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蒙克為例
——人生經歷對于畫家作品表現的重要性

2018-04-01 12:14李照卿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甘肅蘭州730030
絲路藝術 2018年11期
關鍵詞:蒙克經歷畫家

李照卿(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優秀的藝術作品在它的形式,明暗和色彩方面都是具有獨特性和創造性的。馬克思曾經說過,“無法辨別美得人是可悲的”,每個人對于“美”都有不同的見解,正如,一千個讀者心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幅能夠打動人心的畫作必定是無功利之心蒙蔽,付出真實情感去創作的,是通過畫家獨特的社會背景,人生經歷,成長環境,個性情感相融合而畫成的。人生永無坦途,只有坦然面對困境,才能真實描繪內心,人生經歷對于畫家作品的表現是至關重要的。

一.蒙克的人生經歷及作品風格的概述

1.蒙克的人生經歷

蒙克是表現主義畫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于1863年出生在挪威南部海德馬克郡洛登城的安格霍牧場。

蒙克的一生跌宕起伏,歷經苦難,他所承受的壓力遠非常人所能及。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承繼了人類最恐怖的敵人——遺傳性的肺結核和精神錯亂癥。疾病,瘋狂和死亡這三大惡魔自幼就纏繞在我的身上?!盵1]

蒙克的童年是不幸的,先是母親和姐姐在他年幼時接連死于肺結核,還未待蒙克走出陰影,父親和弟弟安德雷斯又接連去世了。親人接二連三的去世帶給蒙克很大的打擊,他的內心孤獨,恐慌,充滿不安。但是,老天沒有給與他“安慰”,1902年,因手槍事件蒙克被打傷左手,1930-1931年,蒙克因病,右眼因損傷視力持續下降。

2.對畫家作品風格的評價

世界仿佛一直在和蒙克開玩笑,病痛,死亡像魔咒般圍繞著他。提及畫家蒙克,腦海中本能的就浮現出《吶喊》,《青春期》等名作,油然而生一種瀕臨死亡的懼怕感。他的線條張揚,色塊對比強烈,造型簡潔夸張,他毫不掩飾的展現了自己的內心世界。

二.簡述蒙克的藝術創作觀點

蒙克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的畫家,他的作品看似隨意實則細膩,他的每一張創作都是經過無數推敲,反復拿捏后才確定繪畫的。每一張被展出的畫作,必定會再復制一張或是木刻或是油畫,然后收藏。他愛自己的每一幅畫,每張作品都飽含了他濃厚的感情。

蒙克還有一個習慣,寫隨記,記錄每張創作背后的點滴感受。翻閱他的隨記,仿佛自己見證了他的創作歷程。在蒙克的隨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恰如其分的表達出他的創作觀點:僅僅是坐在那里,凝視周圍的一切,然后畫出他所看見的,是不行的,一個主題打動他時,再畫出他所看到的真實面目,這幅畫才有靈魂。蒙克的隨記中曾記錄:“我從不在自然中直接進行刻畫,我從自然中汲取我需要的主題,或者只從豐富多彩的自然中提取這種主題,對于自然的表現,不應局限于我們眼睛看到的事物,而且還要體現出他在我們心靈中和眼睛里浮現出的映象?!盵2]學畫時總會想,怎樣的畫作才是好的,起初總是認為畫得像就是好,于是“像”變成為了我繪畫的目的,后來不斷學習才體會到只懂外形不是一流,得其筋骨才是上乘。正如蒙克所言,作品不是直接抄襲大自然,而是需要注入真實情感的。蒙克的作品之所以能夠給人帶來一種強大的震撼,與他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只有真正感受過悲傷和孤獨的人,才能將疾病死亡這類話題描繪的如此真實,只有坦然面對困境,釋然自己悲傷經歷的人,才能正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把自己的經歷感情傾入在創作中,蒙克無疑是偉大的。

三.對蒙克不同時期的畫作進行分析

蒙克的作品中,我為之感動的是他于1885-1886年創作的《病孩》和1909-1914年創作的《太陽》。

《病孩》描繪的是一幅,生命垂危的女孩,虛弱無力的躺在床上,注視著床邊低頭掩面的母親的場景。二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兩只手刻畫得雖不精細,但寥寥數筆卻展現出強大的力量,悲痛的母親使出全身的力量妄想從死神手里搶回女兒,女兒卻只能無奈得用僅存的力量和溫度安慰絕望的母親。畫面以一種清冷的色調呈現,讓人的心仿佛也附上了一層冰冷,深深陷入在一種暗淡的情感里。女孩臉色的蒼白與她靠著的枕頭相呼應,雖然有陽光的照射,卻讓人感受不到絲毫溫暖。

回顧蒙克兒時經歷,母親去世后他的姐姐索菲亞緊接著也因肺結核去世,他的姐姐因極具繪畫天賦與蒙克志趣相投,因此姐弟倆的感情十分要好,在姐姐去世后,蒙克曾一度無法走出那種悲痛,這無疑在蒙克年幼的心里劃下了最深的一刀。很多學者探究蒙克的《病孩》,都認為畫中的人物及場景是以母親和姐姐去世時的回憶為參照創作的,畫面不僅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也隱藏了對母親和姐姐的思念。在蒙克的隨記中記載過創作這幅畫時的感受,“我一貫認為,這些自然主義畫家里沒有一個畫家在體驗他們作品主題時達到我所畫《病孩》這類痛苦主題時的程度,這不僅是我自己坐在那里,而且有我最親愛的人躺在眼前?!盵3]蒙克為了真實表現出對于病痛和死亡的感受,真的去醫院面對病人,貼近現實進行觀察,最后選擇了一位12歲的小女孩為模特進行創作。對一個畫家而言,成就一幅作品不僅需要卓越的藝術素質,豐富的知識素養,高超的藝術技能,更需要生活經歷,人生感悟為依托,倘若沒有蒙克兒時的那種面對親人離世的經歷,那么《病孩》的表達也許就會減少一分真情的展現。正如蒙克所說,畫是心靈的內在映象和眼睛里的映象相結合產生的,而心靈的那一部分所占比例顯然更加重要。

《太陽》是蒙克在1909——1914年的作品,是他為奧斯陸大學節日廳設計的裝飾畫之一?!短枴返膭撟魇艿侥岵伞度松健返挠绊?,表現出人們對于光的渴望??吹矫煽说摹短枴房倳J為非同一人所畫,因為這幅畫展現給人的是一種陽光,絢爛,充滿希望的感覺。畫面中太陽的光芒呈放射狀照耀著大地,明黃和朱紅的光圈射向遠方,海面的藍讓人賞心悅目,岸邊的草地生機勃勃,堆積的巖石在陽光的照射下更顯溫暖??v觀蒙克1909年之前的時間表,可以發現他的生活逐漸變好。1905年在布拉格舉辦了一次成功的畫展,1906年為麥克斯里恩哈特劇院上演的易普生的劇本《群鬼》,《海達高布爾》進行舞臺設計,1908年被圣奧拉夫的挪威皇家藝術協會授予爵士勛章。雖然在這期間蒙克因精神問題在醫院調養多次,但不得不說他的心態變得好很多,他的“太陽”終于升上了他的天空。

四.坦然面對困境,真實表達情感

對于蒙克的喜愛,不僅僅在于他的獨特的畫風,而在于他坦然面對困境,真實表達情感的勇氣。雖然他生活坎坷,幼年喪母,中年喪父,兄弟姐妹更是備受病痛的折磨,自己也被遺傳病困擾著,可是他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一直在為自己喜歡的繪畫事業不斷奮斗著。李開復,一個讓人嫉妒又佩服的人生贏家,幾年前他曾狂妄的寫下《世界因我而不同》的自傳,毫不顧忌的展現著他的成功,但是,再成功的人也會生病,癌癥降臨在了他的身上,后來的他鳳凰涅槃寫下《向死而生》。兩本書,同一個人著,態度卻截然不同,前者是傲視一切,后者是坦然面對,《向死而生》中有這樣一段話讓我感慨:“我還有與生俱來的欲望和恐懼,但我不避開他們,也不想馴服他們,我會與他們和諧相處,并試圖從中獲得更大的力量,因為生命的欲望是一切力量的源泉?!盵4]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會平坦,都在顛簸中進行,成功的人是努力翻越溝渠的人,而失敗的人則是在坎坷中萎靡不振的人,蒙克自然是前者。一幅打動人的畫情是要以感為依托的,空有高超的技法,獨特的表現形式,高于常人的天賦,沒有乘積的文化,沒有或悲或喜的生活經歷,沒有始終如一的初心,那么畫也就只是畫而已。

注釋:

[1]段守虹.蒙克與《吶喊》.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8-10頁.

[2]段守虹.蒙克與《吶喊》.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7頁.

[3]愛德華蒙克. 蒙克私人筆記.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李開復.向死而生.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87頁

猜你喜歡
蒙克經歷畫家
蒙克與《吶喊》
很多事你只能獨自經歷
樹林里那看不見的稻田
我經歷的四個“首次”
酷炫小畫家
蒙克的《吶喊》
Zhejiang Publishes Chinese Edition of Edvard Munch: Complete Paintings
回憶我的打鐵經歷
一次奇妙的就餐經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