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需求驅動采購項目研究綜述*

2018-04-02 01:34李曉飛
數字圖書館論壇 2018年10期
關鍵詞:館際互借電子圖書館藏

李曉飛

(南昌師范學院圖書館,南昌 330032)

近十年國外許多圖書館面臨經費緊張甚至縮減的壓力,專著使用率一直下滑,電子圖書廣泛普及,互聯網書商迅速興起。新時代背景下,圖書館的使命是利用有限的經費和空間支撐不斷增長的讀者需求,為此歐美的出版商、圖書館和圖書銷售集成商聯合推出“需求驅動采購(Demand Driven Acquisitions,DDA)”試點項目。按照傳統的“備不時之需(just-in-case)”采購模式,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統計表明,1991年以來該館大約50%的圖書從未流通過[1]。德雷克大學圖書館(Drake University Library)對2007—2009年傳統批準計劃采購的圖書進行統計,發現66%沒有被使用[2]??的螤柎髮W圖書館(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的一項研究分析了1990—2010年出版的專著,其中約55%的館藏沒有流通使用。人們已經思考花費在非流通書籍上的財力和人力是否完全浪費,這種背景下催生了DDA。DDA有時也稱為讀者驅動采購(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PDA)。該項目區別于傳統的圖書批準采購計劃,是一種“按需購買(just-in-time)”模式,將采購權下放給讀者,圖書館給出預定范圍的圖書標題目錄,讀者可選擇購買或使用,達到設定次數后系統自動購買。Kent等[3]在1979年指出圖書以往的使用狀況是未來使用的最佳預測,并提出著名的圖書館藏書利用“二八規律”,即館藏80%的流通率由20%的藏書貢獻。雖然時代及讀者需求都在改變,但就近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趨勢來看,被多次使用的圖書必將被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更多讀者使用。該項目基于“圖書的使用率能夠估算未來的使用量”思想,宗旨是提高圖書采購的成本效益,解決圖書采訪與讀者需求的矛盾,提高讀者滿意度和專業圖書收藏,優化資金使用。本文在查閱歐美國家部分圖書館DDA項目實踐與研究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出歐美國家的圖書館在DDA項目上的一些做法、經驗及現存問題。

1 DDA項目的實施前提

1.1 DDA項目的材料范圍與觸發購買條件

國外圖書館分別就電子圖書、紙質圖書,甚至期刊、專利、視聽資料等廣泛的材料開展了DDA研究試點。DDA項目始于1990年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的伯特蘭圖書館(Bertrand Library)[4]。北德克薩斯州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Library)將DDA的范圍從圖書擴大到CD、DVD和專利。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圖書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Library)DDA范圍包括圖書、期刊文章、視聽資料等。如果期刊文章在館際互借無法滿足,由文獻傳遞館員決定是否購買。他們通過再版印刷工作室(reprints desk)服務商來獲得館際互借所請求的期刊文章,文章的獲取速度比館際互借快[5]。提供DDA服務的主要圖書銷售集成商包括MyiLibrary、Springer、Ebrary、Elsevier、Ebook Library(EBL)、EBooks on EBSCOhost、Ingram-Coutts,平臺服務提供商有Yankee Book Peddler(YBP)等。提供DDA項目的圖書銷售集成商使用觸發購買模式。如EBL模式中只要讀者打印、下載或24小時閱讀一本書超過5分鐘即觸發購買;Coutts模式中讀者查看圖書目錄以外的內容3次就觸發購買;EBSCO和Ebrary觸發購買的條件是閱讀超過10分鐘,或者一次閱讀超過10頁,或者復制、下載、打印任何部分[6]。由上述實踐可見,國外DDA項目材料范圍廣泛,盡可能滿足讀者的多種需求,圖書銷售集成商具有可行的觸發購買條件。

1.2 DDA項目實施的基礎條件

國外許多DDA項目由圖書館聯盟或多校區綜合型大學實施。借助聯盟力量、成熟的圖書供應商和集成商、圖書館間合作館藏開發計劃,成為開展DDA項目的重要基礎。項目費用的籌集由成員機構按全時約當量(Full Time Equivalent,FTE)繳納,或由聯盟劃撥專門經費,也可來自捐贈款。2012年安大略省大學圖書館聯盟(Ontario Council of University Libraries,OCUL)與Ebrary合作使用DDA項目,購買467種書,每種書4個復本以便在6家參與的圖書館間共享使用。OCUL(2010年9月—2012年3月項目試點期間)將繳費劃分為3檔,規模小的學校(1萬FTE)0.5萬美元,中等學校(1萬~2.5萬FTE)1萬美元,大型學校(超過2.5萬FTE)1.5萬美元[7],共籌集15萬美元。2003年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成立合作館藏開發和管理工作組,2011年實施DDA項目,選擇YBP作為集成商[8]。YBP提供了一個稱為GOBI的服務,它是為圖書館服務的全球在線書目信息供應商數據庫。2011年,奧比斯級聯圖書館聯盟(Orbis Cascade Alliance)的DDA項目中所有參與圖書館均繳納費用(按總費用分攤30%,另計35%FTE費用和35%的每個圖書館材料預算),在他們的電子書DDA項目開發之前,奧比斯級聯圖書館聯盟已成立工作組來管理專著的合作館藏開發計劃,建立西部地區存儲庫[9]。2012年,科羅拉多研究圖書館聯盟(Colorado Alliance of Research Libraries)與EBL、Ebrary、YBP合作實施了DDA項目[10]。聯盟共享館藏發展委員會是DDA計劃的發起者,聯盟與供應商協調簽訂合同,向每個參與者募集資金,履行其他行政職責,并為該計劃提供便利。YBP每周通過聯盟FTP提供發現記錄,供各參與圖書館加載MARC記錄。參與的圖書館自愿將所購買的電子圖書生成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記錄,并進行分類,添加“MARC 541 ##”字段說明圖書可以永久訪問,與其他圖書館共享其擁有的圖書。紐約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努力與出版社談判以獲得購買后電子圖書的共享訪問[11]。他們以3倍的電子圖書價格與出版社談判以獲得所購買圖書的單用戶共享訪問,但是一些出版社仍然擔心其影響紙質圖書的銷售而退出談判。

1.3 DDA項目準備階段的工作

奧比斯級聯圖書館聯盟為DDA項目花費了16個月時間進行規劃和調研,調查成員機構在選擇購買模型和聚合器等方面的偏好[9]。與出版商的談判是個長期的過程。圖書集成商EBL、Ebrary和Net Library,以及各種出版社被要求提交各種購買模式的定價。電子圖書的DDA購買定價是在圖書價格基礎上乘以一個乘數,乘數由預測將來的使用次數決定或由參與的機構數決定。如奧比斯級聯圖書館聯盟調查發現91%的圖書購買成員機構數少于4家,故乘數為4。由此看出,從規劃、調研到定價、試用,需要一系列復雜的準備工作。

2 DDA項目的實施模式

2.1 短期租用借閱模式(STLs)

美國丹佛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Denver Library)統計發現,92.9%的用戶只閱讀電子圖書的一個章節或僅僅幾個頁面[12]。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電子圖書的使用統計也有類似結論。這說明電子書買斷模式會造成部分資源閑置,需要一種新的按需購買模式。所以國外許多圖書館更傾向于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短期租用借閱電子圖書(Short Time Loans,STLs)模式,允許讀者借閱1本圖書館在一定時間內不擁有的電子書。如果讀者借閱這本書則需要通過圖書館確認許可,借閱1天的費用一般為圖書價格的10%~15%。如果被圖書館購買就永遠屬于圖書館。電子書MARC記錄可以與圖書館集成系統(Libraries’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ILS)集成。STLs被認為是對過期圖書和圖書館丟失圖書借閱的有益補充。在塔林理工大學圖書館(Tallin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brary),讀者經過5分鐘的免費閱讀后,可提交一個借閱請求,圖書館24小時內對請求做出回應,選擇器比較借閱期的價格后決定是否借出,讀者會收到允許借閱的郵件通知,借閱期一般為7天[13]。普渡大學圖書館(Purdue University Library)STLs借閱期為24小時,瀏覽超過5分鐘就會觸發[9]。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采取STLs與直接購買相結合的模式。塔林理工大學圖書館并不是在STLs后自動觸發購買電子圖書,而是更為謹慎地聯系讀者以確定是否購買。如果教師認為需要這本書做研究,或推薦給學生閱讀,圖書館會購買。在圖書館看來STLs比購買更劃算,2013—2015年通過DDA使用1 834本圖書,購買只有219本,常用書籍是通過STLs使用的。在使用記錄中69%是瀏覽并沒有真正閱讀,免費瀏覽的次數明顯高于最終批準的STLs和購買次數。研究認為,28天以內的STLs對于科研和理論工作完全夠用,STLs平均每本圖書借閱時間為9天。新西蘭開放理工大學圖書館(Library of Ope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 New Zealand)在1年的研究里得出每本電子書STLs的成本為9.22美元,通過讀者DDA購買的圖書平均使用量是9.2次,而傳統購買印刷圖書的使用量是0.62次[14]。STLs的另一好處是可以快速補充圖書館藏書缺位。美國維克森林大學沒有農學,圖書館不收藏農業類圖書,但可以通過DDA提供的圖書進行STLs,比館際互借成本低、速度快[1]。

2.2 期刊文章按篇付費模式(PPV)

國外一些圖書館如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圖書館(University of Nevada-Reno Library)實行期刊文章按篇付費(Pay-Per-View,PPV)模式[15]。期刊成本增加和預算的不足催生了PPV。PPV允許讀者閱讀電子期刊文章,圖書館則按篇付費,避免打包購買的大筆交易。2009年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利斯特·希爾健康科學圖書館(Lister Hill Library of the Health Sciences,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從館藏基金中劃撥10萬美元用于支持PPV期刊論文獲取。他們采取中介模式的PPV,由文獻傳遞館員負責審核和購買。合作的出版商是Elsevier、Wiley、Blackwell、LWW、Karger和Ingenta。圖書館與這些出版商談判每篇文章的價格,圖書館只進行部分資助,讀者需要自己支付每篇文章6~23美元[16]。他們將期刊分為必須訂閱、我想訂閱、我愿意通過文獻傳遞獲得期刊、無法通過文獻傳遞獲得期刊,讓教師投票。結合教師的反饋、影響因子和價格,決定取消訂閱一部分期刊,將其轉變為PPV獲取。由上述項目實踐可見,期刊訂閱費用的不斷增加催生了PPV模式,國外圖書館較為謹慎地選擇取消訂閱部分期刊,將其轉換為PPV獲取。

2.3 館際互借DDA模式(ILL DDA)

2012年北德克薩斯州大學建立了館際互借(Interlibrary Loans,ILL)DDA項目,當館際互借不能滿足請求時,館際互借館員對該請求進行評估,如果符合館藏發展政策,則通過YBP的GOBI購買圖書,優先使用電子圖書滿足需求[17]。他們通過ILLiad館際互借系統管理請求、通知和圖書。館際互借一般難以滿足較新出版的圖書,通過DDA購買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通過DDA項目發展合作館藏,并結合館際互借平臺將館際互借需求轉化為DDA需求[18]。它比館際互借過程能更快地周轉,并減少館際互借成本。轉化為DDA館際互借請求的圖書必須是近五年出版的,該請求被路由到系統中的館藏發展隊列,并由館員做進一步處理。館藏發展館員檢查圖書是否符合收藏標準,是否屬于合作館藏的圖書。如果不適合購買,則將請求路由回正常的館際互借工作流程。采訪人員繼續審查請求的圖書是否在價格限制范圍以內(少于200美元),14天內能否到貨交付,否則將請求路由回館際互借工作流。合作的書商為亞馬遜和巴諾書店,到貨時間一般2~3天,DDA項目的圖書被做優先加急處理。如果請求超過24小時無人處理則返回館際互借工作流。將館際互借轉化為DDA可以節省費用,加快對用戶需求的響應,提高了用戶滿意度。為讓DDA項目順暢運行,紐約州立大學將DDA項目購買的圖書作為合作館藏放置在幾個校區圖書館。發起DDA請求的讀者和最終收藏這本書的圖書館沒有關聯。圖書先由亞馬遜發送到讀者的家里或者辦公室,讀者歸還圖書后圖書館再進行編目處理。紐約州立大學還將幾個學院圖書館聯合起來,借助館際互借和DDA將幾個學院圖書館內部的館際互借請求直接轉化為DDA購買流程。資金來源于參與圖書館貢獻的中央基金,各圖書館購買圖書的花費與參與貢獻的資金不相關聯。所購圖書都是紐約州立大學內部學院沒有的單一復本書籍,加強了大學內部館藏的多樣性收藏,減少了館際互借費用。ILL DDA和ILL之間需要合理調節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如果ILL DDA請求購買一本書的隊列很長,那么最好還是返回到ILL工作流,這樣能更快獲得書籍。但是對于一些高需求量的書籍(high-demand titles),圖書館應該考慮購買更多副本[19]。楊百翰大學圖書館(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Library)研究發現高需求量的書籍比普通書籍出借后歸還到圖書館更快,因此副本不是越多越好,4本基本滿足需求。他們計算得出為1本書增加1個副本算上編目加工、采購等附加成本是10美元左右,3年內平均每次使用成本是2美元,而館際互借的成本是6~9美元,可知ILL DDA隨著時間的推移是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他們還發現從滿足率上ILL DDA可達100%,ILL只有43.5%。2010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圖書館將館際互借轉化為DDA試點項目(Next Gen ILL Pilot),編目員負責審核是否購買所請求的圖書,將不符合要求的請求返回館際互借。申請購買圖書的讀者被限定為教職工和研究生。研究結果顯示,雖然購買一本書的總成本比從另一個圖書館借的成本高17.5%,但交付時間減少近一半,員工的時間花費也減少85%[5]。由上述實踐研究可見,DDA用于解決館際互借難以滿足的請求,具有更快的時效和更低的成本,促進了館藏多樣性;購買的圖書都是新近出版的,DDA購買的圖書做加急處理,先用后藏。

2.4 電子、紙質圖書同步DDA模式

亞利桑那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Arizona Library)使用ODID平臺同時進行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的DDA項目,圖書信息在圖書館借閱系統的發現層進行展示。電子圖書可以通過條件觸發自動購買,紙質圖書通過填寫表單購買,優先使用電子圖書滿足需求。紙質圖書的購買請求表單鏈接注入在MARC 856字段,原本是電子圖書的全文鏈接。用戶信息隱藏在MARC 961字段,以便系統向讀者發送通知消息,用戶可以查詢物流信息,到貨后圖書放置在專門的書架上以便用戶在7天內自取[20]。德雷克大學的考爾斯圖書館(Cowles Library)與ingram-Coutts合作開展電子圖書、紙質圖書DDA項目[2]。紙質圖書薦購通過表單中介來實現,讀者無須填寫表單,系統在856|u MARC字段定義URL,自動創建請求字段,將請求者和圖書信息發送到采購部門。DDA書目由計劃好的配置文件提供,邀請教師參與制定,圖書館工作人員指導這一過程,并確保在內容或出版社方面沒有明顯的缺漏。一般情況下,鼓勵使用經濟實用的電子版,如果電子版價格比印刷版高130%,系統會加載印刷版圖書記錄。當電子圖書購買后,系統將永久訪問標志置為“yes”。紙質圖書的購買請求是由系統發送一個調用號和856字段,采訪員對請求進行處理,拒絕或接受請求。當圖書購買并編目完成后,編目員從MARC記錄中刪除856字段,采訪員向讀者發送郵件通知該書可以取走。愛荷華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Lowa Library)研究證實電子書是一種更廣泛使用的首選媒介,偶爾有讀者請求紙質圖書,尤其社會科學和人文類圖書的讀者已經準備好并愿意使用在線內容[21]。電子圖書DDA實施使得紙質圖書流通量有所下降。從以上實踐研究可以看出,紙電同步DDA項目可以同時滿足讀者對紙質圖書和在線內容的不同需求,具有鼓勵使用節能環保的電子圖書、節省書架空間的作用。

3 DDA項目實施中的控制、預算及數據分析

3.1 區分DDA項目記錄與圖書館集成系統ILS記錄

DDA項目執行過程中需要區分記錄并做一些移動、替換、刪除、查重等控制。先要去掉圖書館已經在書商訂閱的電子書。在項目與本地借閱系統整合后,紐約城市大學圖書館在MARC記錄里增加“946//$amyilibrarypda”字段以標識DDA購買的圖書標題,這樣可以更容易地搜索、替換、移動和刪除這些記錄[11]。在維克森林大學圖書館,DDA記錄和已經購買的電子書用不同的號(MARC 856)進行區分,這樣便于統計分析、查重、批量刪除等操作[1]。而在電子圖書公共發現層,DDA圖書使用了“電子圖書DDA”的標記。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圖書館(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使用3號目錄PATRONDISC標簽進行區分??梢?,區分記錄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分析、查重、刪除、移動、搜索等操作[6]。

3.2 控制經費預算

在DDA面前,國外圖書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讀者對圖書的需求總是超過預算。國外圖書館的做法是設定價格上限,由圖書采購員批準是否購買超過價格上限的圖書,設置收藏范圍,縮小DDA資源池,設置更多次STLs才觸發購買,以及中介審批購買等。國外大部分DDA項目對薦購書籍設置一定的限制。圖書出版時間限制在近5~10年。如紐約城市大學圖書館排除叢書、通俗小說、青少年讀物,以及4年以前出版的書[11]。加州州立大學圖書館由委員會與出版社合作建立DDA資源池目錄,排除教科書、手冊、指南等,價格不超過150美元,出版時間為近一年[8]。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Utah Library)還將學位論文排除,并且針對不同類型讀者設置不同的價格上限,館際互借館員視情況決定是否購買超過價格上限的圖書[22]。愛荷華大學圖書館用虛擬審批計劃配置文件作為限制DDA資源池的工具。YBP紙質書籍的配置文件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以反映愛荷華大學的課程和教學計劃,并盡可能多地讓讀者決定是否購買[21]。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圖書館的解決辦法是設置一個較小的DDA資源池,只啟用了6.4萬本書[6]。多少次STLs后才觸發購買是會影響預算的。如果短期借閱成本是圖書價格的10%,那么購買就相當于預測書的使用量超過10次。實際上從流通記錄發現大多數圖書只使用1次,因此將觸發購買的STLs次數設置為6~7次比較合理。有的針對新書(Frontlist,近2年內出版)和過期圖書(Backlist,出版時間超過2年)使用不同的觸發條件,舊書設置較多的STLs次數。奧比斯級聯圖書館聯盟將EBL和YBP作為經銷商,觸發購買的條件是5次STLs,為了減少預算,已于2014年將STLs設置為15次,他們還采用傳統的訂閱模式作為DDA的補充,專門購買過期圖書[9]。維克森林大學圖書館是6次STLs后觸發購買,價格上限為200美元,2012年的DDA項目中使用了2 224本書,只購買了67本(占3%),顯示出較高的成本效益[1]??屏_拉多研究圖書館聯盟限制DDA圖書價格上限為250美元,6次STLs后通過中介(填寫申請表)購買[10]。購買價格是原書價格的2.5~3倍,購買后電子圖書屬于聯盟內參與項目的圖書館所有,并且允許多用戶同時使用??屏_拉多研究圖書館聯盟還根據新書與過期書分別采用不同的購買方式。新書第2次STLs后自動觸發購買,過期書第3次STLs后自動觸發購買,價格是原書價格。如果購買后的圖書每周使用超過14次,那么聯盟以低于2.5倍原書價格購買第2個副本。

3.3 DDA項目的數據分析

目前的數據分析研究集中在DDA對成本預算、工作流、館藏質量和深度、流通率、出版社、不同學科讀者的影響等方面。Dewland等[20]研究制定一系列指標來評價DDA項目,具體包括財務指標、客戶指標、性能指標、使用指標和資源指標。大多數圖書館都將使用成本作為重要的數據分析指標,電子書的使用按照用戶會話次數來計算,紙質圖書的使用按流通量計算。對于曾經流通過1次的書,每次使用的成本是該書的全價,計算處理成本、貨架空間成本等。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圖書館的分析數據包括價格、讀者類型、請求者的校園位置和部門、請求的學科、出版社偏愛及出版日期[22]??咸刂萘⒋髮W圖書館(Kent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對DDA采購的跟蹤報告內容包括Ebrary ID、出版社、出版日期、標題、LC分類號、價格、觸發日期,以及各種觸發條件,如瀏覽、查看時長、復制、打印、用戶會話、全文下載和章節下載[23]。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圖書館DDA項目運行中記錄的數據包括ISBN、出版社、加入書目的時間、圖書標題觸發購買時間、按LC分類使用情況及購買后的使用次數[6]。普渡大學圖書館針對2011—2014年DDA觸發購買圖書后續使用情況的研究指出,使用10次以上的圖書比例達到47%[9]。紐約城市大學DDA項目進行過程中每周統計1次使用數據(包括點擊量、瀏覽的頁面數、搜索次數,以及讀者所選的圖書標題),本周的內容用紅色標記。這樣一方面為了讓圖書館更好地把握讀者的閱讀內容;另一方面可根據使用數據分析增加電子圖書復本或購買紙質圖書,還可以幫助圖書館采購員對比分析自己選購和讀者選購圖書的差異和原因。紐約城市大學還獲得了按LC目錄分類的圖書使用情況分析報告,結果發現館藏目錄中的學科分布和讀者所購買圖書在學科分布上差異不大,說明讀者在選書時是認真的,不會導致收藏不平衡[11]??咸刂萘⒋髮W圖書館的DDA實驗也證明按學科分布的用戶會話數與該學科在DDA資源發現池中的分布具有一致性[23]。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專業以科學、技術、農業為主,2016年的DDA項目實踐中,雖然3個分類的圖書所占DDA資源池比例較小,但是3個分類分別占DDA觸發購買圖書的38%、43%和32%,說明讀者選擇方向上是符合實際的[6]。一些DDA獲取書籍被用作課堂教科書,特別是1本書在1年內就有近9 000個章節的閱讀需求。通過選書的數據分析還可以找出哪些出版社是更受讀者喜歡的,在DDA資源池中占比較大的出版社并不是讀者經常使用和偏愛的。讀者的出版社偏好在DDA的使用數據當中可以找出,即Cambridge、Oxford、Routledge、Springer和Wiley等出版社的圖書使用率較高。他們還發現出版社關于DDA會對紙質圖書銷量產生沖擊的擔憂理由是不充分的,在DDA試點期間紙質圖書的銷量反而增加了14%??咸刂萘⒋髮W圖書館對DDA項目的研究發現,一些學科讀者觸發購買圖書的比例與學科在資源池中的比例有明顯差異,這需要引起注意,或許這一學科的DDA配置文檔審批應該由嚴變松[23]。在使用DDA項目的學科分布上,國外許多文獻指出: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DDA的使用最為頻繁,其中語言和文學類占多數[18,24]。

4 DDA項目的實施成效及優點

國外圖書館普遍認為通過需求驅動的獲取模型,圖書館為用戶提供了更廣泛的可選擇圖書,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接觸與課程相關的材料,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更寬廣的圖書,相當于擴大了圖書館藏。按需即時購買的方式能夠消除對書架上可能永遠不會使用的書籍需求,這部分空間可以節省出來。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圖書館2016年的DDA項目中,包含6.47萬條書目,其中18.5%(11 993部)被觸發購買,81.5%未被觸發,避免了傳統上打包購買電子圖書的浪費[6]??傆嫗樽x者提供了價值480萬美元的資料,為讀者提供大量館藏書目的同時節省了經費開支。塔林理工大學圖書館從EBL獲得超過30萬本電子書進行DDA試點[13]。EBL擁有超過50萬本來自主要國際出版社的英文電子書,為每本電子圖書設置5分鐘的免費閱讀時間,這相當于將塔林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可用館藏最大可以擴大50萬冊。普渡大學圖書館2011—2012年通過STLs和觸發購買圖書的花費是93 371美元,而使用的DDA資源池的價值是175.3萬美元,可節省約166萬美元,相當于免費增加了價值巨大的館藏[9]??咸刂萘⒋髮W圖書館讀者只購買了DDA資源發現池中2.1%的圖書,3.2%的圖書只是免費瀏覽沒有觸發購買,讀者在觸發購買之前可以免費閱讀10分鐘或瀏覽10個頁面[25]。2011年,肯特州立大學圖書館在6個月的試點期間從DDA資源發現池購買電子書只用了44 926美元。2009年7月1日—2011年12月31日,購買發現池同樣圖書的紙質書籍的成本為119.23萬美元。DDA圖書在6個月的每次使用成本與2.5年期間紙質圖書平均使用成本相當,隨著時間的推移,DDA具有更低的成本效益。佛蒙特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Vermont Library)在2009年的DDA項目中為圖書館節省開支10.9萬美元和120個書架空間[14]。密西西比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Library)研究發現在工程、計算機學科,以及商業、經濟學科采用DDA可以大幅降低每次使用的成本,最多為傳統采購圖書每次使用成本的1/10[24]。內布拉斯加林肯分校圖書館(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Library)研究發現DDA圖書的流通量是傳統方法采購圖書流通量的2倍,通過館際互借DDA購買的圖書在2年內的平均流通量達2次以上[14]。以上實踐和研究表明:DDA節省經費的同時免費擴大了圖書館藏,節省了書架空間,DDA紙質圖書流通量更高,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子圖書具有更低的成本效益。

DDA還具有更多優點。普渡大學、愛荷華大學、猶他州立大學圖書館研究認為,DDA有許多優點,可以擴大跨學科的館藏,彌補傳統審批采購計劃的遺漏,提供關于新研究領域的早期預警,揭示新興和跨學科的研究主題[22];DDA還為試用材料創造了便利條件,一些不便以印刷形式進行試用的材料可以通過DDA以電子版形式進行先期試用和檢驗[21]。羅格斯大學圖書館(Rutgers University Library)研究發現一些專業編程圖書很難由圖書采訪人員根據發展趨勢選擇購買,因此DDA項目很適合這一學科[14]。

5 DDA項目的現存問題、負面評論和困難

5.1 DDA項目的現存問題

國外圖書館DDA項目存在預算投入較少、多數項目試點時間較短、規模較小等問題。紐約城市大學DDA項目4個月花費7.5萬美元[11]。2011年加州州立大學3個學期的DDA預算經費為12萬美元[8]。OCUL在2012年DDA預算是15萬美元,但8天就已花光[7]。經費投入較大的是奧比斯級聯圖書館聯盟,每年經費投入約100萬美元,2014年DDA資源池有1.9萬本圖書,購買了1 771本電子書[9]。德雷克大學與EBL合作的DDA項目,每年的投入僅1.2萬美元。德雷克大學的考爾斯圖書館2012年的DDA項目資源池中只裝載了1 541個印刷書籍記錄和729個電子書記錄[2]。上述實踐研究中,DDA項目存在因投入較少和經費不足而時常中斷的問題,給讀者帶來不好的體驗,多長時間能夠訪問多少DDA圖書資源很重要,因為它直接關系到DDA資源池中未購買部分的價值。對于DDA,重要的不是在項目中購買了多少本書,而是讀者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訪問到多少本書,設法達到長年不關閉項目,持續推進項目利用其免費館藏資源是DDA項目的極限追求。

5.2 DDA項目的負面評論和實施困難

一些觀點認為沒有中介篩選的DDA會導致館藏質量的下降,如果只滿足讀者的即時需求,那么長期的教育需求就無法保證。Walters[26]的研究認為,研究生和教師也可能會選擇熱門的圖書,而不是學術圖書,迎合更大群體的需要,可能會遺漏少數人的觀點,從而使館藏失去平衡。需求驅動只反映當前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反映最新趨勢和興趣的舊書可能是人們想要尋找的對象。DDA對出版物出版時間的限制也許是錯誤的,過去的出版物也有可能被使用,密西西比大學圖書館研究發現,在2000年之前出版的出版物,有3 845本在2012年首次被使用[25]。雖然流通量在實施DDA后有所增加,但衡量圖書館藏書的另一標準是其學術完整性和廣度。一些觀點認為圖書館的服務是幫助大學、社區乃至全國的讀者進行知識探究,而不是服務于個別專業和提出購買請求的讀者。

DDA的實施也面臨一些困難。有人認為學術圖書館廣泛采用DDA可能導致學術出版行業的崩潰,出版商面臨采取刺激需求的新市場營銷挑戰。擔心利潤下滑,許多出版商越來越不愿意加入DDA的聯盟。一些出版社有意提高DDA圖書的價格,或限制使用條件,使得DDA的成本較高。此外,每個供應商都有自己的合同、許可協議和采購要求,圖書館需要談判和審核分析才能決定實施項目,而且將其整合到圖書館系統需要太多時間和精力。

所購買的電子圖書的歸檔和長期保存也是一個問題,需要持續的資金和安全維護。電子圖書接口標準不統一,以及大多數圖書館并沒有出借電子書閱讀器的業務,這都造成讀者的閱讀困難,阻礙DDA項目的實施[27]。

6 結語

DDA的出現重新定義了圖書館的角色和功能,并要求圖書館重新審視它們在21世紀的位置[28]。關于DDA在館藏發展中的作用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圖書館將繼續探索DDA作為補充館藏發展的工具。DDA未必總能節省經費,但是這種模型的確自然鍛造了圖書采購與實際使用的強聯系[29]。目前最適合的是“just-in-time”和“justin-case”混合的方式。不幸的是,由于擔心DDA對圖書銷售的影響,出版商的行為表明他們正在逐年提高STLs的價格。其實對于出版社來說,正在運行DDA項目的圖書館OPACs可能成為圖書銷售的發現引擎,這可能會創造出重大的新營銷機會;也是一個結束圖書出版商和圖書館DDA項目敵對關系的機會[30]。正因為DDA在節省館藏成本上表現出色,美國國家信息標準協會(NISO)已經起草了專著DDA的最佳實踐,作為國家綱領性文件為圖書館采用類似的數據和館藏管理策略提供基本框架。

國內近些年也有一些館配商、圖書館開始了DDA項目嘗試。如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開展的紙質圖書DDA項目,把書目導入OPAC系統,讀者通過“新書征訂”欄目勾選訂購圖書,采訪員將圖書訂單交給書商采購。廈門大學圖書館結合館際互借試點DDA項目,將館際互借申請量較大或無法借閱的圖書及館際互借成本大于等于購書成本的圖書納入DDA。薦購清單由系統發送到采訪館員進行圖書征訂,在到書后郵件通知讀者,圖書獲取需要大約45天[31]。國內DDA項目尚處于初級階段,其實大部分是讀者薦購形式,工作流程上所體現的時效不是很理想,普及率非常低,在紙電同步DDA、期刊PPV、拓展DDA材料范圍、使用STLs模式、預算控制、項目數據分析,以及服務的細致化、人性化上需要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我國應從政府層面為DDA計劃作宏觀規劃和布局,在總結適合我國國情的成功案例基礎上加以推廣,為全國圖書館開展DDA項目指明方向,同時圖書館也應該積極開展DDA項目試點和研究。

猜你喜歡
館際互借電子圖書館藏
館藏
博物館的生存之道:館藏能否變賣?
知還印館藏印選——古印篇
出版社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出版的價值鏈比較
美國圖書館館際互借及其啟示
介紹兩件館藏青銅器
電子書是否會取代傳統圖書?
影響我國館際互借發展的主要因素研究
館際互借在ALEPH中的應用實踐
中外圖書館館際互借規則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