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豬瘟防控探討

2018-04-02 06:32向銀珍
新農村 2018年35期
關鍵詞:豬瘟患病非洲

向銀珍

非洲豬瘟(簡稱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法定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該病是養豬業頭號殺手,毀滅性傳染?。ㄖ滤缆士筛哌_100%,無商品疫苗可用),對政治、經濟和社會造成重大影響。

2018年8月以來,非洲豬瘟疫情呈現快速流行傳播的趨勢,在我國的多個省份均出現了非洲豬瘟疫情報告。為及時控制和撲滅突發非洲豬瘟疫情,最大程度降低和減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我市生豬養殖業健康發展。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非洲豬瘟防控工作作為區域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工作去抓,強化責任,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嚴防非洲豬瘟疫情傳入。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非洲豬瘟的流行途徑、臨床癥狀、病理學變化和防控措施,現將具體研究內容介紹如下:

1 傳播途徑

1.1 自然宿主和傳播背景

非洲豬瘟病毒宿主相對單一,只會傳染豬,不會傳播其它動物,鈍緣蜱是該種病毒傳播的自然宿主和主要傳播媒介。任何年齡和品種的豬均可以感染該種病毒。人不會食用含有非洲豬瘟豬肉而感染非洲豬瘟。健康豬與帶毒豬、患病豬直接接觸或者飲用了被污染的泔水、飼草、飼料、飲用水而進行傳播。

1.2 傳播途徑

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主要有直接或間接接觸、軟蜱叮咬等多種方式傳播,主要的傳染源有感染的豬和精液;污染的豬肉及肉制品(尤其是火腿腸);污染的車輛、衣靴(靴底);來自疫區的人員,豬源性飼料成分,污染的水源、泔水。目前在我國,很多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為了節約成本,利用泔水豬,這也是造成非洲豬瘟快速傳播的途徑之一。

2 臨床癥狀

在臨床上,非洲豬瘟主要表現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豬患病,通常情況下不會表現出典型臨床癥狀,突然倒地死亡,死亡率高達100%。急性型患病豬發病之后體溫升高到42度,精神沉郁,食欲停止,在患病豬的耳朵、四肢、腹部皮膚處均出現了出血點,可視黏膜潮紅發紺,從眼睛和鼻腔中流出黏液性膿性分泌物,患病豬出現嘔吐、便秘、腹瀉癥狀,便秘腹瀉交替出現,在糞便中常常包裹有血液和腸粘液?;疾∝i不能正常行走,呼吸困難。病程較長的患病豬出現神經癥狀。妊娠母豬患病之后在任何階段都會出現流產。亞急性型患病豬和急性型臨床癥狀較為相似,但整體發病率、致死率較低。體溫呈現無規律的波動,溫度升高到40度以上,關節腫脹,仔豬病死率較高,發病時間在5~30天不等。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身體逐漸消瘦,體表皮膚暗淡,關節腫脹,局部皮膚潰瘍壞死,致死率較低,但難以康復。

3 病理學變化

將病死豬解剖之后可以發現病變部位主要在脾臟,脾臟腫大為原來的5~10倍,質地變脆,并出現嚴重的梗死,外觀呈現暗紅色至黑紅色。下頜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高度充血出血,切面呈現大理石紋路病變。肺臟出血明顯,質地變硬。肺臟表面呈現彌漫性出血,腎臟腫脹明顯,顏色變淡,腎臟表面存在出血點。

4 鑒別診斷

在具體診斷過程中要注意將非洲豬瘟與豬瘟、高致病性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等病毒性傳染性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如果豬免疫過豬瘟疫苗,且抗體水平達標,但在養殖場內表現為突然死亡,或者不能正常行走、呼吸困難、腹瀉、便秘、糞便中夾雜血液、關節腫脹、局部皮膚潰瘍病變壞死,則可以懷疑是非洲豬瘟。將可疑病例處死之后采集典型病變臟器組織,低溫保存送到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進行確診,確診之后立即進行封鎖隔離。

5 綜合防控

針對現階段我國非洲豬瘟傳播的復雜性、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必須應該突出重點工作,創新非洲豬瘟防控機制,轉變傳統工作模式,有效提高非洲豬瘟綜合防治能力。

一是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屬地管理原則,切實落實防控工作責任制,加強溝通協調,開展聯防聯控,形成防控合力。堅持預防為主,貫徹“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防控方針。按照“早、快、嚴、小”的要求,及早發現,快速反應,嚴格處理,減少損失。

二是嚴格按照自治區《非洲豬瘟緊急排查工作方案》要求,以區縣為單位,對轄區內生豬養殖場(戶)、屠宰場、交易市場、無害化處理場等重點場所的生豬開展開展非洲豬瘟緊急排查工作,若發現異常及時上報。

三是全面開展生豬屠宰環節及生豬產品流通等環節非洲豬瘟檢測工作。

四是加強生豬移動監管。按照《自治區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規范年活動實施方案》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跨?。▍^)調運牛羊防疫檢疫管理規范》等要求,各區縣嚴格執行國家、自治區關于活畜調運監管規定。

五是強化聯防聯控,形成防控合力,有效查堵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涉及眾多領域和生豬產業鏈各個環節,涉及多個監管部門和單位。相關單位各司其職、主動作為。

六是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和動物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做到科學防控。以區縣為單位,對轄區內所有豬養殖場(戶)進行了非洲豬瘟防治和動物傳染病知識的宣傳培訓,通過培訓引導養殖場(戶)樹立動物疫病防治“四個意識”(即,養殖者承擔動物疫病防控主體責任的意識,動物疫病風險與自身養殖利益息息相關意識,活畜調運風險意識,科學養殖意識),加強非洲豬瘟防控意識。

七是做好管住車、守住門、把住料、盯住人、看住豬、關注鄰。要嚴格控制非飼養人員、車輛和易感動物隨意進出養殖場,進入養殖場前車輛和物品都要進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始終堅持封閉養殖模式。養殖場應該堅持全進全出,自繁自育的養殖模式,構建完善的封鎖隔離措施,避免豬和野豬直接接觸。養殖場在生豬調運過程中,盡量不要跨省引進種豬,必須引種時,一定要進行嚴格的產地檢疫、疫情檢測,嚴格執行落地報告制度和隔離觀察制度。

6 緊急處置

養殖場內部如果發現非洲豬瘟可疑疫情,嚴格按照《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進行處置,迅速采取應急措施,預防疫情傳播和蔓延。

猜你喜歡
豬瘟患病非洲
為照顧患病家父請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動物與人獸共患病
豬瘟爆發,豬肉還敢吃嗎?
非洲反腐敗新觀察
豬瘟病毒感染的診治
非洲鼓,打起來
淺談豬瘟防治
“glifo”幫助患病兒童圓提筆之夢
非洲的遠程教育
豬瘟與附紅體混合感染的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