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與業務創新

2018-04-12 11:45蒲雪峰
數字通信世界 2018年3期
關鍵詞:新聞節目電視新聞媒介

蒲雪峰

(重慶市涪陵廣播電視臺,重慶 408000)

在大眾傳播領域電視作為最晚出現的傳播媒介后來居上,受到了受眾的廣泛歡迎與喜愛。然而傳統媒介單向的傳播形式與較少的內容已完全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新媒體環境下受眾更習慣于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瀏覽。因此,在這個階段就需要借助于交互性更強的新媒體傳播手段來吸引受眾的眼球,并以優質的內容來培養用戶黏度。由此可見,電視新聞編輯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與業務創新能力已經是傳媒行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受眾市場導向倒逼的必然結果。

1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職能的轉變

以往的電視新聞編輯通常以視頻采訪與口頭播報相結合,其內容大多與平面新聞的內容相一致,實際上逐漸使新聞內容單調乏味。而且受眾在這個過程中缺乏自主的選擇,只能通過電視來進行被動的接收。在新媒體環境下則不然,受眾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檢索相關的內容,同時通過互聯網能夠瀏覽到相關的所有信息,并能夠暢所欲言的表達與評論。這就給電視新聞編輯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不斷地提升新聞采編創作的水平,給受眾帶來更佳的視聽體驗。

2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媒介素養

2.1 充分了解新媒體的優勢

新媒體的出現極大的便利了信息傳輸,同時也給傳媒領域帶來了深刻的變革。曾有學者斷言新媒體出現會使傳統媒體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這個說法固然不太恰當但也揭示了當下的發展潮流??v觀媒介發展歷史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它們相繼出現又互相競爭。毫無以為電視以其生動的傳播方式在受眾市場中占領了較大的份額,這個逐漸發展和取代的過程說明人們的信息接收習慣在改變。因此,要想保持電視新聞在受眾市場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就必須充分地了解新媒體的特點與優勢。并通過系統的學習從中總結出能夠為電視新聞所用的內容,給編輯工作帶來新的思路與啟發。

2.2 敏銳的新聞嗅覺和判斷

新媒體環境下出現了“自媒體”這一新的提法,這揭示了受眾在傳播活動中不僅作為信息接收者出現,同時也是新聞內容的加工者和傳播者。尤其是近幾年網絡的發達,使得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與網絡論壇逐漸成為了信息的集散地和發酵所。一旦發生了新聞事件,在電視媒體還未播出節目之前消息已經不脛而走,這就使電視新聞節目變成了“舊聞”。因此,在這個階段電視新聞節目的實效性顯得尤為重要,需要編輯人員具有敏銳的新聞嗅覺,從龐雜的信息中找出具有價值的素材。同時新媒體環境下虛假新聞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編輯人員應該有正確的判斷與核實能力。

3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業務創新

3.1 形式更加豐富

電視新聞節目之所以能夠在四大傳統媒體中脫穎而出,就是以其視聽結合的特點再現了新聞事件發生的地點與現狀,讓受眾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而新媒體在表達形式上則又有了新的特點,它將文字、圖片、聲音以及視頻等元素有機融合,充分地調動了受眾的多感官參與。從平面媒體的變化就不難發現,編輯人員已經逐漸嘗試用精美的配圖來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于電視新聞節目而言則需要思考在鏡頭的運用中如何去表達,并且善加利用聲音和文字等內容來提升節目的效果。比如利用準確優美的旁白和情感基調一致的背景音樂,使電視新聞節目更加立體。

3.2 內容更加深刻

新媒體時代由于互聯網的發達,新聞內容在傳播上更加迅速,這也就導致了傳統媒體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在這種環境下部分電視新聞節目開始模仿轉載,使節目內容呈現出同質化的現象。這不僅使新聞節目本身的質量逐步下降,同時也不利于整個傳媒行業的發展。因此,電視新聞編輯在當代不僅需要考慮新聞的實效性,也可以注重深度價值的挖掘。比如鳳凰衛視的某新聞節目就以主持人的深刻見解而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并且其核心競爭力也使其它節目難以模仿和超越??傊?,提供更加深刻的內容能形成自身的節目特色,使受眾更樂于接受。

[1]張薇薇.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與業務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7(22):169-170.

猜你喜歡
新聞節目電視新聞媒介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電視新聞中的圖片應用
新聞節目中主持人的“可為”與“不可為”
書,最優雅的媒介
地方電視臺如何辦好新聞節目
論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之路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如何做好電視新聞節目編排
同期聲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作用
方言新聞節目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