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戰在軍事演習前“打響”

2018-04-26 10:17宋曉軍
三聯生活周刊 2018年17期
關鍵詞:戴維森打響參院

宋曉軍

4月20日,數架殲-15艦載戰斗機與遼寧艦航母編隊對“藍方”艦艇實施精確打擊,艦載戰斗機在西太平洋海域開展艦基空海對抗訓練

4月18日,中國陸軍和空軍在臨近臺灣海峽海域及上空進行了實彈演習和“繞飛”訓練。與此同時,剛剛在南海參加完海上閱兵的海軍“遼寧號”航母編隊正前往巴士海峽以東海域準備參加另一場“海軍對抗”演習。在以往,按說這一“三連發”與臺灣相關的軍事新聞一定會“爆滿”媒體和網絡,但沒想到的是“風頭”仍被一天前美國針對中興通訊發出“出口禁令”的新聞所占據。而這,讓我想起了當天候任太平洋戰區司令的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參院軍事委員會接受質詢時說過的話。

北京時間4月18日上午9點30分,戴維森在參院軍事委員會開始接受他接任太平洋戰區司令提名的質詢。當康涅狄格州參議員布魯門塔爾(Richard Blumenthal)就戴維森50頁的書面證詞中第16頁有關“維持太平洋戰區水下作戰優勢”的問題進行質詢時,在追問中他提出了“中國是否竊取了美國的水下技術”這個問題。而當時戴維森回答的第一句就是:我相信他們在每個領域都偷竊技術,并加以利用而獲得優勢。接著戴維森說(大意):我們所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網絡和網絡滲透。當然,在某些情況下(中國人)會利用我們國防承包商的技術。而且,因為學術交流原因他們之間可能會達成某種諒解進而分享一些技術。因此,國防部必須堅持以更高標準從承包商那里采購設備。很顯然,戴維森認為中國無論用了什么手段都可能將美國企業的一些技術用于自身海軍的水下作戰,而這也驗證了3月22日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記者沃納(Ben Werner)發的一篇報道的標題——“特朗普對中國征收技術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的軍事優勢”。

說到這兒,再說一下在“中興事件”后的軍事演習??梢宰⒁獾?,在媒體報道這些演習時把很多的筆墨都放在了演習中所展示的武器裝備上,而在2016年1月1日軍方發布的《中央軍委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里有這樣的描述:優化武器裝備結構,減少裝備型號種類,淘汰老舊裝備,發展新型裝備。由此可以推斷,在以“中興事件”為標志的貿易戰“打響”后,中國軍方軍事演習中所展示的武器裝備,還只是國防與軍隊改革的“初始狀態”。那么中國軍方的武器裝備如何才能從“初始狀態”逐漸進入“正常狀態”和“最佳狀態”呢?美國在3月22日公布的“301調查報告”中多次提到的《中國制造2025》和“軍民融合”,無疑是一對相互配套的指導性政策。而同一天沃納在其報道中提到的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里的“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那幾句話,自然也就是一個兌現上述配套政策的“路徑”了。換句話說就是,這次美方主動發起貿易戰,是與保護其以武器裝備為物質基礎的軍事優勢有直接關系的。

最后我想說的是,自“冷戰”開始后,美國就確立了經濟優勢和軍事優勢所疊加的“遏制政策”,而且在實施這一政策過程中從來都是把“黃油”與“大炮”放在一起的。正如美國前國防部長施萊辛格(James R. Schlesinger)在1960年撰寫的《國家安全的政治經濟學——當代大國競爭的經濟學研究》一書中所寫到的:戰略的宗旨在于謀求從有限的資源中贏得最大利益,所以戰略中的經濟因素提供了判斷戰略問題中其他因素的尺度。戰略問題設計得越長久,經濟因素就越重要。因為考慮的時間越長,資源的可變性也就越大。從這個視角去看,在中國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進程中,很可能會伴隨著一場“持久貿易戰”。

猜你喜歡
戴維森打響參院
穿越時空,打響登陸戰
戰斗打響
老年危機
原始的拼貼——弗朗西斯·戴維森
巴西參議院“最后審判”羅塞夫
扶貧決戰,在如皋打響!
打響百日攻堅戰
從戴維森語言交流的“三角測量”模式看翻譯的主體間性
致富也是和窮人一起發財
致富也是和窮人一起發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