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時間銀行”居家養老模式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8-04-01 12:14孫昕史健群天津財經大學天津300000
絲路藝術 2018年11期
關鍵詞:時間銀行居家養老

孫昕 史健群(天津財經大學,天津 300000)

在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在20世紀80年代,倫敦經濟學院的資深研究員埃德加·卡恩,從勞動時間角度提出了“時間銀行”——如果別人幫助了你,那么這個人就可以用幫助你的時間去換取別人相同時長的幫助,以此循環下去。在這個體系中“時間”是銀行運作的基本貨幣單位,而“銀行”是時間有效流通的橋梁。

一、“時間銀行”居家養老方式在我國的實踐

自“時間銀行”概念被提起,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眾多西方國家社區共助的普遍模式。隨著“時間銀行”養老模式逐漸發展,在各國也有了不同的實踐成果。美國由于經濟受挫時,一些社區推出用計時勞動換取“時間幣”,再兌換所需,一方面解決了一時的生活經濟窘境,一方面促進社區互助網絡的發展;比利時通過經營“時間銀行”業務,應對老齡人口比例增大的問題,以及快節奏的生活和獨立的居住環境下缺少的人文關懷;英國在重視醫療服務供給的互助養老模式中引入“時間銀行”概念,而時間積分在英國一些社區甚至被視作評價鄰里忠誠度的指標之一。[1]

(一)我國“時間銀行”發展現狀

1998年,上海市虹口區晉陽居委會創立“時間儲存式為老人服務模式”,組織低齡、健康老人向高齡非健康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務,以換取未來其他低齡、健康老人的生活照料服務時間。2004年,北京市豐臺區開設“愛心時間銀行”,開展社區互幫互助活動。2005年,南京建鄴區濱湖街道建立時間銀行,并且建立了時間貨幣機制。[3]之后出現廣州南沙區“互聯網+社區服務”模式的“時間銀行”養老方式;寧波推行了由政府購買服務的“義工銀行”;衡陽市進行一樣結合的新探索,作為“時間銀行”理論研究的實踐基地,為推動助老養老服務提供試驗田。

(二)我國“時間銀行”發展原因

社區人口密度大,聚居規模大?!皶r間銀行”養老模式有發展的人口基礎。老年人口比重大,外來人口增加快?!皶r間銀行”養老模式有發展的需求基礎。社區成員的異質化,家庭規模的小型化?!皶r間銀行”養老模式有發展的社會基礎。除此之外,居委會干部在居民中具有較高的威信和號召力,熱心且組織協調的能力較強;小區內鄰里關系較為密切,具有互幫互助的傳統,這些都是推動“時間銀行”模式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時間銀行”居家養老方式受挫原因

(一)制度和運作問題

時間的記錄方式和支取方法既不規范,也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未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價值評估、兌換、信用保障及風險評估體系。僅僅考慮勞動時間的“時間銀行”忽視了服務種類、專業技能、勞動強度的差異,對于志愿服務的服務時間、內容、形式、強度并未形成統一標準。最終造成信任危機。

(二)組織和領導問題

我國的“時間銀行愛心儲蓄”活動大部分在居委會的組織下召開,在整個工作的流程中,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居委存在著換屆選舉問題時,一旦制度推行者離職,工作交接不暢,該模式就會面臨“破產”。

(三)服務兌換及風險防范問題

“時間銀行”是一個建立在長期循環過程的模式,該模式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憑證,制度,措施保障,在實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后就會面臨時間支付壞賬問題。并且在提供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如若志愿者或被服務的老人遭遇了意外風險,風險的賠付該由哪方承擔的問題也沒有明確規定。

(四)地域限制問題

若“時間銀行愛心儲蓄”僅僅在某一社區街道進行,如果存在時間儲蓄的儲戶搬遷,那么如何轉移時間儲蓄地?居委會之間如何交接儲戶的相關信息?在本社區留下的愛心儲蓄又是否仍有效?

三、發展“時間銀行”養老方式的對策建議

面對“時間銀行”在居家養老運用中推行困難的現狀,我們不應一味的質疑該制度本身的優越性,而是應該尋找制度在實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是適宜的解決對策。

(一)發揮“時間銀行”社會化運作下的政府托底作用

政府應提供專項資金扶持與補貼,解決時間銀行在運行中存在的壞賬等無法支取服務時間的問題,由政府撥款支付等量服務時間內的等量勞動服務。也可以也要繼續實行民政部推行的“星光計劃”,通過福利彩票形式支持社區老年服務,給予財政上的后盾支持。[11]真正實現資金來源的多元化。

政府還應明確管理職能歸屬權。解決社區與相關政府機構的協調都存在著不明確性與協調困難,同時為了解決人口流動下“時間銀行”居家養老的轉移接續問題,建立一個地區統一,全國分管的直屬“時間銀行”系統。

(二)完善“時間銀行”規范化管理的制度建設。

借鑒1999 年英國首家提供醫療互助服務的時間銀行——RGTB,制定一整套從資料整理到換取時間貨幣的制度。在日常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固定設施的配備,老年人基本情況檔案,志愿服務檔案。在技能培訓方面,組織“時間銀行”居家養老志愿者進行專業服務培訓,可以分為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在信息系統方面,讓“互聯網+”模式助力“時間銀行”居家養老。在風險防范方面,通過明確責任邊界以及投保等方式規避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在服務過程中的意外風險。

除此之外還需要可持續發展的積極的長久對策。(1)深入調查,定位目標人群。建立社區居民“時間銀行”居家養老數據庫,并實時更新。(2)優化儲蓄結構,在基于社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劃分儲戶的需求層次,以此來更精確的定位服務類型,劃分服務標準。(3)挖掘志愿者潛能,提供多層次多領域服務。挖掘志愿者的潛能是建立在為其提供完備的培訓制度的基礎上,使之成為居家養老服務的參與者,宣傳者,引導者。

(三)建立“時間銀行”的激勵機制

對于激勵機制的完善,可根據志愿者不同年齡層次需求提供激勵??梢詫ⅰ皟簟崩塾嫷臅r間長短作為本人或者家庭成員入戶、入學就業、辦理低保、入團、入黨、入伍等方面的重要參考依據?;蛘咄ㄟ^“時間銀行”儲戶所在單位送去該志愿者的表揚信,以期能夠對他們個人的發展有所幫助[4]。對于低齡老人志愿者群體,政府可提供稅收繳納的優惠政策,減輕老人及其家人納稅負擔,帶來生活上的便利。

(四)豐富“時間銀行”組織下服務活動的文化內涵

“時間銀行”居家養老模式在本質上是一種互助共濟服務模式,而“互助安養”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古代就有推行“仁愛之心”的慈善事業,而現代以“互助養老”為內涵的“時間銀行”居家養老模式也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當然,盡管目前“時間銀行”在我國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阻礙,但與傳統的鄰里互助、志愿服務活動和有償購買服務相比,“時間銀行”集聚了三者的優點。首先,它充分利用了鄰里互助所獨有的地域優勢和心理優勢;其次,它引進了激勵措施,能充分整合養老服務的人力資源;再次,它在確保養老服務質量的同時,降低了購買服務的成本。[5]“時間銀行”居家養老模式在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下還有一段很長的探索之路要走,我們應該用廣闊的視野看待“時間銀行”在中國的發展未來。

猜你喜歡
時間銀行居家養老
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撐起一把保護綠傘
居家好物,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養生不是養老
養老更無憂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山東推出“時間銀行”應對老齡社會
養老之要在于“安”
在瑞士,“時間銀行”能“養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