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生態扶貧產業的海南實踐:林下經濟

2018-04-19 11:19孫華張俊林
中國扶貧 2018年2期
關鍵詞:海南貧困戶生態

孫華 張俊林

編者按:2017年,海南省相繼出臺《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兩個暫?!闭叽龠M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中共海南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永久停止五指山、保亭、瓊中、白沙四個處于中部生態核心區的國定貧困市縣開發新建外銷房地產項目。取消對中部市縣GDP、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考核,增加對生態保護、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全域旅游、百鎮千村、“五網”基礎設施、醫療教育文化體育建設等方面的考核權重,以特色優勢產業指標代替經濟發展指標。在這一宏觀政策的指引下,貧困地區經濟發展重心正在向特色高效農業轉移,中部貧困山區正在探索一條特色生態扶貧產業之路。

海南是我國生態環境良好的省份之一,但是中部山區、生態核心區等恰恰又是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農村和林區經濟不發達,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近年來,海南下發《關于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瓊府辦(2013)114號),組織編制《海南省林下經濟發展規劃(2014—2020年)》,專門在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認定2016—2017年度海南省林下經濟示范基地50個。堅持生態保護的同時,海南通過科學規劃和引導發展林下經濟,擴大林下經濟規模,拉長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把握好林下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海南鼓勵在貧困地區橡膠林下發展菌菇、山雞等立體化種養殖產業,使貧困農民收入實現穩定較快增長,增幅高出全省農民平均收入水平近19個百分點,大大減輕了人為砍伐森林、破壞生態的壓力。10多年間,海南森林覆蓋率由50%多提高到近70%,在全國名列前茅。不砍樹、不占地、不破壞環境、不搞污染企業,產業扶貧效應疊加釋放,走出一條經濟社會生態相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之路,貧困戶的致富進程不斷加快,脫貧成效不斷顯現。

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加快綠色發展

發展和生態是須臾不能松勁的兩件大事。在海南廣大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要求,必須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正確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特別是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關系,在“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之間畫上等號。近10年來,海南省生態保護和農民增收一直呈現雙增雙贏的態勢。林下經濟對生態保護和貧困戶增收發揮了關鍵作用。全省500多萬農業人口中,近400萬為林農。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海南貧困地區林下經濟產值不斷提升,貧困戶人均林下經濟收入也不斷攀升,為全省脫貧攻堅做出了不少貢獻。

“資金收益分紅+勞務收入模式”。白沙是海南的生態保護核心區,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帶領貧困戶發展林下經濟,既立足了實際,又發揮了優勢。2016年8月,該縣阜龍鄉的36戶貧困戶在致富能人高桂成的帶領下,在橡膠林行間建起4個食用菌培育室,種起了秀珍菇??h委、縣政府注入扶貧資金搞基建,每批秀珍菇銷售所得利潤的50%,向貧困戶分紅。除了秀珍菇,在定點幫扶單位的扶持下,周邊村莊的116戶貧困戶,還在林間種下了1100多畝益智,掛果后每畝每年可有2000元至3000元的收益,相當于有了一張“定期存折”。2017年春節,貧困戶領到了至少1200元分紅,和每天80元的用工補貼,并開始逐步融入菌渣種有機瓜菜、養大麥蟲,菌稈養魚、養山雞等林下生態循環農業進程,穩定脫貧的路子越走越寬。

“基地+N模式”。儋州市著重推廣“公司+基地+農戶”與“合作社+基地+社員”模式,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了“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目標。該市以扶貧企業牧春綠色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輻射帶動了市區周邊貧困村,共種植靈芝、蘑菇等近千畝,參與農戶30多戶,產值達1200萬元,戶均年增收4萬元。目前,該公司已投資300萬元建成了食用菌工廠化廠房8000平方米,巨菌草種植區50畝、靈芝魚塘水面積20畝,正在建設菌草靈芝示范種植區、靈芝鵝養殖示范區、靈芝深加工廠區、菌糟飼料加工車間。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每年可推廣培訓近千戶農戶菌草技術,帶動近千貧困人口直接就業,每戶年增產4萬元。截至目前,儋州市發展貧困村林下種植點近千個,林下養殖點3000多個,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近百家,森林生態旅游和林下農家樂30多家,帶動近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因林下經濟發展成績突出,儋州市成為首批20家“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之一。

“政策支持+跟蹤服務模式”。益智是海南特有的經濟作物,易種好管,適合在陰濕的林下進行套種,在種植后的第4年便可達到豐產期。每畝的種植成本只需一兩百元,產量卻可達2000斤至5000斤。除了入藥,還能制成化妝品、果脯、飲料,甚至火鍋底料,遠銷四川、云南、貴州等地。保亭縣利用自身地處生態核心區、水源地的優勢,將益智產業列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產業并大力發展,除了為益智企業在種苗用地、加工廠建設用地上給予政策支持,縣委、縣政府還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發放種苗,落實保價收購,安排專人進行上門跟蹤服務,真正做到讓貧困戶“好種、穩收、沒煩惱”。從2014年至今,該縣共投資近1000萬元,為2700戶農戶發放240萬株益智苗,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41戶,種植面積達到近1.2萬畝。有些貧困戶憑借種10多畝益智田,一年就掙了3萬多元,幾年時間就蓋起了兩層小洋樓。

海南橡膠林下的雪茄產業

海南橡膠林下的養蜂產業

資源綜合利用優先,加大統籌力度

林下種養殖是一項朝陽產業,它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揮林蔭優勢,進行立體復合種養,為生物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空間,實現農、林、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發展。海南突出發展橡膠林下種養殖,不僅使貧困戶的腰包鼓了起來,也解決了林下大面積閑置土地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使林業產業從單純開發林產資源轉向林產資源和林地資源結合利用。

“一鎮一品模式”。儋州市雅星鎮農村大多以甘蔗、橡膠等傳統產業為主。近年來,這些傳統產業價格低迷,農戶增收后勁不足。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50戶5392人,是全市貧困人口最多的鄉鎮之一。2016年,該鎮從實際出發,厘清思路,因地制宜,立足土地面積較大、橡膠林面積大的優勢,引進了溫氏公司,發動貧困戶發展生態林下肉雞養殖產業,并與溫氏公司制訂了長期的合作計劃,著力打造生態優質特色品牌。累計投入2187萬元,建設雞舍348棟,扶持1371戶貧困戶養雞。溫氏公司采取“五統一分”模式,統一提供雞苗、統一提供飼料、統一防疫、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收商品雞、貧困戶分散經營管理,帶動貧困戶養雞。保證以不低于市場行情的保護價收購,保證雞苗的上市率在96%以上,讓貧困戶“有雞養”“養得好”“賣得出”“有錢賺”。鎮政府努力提高貧困戶養雞組織化程度,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雞舍按每棟200平方米建筑面積建設,5戶合用一棟(每戶約40平方米,每戶每批次養雞800~1000只)。貧困戶管理模式力求多種多樣,有的由1名中心戶長帶頭負責組織貧困戶做好投工投勞、喂水喂料、衛生防疫等工作;有的由村干部帶領貧困戶輪流管理,收益按養雞所得利潤7:3分成,7成作為資產收益平均分給貧困戶,3成作為管理人員的勞務費,實現了貧困戶穩定收入。2016年至今,該鎮567名貧困戶因此脫貧,參與養雞的貧困戶均不同程度獲益,其中收入超過萬元的有209戶。

“特有種植模式”。海南的地理緯度、氣候條件與古巴、多米尼加等世界著名雪茄煙葉盛產地相近,臨高一帶的富硒紅土壤非常適合雪茄生長。2016年,省煙草專賣局和海南雪茄研究所的扶貧干部在臨高縣皇桐鎮富雄村委會調研時發現,村民守著600多畝橡膠林,收入卻十分有限。他們當即決定在該村試種雪茄煙葉,并派出一個博導團隊全程跟進做技術服務。國內其他地方都是大棚種植,一畝要2萬元成本,該村利用膠樹遮陰,省下的錢無疑是巨額脫貧資金。目前,此項目試種已經成功,不僅發掘了新興的林下產業,盤活了現在全省大面積閑置的橡膠林,還找到了相對搭棚種植雪茄煙葉,投入少、見效快,可復制、可推廣,屬于“短平快”的橡膠林下種植雪茄煙葉項目,可在短期內使廣大農戶致富。

“生態和諧模式”。養蜂業是一項傳統的養殖業,不但不與農業爭地、爭肥、爭水,而且發揮了蜜蜂完美的傳媒授粉作用。白沙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推動貧困戶發展林下生態養蜂產業,對自愿養殖蜜蜂的貧困農戶給予資金、技術和打通市場銷售渠道等多方面幫扶,該縣養蜂業得以迅速發展,成為一部分貧困戶脫貧增收、改善生活條件的健康產業,對構建和諧生態、建設美好家園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16年,該縣打安鎮為57戶貧困農戶采購了680箱中華蜂,但是由于貧困戶缺乏養殖技術,難以得到發展,經過思考和調研之后,貧困農戶自愿出讓資產,以股東的身份參與“合作社+養蜂專業戶+貧困戶”的產業生產,把所領到的蜜蜂全部集中到了其他養蜂能手手中,成立專門的合作社代為管理,并以每年每箱250元的成本價交付到貧困戶手中。在扶持項目中,貧困農戶的收益度和參與度并重。貧困戶們除了平時參與觀察蜜蜂習性和向合作社養蜂能手學習養蜂技術外,還參與了政府組織開展的多期培訓班學習,為的是等學到養蜂技術成熟之后可以選擇繼續參與合作養殖或者退股自行養殖。今年,養蜂紅利已經陸續發放到貧困戶手中,按每戶10箱以上、每箱分紅250元計算,每戶分紅所得2500元以上,有效增加了貧困戶家庭收入。

產業深度延伸優先,提升收益水平

林下產品加工是林下經濟產業鏈拓展的重要環節,主要是利用林木果實、植物種子、野生藥材、森林蔬菜、藤條等,進行加工、處理、包裝,拉長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海南充分發揮林區山清水秀、生態良好的環境優勢,用好國際旅游島建設大平臺,大力開展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生態療養等服務,積極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經濟加工產品。

“園區開發模式”。儋州市引入海南宏祺藤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周邊多個貧困村莊的生態公益林林下種植大白藤、厘藤和紅藤近3萬畝,吸納部分貧困戶進入工廠就業,年產值1億元。目前,工廠建立了藤條加工車間、木工車間、藤藝車間、噴油房、庫房等多個生產車間,基本滿足原藤、藤藝加工各環節的生產需要,采取多元化經營模式打造深加工產業鏈,打造一個集設計、研發、生產、貿易等相關配套行業的國際性大型產業園,擴大棕櫚藤產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培養地方特色產業,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脫貧。

“野生產品商業化模式”。鷓鴣茶和樹仔菜是海南的兩種野生植物,粗生耐長,不需施用化肥和化學農藥。以往,住在山區的農民,會上山采摘野生鷓鴣荼和樹仔菜,用來泡茶飲用或食用,但一直沒有成為商品。對于鷓鴣茶,保亭縣委、縣政府鼓勵投資商王康莊利用貧困村林下閑置土地建設加工廠,引進安溪鐵觀音茶加工設備,并逐步改進工藝,加工鷓鴣茶。品牌逐漸打響,鷓鴣茶完成了從產品到商品的“身份轉化”。市場價格頗高,平均每斤干茶能賣到120元到150元。不少貧困農民開始以采摘鷓鴣茶為業。該縣什玲鎮水尾村經常上山采野生鷓鴣茶的村民有近百人,多的時候每戶能采100斤。賣給加工廠,一年有5萬多元的收入。為了讓村民有序采茶,村里還成立了鷓鴣荼專業合作社,組織村民分片分區采茶。如今,保亭縣已在貧困村成立了4家鷓鴣茶專業合作社。對于樹仔菜的商業化種植和開發利用,五指山市南圣鎮和牙南村委會經過多方調研,通過利用林下空地規模種植樹仔菜來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帶動村內貧困戶脫貧。2017年5月份,奔內樹仔菜合作社成立,并吸納了40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聘用貧困戶來平整土地、栽培、除草等,以每天80元的酬勞發放給參與勞作的貧困人口。牙南村委會在7月份種植樹仔菜77畝,經過3個月的成長,其中部分樹仔菜在國慶節期間上市,售價約為5元~6元/斤,這40戶貧困戶按一定比例獲得了銷售分紅。

“產銷一條龍模式”。海南全年熱量充足,氣溫溫差小,降水豐沛,對種植切葉來說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切葉產業是一個致富的好思路。??谑腥T坡鎮因勢利導,用好當地夭源葉花卉合作社這個平臺,通過鮮切葉生產結合林下經濟發展模式,鼓勵支持貧困戶種起富貴竹、巴西木、散尾葵等綠植,產品直接賣給合作社,合作社負責銷售、運輸一條龍服務,解決了切葉的銷售渠道問題。此外,該合作社還專門給村民提供苗木、肥料、技術支持,讓貧困村民在種植中又多了一份自信。從2009年至今,三門坡鎮的林下富貴竹、散尾葵等綠葉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貧困村民每年都賺得盆滿缽滿。許多村民脫貧致富后,蓋了兩層小洋樓、買了小汽車,整個村莊的面貌也煥然一新。目前,合作社的切葉產品占海南切葉市場份額的40%,占全國市場的10%,產品遠銷全國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昆明、貴陽、武漢、常州、鄭州、沈陽等10多個省市,被省林業廳認定為2016—2017年度海南省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猜你喜歡
海南貧困戶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致富闖路人帶領貧困戶“熬”出幸福
『貧困戶』過年
貧困戶 脫貧靠產業
海南的云
59國免簽游海南
為海南停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