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藝術中的用光技巧研究

2018-04-01 12:14潘曉亮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200336
絲路藝術 2018年11期
關鍵詞:攝體用光質感

潘曉亮(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 200336)

一、光線在攝影中的整體作用

1 光線影響拍攝的整體效果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所看到的一個物體本身的亮度,都是有照射在物體表面的光線和物體本身的反射能力所決定的,例如一根黑色天鵝毛,盡管它自身的反光能力非常弱,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強烈的光線下面,天鵝毛的亮光值就會遠遠高于在弱光下白紙的亮光值。事實證明,拍攝對象在不同的光線中,就會呈現不同的亮度,正是因為這種主客觀光線的強烈影響,所拍攝的對象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結果,在拍攝時,亮度值會因為某種或者極小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所以說,亮度值直接影響著拍攝對象的整體效果,亮度值是相對產生的。

2 光線在攝影中季節變化

眾所周知,太陽從早晨的日出至傍晚的日落,一朝一夕,一分一秒都在發生著位置的變化,所以,照射在被拍攝物體上的光線也會隨著陽光位置的移動而發生著角度的改變,由于角度的改變,被拍攝物體表面的陰影均衡與質感都會因為光線的移動而發生整體的變化。一般而言,拍攝物體的最佳采光角度為被拍攝物體上方四十五度左右,時間段大約在10點~14點左右,由于同樣用的是測光,選擇的角度不同,所呈現出來的陰影就會不同,高角度陰影較短,而低角度則陰影較長,對光時角度的選擇一定要謹慎,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同樣的光線在一天中只有一次,這就需要拍攝者對不同的氣候、環境、時間、方向、季節和角度,甚至拍攝體在攝像機中所呈現出的畫面情緒效果等微妙的變化加以仔細觀察與研究,以便能更好地運用光線來表現構思與主題。

3 光線的軟硬區分

如果從光質上區分光線,光線則可以分為“軟光”和“硬光”。所謂“硬光”,就是平時所說的直射光,通常是指在沒有其他遮擋物體或者云彩的情況下的太陽光,或者是人造光,如閃光燈、照明燈、探測燈等,被攝體在直射光線的照明下,陰影部分和受光部分的反差較大,陰影濃重而亮部清晰,畫面的反差非常強烈,立體感極強。相反,對于另外一些被拍攝體,例如花瓣、肌膚等等,當明暗度相差太大時,就會給人一種很粗糙的感覺。直射的閃光燈在拍攝時,通常會拍下拍攝者的夸張的黑影,使畫面缺乏美感,過于生硬。所謂“軟光”,就是一種不會產生柔和的、明顯投影的光線,例如被云彩遮擋太陽的或者是陰天時的光線。通過柔光紙投射的光或者反光板反射的光也都屬于柔光。因為光線既不是直射,又不能從同一個方向反射到物體上,所以拍攝時陰影很淡,反差小,影調的對比度也比較柔和,像有云彩遮擋的太陽,散射光與直射光混合的能見度較高的陰天,都被認為是最佳“拍照天”。

4 攝影大師世界里的光線變化

一個優秀的攝影師,對光線的要求和處理都有著非常深刻的詮釋和理解,他們深諳光線的特質,深知光線的效果能直接影響到受眾對生活的感受。攝影師的作品中通常會用光影結合的效果來創造與表達情緒情節的氣氛,這樣創造出的作品更加富有張力及表現力。光線給照片帶來了生命和活力,同時也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魅力,帶給人一種詩歌般深遠的意境和音樂般優美的旋律。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的《約塞米提山谷的雷暴雪》曾傾倒無數人:濃密的云層預示著暴風雨的來臨,中景為陡峭的山崗巖石與森林,禁不住讓人想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更絕的是光與影的層層遞進,更加強了暴雨前的陰郁氣氛。[2]近景則是照射在大杉樹上的一抹陽光,構成壯麗山河樂曲中的最強音,就像進入一種神奇的境界,耳邊是一首莊嚴雄偉的交響樂曲。這就是對亞當斯攝影藝術風格最完美的詮釋與體現,也是亞當斯畢生積蓄和醞釀的成果。亞當斯會經常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用心去觀察山巔上風云的變幻和峽谷中叢林的光影推移,這些微妙的變化都被他盡收眼底,最終構成他那令人贊嘆不已的完美畫面,而這種境界,不是任一個缺乏創造準備甚至缺乏藝術修養的人就能達到的。

二、攝影用光的基本要求

1 光線的造型能力和被攝體的表面特征

客觀世界的一切物體都是呈立體狀的,都有其特殊的形態結構,都處在一定的環境中,彼此間存在著前、后、遠、近的空間關系。攝影的最基本任務就是要真實地反映出客觀世界的這一特征、體積和空間位置等。質感,就是人們對物體表面構造性質的視覺感受。被攝體具有各種各樣的表現結構,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堅硬,有的松軟。在照片上表現出被攝體的質感,有助于觀眾從照片上真實地感到被攝體的質地、構造,令人有栩栩如生的感覺,注意表現質感在表物和人像攝影中尤為重要,良好的質感是一幅靜物或人像照片不可缺少的素質。恰當地用光是表現質感的關鍵。被攝體表面結構不同就需要不同的用光。粗糙面物體表面有高低不平的凹凸起伏,用直射側光有利于其質感的表現。光滑面物體對光線會呈現柔和的反光,用前側光加輔光縮小光比有利于其質感的表現,鏡面物體對光線會產生耀眼的強反光,用柔和的散射光有利于表現其質感。透明面物體襯在深暗背景上,用側逆光、逆光結合均勻的正面光有利于表現其質感。

2 光的潤飾和夸張作用

用光基本目的:一是為了滿足曝光的需要而提供足夠的照明;二是為了控制被攝體再現的效果。光的潤飾和夸張作用,主要表現在它能根據攝影者的需要,或強調、突出,或修正、掩飾被攝體的某些具有特征性的方面,以引導觀者的視線。如拍攝一老人,用正面光可掩飾其面部皺紋,使之顯得年輕;用側面光能突出其皺紋線條,呈現其蒼老;如用散射光則可較細膩地刻劃出老人面部的細節變化,有利于表現老人那種常有的寬厚、沉靜的神情。

3 選擇或等待或創造具有表現力的光線

同一被攝體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會給人不同的感受。如同樣的風景在燦爛的陽光下和在清淡的月光下拍攝,對人情緒上的影響是全然不同的,前者能使人感受到蓬勃的生氣,后者會給人幽幽的情思。不同光線的運用,能產生不同的效果,給人不同的感受,從這個角度來看,每種光線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力。用光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主題內容,因此,只有有助于內容更好表現的光線者是有表現力的。如清晨柔和的蒙著薄霧的光線,對安寧、恬靜的意境或許富有表現力,但用來反映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情景卻可能適得其反。

三、總結

拍攝作品中的用光問題是靈活多樣、千變萬化的,攝影藝術是光和影的藝術的結合體,而光又是攝影的靈魂,中國的很多優秀的風水攝影師就是了解和掌握專業攝影技巧的同時,又具備了很高的藝術修養,才拍攝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坝耙曀囆g的創作根基是攝影技術,而攝影技術的更新又推動著更多創新理念的變化,新理念的變化又推動者各種藝術作品的變革,技術和藝術結伴而行”,我們通常說的藝術修養包括:繪畫、文學、色彩學、光學等功底,所以要了解攝影的真正內涵,還要進行明暗的變化和對比,以及帶給受眾的心理感受等。因此,我們在拍攝藝術作品時,不僅要有明確的構思、還要調動光的造型運用以及造型意識,用抽象形式表現客觀映像,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加優秀、更加令人驚嘆的攝影作品。

猜你喜歡
攝體用光質感
史蒂文·霍爾:用光重新定義建筑
流量用光了
對光
生物學實驗室反光物科研圖片的拍攝
空間的質感
顏料的“質感”
濃郁質感色來襲 這個秋冬有色可循
打造上乘質感肌
新聞攝影動體動感拍攝淺探
論新聞攝影的動體靜態拍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