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貧困村(坪壩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2018-04-27 11:42秦麒麟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關鍵詞:全村精準建設

為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本人結合市委扶貧工作的總體布局及縣委、政府對坪壩村扶貧工作要求,現將中益鄉坪壩村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深度貧困村(坪壩村)基本情況:

中益鄉坪壩村距石柱縣城55公里,距中益鄉政府9公里,地處中益鄉東南方,背靠石柱黃水大風堡,平均海拔1000米,官田河穿村而過。坪壩村是中益鄉貧困程度最深的村,由縣委書記任脫貧攻堅總指揮。全村幅員面積25平方公里,林地面積37000畝,耕地面積1600畝(其中:農田面積800畝)。全村下轄七個村民小組,共有525戶1367人,其中農村戶籍人口420戶,1163人。正常勞動力850人,其中輸出勞動力450人。全村經濟來源以種植黃連和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14年,精準識別貧困戶73戶252人,通過2015年、2016年精準識別、回頭看活動,戶內成員自然減少3人,新增識別貧困戶11戶,截止目前,全村共有貧困戶88戶301人。

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現有村內公路22公里,其中硬化7.5公里,灌溉渠道5公里,山坪塘1口,農電改造覆蓋率 100%,手機2G信號覆蓋率 80%,4G信號覆蓋率20 %;有集體經濟,但暫未有收入;坪壩村產業發展情況:鄉村民俗旅游戶 9戶;全村分別種植黃連、辣椒、水稻、玉米、馬鈴署等共1850 畝,養殖中鋒368群,生豬500頭、山羊450只、肉牛50頭,家禽存欄1450只。

二、坪壩村致貧原因及問題

(一)坪壩村致貧原因

1.生產生活條件差。坪壩村的交通設施薄弱,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0.88公里,每千人擁有公路16.1公里,遠遠低于全縣平均水平。山坪塘僅有1 口,農業水利設施缺乏,人畜飲水池9口,不少群眾飲水較為困難。

2.中坪組通信網絡極差,無手機信號,村民無法對外交流、獲取信息。許多家庭缺乏青壯勞動力,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生活質量較差。

3.因病致貧。部分貧困家庭病員由于養成小病拖延、大病才治的不好習慣,致使重大疾病嚴重影響家庭產生,經濟陷入困境。全村因病致貧17戶53人,占19.49%。

4.因學致貧。坪壩村暫未出現因貧困導致兒童失學現象,非義務教育階段子女教育經費較高,部分家庭負擔沉重。全村因學致貧44戶174人,占63.97%。

5.技術缺乏致貧。種植、養殖、鄉村旅游經營技術缺乏,因缺乏技術致貧的有11戶31人,占11.40%。

6.其他原因致貧。因殘、因災、落后交通和農業設施致貧的有5戶14人,占5.2%。

7.思想意識落后,接受新事物落后。

(二)坪壩村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

盡管各級領導在中益鄉坪壩村精準扶貧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加上精準扶貧時間周期較短,因此在推進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村的基礎設施較差,村情民意復雜,除低保、五保戶除外,大多數群眾難于識別確定貧困。由于基層組織建設不強,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帶有人情關系,貧困收入難以確定等問題。

2.農戶的主觀脫貧意識差,發展意識不強,等、靠、要的思想還比較重,加上文化素質低、思想觀念陳舊落后,農戶對市場觀規律不了解,造成大量的農產品滯銷,對產業發展積極性不高。

3.產業項目無針對性,農戶加參加不積極,監管的力度不強,缺乏長效機制,導致扶貧的效果不明顯。比如很多項目修好了就好了,疏于管理;其次項目對農戶的直接關系不強,百姓不支持,對合作社氣缺乏長效政策及技術支持,難成氣候。

三、坪壩村精準扶貧總體思路和措施

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遵循“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發展主題,結合中益鄉脫貧攻堅總體規劃及坪壩村村情實際,以改善基礎設施為重點、發展特色主導產業為依托,積極改革創新扶貧機制,推動全村居民穩步增收致富,堅決限時打贏脫貧攻堅戰。

到2018年,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全村飲水安全全面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支柱產業形成規模,生態扶貧搬遷快速推進,村民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致富手段逐漸增多。到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10萬元,力爭創建“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 的全國一流生態小康村。

(一)發展特色產業

1.農業產業。種植有機馬鈴薯400畝,發展經果林基地建設和新建設施蔬菜、特色水果休閑觀光體驗園。

2.中蜂產業。全村面上新發展中蜂養殖2000群,并對新增養殖戶進行全覆蓋的全程社會化服務。

3.中藥材產業。公路沿線兩邊種植前胡,打造成前胡種植示范帶。標準化種植大黃,流轉土地100畝,建成大黃良種繁育基地。積極流轉土地600畝,引進桑葚、無花果等中藥材品種建設集采摘、加工、文化展示于一體的中藥材采摘觀光體驗園。

4.文旅產業。積極發展“黃水人家”,帶動貧困戶;對民宿院落進行修復,水電氣訊改造、院壩整修、人行步游道、路燈、環境綠化美化等;以土家木房為主的民居風貌改造,院落環境整治;建設2500-3000平方米農耕文化博物館,其中農耕文化陳列展覽廳2000—2500平方米、配套相關功能室。

(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1.完善交通設施。硬化長5.6公里、寬4.5米的楓香壩到楊家山公路,受益群眾40戶130人。硬化長2.5公里,寬6.5米的山羊坪公路(溝門口-生地灣),新建并硬化長6公里,寬6.5米的山羊坪公路(生地灣-下坪),受益群眾70戶170人。新建長70米、寬6.5米的車行橋1座。新建長60米、寬2.5米的人行橋1座。

2.完善水利設施。鞏固提升坪壩村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實現農村居民安全飲水。針對規劃的居民點及民俗旅游配套建設飲水工程

3.修建生產便道。新建2米寬產業生產便道。新建人行便道3公里。

4.村委建設。新建坪壩村便民服務中心1座及文化廣場。建筑面積434㎡。便民服務大廳40㎡;電子商務展廳100㎡;文化室60㎡;游客服務中心15㎡;會議室70㎡(含衛生間10㎡);綜治辦公室48㎡(含2間辦公室、1間三級自治辦公室、1間綜治指揮中心);黨風廉政辦公室12㎡;三留守辦公室12㎡;扶貧辦公室12㎡;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員住房40㎡(4間、每間10㎡);衛生間10㎡(2間);廚房15㎡。文化廣場1000㎡。

5.電力及信息網絡建設。一是全面完成用電安全隱患整治;二是提高農村電網升級改造;三是推進骨干電網建設和通訊網絡建設。

6.人居環境改造。對全村C級危房進行改造加固,農戶院壩進行整治硬化,農村改廚、改廁及圈舍改造、風貌改造。

7、加強市場銷售電商門店建設,做好村級電商體驗店形象品牌。

(三)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施公路沿線綠化、村民住房四周花臺建設及美化等,著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綜合防治種植業、水產養殖業面源污染(坡耕地農田徑流攔截與再利用、農業廢棄物田間收集處理系統、農藥化肥減量控害設施設備、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池塘循環水生態健康養殖污染減排)。關停禁養區養殖場(戶)9個,整治適養區養殖場(戶)36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年10月18日 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秦麒麟(1974—),男,重慶市石柱縣,碩士研究生,講師 研究方向:中共黨史,行政管理,單位:重慶市石柱縣委黨校。

(作者單位:重慶市石柱縣委黨校)

猜你喜歡
全村精準建設
全村唯一收件人
寒露
精準扶貧美了鄉村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莊 那個家
抽自家魚塘救全村1400畝地
城市雕塑是一項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