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人的需要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2018-04-27 11:42崔晶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摘 要:需要范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范疇。在對人的本質作界定時,馬克思就指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確立,始終圍繞人的需要來展開;也正是人的需要的不斷改變,推動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這一轉化,更深刻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為民服務的思想,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為民謀利的信念。

關鍵詞:人的需要;主要矛盾的轉化;為民服務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取得巨大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轉變,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梢钥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確立,是圍繞人的需要來展開的。正確認識人的需要,并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是執政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一環。

一、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

需要范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范疇,從需要來規定人的本質和考察人的發展是馬克思人學理論的獨特視角。[1]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界定,有三方面的維度。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即自由的自覺的勞動。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明確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2]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又強調指出:“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盵3]在這三個維度的界定中,“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把人的類本質和社會本質貫穿并統一起來的紐帶,是對前兩個界定的綜合。[4]離開了人的需要,人的自由自覺的勞動和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都將沒有存在的意義。

二、人的需要推動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第一,人的需要的層次性推動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馬克思指出:“通過有計劃地利用和進一步發展一切社會成員的現有的巨大生產力,在人人都必須勞動的條件下,人人也都將同等地、愈益豐富地得到生活資料、享受資料、發展和表現一切體力和智力所需的資料?!盵5]這段話中,馬克思把消費資料概括為:生活資料、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他認為人的需要包括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人的需要具有層次性,不是固定不變的。在滿足了生存需要的前提下,人們又會追求新的更高層次的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這一層次性,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在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的。當時,我國的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人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但社會生產力較低,人民的生存需求還無法得到滿足。經過36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如今的中國已經進入了新時代。人民的生存需要已經基本得到滿足,并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享受需要。人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人的需要層次的不斷提高,使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我國的這一實際國情,適時地改變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為黨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人的需要的社會性推動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的需要推動社會的發展。人生活在社會中,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需要,人類在滿足現實需要的同時又產生新的需要,正是需要不斷產生與滿足的過程,構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軌跡。社會也只有不斷滿足人的需要,才能逐漸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轉化,體現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現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人的需要不斷得到滿足的同時,社會也不斷向前發展。當今的中國,人民對物質文化的需要已經基本得到滿足,社會逐漸向更高層次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已不能用“落后”來表述,而是呈現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態勢。因此,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必將要發生轉化,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將步入新的起點。

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深刻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為民服務”的思想

馬克思對“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的界定,體現了其為無產階級謀利的堅定信念。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中央所制定的方針政策,總是圍繞中國人民的需要來展開,總是與中國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就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服務”的思想。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黨一經成立就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最高原則。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確立到轉化這36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斷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使我國由一個貧困落后的國家,成為了如今在國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的大國。黨始終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始終致力于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自己的職責。沒有中國共產黨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舊矛盾不會得到解決,新矛盾也不會產生??梢哉f,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的復興永遠是空想。

社會在不斷進步,人類的需要也在不斷提高。人的需要的不斷更新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內在動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體現了人的需要在社會中占據的重要地位,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正確認識中國人民的需要,并根據需要的轉變和社會的發展情況,適時地改變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洪波.馬克思個人觀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胡宇南.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思想淺論[J].社科縱橫,2014,29(10).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

崔晶(1993.12—),性別:女,籍貫: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學校:沈陽理工大學,專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