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爾干絲綢之路”:走進去,別慌!

2018-04-24 02:46姚鈴
進出口經理人 2018年4期
關鍵詞:巴爾干中東歐基礎設施

姚鈴

巴爾干地區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20世紀末、21世紀初,圍繞領土爭端、民族沖突、宗教信仰和地區大國爭奪,該地區爆發了最近一次的大規模激烈沖突。在2013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巴爾干地區因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抵達歐洲的必經之地,地緣重要性日漸突出。

“巴爾干絲綢之路”對我國具有較強吸引力

從傳統意義來說,巴爾干地區包括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阿爾巴尼亞、馬其頓、黑山和波黑10個國家,面積75.4萬平方公里,人口6036萬,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合計6113.5億美元。10國中包括4個歐盟國家和6個非歐盟國家,其中6個非歐盟的西巴爾干國正處于加入歐盟的不同階段,尤其塞爾維亞與黑山,有望于2025年前加入。除希臘外,其他9國隸屬于中東歐16國,地處中東歐板塊的西南部。

長期以來,巴爾干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滯后。因自身發展經濟需要,以及加入歐盟需滿足相關條件,該地區對改善基礎設施的愿望十分強烈。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后,來自歐盟層面資金流入的減少,一定程度上使該地區對非歐盟國家資金的需求開始上升。與西歐發達國家相比,巴爾干地區勞動力成本較低,每小時勞動力成本僅相當于歐盟的1/3;同時,該地區西面背靠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南面臨近地中海最大集裝箱港口比雷埃夫斯港。上述多重因素導致中國企業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過程中對該地區的關注逐步加大。

2015年,中歐領導人就對接中國國際產能合作與歐洲容克投資計劃達成共識后,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投資巴爾干地區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據歐盟統計,截至2016年年末,我國在巴爾干地區10國直接投資存量已達8.6億歐元。從投資領域看,我國對巴爾干地區投資以基礎設施為主,包括港口、鐵路、公路與電站建設。2016年8月,中國遠洋收購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務局51%的股份;2017年11月“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啟動建設,使巴爾干地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運輸通道和物流走廊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風險在于歐盟政策變化及我國項目融資優勢減弱

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雙重影響,歐盟吸引外資急劇下降(2008~2014年均降幅達到9.2%),對域外資金的需求大幅上升,導致中國企業對歐洲投資并購快速增長。從2016年下半年起,伴隨著難民危機與移民的不斷涌入,歐洲內顧傾向抬頭,英國“脫歐”、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要求獨立、意大利五星運動黨議會選舉獲勝,民粹勢力成為歐洲政壇不可忽視的力量。在這種氛圍下,歐洲媒體、政界人士對于近兩年來我國企業在歐洲日益增多的并購行動日趨焦慮,對我國與中東歐16國合作詰難指責,我國企業投資“巴爾干絲綢之路”面臨的風險隨之增大。相關風險既來自歐盟政策的變化,也來自我國項目融資優勢的減弱。

歐盟層面加強投資審查帶來的政策風險

2017年以來,歐盟層面要求加強投資審查的呼聲不斷加強。2017年9月,歐盟委員會正式提交“歐盟新的投資審查框架”動議,要求對包括關鍵技術、關鍵基礎設施、關鍵研發投入,以及敏感信息領域的外資加強審查。而開展審查的先決條件對我國指向性明顯,包括投資環境沒有互惠,目標公司處于戰略行業,外國投資者決定受到它背后的政府影響或者本身是國家產業戰略的一部分,或者受到公共補貼的資助等?;趹鹇园踩途S護公共秩序考慮,歐盟通過統一的投資審查機制加大對各成員國外資項目的干預已是既定事實。巴爾干地區國家目前均未設立針對外資的審查機制,但由于其中4個國家是歐盟成員國,另外6個國家處于加入歐盟進程中,因此歐盟層面的投資審查機制對于巴爾干地區國家利用外資政策將產生參照與指引作用?!靶偃F路”匈牙利段投資需要按照歐洲標準,通過招標程序來決定投資項目歸屬的做法,是受到歐盟公共采購政策相關規定制約的影響。

歐盟機構以及地區大國阻撓我國投資的風險

自20世紀90年代中東歐劇變以來,涵蓋巴爾干在內的中東歐16國已成為德國等西歐企業資本的勢力范圍。從歐盟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盡管近年來歐盟對該地區直接投資出現較大波動,但該地區85%的外資仍然來自歐盟,主要是德國及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機構。2012年,我國與中東歐16國建立“16+1”合作機制,特別是2013年“一帶一路”建設啟動以來,我國企業對中東歐投資較快增長,與在當地的德國等西歐國家企業形成競爭關系。以2017年年初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企業庫卡公司為分水嶺,德國等歐盟核心成員國對我國企業在歐洲的收購行為也憂心忡忡。上述種種因素使歐盟擔心喪失對我國的技術優勢,甚至歐洲一體化進程和在全球的經濟競爭力也受到威脅。在英國“脫歐”背景下,歐盟和部分西歐大國加大對巴爾干地區國家能源、基礎設施項目的約束,運用規則設限,阻礙我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對該地區的市場開拓,給我國企業在巴爾干地區的投資合作造成較多不確定因素。

我國企業在巴爾干地區項目融資優勢減弱

巴爾干地區基礎建設需求雖大,但受制于歐盟投融資規定,我國企業在該地區開展投資合作無法發揮在項目融資方面的優勢。為推動包括巴爾干地區在內的中東歐16國更好地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我國發起成立了一系列融資平臺。包括政策性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專項貸款、股權類的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商業性的中國—中東歐基金,以及開發性金融的中國—中東歐銀行聯合體基金。上述融資平臺規模合計超過350億美元。

然而,巴爾干地區國家眾多,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龐大,僅僅來自我國的融資遠遠滿足不了需要。一方面我國企業在巴爾干地區投資的分布還不平衡,2013~2016年,希臘和塞爾維亞吸收的我國投資每年平均占我國對巴爾干地區投資額的約60%;另一方面,歐洲投資項目最終落地環節較多,對投資項目前期進展估計不足導致我國在巴爾干地區投資項目推進緩慢,使巴爾干地區一些國家近年來并沒有實質受惠于來自我國的資金,對我國在該地區的投資造成負面影響。

深化“巴爾干絲綢之路”利益融合

為妥善化解投資巴爾干地區可能面臨的風險,我國企業要主動適應歐方規則和標準,加強與地區大國及歐盟機構互動,并與當地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推動“巴爾干絲綢之路”健康可持續發展。

適應歐盟標準,減少不必要的投資障礙

巴爾干國家當前總體歡迎來自我國企業的投資及中資銀行的低息貸款,以大幅改善其發展滯后的港口、公路、鐵路和發電站等基礎設施。無論歐盟層面的投資安全審查機制最終是否能夠建立,對于在當地進行的關鍵基礎設施(能源、電信)等領域投資,我國企業應有意識地積累在發達市場投資經驗,適應“公開招投標”的程序要求,及時公布投資信息,增加投資的透明性,避免來自歐盟層面的輿論壓力及可能的投資審查,同時通過公平競爭,推動降低當地基礎設施的融資成本。

加強與地區大國和歐盟機構的互動

“一帶一路”倡議倡導的是開放、包容、普惠、共贏的合作關系。我國企業投資巴爾干地區,不是要搶奪歐洲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蛋糕”,而是強調合作共贏。與20世紀90年代就進入巴爾干市場的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相比,我國企業擁有投資當地的動力以及較為充足的資金來源,但同時缺乏對當地投資環境了解,對招投標程序比較陌生,也不擅長最大限度地優化融資模式。我國如加強與地區大國和歐盟機構的合作,巴爾干地區有望吸引更多的域外資金,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給投資合作各方帶來共贏的機遇,實現“巴爾干絲綢之路”的長遠發展。

堅持市場化運作

堅持市場化運作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企業投資要符合東道國的市場需求,二是指企業的運營模式要遵循市場規律。歸根結底,是要進行市場化運作。我國企業對巴爾干地區投資,無論是基礎設施投資,還是產業投資,都應基于商業可行的原則,也應立足造福當地社會。每一個投資項目的成功都事關“巴爾干絲綢之路”的健康發展。只有投資項目產生“1+1>2”的經濟效應,當地工會、商界和監管部門對中資企業日益增加影響力的擔憂才能逐步消除。

(作者單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猜你喜歡
巴爾干中東歐基礎設施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加速
公募基礎設施REITs與股票的比較
振動攪拌,基礎設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潛力
西巴爾干國家向歐盟標準趨同:問題和挑戰
新民粹主義:中東歐政治現象的解讀
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后的政治新動向
中東歐政治體制轉軌20年的得與失
2010年中東歐國家選舉述評
中亞“巴爾干”的傷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