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精準扶貧視角的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研究

2018-04-27 11:42秦興軍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策略

摘 要:當今時代,互聯網的快速普及推進了我國的信息化進程。以電子商務為主導、以相關產業為支撐的信息經濟日益成為當今世界的主導經濟形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了一種新的扶貧方式—— “電商扶貧”,即用電子商務來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電子商務扶貧能帶來一系列好處,但是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貧困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需要克服種種障礙。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策略

一、電子商務扶貧的主要形式

(一)直接到戶

通過教育培訓、資源投入、市場對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務等形式,幫助貧困戶直接以電子商務交易實現增收,達到減貧脫貧效果。其中,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幫助貧困戶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上開辦網店,讓他們直接變身為網商。例如,今年以來,甘肅、廣東等地扶貧辦組織的電商扶貧培訓,都特別把貧困戶、“兩后生”、殘疾人等幫扶對象和精準扶貧對象作為培訓重點,幫他們掌握電商知識,乃至手把手教他們開辦自己的網店,并提供后續服務。

(二)參與產業鏈

通過當地從事電子商務經營的龍頭企業、網商經紀人、能人、大戶、專業協會與地方電商交易平臺等,構建起面向電子商務的產業鏈,幫助和吸引貧困戶參與進來,實現完全或不完全就業,從而達到減貧脫貧效果。帶動一方經濟發展,也幫助眾多身邊的鄉親,包括貧困人群增加收入。當地政府支持他們,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在支持電商扶貧。

(三)分享溢出效應

電商規?;l展,在一定地域內形成良性的市場生態,當地原有的貧困戶即便沒有直接或間接參與電商產業鏈,也可以從中分享發展成果。例如在沙集,親眼看到電子商務為著名的淘寶村--東風村帶來的變化:招工難,讓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不僅很容易在網銷產業鏈中找到發展機會,而且由它帶動起新型城鎮化進程,建筑、餐飲、交通、修理等一般性的服務業快速發展,也提供了大量就業、甚至創業的機會,道路、衛生、光纖入戶、水電、公共照明等設施的改善,電商園區建設帶來的農民住房條件的改善和服務便利化,也惠及包括失去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內的所有村民,讓他們分享到電子商務發展的溢出效應。

二、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的制約因素

(一)農產品本身特點的制約

農產品與其他工業品相比在發展電子商務上其本身有許多限制性條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容易腐爛毀損;農產品水份含量相對較高;易因溫度、通風等條件不適造成腐爛變質需要保鮮。為保持農產品質量品質,新鮮農產品如蔬菜水果等在物流過程中需要低溫冷藏保鮮,畜禽肉類農品則更需要冷藏或冷凍。物流成本較高,相對于工業產品,農產品離市場較遠,運輸成本高再加上需低溫保鮮等的特點顯著增加了物流成本。

(二)信息化基礎設施問題

由于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仍比較落后,農民受教育水平偏低。農村開展電子商務面臨著信息流和實物流兩大主要難題,發達地區蓬勃發展的互聯網購物難以在農村市場實行,盡管國家鼓勵發展農村基礎設施,但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農村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無論在數量、規模還是質量等方面都遠落后其它發達地區。

(三)思想認識方面不足

廣大農村地區存在部分地方政府、農產品相關企業、農合組織及種植戶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比較欠缺的現象。電子商務意識不到位,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偏低,不利于新知識、新技術的接受和學習,導致農村居民對電腦和互聯網的學習使用比率較低。由于受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影響再加上農民的文化水平低下,農民仍保持傳統的眼看、手摸、耳聽、口嘗的交易習慣,認為電子商務虛無縹緲,可信度不高。

(四)物流發展滯后

電子商務扶貧工作的開展需要有良好的物流體系,我國地域廣闊,很多農村地區沒有或只有很少的物流網點,很多快遞公司僅覆蓋到縣城,這就大大限制了農產品的流通。我國的郵政系統在目前的整個物流系統中派送范圍最廣,可以到達全國任何城鎮以及農村。但其費用高、速度慢的缺點無法為電子商務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怎樣完善農村物流體系是電子商務扶貧工作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三、加快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政府扶持

首先,政府積極舉辦和參與有關電子商務扶貧各項活動,提高貧困農民的信息獲取、接收能力和利用能力;其次,完善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一個良好的電子商務扶貧環境和氛圍,規范電子商務網站信息的采集,調動農民對農產品電商的興趣;最后,鼓勵企業加快市場改革,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建立農產品冷鏈物流倉儲設備,加強與冷鏈物流設施相對發達的農業園區合作,重點發展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化和標準化戰略,積極引導企業入村開店。

(二)強化組織建設

農村電子商務扶貧主要針對的是貧困農村地區的農產品,農產品是一種特殊的產品。與物流企業合作,為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營造良好的環境。電子商務扶貧的發展要以政府的理論政策為指導,以農民的積極響應和支持為基礎,通過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供應鏈和產業生態群帶動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扶貧活動,推動農村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發展農產品電商行業,打造農產品特色品質品牌,完善農產品規模建設,實施農產品品牌化和標準化戰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政府和信息主管部門要統一制定信息采集標準,并通過制定各種政策來規范,各機關單位和鄉鎮設立專職信息人員負責采集本地的信息資源到信息中心發布,同時依靠村組織干部和農村經紀人,把貧困地區農產品供求信息及時發布和推廣,把市場需求的信息及時傳送到農民的手里。同時政府或涉農企業應加快執行國家的有關農產品質量等級標準、重量等級標準、產品包裝規格和商標化等標準體系,以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為實現農產品的電子交易奠定基礎。

(三)加快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建立健全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提供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儲備。建立健全農村電子商務人才隊伍是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大和各高校的交流溝通,建立專家咨詢系統,為農民提供具體指導。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支持農村大學生回鄉創業,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積極爭取申請國家和政府的資金支持,引導大專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和涉農及管理、銷售專業人才進入農村地區。為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和農產品銷售提供人才支持和隊伍保障,培養新一代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的主力軍。

參考文獻

[1] 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探索[J].李章梅.商場現代化.2015(02)

[2] 互聯網時代我國農村減貧扶貧新思路——“沙集模式”的啟示[J].汪向東 張才明.信息化建設.2011(02)

[3] 電子商務扶貧的障礙分析[J].盧迎春.農業網絡信息.2015(02)

作者簡介

秦興軍(1976-),男,甘肅酒泉人,任職于甘肅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高校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

(作者單位: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

猜你喜歡
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策略
農村電子商務下電商企業物流運作模式思考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幾點建議
證監會“扶貧”
管仲“扶貧”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