆是魏碑的表現特征,其要領是要善用側鋒,注意翻筆而折,運筆方頭側入,頓筆有力而外拓出鋒棱,筆桿微斜,或時入中心,以改變筆鋒之位置,大抵壓毫而書,得其剛健,回筆縱毫,得其遒勁。

“擬之者貴似”要求我們臨摹的越像越好,“化古為我”要求我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臨摹,加上自己對魏碑的解讀適當的進行意臨。在章法上追求有列有序、行列參差的視覺效果,在用墨上尋求濃墨、枯墨互融的墨色變化。

魏碑之美,我們也可自此約略得之。正像康有為所說:“六朝筆法,所以過絕后世者,結體之密,用筆之厚,最其顯著。而其筆畫意勢舒長,雖極小字,嚴整之中,無不縱筆勢之宕往”[3]。從這個意義上,這句話是值得認真回味的。因為,魏碑之美的秘密就在其中,因此其在書法美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任意揮灑,結字因勢賦形,生動有趣,不受任何拘束。以上所述都可以說是魏碑的基本特征,對于魏碑的臨習,要嚴格遵守這些特征,一點一畫,乃至整字、整篇,都要細細琢磨,努力效仿。

猜你喜歡
太妃比丘魏碑
魏碑行書對聯:文生于情有春氣,興致所至無古人
故宮藏莊順琳皇貴太妃神牌雜考
灰布偶兔子比丘
小狗太妃
俄藏西夏文《佛說瞻婆比丘經》殘卷考
打鐵老太
溥儀生母因生氣而自殺
甜蜜Toffee
魏碑集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