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比推拿聯合針刺穴位與蒙脫石散治療小兒非感染性腹瀉的臨床療效及分析

2018-04-25 05:26劉俊娥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8年3期
關鍵詞:蒙脫石感染性針刺

劉俊娥

(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山東 聊城 252600)

小兒腹瀉或稱泄瀉病是兒科中發病率位居第二的常見疾病, 僅次于呼吸道感染,一般分為感染性腹瀉及非感染性腹瀉[1]。小兒非感染性腹瀉是指非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性狀改變同時伴隨惡心嘔吐、食欲下降及脫水等為主要臨床癥狀的腹瀉病,四季都可發生,但以夏秋季節最為多見,如處理不及時常會導致小兒嚴重脫水、體內電解質紊亂甚至危及生命。有統計指出,每年全球因為腹瀉死亡的兒童高達500~1800萬[2],因此如何治療小兒非感染性腹瀉成為至關重要的環節。西醫治療原則主要是在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基礎上,選擇蒙脫石作為止瀉藥控制腹瀉,待腸道功能自行恢復,但其治療效果欠佳。中醫對該病的認識日臻成熟,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易致脾胃虛弱或脾腎陽虛,又因感受外邪或傷于飲食,導致泄瀉多發[3-4]。中醫有中藥內服治療及針灸、推拿等外用治療方法,針對小兒非感染性腹瀉,臨床已經總結出非常豐富的經驗及治療方法。本文旨在研究對比中醫推拿聯合針刺與蒙脫石散治療小兒非感染性腹瀉的臨床療效,以期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和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已明確診斷非感染性腹瀉的患兒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男患兒28例,女患兒32例,年齡3~38歲,平均年齡(28±5.7)個月,病程1~6 d,平均病程(2.5±0.6) d;對照組男患兒36例,女患兒24例,年齡4.2~42歲,平均年齡(31±4.9)個月,病程2~7 d,平均病程(2.3±0.8)d。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1 納入標準 患兒因腹瀉為主訴,大便次數≥3 次/d,可伴有腹痛、食欲不振等癥狀;糞便呈水樣或黏液樣,無膿血便,鏡檢發現 WBC<10 /HP,糞便細菌培養陰性;從就診時開始腹瀉病程不超過1 周;患兒精神狀況良好,年齡3個月至5周歲,具有一定的醫療配合性;患兒法定監護人均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5]。

1.1.2 排除標準 精神狀況欠佳,中度及以上脫水者;經實驗室檢查證實為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所致感染性腹瀉者;就診時已使用本治療方案以外的其他治療方案或治療中病情加重者;患兒皮膚伴有出血傾向,或操作部位伴有不同程度的創傷、破損、感染級皮疹等,或伴有推拿、針灸禁忌癥者;伴有較為嚴重的營養不良,或者合并肝腎、心腦血管與造血系統等對患兒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的原發疾病及其他精神、神經疾病等嚴重疾病者;未完成整個療程或不能配合而自行退出者[6]。

1.2 實驗方法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120例符合納入標準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2組患兒均給予糾正水電解質失衡、補充維生素等常規處理。

1.2.1 觀察組患兒給予推拿聯合針刺方案進行治療 推拿治療:選穴:主要穴位為患兒的腹、臍、龜尾、脾經、大腸經、七節骨、足三里與捏脊(其中對于傷食腹瀉加中脘穴、天樞穴,寒濕腹瀉加推三關穴,對于濕熱腹瀉退六腑,并將補大腸改為清大腸)。操作:在治療的過程中采取按揉推捏方式,患兒選取仰臥位,醫護人員在手上抹勻按摩油,首先推補脾經與大腸,再此基礎上分別推腹陰陽揉臍、摩腹、推七節骨、揉龜尾以及捏脊,最后揉患兒足三里,每次按摩時間控制在20~30 min之間[7]。

針刺治療:選穴:主要穴位為患兒的足三里、天樞與三陰交以及足三里(傷食腹瀉患兒加四縫穴與中脘穴,脾虛腹瀉患兒加關元穴、氣海穴與神闕穴,濕熱腹瀉患兒加陰陵泉穴,寒濕腹瀉患兒加龜尾穴與神闕穴);操作:在臨床操作中采用型號1.0寸毫針,進針控制在0.5寸,采用捻轉方法進行平補平瀉,不留針。四縫穴則采用點刺的方式,并擠出少量淡黃色或白色透明黏液[8]。

1.2.2 對照組患兒給予口服蒙脫石散(揚子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263,10袋/盒,3 g/袋) 用法用量:1歲以下患兒每日3 g分3次服用,1~2歲患兒每日3~6 g分3次服用,2歲以上患兒 每日6~9 g分3次服用,服用時將本品倒入半杯溫開水(約50 ml)中混勻快速服用,2組患兒均以3 d為1個治療周期。

1.3 評判標準

1.3.1 療效觀察指標 患兒臨床癥狀(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緩解時間;大便性狀恢復時間;大便次數減少時間。

1.3.2 免疫功能 臨床導致小兒腹瀉與病情延長的主要因素為免疫功能紊亂,因而這就要求在治療前后分別抽取患兒空腹靜脈血,同時采用免疫單擴散法對患兒血液中免疫球蛋白A與G水平進行檢測;采用免疫熒光法檢測血液中CD4/CD8水平,通常情況下CD4/CD8的正常比值控制在1.4~2.0之間,當患兒比值下降或倒置時則表明其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出現失調[9]。

1. 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2組患兒臨床療效觀察指標比較

表1顯示,治療1周期后觀察組大便次數與性狀恢復時間、腹痛及腹脹緩解時間、惡心嘔吐緩解時間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觀察指標比較

2.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表2顯示,治療1周期后2組免疫指標CD4與CD8比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17,P<0.05)。

表2 2組患兒免疫功能比較

注:與觀察組治療后比較:#P<0.05

3 討論

腹瀉是兒科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綜合征,嬰幼兒消化系統尚未徹底發育成熟,同時免疫功能的不完善使得腸道環境更易受外界影響, 最終導致腹瀉的發生。根據患兒不同的致病因素,在臨床可以將其分為感染性腹瀉與非感染性腹瀉2種類型。其中感染性腹瀉致病原因多為細菌、真菌以及病毒感染等引起,而非感染性腹瀉患兒致病原因則多為飲食不當、過敏以及氣候因素[11],常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者水樣便為臨床癥狀特征。對于非感染性腹瀉患兒而言,通常只是對患兒進行單純補液,以維持患兒的水電解質平衡,但整個治療及康復過程較為漫長且治療效果不理想。

蒙脫石散在臨床屬于腸道黏膜保護劑,其含有雙八面體蒙脫石微粉,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覆蓋患兒的腸道黏膜,同時抑制患兒消化道內的細菌與病毒。除此之外,通過結合黏液糖蛋白等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患兒腸道黏膜對攻擊因子起到防御能力,最終能隨著腸道蠕動排出患兒體外,常被西醫用于對患兒進行維持營養治療及水電解質糾正等對癥處理基礎上的非感染性腹瀉治療[12]。而小兒非感染性腹瀉病屬于中醫學“泄瀉”范疇,其病因主要為傷于飲食、感受外邪以及脾胃虛弱等,由于脾臟主潤化,因而非感染性腹瀉的主要病位在脾胃[13]。推拿與針刺療法相較于口服蒙脫石散屬于外治法,能夠調理陰陽起到助胃消食與健脾化濕作用,且并無毒副作用,具有可觀的治療效果,避免了年幼患兒經受藥物之苦,配合度更好,更有助于疾病的治療[14]?,F代醫學研究表明,針灸治療能夠通過針刺收縮患兒腸道局部血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兒腸道供血,同時對交感與副交感神經造成刺激,兩者結合能夠減緩腸道蠕動速度,減少腺體分泌,最終達到緩解腹瀉的目的。而在針刺治療中,天樞穴是腑氣募集之所,而足三里則為手足陽明經的合穴,取合治內府之道,加刺三陰交能起到滲濕止瀉、健脾益氣、調理脾胃以及化濕等多種功效[14]。推拿是通過手法按摩刺激腹部,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減少腸道蠕動。另一方面可加速局部血運, 使更多的炎性細胞及介質轉運至腸道,維持腸道微環境平衡。龜尾穴即是督脈的長強穴, 揉龜尾穴具有通督脈經氣作用,從而起到調理患兒大腸功能,最終實現止瀉目的;而捏脊能夠疏通患兒督脈和膀胱,從而起到行氣活血、通經活絡以及調節臟器功能等作用[15-16]。

本課題研究組長期致力于小兒脾胃病的研究,認為脾虛濕盛及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衡是小兒泄瀉的主要發病機制,而免疫功能紊亂則造成病情的遷延不愈。本文以我院兒科120例確診非感染性腹瀉患兒為研究對象,對比推拿聯合針刺穴位與蒙脫石散治療小兒非感染性腹瀉的臨床療效及分析。臨床療效指標觀察顯示,觀察組腹痛、嘔吐等癥狀及大便性狀、次數等緩解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綜合以上研究結果不難看出,推拿聯合針刺穴位比口服蒙脫石具有更好的臨床療效,能提升機體免疫力,避免年幼患兒經受藥物之苦,同時安全無毒副作用。

綜上所述,推拿聯合針刺治療小兒非感染性腹瀉具有良好的臨床價值及社會意義,無論是在農村、社區還是城鎮均具有很高的臨床實踐操作性,值得推廣,為能更好地造福人類、為廣大兒童健康保駕護航[17]。

參考文獻:

[1] 王衛平. 兒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51-260.

[2] 汪受傳.中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153-154.

[3] OKITSU S, KHAMRIN P, THONGPRACHUM A, et al. Detec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cosavirus in a pediatric patient with acute gastroenteritis, Japan[J] . 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2014,28(3): 125 - 129.

[4] 廖娜,王海泉,賈學秀. 推拿治療小兒脾虛型腹瀉的研究概況[J]. 中醫外治雜志,2013,22(3):49-50.

[5] 陳潔榮. 嬰幼兒腹瀉的中醫辨證施護[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18(22):175.

[6] 周國慶,劉明輝. 微生態制劑在小兒腹瀉治療中的臨床價值研究[ J] . 中國醫藥科學,2014,17(12): 62-66.

[7] KOO HL, DUPONT HL. Rifaximin: a unique gastrointestinal selective antibiotic for enteric dis 〔J〕 . Curr Opin Gastroenterol,2010, 26 (1): 17-25.

[8] 殷明,陳秀珍,韓新民,等.推拿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 30 例[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6(1):40-41.

[9] 許華,劉華,曾永梅,等. 小兒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病 126例隨機對照臨床研究 [J].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1,3(1):2-4.

[ 10] ICHIHARA MY, RODRIGUES LC, TELES SANTOS CA, et al. Effectiveness of rotavirus vaccine against hospitalized rotavirus diarrhea: A case -control study[ J] . Vaccine,2014,32(23): 2740-2747.

[ 1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泄瀉診斷依據標準及證候分類[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12] 蘇志維,任玉蘭,周思遠,等. 基于數據挖掘探析古代針灸治療腹瀉的經穴特點[ J]. 中國針灸,2013,33(10):905 -909.

[13] 潘丹,蔡世宏,林巧,等. 點刺配合推拿治療嬰幼兒腹瀉療效觀察[ J] . 上海針灸雜志,2012,31 (11): 831- 832.

[14] GRIMWOOD K, LAMBERL SB, MILNE RJ. Rotavirus infeetiom and vaccines: burden of illness and potential impact of vaccination〔J〕 . Paediatr Drugs, 2010, 12 (4): 235-256.

[15] 冷麗,羅紅平,費翔,等. 小兒推拿治療傷食瀉現代文獻分析與臨床研究[J].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2,4(5):419-420.

[16] 楊曉仙,金宏柱. 運脾調中推拿法配合點刺治療小兒腹瀉 40 例[ J] .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5(6):474 - 475.

[17] 孫武權,嚴雋陶. 推拿手法頻率的理論探討與實驗研究[J]. 按摩與導引,2012,22(9):146-147.

猜你喜歡
蒙脫石感染性針刺
傷寒桿菌致感染性腹主動脈瘤合并腹腔膿腫1例
9例布魯氏菌病并發感染性主動脈瘤患者臨床診治分析
蒙脫石中元素雜質鉛的質量控制
清明的雨
《思考心電圖之177》
單純針刺與針刺配合半夏白術天麻湯的治療對比
改性蒙脫石對黃曲霉毒素B1 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研究
蒙脫石散可治口瘡
蒙脫石在飼料上的應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療中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