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積病證治匯補?

2018-04-25 05:21曾逸笛肖曉霞周小青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8年3期
關鍵詞:食積脾胃小兒

梁 昊,曾逸笛,肖曉霞,周小青△

(1. 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長沙 410208; 2. 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國家重點學科,長沙 410208)

食積為九積之一,亦屬于傷食,當為病名,但卻作為證名散見于《中醫內科學》泄瀉、嘔吐等篇章中,未做專論?!吨嗅t兒科學》雖將食積作為病名進行專篇論述,但將其直接定義為“食積是因小兒喂養不當,內傷乳食”有失偏頗,適用人群有限。然食積一病甚為常見,且中醫對此論述頗多,方藥也十分豐富,為此有必要對其辨證論治進行系統總結和補充。

1 概念

食積相關疾病最早見于《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食積”一詞首載于《儒門事親·卷一霍亂吐瀉死生如反掌說七》:“醫者至,以為有食積,以巴豆下之”,但未解釋何為食積;后《癥因脈治》設有“食積咳嗽”“食積喘逆”“食積泄瀉”“食積腹痛”等章節[1];《雜病源流犀燭·積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食積,食物不能消化,成積痞悶也”,對本病最早進行了定義。

食積又稱食滯、飲食積滯,目前尚無統一概念。有部分學者認為食積即傷食,但二者并不相同?!稘h典》對“傷食”解釋:“吃得過多或吃生冷食物而引起的消化不良?!彼詡车母拍罡?,不僅包括食積,也包括過食生冷等對脾胃造成損傷引起的病證,可以不出現積滯。綜合前人的論述,我們認為食積可以定義為多種原因所致飲食停留于胃腸,難以運化,以納差、嘔惡、泄瀉/便秘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2 病因病機

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創三因學說,認為“其如飲食饑飽……為不內外因”,說明食積病因界限模糊,不太好定性。

2.1 飲食不當是食積的外因

《內經》中關于病因的論述“飲食自倍,脾胃乃傷”。飲食水谷不慎,如過量進食脾胃不勝負荷,易致食積;進食不易消化之物如粽子、柿餅、年糕、生肉等,胃不堪受納、脾難以運化;饑飽不調、飲食不潔也是食積的病因之一。

2.2 脾胃功能失調是食積的內因

《諸病源候論·宿食不消候》指出:“宿食不消,由臟氣虛弱,寒氣在于脾胃之間,故使谷不化也。宿谷未消,新谷又入,脾氣既弱,故不能磨之,則經宿而不消也?!逼⑽腹δ艿膹娙跤泻軓姷膫€體差異性,小兒脾胃弱,乳食即可引起積滯;體弱、久病之人胃氣不足,也易引起食積;成年體力勞動者大都脾胃功能強,進食量大,食積鮮有發生。此外,餐后著雨受涼,寒邪客胃,胃失和降,濕邪困脾,運化失職,不能腐熟、運化水谷則生積滯。

2.3 情志不暢也是食積的內因

情志不暢、肝郁不舒、氣機不暢而成氣郁,加之肝郁不能助脾運化,即所謂木不達土,脾運失司,不能消谷磨食,必致食積不消[2]。

3 診斷要點

3.1 診病要點

一是多有進食過量或不易消化之物的病史;二是納差甚至厭食、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嘔吐物酸餿,泄瀉,瀉下臭如敗卵或夾有不消化的食物,或便秘、口臭;三是舌苔厚膩,脈實有力或脈滑。

3.2 辨證思路

3.2.1 辨新食與宿食 新食積滯,急性發病,近期多有飲食不當的病史,食積早期往往以胃氣不降和脾失健運表現為主。突發納差、厭食,可伴惡心嘔吐,嘔吐物為酸餿未消化食物;急性腹瀉,瀉下之物多臭如敗卵或不消化食物,舌苔驟然增厚,脈滑實有力[3]。

大凡食物已大部分消化,營養物質基本吸收,其糞便當排泄未排出之際,適逢傷津化燥,距離肛門較近者稱為燥屎;凡食物因故未能完全消化,營養物質未經全面吸收形成胃腸障礙,距離肛門較遠者稱為宿食[4]。宿食積滯,病程久,一般7 d以上,多由新食積滯失治誤治發展而來,易出現諸多變證。

3.2.2 辨冷積與熱積 冷積往往與過食生冷或食后受涼有關,發病急驟。除食積的一般癥狀外,往往伴有胃脘冷痛甚至出現畏冷肢涼等全身癥狀。熱積多為食積日久化熱或燥屎與熱邪搏結而成,部位偏下,以大便干結、腹脹腹痛為主要特征,兼有熱證表現如面紅身熱、口干口臭、心煩不安、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等。

3.2.3 辨本證與變證 民間有“百病食積為先”的說法,特別對小兒食積往往會導致其他病證,成為致病之本,食積不除,百病生焉。食積本證先于變證,食積變證必須以食積診斷為前提,還要針對具體的表現加以識別,以下為常見的食積變證診斷要點。

(1)食積咳嗽:積食會導致咳嗽,也就是所謂“食咳”。如《內經》:“食于胃,關于肺”;《醫學入門》:“食咳因積食生痰,痰氣沖胸腹滿者”;《脾胃論》:“脾虛肺最受病?!逼樯抵?,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上漬于肺,肺失宣肅導致咳嗽不止;或食積氣滯,氣逆犯肺發為咳嗽;或食積蘊久而化火,上炎侮肺,肺失宣肅則為咳;或食積成瘀,瘀血內停,肺之氣血運行不暢則為咳[5]。食積咳嗽往往痰量多,咳嗽與進食有關,咳嗽的同時伴惡心嘔吐。

(2)食積發熱:積食導致的發熱叫“積熱”,但以發熱為主癥,極易被誤診為外感發熱而失治誤治,遷延不愈。發熱規律可參考《脈經》:“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睙釀荻嘁灾?、低熱居多,少有高熱,以肚腹、手足心熱為主;食欲差,口唇干紅,口臭,腹脹或痛,臍周可有輕壓痛,舌紅,苔黃膩或厚,脈數[6]。

(3)食積盜汗:食滯腸胃,郁蒸化熱,熱蒸津液,則外泄為汗,此證多見于小兒。小兒為純陽之體,夜寐則陽入于陰,加之積熱內蘊所以盜汗嚴重。與普通盜汗不同,因胃不和則臥不安,往往伴有夢多、寐差,小兒可出現夜啼、夜驚等[7]。

(4)食積傷脾:食積日久傷及脾胃變成虛實夾雜證,多見于小兒。癥見精神煩躁,夜寐不安,納呆,腹脹形瘦,腹痛,磨牙,毛發稀疏,手足心熱,大便泄穢,小便混濁,舌苔厚膩,脈滑數。

4 治療要點

4.1 新食以消為主,宿食以下為主

4.1.1 新病食積以消為先,主方為保和丸 《丹溪心法·卷三》云:“保和丸:治一切食積?!痹摲綖橹委熓撤e之主方,朱丹溪對其命名“保和”原由有二,一是保和丸雖由消導藥為主組成,但作用平和;二是保和丸能消積和胃,胃腑以通為和。

4.1.2 失治誤治發為宿食,則以下法為主,主方為大承氣湯 《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云:“脈數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毕轮笞⒁忸欁o正氣,糜粥自養。

4.2 冷積以溫下為主,熱積以寒下為主

4.2.1 冷積當溫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方大黃附子湯 蓋冷積非溫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積,故以附子、細辛之辛熱善走者搜散之,而后用大黃得以行其積也[8]。

4.2.2 熱積當通其燥矢,瀉熱通便,主方大承氣湯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里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p>

4.3 食積變證,治本為主,對癥下藥

雖然食積日久可變生他證,但始終食積未除,所謂治病必求于本,還應以消除食積為主。食積變證多為熱證或虛實夾雜證,再根據具體的主癥可考慮對癥治療。

4.3.1 食積咳嗽宜健脾運脾、消食化積為主,兼以宣肺化痰止咳之法,方以保和丸加減 基本方:山楂、神曲、萊菔子、半夏、陳皮、茯苓、連翹、炙麻黃、苦杏仁、桔梗、前胡、甘草,諸藥配伍使食積得消,脾胃健運,痰化氣暢,咳嗽自止[9]。

4.3.2 食積發熱宜用木香檳榔丸 《醫方集解》:“濕熱積滯去,則二便調而三焦通泰矣。蓋宿垢不凈,清陽終不得升,故必假此以推蕩之,亦通因通用之意。然非實積,不可輕投?!比叫袣馑幣c攻下藥配伍,共奏行氣導滯、攻積泄熱之效。

4.3.3 食積盜汗宜保和丸加牡蠣散 牡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黃芪、麻黃根、炙牡蠣組成,制為粗散,小麥同煎,去渣熱服,具有益氣固表、斂陰止汗之功。

4.3.4 食積傷脾宜保和丸加健脾丸 補消合用,飲食既消而又不致傷正。

5 臨床路徑

圖1顯示,食積在臨床頗為多見,診斷及治療具有很強的中醫特色,而且針對該病的方藥也極為豐富。我們認為該病要及時發現,尤其對于嬰幼兒等高發人群更應引起重視。本病初期病情簡單,多以保和丸加減即可治愈;若失治誤治發為變證,則要根據具體情況辨證施治,尤其注意攻補兼施,以攻為主,補而不滯。

圖1 食積病臨床路徑

參考文獻:

[1] 王上,于河,施金鳳,等.小兒食積的研究進展[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11,18(3):40-43.

[2] 崔瑛.淺談對食郁證的認識[J].江西中醫藥,2008,39(4):12-13.

[3] 李文坤. 畢可恩從食積論治兒科病經驗[J].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4,18(3): 165-167.

[4] 解培勛. 大承氣湯與燥屎宿食關系初探[J]. 中國中醫急癥, 2001, 10(3):152-152.

[5] 王熙國.食積咳嗽機理芻議[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2,18(8):47.

[6] 趙釗敏, 程科, 達春水. 淺談小兒食積發熱臨床辨治[J]. 臨床醫藥實踐, 2010, 19(4): 292-292.

[7] 張波, 王壯生, 馮桂玲, 等. 從食積論治小兒盜汗 52 例[J]. 江蘇中醫藥, 2006, 27(11): 35-35.

[8] 張秉成. 成方便讀[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0.

[9] 羅文.小兒咳嗽從食積論治[J].杏林中醫藥,2013,33(3):243-244.

猜你喜歡
食積脾胃小兒
基于病證結合的脾胃病濕熱理論的創新與應用研究
好脾胃 養出來
脾胃失調該如何調理
食積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夜盜小兒(下)
夜盜小兒
小兒涵之三事
小兒難養
保和丸在部分兒科臨床應用的概述
常見病三驗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