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初心和使命的歷程——基于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視角

2018-04-02 11:27周文斌
福州黨校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小康社會現代化戰略

周文斌 李 兵

?

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初心和使命的歷程——基于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視角

周文斌 李 兵

(湖南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厥赘母镩_放40年,中國共產黨人在確立奮斗目標、選擇發展道路、謀劃戰略布局、制定戰略步驟的過程中始終堅守這個初心和使命。從“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夢的目標漸行漸近;從“中國式現代化”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從“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與“四個全面”協同并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布局日趨完善;從“大三步”到“小三步”到“兩個百年目標”再到“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步驟愈加清晰具體。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歷史演進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盵1]回首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人在確立奮斗目標、選擇發展道路、謀劃戰略布局、制定戰略步驟的過程中始終堅守這個初心和使命。

一、中國夢想漸行漸近:從“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小康社會”就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夢想。只是這一夢想幾千年來從未成真,直到新中國成立,才有了夢想成真的條件。鄧小平“建設小康社會”的思想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末對中國國情和所處發展階段的理性思考。1979年,他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把“中國式的現代化”和“小康之家”聯系起來,這是鄧小平第一次使用“小康”的概念。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報告把“力爭使全國工農業的生產總值翻兩番……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確定為20世紀末的奮斗目標。[2]這是黨的代表大會上首次使用“小康”概念,而且是把它作為戰略目標提出來的。黨的十二大以后,鄧小平對小康社會的構想更加完整與具體。1984年,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時正式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概念,他還闡明了什么是小康社會,“所謂小康社會,就是雖不富裕,但日子好過?!盵3]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鄧小平又逐步形成了建設小康社會“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鄧小平用賦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含義的“小康社會”為中國人民勾勒了美好的未來愿景。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已解決溫飽問題的背景下,黨的十四大倡導黨員干部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實現達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發展目標”。1997年,黨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戰略部署具體化,提出從21世紀開始“進入和建設小康社會”的設想。21世紀之初,按照鄧小平的小康社會發展戰略,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目標的第一步、第二步基本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也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盵4]這“六個更加”,是中國共產黨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總體描述。

2010年,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概念,強調要制定“十二五”規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盵5]全會還提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盵6]2012年,黨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藍圖。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總目標當中的第一個“一百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全面小康”,就是不讓任何一個領域滯后,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不讓任何一個區域落下,不僅要看平均數,而且要看大多數,還要看關鍵少數,如老區、牧區、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如果貧困地區沒能實現小康,貧困人口沒能脫貧,就不能說我們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7年,黨的十九大主題清楚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一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這一目標充滿了艱巨性和緊迫性,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了然于心:“把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路雖然還很長,但時間不等人,容不得有半點懈怠。我們決不能安于現狀、貪圖安逸、樂而忘憂,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努力創造屬于新時代的光輝業績!”[7]

二、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從“中國式現代化”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建國后,中國共產黨從未停止對國家發展道路的探索。1964年,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提出了在20世紀末基本上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鄧小平根據我國發展實際,提出從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中葉中國都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這個階段的奮斗目標就是基本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他在1979年關于經濟工作的講話中說:“我們開了大口,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后來改了口,叫中國式的現代化,就是把標準放低一點?!盵8]“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一概念第一次出現在全國民眾的視野里。經過幾年的探索期,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認識愈發清晰。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第一次提出了“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9]的科學論斷。此后,在1984年6月,鄧小平明確將這條路徑概括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10]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建國三十多年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開始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盵11]同時較為系統地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最終開辟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國內局勢發生了深刻變化。1992年,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從理論的高度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使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輪廓更加清晰。同年,黨的十四大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在建國以來革命和建設成就的基礎上,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盵12]大會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終于開辟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進入新世紀,黨中央進一步提出了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全面性要求。2002年江澤民同志強調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進程,是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設的進程?!盵13]

黨的十六大后,面對經濟全球化浪潮和國內紛繁復雜的改革任務,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持續推進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改革,并相繼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盵14]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概念,報告還做了具體的界定,號召“全黨同志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發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盵15]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盵16]黨的十八大報告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者之間的關系,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并指出,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17]這是對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這一論斷,準確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長期建設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意味著什么?黨的十九大報告用“三個意味著”從中華民族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和世界發展的命運三個維度,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參考坐標。到底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呢?“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盵18]“五個是”從不同角度界定了新時代的內涵。

三、發展布局日趨完善:從“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與“四個全面”協同并進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黨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物質文明建設。與此同時,他也注意到必須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以,他提出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并且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抓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概念是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中提出來的。此后,黨中央多次強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都要硬。鄧小平兩個文明共同發展的思想貫穿在三位一體的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布局中。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在《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中最早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并且使這幾個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進?!盵19]由此形成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這三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從黨的十三大一直延續到黨的十六大。

江澤民同志在2001年初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首次使用“政治文明”的概念,他說:“法治屬于政治建設、屬于政治文明,德治屬于思想建設、屬于精神文明?!盵20]2002年,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中把政治文明確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盵21]2002年,他在視察中國社會科學院時將政治文明視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進程,是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設的進程?!盵22]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盵23]黨的十六大報告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結合,“三位一體”的布局更加清晰。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以此為標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認識有了新的發展。2005年,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盵24]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按照“四位一體”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作了全面部署,“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正式確立。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從而將“四位一體”布局拓展為“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確立,加快推進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意義十分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12月在江蘇考察調研時正式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此后又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首次明確使用了“四個全面”概念。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個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盵25]這標志著“四個全面”的正式確立。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既強調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也強調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指出:“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6]

四、戰略步驟愈加清晰:從“大三步”到“小三步”到“兩個百年目標”再到“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鄧小平不僅提出了實現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而且構想了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步驟。他最初的設想是把20世紀末的后20年分為兩個10年,翻兩番,達到小康水平,即“10年翻一番,兩個10年翻兩番,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00美元或800美元?!盵27]隨著改革開放實踐的深入,他對小康社會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戰略的設計更加完整,構想了21世紀的發展藍圖。1984年,鄧小平指出:“因為我們第一步是實現翻兩番,需要20年,還有第二步,需要30年到50年,恐怕是要50年,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盵28]1987年,他又把“兩步走”的發展戰略調整為“三步走”,指出:“我們原定的目標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诙绞堑奖臼兰o末,再翻一番,人均達到1000美元?!覀冎贫ǖ哪繕烁匾倪€是第三步,在下世紀用30年到50年再翻兩番,大體上達到人均4000美元?!盵29]鄧小平用跨世紀的“三步走”戰略為中國現代化建設規劃了大致方向。

20世紀末,“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戰略目標提前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為了把第二步戰略和第三步戰略很好地銜接起來,將鄧小平“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三步具體化,在黨的十五大提出新的三個階段性目標:“21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10年的努力,到建黨100周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100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盵30]“新三步走”在堅持原“三步走”框架的前提下,把第三步中的50年具體劃分為頭20年和后30年,明確了頭20年的發展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解決了今后50年怎么走以及如何走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一個是在202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約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是在2050年新中國成立約100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并且對其具體內容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表現在:一是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從“建設”到“建成”,這一字之變,是個質的飛躍;二是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的新要求,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三是提出兩個“翻一番”,即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把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增作為奮斗目標這是新提法,在黨的報告中還是第一次。兩個百年目標也是實現中國夢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從黨的十九大到黨的二十大的這段時間非常關鍵,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盵31]這就意味著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接下來我們要解決的難題是:如何規劃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給出了答案,他創造性地提出分兩個階段來實現?!暗谝粋€階段,從2020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诙€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盵32]讓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變得更加具體。一是把原定2050年完成的目標提前到2035年完成。二是提高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要求。與黨的十八大報告相比,黨的十九大報告增加了“美麗”的要求和“強國”的表述,意味著我們不是以建成一般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目標,而是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共產黨在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逐步完善戰略布局,精心規劃戰略步驟,堅守初心,始終不改,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竭奮斗,定能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1][17][18][26][31][3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0、10-11、19、27、28-29.

[2] 胡耀邦.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

[3][9][10][28][29]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1-162、3、65、79、226.

[4][13][23] 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2-543、490-491、574.

[5]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0-10-19.

[6]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1-10-19.

[7] 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3-21.

[8]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4.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上[M].人民出版社,1991:57.

[12]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

[14][15]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2007-10-16.

[16] 習近平.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30.

[19]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藍天出版社,1993:496.

[20]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35.

[21] 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與時俱進努力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N].人民日報,2002-06-01.

[22] 江澤民.大力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N].人民日報,2002-07-17.

[24] 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6-27.

[25] 習近平.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帶動全黨全國共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N].人民日報,2015-02-03.

[2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1998:187.

[30] 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N].人民日報,1997-09-13.

2018-09-10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項目批準號:16YBA157)和2016年湖南省黨的創新理論研究資助課題(項目批準號:16DZXC13)和湖南省黨建理論研究基地項目(項目批準號:16DJYJY04)的階段性成果。

周文斌(1981-),女,湖南常德人,法學博士,湖南科技大學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D61

A

1674-1072(2018)05-027-05

責任編輯:蘭豐豐

猜你喜歡
小康社會現代化戰略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邊疆治理現代化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戰略
凝聚三秦巾幗力量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戰略
為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大同夢想與小康社會
導致戰略失敗的三大迷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