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實踐視域下的斗爭學說

2018-04-27 11:42張同同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摘 要:長期以來,人們對“斗爭”一詞的真正意蘊和深刻內涵存在諸多誤解和曲解。置身于馬克思主義斗爭學說的語境之中,其在內在意蘊上,“斗爭”始終秉持著辯證的批判精神,反抗現存的一切事物;其在現實路向上,體現了超驗的哲學訴求和經驗的實踐路向的統一;其在價值歸宿上,始終致力于向著人類的解放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努力。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斗爭;辯證批判;實踐路向;自由全面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昭示著一個偉大而又令世人惶恐的思想“出場”?——馬克思主義?!爸两褚磺猩鐣臍v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①,此言一出,“階級斗爭”成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專屬代名詞?!半A級斗爭”作為一個政治范疇,在19世紀響徹云霄。而如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和平、發展成為最強音,有一部分人認為,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已經不能再滿足時代和人民的訴求。究其原因,生活在和平、發展時代的人們已經“樂不思蜀”,忘記了憶苦思甜,并且把馬克思主義的“斗爭”片面、狹隘地理解為階級斗爭、流血犧牲、暴力革命,而這恰恰違背了馬克思主理論的精髓。那么,馬克思主義的斗爭學說在21世紀的和平年代真的過時了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面對馬克思主義被誤解的歷史情境,當然,我們應該重讀馬克思,與馬克思、恩格斯來一次跨時代的照面。

一、斗爭思想的內在本質:辯證的批判精神

“斗爭”學說是濫觴于西方的一種哲學理念。黑格爾是這一哲學理念的集大成者。黑格爾無所不包的“絕對精神”哲學體系所外化成型的辯證法,正是彰顯了這一偉大的“斗爭”精神。在黑格爾那里,事物是沿著“絕對觀念”正、反、合的軌跡不斷發展變化的,這一變化絕非僅是邏輯上簡單的重復演化,而是低級形態向更高級形態的螺旋式前進。這一過程必然包含著新舊事物之間的辯爭與博弈,這便是“斗爭”。

馬克思和恩格斯繼承和創新了這一“斗爭”理念,且對其進行了“頭腳倒置”的演繹。他們是在批判、借鑒以往哲學家的思想基礎之上而進一步向真理邁進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的產生過程就是與各種思想、流派不斷斗爭激蕩的過程。在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問世之前,其完成了自身政治和哲學立場的兩大轉變。在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與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一文中,他還充分肯定了伊壁鳩魯的徹底的、戰斗的無神論思想,發掘了原子運動偏斜下“自由意識”的價值,他把矛頭指向德國的封建統治及其精神利器——宗教神學,那時的馬克思在政治上還是一個激進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在哲學立場上屬于康德、費希特的主觀唯心主義。在《萊茵報》時期,馬克思擔任報刊編輯,遇到了物質利益問題,因此視角開始轉向了“市民社會”,開始論證法、國家、和市民社會的關系問題,提出“不是國家決定市民社會而是市民社會決定國家”,這時馬克思已從一個主觀唯心主義者轉變為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但由于法和國家受到貶低之后,馬克思開始重新審視黑格爾法哲學。在德法年鑒時期,馬克思又以天才般的智慧洞悉到了癥結所在,他把研究視角從宗教轉向政治,甚至觸及到了私有制問題,他闡釋了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類解放的關系問題,批判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創立了異化勞動理論。而此時的馬克思已經從黑格爾客觀唯心主義轉向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立場。但是很快,馬克思意識到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是一種直觀的、抽象的唯物主義,并且在談及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時又陷入了唯心主義,在解決人們的現實利益問題時,費爾巴哈又以人本主義的立場訴諸于“愛”的方式去解決。緊接著在被恩格斯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開篇點題,與從前的舊唯物主義作了區分和割裂,徹底清算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闡明了他嶄新的科學世界觀——實踐唯物主義。這歷史性的表明了馬克思已從一個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者轉變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之后,同年,馬克思與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進一步做了徹底的清算工作,同時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也呼之欲出。需要指出的是,在這篇論著中“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對共產主義的論證,已經使他們關于階級斗爭、無產階級革命以及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性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雹诖藭r的馬克思在政治立場上已經是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墩軐W的貧困》對蒲魯東主義的批判以及《共產黨宣言》衍生出的共產主義的“幽靈”都表明了馬克思、恩格斯在科學世界觀引領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

綜觀它的形成過程,我們無不發現一種精神貫穿其中,即“斗爭”精神。他們通過批判、繼承、創新前人的思想成果,不斷進行著思想斗爭,以致撥開迷霧,無限趨向于真理的國度。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一個自我完善、自我修復的開放體系,這恰恰取決于其內蘊的“斗爭”精神,這種“斗爭”精神無疑與辯證法一拍即合,“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③根據唯物辯證法的精髓來解釋“斗爭”,不僅驅散了馬克思主義斗爭學說過時論的迷霧,而且使人們對于“斗爭”有了更深層次的哲思和領悟,并且為人們通向自由王國指明了前進的方法和道路。

二、斗爭思想的現實路向:超驗的哲學訴求和經驗的實踐路向的統一

“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知行合一”思想體現了超驗訴求與經驗實踐的統一。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在對程朱理學的知先行后、割裂知行關系的思想進行批判的基礎上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他一方面強調道德意識的自覺性,要求人們提升內在修養,同時他也重視道德的實踐性,在行動上表現內心,要求人們言行一致。這種“知行合一”思想在當時對于提升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維護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發揮著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王陽明又不免落入唯心主義的立場,“心明便是天理”,否認心外有理、有物、有事。他最終還是回歸到了主體的內心世界,提出了心學。梁漱溟談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區別時認為努力方向不同導致發展狀況也不同,中國傳統文化致力于“向內”努力,而西方致力于“向外”努力?!跋蛲狻迸Σ攀恰岸窢帯本竦暮诵囊?,只有主體在意識活動的指導下進行改造客體的實際的活動才是“向外”努力,進而“斗爭”目標才得以實現。

馬克思主義所展現的實踐路向與其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斗爭在馬克思那里不是消極地說“不”和“否定”,而是有所肯定和創造,這體現在馬克思的實踐概念中,進而也形成和凸顯了與馬克思和恩格斯以前的舊哲學所不同的“新”哲學即實踐唯物主義哲學。

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雹芏潭桃痪鋮s意蘊深刻,一方面意味著人們從“解釋世界”到“改變世界”實踐路向的轉變,人們實現了從“知”到“行”的歷史性跨越。而另一方面,也昭示著馬克思對以往哲學家們的運思方式的根本性突破,這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批判精神即“斗爭”精神的近乎完美體現?!敖忉屖澜纭敝皇侵黧w人對于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人們在頭腦中形成的某種觀點和看法,它僅限于意識形態領域的解構和建構,屬于經驗論和知識論的層次?!案淖兪澜纭笔侵黧w人通過能動的活動改造客觀世界,同時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完善主觀世界,進而,人們對現存事物的改造,也就是與現存事物斗爭的本領會不斷增強,從而孕育出預示未來發展的豐碩果實。

馬克思所提出的“改變世界”是根植于實踐唯物主義和無產階級的政治立場的,并非只是將“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簡單的結合。它是建立在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基礎之上而提出的,無產階級不能僅僅停留在頭腦意識中斗爭,而必須將斗爭目標指向現存的一切舊事物,對現存經驗事物進行徹底的批判和改造才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才能使人們走向真正自由全面發展的未來社會。

社會的發展是歷史和邏輯的統一。人們在遵循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基礎之上,主體人是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對舊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做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發展。每一次主體所做出的正確改革,伴隨而之的是主體人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煥然一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社會形態的更替問題上來印證。人類從奴隸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政權的更迭,新舊的交替,肯定與否定的交織,破和立的較量。而這些斗爭“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⑤也不是為所欲為、違背規律,都是對不適應發展的現存事物的革命性變革,是與現存舊事物做徹底斗爭和割裂。無疑,這屬于實踐的范疇。

馬克思主義的斗爭學說絕不是“紙上談兵”,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絕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歸宿,它所追求和向往的是“人的解放”、“人自由全面的發展”,而通向這個自由之門的道路唯有建立在實踐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偉大“斗爭”。

三、斗爭思想的價值歸宿: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很早就表明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即為全人類的幸福而奮斗。這是馬克思斗爭理論或學說的崇高之處和價值立足點。青年時期的馬克思就心懷天下蒼生,致力于為全人類謀福祉。但是,那時的馬克思所關注的僅僅是人類的幸福,而對于人類所追求的幸福是什么沒有清晰的答案。之后,馬克思所做的努力就是找尋真正的人類幸福。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分工使人發生了異化,機器大工業把人的勞動進行了零碎的分割,人們只能從事單一、機械的工作,因此,勞動工人只能片面、畸形的發展。馬克思了解了工人的悲慘境遇后,開始反思現實,逐漸撥開資本家神秘的面紗,將矛頭直指資本主義私有制。資產階級由于率先占有了生產資料和產品,因此,他們享有了提高自己智力和文學藝術方面的機會,而無產者只能依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獲得維持最低生活所需要的資料,而不能在文學藝術等方面獲得發展。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談到未來社會的人可以上午打魚,下午寫詩,晚上從事批判工作等,它所指向的“未來社會的人”是對“現存社會的人”的勞動狀態的一種批判和不滿。馬克思正是基于“現實的人”即從事生產活動的人這一旨意去探究了人的異化、人的本質、人的解放等問題,并且馬克思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為馬克思能夠找到人的真正價值提供了指引。因此,馬克思在1848年《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雹拊谶@里馬克思正式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表述出來??梢哉f人自由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從事理論和實踐探索所奮斗不息的核心主題?,F實中工人階級的不自由、不全面的存在狀態促使著馬克思、恩格斯與之相斗爭,為工人階級乃至全人類的幸福而奮斗。因此,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斗爭學說的價值指向和歸宿是全人類的解放,是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它并不是一個帶有階級和個人狹隘利益烙印的偽學說,而這恰恰也是馬克思主義具有生命力的強有力的證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不斷衍生的內在動力。

總之,我們不能孤立、片面、靜止地看待馬克思主義的斗爭學說,應將其放置于當時的歷史背景、時代環境中去解讀,發現其本質性的內涵,將之進行創新性發展。從某種角度上說,作為一種無產階級的革命學說,它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之中,緊密地將三者聯系起來。如果我們片面、狹隘的把馬克思主義的斗爭學說理解為暴力革命、流血犧牲,就會摧毀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和科學性的特質,剝離馬克思主義的靈魂與精髓,那么就會葬送馬克思主義這一偉大思想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我們應該以“實踐哲學”的思維和視角去看待和解讀馬克思主義的斗爭學說,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更具頑強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2,61.

[2]莊福齡:簡明馬克思主義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5.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

[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

[6]馬克思.共產黨宣言[M].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5.

作者簡介

張同同(1992——),女,漢族,河北河間人,碩士研究生,單位:中共山東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作者單位:中共山東省委黨校研究生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