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技術對新型農業技術的影響

2018-04-27 11:42段瑞峰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段瑞峰

摘 要:中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農業技術的發展對于國家發展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本文通過對生物技術和新型農業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結合具體的實踐應用闡述生物技術對新型農業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并且對生物技術未來的發展道路進行探索。

關鍵詞:生物技術;生物經濟;新型農業體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物技術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中的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農業發展中,生物技術對于提升生產能力、提高作為產量,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生物技術的經濟效益

關于生物技術的定義有很多種定義,對生物技術的一個普遍接受的定義為“對基因、細胞、器官、胚胎、微生物、動植物等生命體進行研究開發運用的技術活動”。廣義上講,生物技術是利用生物有機體、死細胞、活細胞以及細胞內含物,采用特殊的過程生產出特殊的產品的一門新型的跨學科體系。生物技術在醫藥行業中應用的最為廣泛,在農業技術中的應用也發展的極為迅速,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極為顯著的,并且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新型農業技術領域中,最早進行生物技術應用的農作物有玉米、大豆和棉花。在經過生物技術改良后農作物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有所提升,生物技術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很顯著的。生物技術在農業方面主要帶來了兩個方面的效益,一個是生態效益,一個是環境效益。

通過生物技術的技術應用可以提高植物的抗蟲害能力,增產增收,幫助農民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農民的生活有保障了,農業的發展才能夠更加的順暢。人們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出抗旱、耐鹽、抗病蟲害作物同時,也很有可能導致生物系統的一個改變,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例如全球變暖、水體的富營養化、土地的沙漠化,任何一種轉基因作物都存在對生態環境產生沖擊的可能性,所以生物技術必須遵循一定的生態原則。

二、生物技術在農業技術中的應用

所謂新型農業技術是以新興技術來帶動農業的發展,以生物經濟的非農思路來解決農業問題。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深入,我國進入了工農互補、城鄉共榮的發展階段,研究新型農業體系的技術應用體系,研究在利用常規農業技術的同時合理的運用現代生物技術的最新成果來拓展農業新的領域。生物技術價值的主體是人,農業生產運作基本上是靠人為的進行操作,農業的發展既能滿足農民的生存需求,保障農村的建設。從社會利益和商業利益兩個方面出發,農業技術的進步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生物技術主要是服從國家和民族利益進行運用和展開的。目前,生物技術界是眾所注目的重要領域,被視為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對“三農”問題前所未有的重視,都是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手段。今天的中國生物科技事業應該時刻往這一方向努力,實現生物技術的多重價值和意義。

現階段,我國對于生物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技術方面,例如,光合作用機理研究,通過光合作用,促進植物的增長,提升作物的產量,有效的利用自然資源和能源。另一個就是生物固氮,通過提高微生物的固氮能力,實現DNA重組改造共生真菌,促進植物作物的根系生長。還有就是轉基因技術,用轉基因植物來生產具有商業價值的蛋白質及其他特殊化學性質的物質進行了一些嘗試,并取得了一些進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實現生物技術的應用,既能提升農業的生產能力,還能夠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經濟利益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三、未來生物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實踐道路

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是一項長久的事業,帶來的社會價值也是巨大的,所以應該加大政府的關注力度,通過政府的強有力的財政支持和技術支持,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操作技術,對農業發展和農業生產提供新的發展道路和空間,農業生物技術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是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產業。在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要正確發揮政府對生物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產業 化方向的宏觀調控作用。同時要積極引導和調動地方、企業、金融等力量參與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產業化工作。

同時,積極的鼓勵科技創新,加快新技術的研發,為生物技術的應用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對于有建設性的農業項目予以鼓勵和支持,通過反復的實驗和測試實現農業的高產高效的生產狀況,保障農業技術發展的安全性和科學性。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農業生產的生物技術應用應該形成產業化,通過行業的優勢互補實現雙方的效益的最優化。

最后,發現生物技術的發展潛力,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行業間的發展都是具有相互性的,相互促進能夠實現產業鏈的形成,從總體的實力上加強競爭力,帶來更多的集群效應,讓農業發展有更多的保障,以工業發展帶動農業發展,以農業的進步來支援工業的發展。同時生物技術的應用也可以解決更多的實際應用問題,讓現實問題得到更加快捷和方便的解決。

新型農業技術體現的在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生物技術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效益,生物技術和農業的聯系程度將會日益的加深,未來會有更為廣泛應用。(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沈桂芳.農業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發展趨勢[J].國際技術經濟研究,2004,7(2).

[2]鄭意生.發展農業生物技術,加快湖南農業產業化進程[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0(3).

[3]王亮,蓋立新.農業生產對生物技術的應用初探[J]現代農業科學,2009,16(3).

[4]梁榮.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初探[J].中國農村經濟,2005(12).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明縣沙窩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