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光閣:見證三百年中國的盛與衰

2018-04-19 07:04宗禾
暢談 2018年2期
關鍵詞:功臣畫像乾隆

宗禾

近日,一個明星的負面新聞成為熱搜,登上各大門戶網站。本來,“今天好了,明天吵了,后天離了”早己成為明星的慣常動作,不值一提。但是,這件事后續發酵事件卻引發了筆者關注,甚至血壓升高一一因為署名為“紫光閣”的國家機關刊物的官方微博發文譴責該明星,該明星粉絲在極度無知的情況下竟然認定“紫光閣”是一家飯店,然后在網上大肆散布謠言“紫光閣販賣地溝油”一一紫光閣怎么成了飯店?由于搜索量不足,“紫光閣地溝油”最終未能登上熱搜榜。但無論如何,“紫光閣地溝油”已經足夠炸出另一番討論,畢竟,很多人似乎并不清楚紫光閣是什么。

紫光閣究竟是啥?

紫光閣是中央國家機關黨建宣傳網網站名,于2001年正式開通。網站由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主辦,以機關黨的建設和相關內容為主題,旨在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遞中央國家機關黨建信息,交流探索機關黨建經驗和規律,推進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

時間再往前推,《紫光閣》還是中央國家機關工委主管的雜志,創刊于1993年10月。創刊以來,《紫光閣》雜志記錄共和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分析國家宏觀政策的出臺背景,為提高黨員干部隊伍和公務員隊伍素質服務。

不過,紫光閣怎么聽都像是一個建筑的名字。沒錯,作為建筑,它的歷史還要向前追溯。紫光閣位于北京中海西側,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初為明武宗朱厚照跑馬射箭之地,名日平臺。

不過今天我們所見的紫光閣,大體上是乾隆二十五年和乾隆四十一年重修時的原貌,體量宏偉高大,閣面闊七間,前抱廈間面闊五間,是兩層重檐樓閣。閣前有四百余平方米寬敞的平臺,白石欄子,雕龍望柱。閣后建武成殿,并以抄手廊與紫光閣相聯結,形成了一個典雅、肅穆的封閉院落。乾隆對修葺紫光閣十分重視,對紫光閣的陳設布置作了精心的安排。而它的存在,也見證了晚近中國以來的風云歲月。

曾經只是個平臺

位于北京中海西岸的紫光閣,古稱太液池之濱。

據史料記載,明代正德年問為一個四方平臺,每年五月,明朝皇帝在此觀龍舟吃粽子,看御馬監的勇士彎弓騎射。

清高士奇的《金鰲退食筆記》有載:“臺高數丈,中作團頂小殿,用黃瓦,左右各四楹,接棟稍下,瓦皆碧。南北垂接斜廊,懸級而降,面若城壁……”

后來廢臺建閣,到崇禎時面貌已大不一樣,“閣甚高敞,樹陰池影,蔥翠萬狀,一佳景也?!泵Q也變為紫光閣。

到了清朝,“紫光閣”舊名得以沿用,門前空地還種植桃杏,春暖花開,芳香滿園。

康熙皇帝曾重修紫光閣,每逢八月十五,會在此舉行比武射箭。比賽后,康熙賞賜優勝者金牌和銀牌,上刻“旗勝”二字,最優者得金牌。1702年,康熙為檢閱騎射,專門為紫光閣增建了閣前的長廊。

乾隆時期達到輝煌

真正在這里大興土木,將這里建成一個宮殿并將其推向巔峰的是清乾隆皇帝。

乾隆年間,清朝國力達到巔峰。乾隆本人極其好大喜功,四處征討,終于建立下所謂“十全武功”。在這十全武功中,乾隆最為重視兩次西征一一平定準噶爾和平定回部之亂。乾隆為了表彰自己這兩大功績,決定修建一座宮殿。這就要提到東漢云臺閣與唐凌煙閣。

云臺閣始建于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期,原來是用作議事之所,后漢明帝追憶當年隨其父皇重興漢室江山的二十八位功臣宿將,命繪就這些功臣的畫像,懸掛于云臺閣中。

凌煙閣原只是位于唐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唐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命大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并命大書法家褚遂良題字。有詩云“請君暫上凌煙閣”盛贊其功!

乾隆仿效東漢云臺閣與唐凌煙閣,把在這兩次戰事中有功的人員一并畫成畫像,陳列其中!

他選中了這個武選用的土臺子,經過修葺,終于在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將紫光閣建成。并于第二年舉行了落成典禮。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見的上、下二層樣式,后殿稱為武成殿。

從此,紫光閣就成為了皇家軍事博物館,里面懸掛著大學士定西將軍阿桂,定遠右副將軍、戶部尚書豐升額等一百功臣圖于閣內,總計功臣像280幅。

“名垂丹青冊,像遺紫光閣”一一能夠在云臺閣、凌煙閣、紫光閣中留下畫像可謂功臣最大的夢想以及最高的殊譽!

“紫光閣”的二百八十名功臣畫像

上文說到,乾隆仿效東漢云臺閣與唐凌煙閣,繪制西征功臣畫像一百幅圖像于上,并親自或命朝臣寫詩。這里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755年,清朝政府平定西域準部、回部得勝,乾隆決定:“圖功臣大學士忠勇公傅恒、定邊將軍一等武毅謀勇公戶部尚書兆惠以下一百人于閣內。五十人親為之贊”一一這樣就一次性繪制了一百名功臣畫像。

第二階段,1776年,清軍平定大小金川凱旋,乾隆又決定:“復命圖大學士定西將軍一等誠謀英勇公阿桂、定邊右副將軍一等果毅繼勇公戶部尚書豐升額等一百人,列為前后五十功臣”(清·于敏中等《日下舊聞考》)一一這樣就又一次性繪制了一百名功臣畫像。

第三階段,平定臺灣林爽文起義后,乾隆決定增加《平定臺灣功臣像》50幅、《平定廓爾喀功臣像》30幅。最終,終乾隆一朝,總共繪制并懸掛在紫光閣內的功臣像達到280幅之多。

畫像中被我們熟識的人有許多,現在列出幾個:

乾隆的小舅子、皇后富察氏的弟弟大學士傅恒,大將軍兆惠,名將海蘭察,乾隆后期領班軍機大臣阿桂,傅叵的兒子、但據傳是乾隆私生子的名將??蛋惨灰划斎?,最出名的是早己被清宮戲細說無數遍的權傾朝野、富可敵國、仇人無數,卻在乾隆一朝安然無恙的和珅與他的對頭大學士王杰。

和珅怎么會上榜?

主要原因:首先,和珅是乾隆第一寵臣;第二,和珅負責籌措軍費,在當時確實有功。

國勢日微,已不足道

在紫光閣內,正面壁間懸掛平定伊犁及平定回部告成太學碑文,左壁為伊犁全圖,右壁為回部全圖。東西廊壁懸掛平定兩金川告成太學碑文、兩金川全圖及告捷凱歌十首。閣上收藏得勝靈纛及俘獲兵器,正中繪平定西陲凱宴圖,左壁繪西陲獻馘圖,右壁繪平定伊犁郊勞圖。

紫光閣后有武成殿,乾隆題額“綏邦懷遠”,左右有配聯,上聯“兩階干羽欽虞典”,下聯“六律宮商奏采薇”。左右壁門張掛“開惑論”“西師詩”。東西廡各十五間,內中陳列乾隆詩石刻三十六塊(現存三十塊),共刻詩二百二十四首。

此后,每逢正月十九日,皇帝邀請功臣進殿,設宴款待,隨即開放紫光閣,君臣共覽,炫耀武功,形成一種制度。到了清代同治、光緒時,紫光閣曾一度作為皇帝接見外國使節的場所,但國勢日微,己不足道了。

1886年,慈禧決定擴建西苑三海。

當時正努力興建鐵路的李鴻章為了贏取慈禧的支持,提議建造一條御用鐵路,讓從未見過鐵路和火車的慈禧親身體驗。鐵路的起點,就定在紫光閣。1888年,這條全長1.5公里、專供慈禧乘坐的小鐵路落成,稱為紫光閣鐵路。

慈禧每天上午散朝后,就同光緒及大臣乘坐小火車去吃午飯和睡午覺,這節小火車也成了往返于皇家辦公室和御用食堂之間的擺渡車。為顯示等級,慈禧和光緒乘坐的車廂用黃綢窗帷,而其他車廂則是紅綢和藍綢窗帷。

這條鐵路運行了十余年。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之后,對這條鐵路進行了破壞,拆毀了大部分路段。而紫光閣的門前,也插上了八國聯軍的旗幟,出現了荷槍實彈的外軍。

紫光閣內的功臣像和陳列文物或遭破壞、或被搶掠,全部損失殆盡。如今功臣像留存在國內的,只有天津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兩幅。近年,紫光閣功臣像在海外屢有發現,如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館、德國柏林國立民俗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均有收藏。這些己發現的功臣像與原有的相比,不過是極少數,以后或還有可能再被發現,但大多數可能己毀于戰火了。

之后民國建立,繼而軍閥混戰,紫光閣在幾十年里也基本無人過問,建筑殘破不堪,1938年還曾被雷擊毀一角。紫光閣的由盛而衰,也是三百年來中國由盛而衰的縮影。

重獲新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紫光閣進行了重新修繕,作為我國領導人接見和宴請外賓的場所。

在每晚的新聞聯播中,常會提及紫光閣。港澳特首赴京述職的場所,也正是此處。

1993年,國家機關工委主辦的時政類月刊《紫光閣》創刊,如今已成為重要黨刊。此外,人民大會堂宴會廳東門廳也名為紫光閣,是國家領導宴請年輕俊杰的場所,寓意紫氣東來霞光朝元。不論是哪里的紫光閣,都沒有地溝油半點容身之處。

那塊刻有乾隆諭旨的石碑,一度曾因“破四舊”的原因被棄掉,后來也是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將碑找回立于原處。

周總理把這塊碑概括為“下馬必亡”碑。一國之青年,若忘卻上馬騎射的尚武精神,則其國危在旦夕。

如今的生活,也許不再如此希冀青年尚武,但青年該有的學識總應保留。最起碼,在投訴“紫光閣地溝油”之前,查查紫光閣有何來頭,對于這些白詡走在互聯網時代前沿的年輕人來說,并非什么難事吧。(資料來源:《國家人文歷史》等)

猜你喜歡
功臣畫像乾隆
滅害功臣
這樣的乾隆你想不到
畫像
紀曉嵐戲乾隆
乾?。寒斪钆|c評師都是被逼的
泥土中的功臣
畫像
老翁妙對戲乾隆
莫尼卡的畫像
畫像背后藏著活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