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權與公民權的平衡與沖突

2018-04-01 12:14加依娜巴合提別克西南民族大學四川成都610000
絲路藝術 2018年11期
關鍵詞:公民權公民權力

加依娜·巴合提別克(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一、警察權與公民權的概述

(一)警察權

一個國家要實現它的統治,必須要有實施管理和控制的工具。使得“警察”這個職業就出現了,統治階級賦予了警察一定的權力去防止危害、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就像skolnick曾經說,“警察是由政治過程所制造并賴以為系的組織?!盵1]警察權的權力內容十分多,可以認為是各種警察職權的集合體。綜上所述,所謂警察權,是指由國家憲法、法律賦予警察機關執行警察法規范,實施警務活動的權力。[2]警察權作為一種國家權力被認為是國家權力分工的一種具體類型。它來源于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誠然,權力需要跟它所對應的責任相聯系,所以決定了只有警察機關才能擁有警察權。

警察權的性質是由國家性質所決定的,一個國家的性質是什么就決定了警察權的性質是什么,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主,所以警察權權力的運用和實施就必須要體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意志。它實施的目的就在與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所需要的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我國警察權的職能性質主要體現在:

(1)法定性。警察權的具體內容是由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不會出現沒有法律規定的警察權。

(2)單方性。警務人員以命令、指揮的方式行使權力,并且不需要征得權力作用對象的同意。

(3)強制性。警察權是以憲法和法律法規為后盾,受到法律強制力的支持,相對于其他職權來說,更能突出強制性的特點。警察處罰、緊急處置、逮捕、拘留、強制措施這些警察機關大都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都帶著比較鮮明的強制性。

以警察權的適用范圍和作用的對象為準,它可以分為適用于警察機關內部管理過程中作用于警務機關和警察的警察職權,簡單來說就是內部警察職權。還有警察機關對其他社會主體實施的警察職權,簡單來說就是外部警察職權。以警察權的職能性質和表現形式為準,它可以分為警察為實現警察行政目標在行政管理過程中依法行使的職權和警察機關為履行警察刑事司法職能在刑事過程中依法行使的職權。警察權的具體內容有:

(1)制規權。中央行政機關中的警察主管部門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制定警察法的規范的職權。

(2)命令權。警察命令權有禁止性命令、要求相對人積極作為的命令、要求不特定的主體服從的命令、基于法律授權發布的命令、對警察機關內部的命令以及針對外部警務活動相對人做出的命令。

(3)指揮權。比如在火災現場中調動人員、車輛、維持秩序,在意外事故現場實施交通管制、緊急救援的指揮等。

(4)執行權。根據執行對象的性質的不同,可分為警察刑事執行和警察行政執行;根據強制程度的不同,可分為一般警察執行和警察強制執行。

(5)裁決權。警察機關依法對警務活動的過程中所發生的警察行政爭議和部分民事爭議進行處理并且作出決定的權力。

(6)處罰權。警察機關對違反了警察法規章的當事人,依法予以處罰獨到的權力。

(7)強制權。它是警察機關在警務管理過程中適用的一項重要的權力,是指對不履行警察法義務的人以及一些違法當事人,采取強制手段,使其能夠履行其義務或者實現法定強制目的的權力。

除上述幾個權力以外,警察權還有監督權、調解權、委托權等。高層級的警察機關擁有上述大部分的權力內容,低層級的可能只能擁有其中部分權力。

(二)公民權

權利的主體,即能夠享受權利的人。我們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自然有屬于我們自己的權利。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權利去保護自己。一般來說我們的權利都是由法律來規定和保障的,這些被法律所規定和保障的權利就叫做法律權利。這些權利又分為消極權利和積極權利。所謂消極權利,是指個人不受國家或其他組織侵犯的自由。[3]如果政府或者法律所代表的的公權力是矛,那么消極權利就是盾,保護個人不受矛的傷害。而積極權利是指個人向國家或其他人索取財富或者其他利益的能力。比如中國憲法的第45條規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這時積極權利就好像是矛,而與其對峙的不是矛,而是相對方的不作為。下面簡要說明我國公民權利的種類和內容。

(1)政治權利。毛澤東曾說過:“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p>

(2)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人格權中又分為一般人格權和具體人格權,一般的人格權包括了人格平等、人格自由、人格獨立、人格尊嚴這四個方面,具體的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肖像權、隱私權、榮譽權、姓名權等。

(3)財產權。包括物權和債權兩大類。財產權的主體是限于現實的享有或者可取的財產的人。

(4)知識產權。指公民和法人依法對自己在科學技術、文化知識領域中所創造的非物質財產即知識形態的財產所享有的權利。[4]知識產權中又包括了發明權、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

(5)平等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雖然我們出身可能不同,個性天賦都不同,這些都不能影響人人平等。這種平等包括族群平等、政治平等、信仰平等、教育平等。

另外還有管理國家的權利、管理企業事業組織、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勞動權、休息權、進行科學研究的自由、進行文藝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退休人員享有的生活保障、物質幫助權等權利。

公民享有這些權利是為了保障自身并能減少政府行為的肆意妄為??刂普袨?、監督政府行為。

二、警察權與公民權的辯證關系

(一)警察權與公民權的平衡

1.警察利益與公民利益的一致性。警察權是一種公權力,公民權是私權利。但是警察權是來源于公民權的,是從公民權利轉讓而來的,公共權力由警察機關中的警務人員來行使。警察和公民之間的利益關系不同于其他社會組織、企業等與社會大眾的利益關系。利益是對欲望和偏好的滿足,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經濟組織和公眾的關系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在社會利益獲得滿足的同時,經濟組織也能夠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的滿足。但是警察和公民之間的關系不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而是以政治利益作為基礎。

2.權利對權力的制約。警察權在社會上是怎么表現的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性質和社會文明的發展程度是怎樣的。警察的權力是由憲法和法律賦予的,但是另一方面又會通過法律和規定對警察權設置必要的職責和義務邊界以對警務人員的行為及方式實施諸多的法律限制,使得警察在現實的警察法律關系系統中與相對方形成制約的關系,在這樣一種制約關系中,雖然警察代表著的國家權力是十分強勢的,但是可以給予相對方一些針對警察權的限制性機制的權利和受傷害后的救濟手段。

3.警察權與公民權的平衡路徑:法治精神和道德約束。警察應該自尊自愛的運用權力,所以社會才會形成一種認知就是警察是可以合法的發號施令,公民有完全服從警察命令的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梢哉f警察是經法律授權而依法執行法律的,而且警察無論是從其執法職業還是作為一個公民來說都有守法的絕對義務。服從法律是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有法律卻不被執行就等于無法,離開了法律,警察將無用武之處。警察想要實現管理社會、維持秩序和為人民服務的職業目標,就必須要遵守法律和法治原則,這也是警察的職業義務。執法守法是其無法豁免的超乎一切的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

(二)警察權與公民權之間的沖突

1.從利益層面上分析警察權與公民權中的矛盾關系主要是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中的沖突。馬克思·韋伯曾說過:“權力意味著在一種社會關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對也能貫徹自己意志的任何機會,不管這種機會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盵5]警察行使公權力去維持秩序、保護人民、方便群眾、打擊犯罪,他們風里來雨里去的形象受到了老百姓的尊敬和擁護。但是與此同時,因為警察的職能涉及社會生活太廣、太雜、管的太寬,比如經典的“有困難,找警察!”還有童謠中的“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倍寄苷f明警察職能的廣泛性。一般情況下,警察對于公眾及相關事項處理的行為方式是其正當性取得的重要途徑,按照廣泛接受的原則和規則以及公眾的期望進行它的正當性就增強;反之,就會減弱。這就說明著正當性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整個警務活動被公眾依據一定的價值規范所作出的可接受程度的判斷。

2.從價值層面來說警察權與公民權沖突的實質就是秩序和自由。警察這一合法的、具有國家權威的政治法律權力是國家一種重要的強制力量,為了能夠達到維護法律的有效性、國家的權威性和正義的社會秩序,會以規范性的強制程序去擴大并且實現人們和平共處的可能性。

3.警察權與公民權沖突的現實原因。(1)警察對搞好警察與公民關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2)腐敗。由于監督機制的不健全會出現一些貪污賄賂的情形發生,破壞了人民群眾對政府以及公權力的信任,即便是個別的警察出現腐敗行為,對警民關系的影響也是很嚴重的。(3)警察的越權行為是導致沖突發生的原因之一。(4)有一些警察職業道德觀念差,嚴重缺乏敬業精神。無論從事任何一種職業,敬業都是工作的必備屬性之一。如果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就不會有良好的工作信譽。有些警察仗著自己的權力大對服務對象態度不好,怠慢服務對象,對警民關系產生很大影響。(5)警察沒有公關意識,對民眾的宣傳力度不夠。很多群眾片面認識甚至誤解了警察的工作。經常會把對個別警察的不滿和抵觸錯誤的轉化為對所有警察的對立情緒。警民關系出現沖突,也存在公眾的原因:(1)公眾對應該自覺履行法律權利和義務的必要性認識不夠。(2)隨著社會在發展,人人自危,或者人人只認錢,沒有經濟利益就不愿意配合工作,比如提供犯罪人員的線索等。(3)民眾會以偏概全的把對極個別警察的不滿轉化為對所有警察的對立情緒。

三、協調警民關系的途徑和方法

(一)警察方面應采取的對策

1.警察執法必須樹立公民權利保護意識。警察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如果沒有公民財產權和人身權的保護警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警察雖然也擔負著保衛國家、維護治安的職能,但警察執法最終的目標仍然離不開對公民私權利的保護。我國警察法第二條就規定到,人民警察的任務之一是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警察必須要牢記自己的使命,并且對此付諸行動,就可以有效改善與民眾之間的關系。

2.知識作為構成警察權力和權威的可靠性基礎十分重要。知識首先能夠為人類提供對事物提供最基本的認知、思維模式以及方法論,可以在觀念、制度等提供一個基礎概念的框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寫道:如果我們正在海上航行,訓練有素的航海員和航海技藝的知識是必需的。而一個毫無航海知識的船長在大海上會任憑風浪擺布、駛向各種方向,最后目的地不但達不到,還有可能葬身險情不測的大海。所以,知識對于警察權力和權威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任何一個有組織的權力活動都必須是基于知識的活動,是基于理性、規則的活動。

3.加強人民警察所必須的“硬件”和“軟件”。警察擔負著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的重任,首先要看人民警察是否具備先進而科學的物資基礎。但是,我國人民警察的裝備相對于發達國家還是較為落后,警察的福利待遇偏低等問題,這會給警察的管理和服務造成被動,也會對改善警民關系帶來不良的影響。任何科學有效的系統管理,要達到既定的目標就必然要依靠科學的管理體制,尤其是管理者必須具有相對統一的思想只是和協調一致的工作步調。只有“軟件”正常運轉,才能創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

4.警察要轉變警察觀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長久以來,公安民警都以為自身搞實戰,是不需要高素養的。但是隨著對外開放,很多方面必須和世界接軌,高素質的警察是未來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低素質警察遲早要被社會淘汰。要改掉過去管理者的理念,防止自己權力的無限擴張和膨脹,全心全意去為人民服務,做一個服務于社會,讓人民滿意的公安民警。

5.完善警察侵犯公民權利的救濟措施和加強警察權力的監督體系。警察在執法中侵害公民權利的無論侵害的是什么權利都依據相應的法律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樣以來警察侵權案件就會減少。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面對警察侵犯公民權利,要加強國家對警察權力的監督和加強人民的監督,也國家監督為主,人民監督為輔。國家對警察的監督可以制定專門監督機構進行監督。

(二)公民方面應采取的政策

1.通過普法教育去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警察要想得到民眾的支持和尊重,就要密切聯系群眾,對他們進行廣泛的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2.通過宣傳強化公民的警察意識。教育公民必須服從人民警察的依法管理,并予以協助。讓民眾明白應該同警察一起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群眾只有自覺的服從警察的依法管理,自身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注釋:

[1]王寬弘、朱金池主編:《警察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86頁

[2]惠武生著:《警察法論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頁。

[3]張千帆、曲相霏主編:《憲政與人權指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8頁。

[4]張文顯主編:《權利與人權》,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46頁。

[5]張彩鳳主編:警察與法律載[德]馬克思·韋伯著,林榮遠譯:《經濟與社會》,商務印書館1997年,81頁

猜你喜歡
公民權公民權力
論公民美育
不如叫《權力的兒戲》
The Impacts of Extension of Roman’s Citizenship
公民權、社會組織與民主:治理視域下三者互動關系的分析
憲法基本權利解讀及體系實踐路徑研究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十二公民
權力的網絡
與權力走得太近,終走向不歸路
喚醒沉睡的權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