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辨證治療對腦梗死患者恢復期的療效分析

2018-04-24 08:31張景川
中國醫藥指南 2018年7期
關鍵詞:病程腦梗死統計學

張景川

(遼寧省莊河市中醫醫院,遼寧 莊河 116400)

本文為探究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通過中醫辨證治療后取得的臨床成效,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腦梗死患者80例確定為研究對象進行前瞻性研究,請看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0例,通過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23、17例,年齡在45~75歲,(65±2.1)歲為平均年齡,病程2~4年,平均病程為(3.0±2.1)年;對照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25、15例,年齡在40~80歲,(60±2.5)歲為平均年齡,病程1~3年,平均病程為(2.0±1.3)年。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兩組患者差異不明顯(P>0.05),能夠進行對比分析。

1.2 臨床診斷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兩組患者均經MRI及腦CT等檢查確診為腦梗死[5];②獲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同時簽訂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患者;②肝、腎功能不全者;③代謝紊亂、藥物過敏者;④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⑤哺乳期及妊娠者。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基礎治療,包括:降顱內壓治療,為維持患者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給予患者靜脈補液治療,常規活血化瘀、神經營養等對癥治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基礎西醫治療,主要方法為:實施奧拉西坦注射液(生產廠家: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85)治療,該品用藥劑量為6.0 g,給予患者靜脈滴注治療。觀察組患者運用中醫辨證治療,主要方法為:①若患者為陽虛暴亢型,則給予患者鎮肝熄風湯治療,該品主要中藥成分為:15 g丹皮、杜仲、赤芍和石決明,20 g白芍、黃芪和牛膝,6 g炙甘草,30 g鉤藤、菊花和天麻。②若患者體質為氣虛血瘀型,則給予患者補陽還五湯治療,該品中藥組成為:30 g黃芪,15 g桃仁、地龍、當歸、牛膝、紅花、川穹及赤芍。③若患者為肺虛痰熱型體質,則給予患者降熱化痰等治療,臨床一般選用15 g枳殼、大黃、麥冬、遠志和生地促成中藥方劑進行治療。上述幾種中藥方劑用水煎服治療,1天服用2次,1天1劑,分早、晚服用,對患者持續治療5~6個療程,1個療程為1周。

1.4 觀察項目和指標:①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其判定標準[1]為:顯效為患者恢復康復狀態,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為臨床癥狀有明顯好轉趨向;無效為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病情加重。②觀察兩組患者生存質量狀況。③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同時通過χ2進行相應檢測;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s)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通過t進行檢驗。

2 結 果

2.1 治療效果方面兩組患者進行比較:在治療效果方面,觀察組顯效30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0%(38例);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10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75.0%(30例),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生存質量方面兩組患者進行對比:在生存質量方面,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得分都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存在一定統計學意義,結果情況見表1。

2.3 針對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兩組患者進行對比:對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組出現惡心1例、嘔吐1例、頭暈1例,總發生率7.5%(3例);對照組出現惡心4例、嘔吐4例、頭暈3例,總發生率27.5%(11例),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生存質量方面兩組患者進行對比(±s,分)

表1 生存質量方面兩組患者進行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身體健康 心理健康 社會關系 環境因素觀察組 40 86.1±10.2 80.1±9.2 87.3±9.7 88.5±11.3對照組 40 63.2±9.7 52.3±12.6 70.8±10.1 73.5±11.4 t-4.976 4.235 4.573 4.346 P-<0.05 <0.05 <0.05 <0.05

3 討 論

中醫辨證治療,就是依據患者病情狀況,從病因、病機等方面給予患者全面對癥治療,一般采用溫肺化痰、活血益氣、清熱瀉火、益氣補中和溫陽補氣等相關治法,對患者進行辨證治療[2]。按照患者個體情況的不同,可適當增加或減少藥物用量,若患者存在其他伴隨癥狀,可添加其他藥物治療,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3-4]。除中醫辨證治療和常規基礎藥物治療外,患者還可通過其他中醫方法進行治療,例如推拿:選擇手、足三陽經腧穴,通過捻、按、彈撥等手法,對患者進行推拿按摩,1 d推拿1次,達到溫經通絡、活血理氣的作用,同時避免患者肌肉發生萎縮的情況。針灸:選取合谷、百會、人中、曲池等穴位,利用直針的針法對患者三陰交、曲池穴及合谷穴進行針刺,利用斜刺的方法針刺百會穴及人中穴,1 d針刺1次。從而促進患者局部組織血液循環,有效避免患者肌肉萎縮情況的發生,最終促進患者疾病快速恢復[5-6]。綜上所述,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通過中醫辨證治療后可以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在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同時,使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增高,且治療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有利于促進患者疾病恢復,應在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1]李林海,毛勇,李芳,等.腦梗死中醫綜合治療臨床效果探討[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0):45-47.

[2]張海萍,辛莉.急性腦梗死CT檢測與中醫辨證關系的研究[J].中醫學報,2013,28(8):1226-1227.

[3]呂建軍,郭素貞,趙偉娥,等.注射用丹參多酚酸治療動脈硬化性腦梗死2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9):53-55.

[4]梁泰紅,孫寧宇.中風Ⅳ號方治療腦梗死40例[J].陜西中醫,2011,32(3):297-298.

[5]李佳祥.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死后遺癥116例療效分析[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10):2526-2527.

[6]曹永菊.中醫情志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臨床療效的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5):179-180.

猜你喜歡
病程腦梗死統計學
關于投稿的統計學要求
鼻負壓置換治療對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兒病程及病情的影響
針灸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統計學符號使用的說明
統計學符號使用的說明
64排CT在腦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及影像學特征分析
本刊對來稿中統計學處理的有關要求
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對急性腦梗死的診斷作用探討
纖維連接蛋白聯合基因分型檢測在預測乙肝進展、病程及轉歸中的作用
針灸配合關節腔內注射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