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族宗教中的哲學及對當今社會的現實意義

2018-04-27 11:42楊京美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關鍵詞:價值理念現實意義

摘 要:彝族的宗教信仰,是在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宗教觀念上發展而來的與此相關的宗教行為,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彝族宗教在彝族人的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影響著彝族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更是彝族社會的普遍準則,彝族宗教觀念包含著很多優秀的價值理念,對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彝族宗教;畢摩文化;價值理念;現實意義

一、彝族宗教組織的性質

“任何一個社會組織的性質都是由它的組織目標決定的,宗教組織也不例外。當一種宗教信念不僅為某個個人所接受,而且得到眾多信徒的信從時,他們就會在共同信念或共同信仰的旗幟下組織起來,采取一定的組合形式,結為一定的互動團體。宗教組織的基礎在于宗教信仰的群體性或社會性。一個純屬個人的,僅為某個個人所有的宗教觀念、宗教經驗以及形之于外的宗教行為,并不構成一種宗教。宗教之所以為宗教,就在于它不是孤立的個人信仰和個人行為。許多個體信奉同一種宗教,就必然要求建立共同遵守的教義體系、行為規范和宗教生活制度,結成為一個有共同信仰的團體和組織”。正如彝族的宗教信仰,是在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宗教觀念上發展而來的與此相關的宗教行為。宗教組織的宗教性質表現為宗教組織在本質上是宗教觀念和宗教感情的外在表現形式,它的表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為后者的內容所規定。彝族的宗教組織經歷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靈魂崇拜、祖先崇拜,這些崇拜與信仰直接構成了彝族的宗教行為,這是彝族宗教組織的宗教性質。除此之外,彝族宗教組織的作為宗教之內在本質的外在形式,還必然受社會結構形式或社會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這個特點決定了宗教組織還具有社會性質。彝族宗教組織與彝族人民的社會結構的結合是相當緊密的,是當時社會關系、社會結構的縮影。

二、彝族宗教組織的演變

宗教組織成員由分工專業化到科層化的過程,早在原始社會就已開其端,一部分人從“家為巫史”、民巫不分的狀況中分化出來,成了主持氏族或部落宗教儀式活動的“專職者”。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形成,宗教組織的擴大,宗教儀式活動日趨復雜,主持宗教活動的“專職者”也就越來越多,其與俗人的區別也越來越大。原始彝族社會的社會階層分為“玆、莫、畢、格、卓”五個階層,“玆”是最高統領,“莫”是協助“玆”進行統治的人,“畢”是專門負責祭祀活動的人,“格”是有技術的手工業生產者,“卓”是農牧業生產者。從這個社會階層的分工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彝族古代社會中,“畢”作為一種職業,其地位僅次于統治者。這代表彝族的宗教已發展向成熟,畢摩已作為專職的宗教神職人員,從一般的成員隊伍中分離出來,形成宗教組織中的特權階層。

三、彝族宗教的社會作用

首先是彝族文化的核心。彝族宗教的核心是畢摩文化,那么何為畢摩文化呢?巴莫阿依博士認為:“畢摩文化是由畢摩們所創造和傳承,以經書和儀式為載體,以神鬼信仰與巫術祭儀為核心,同時涉及包容了彝族的哲學、思想、社會歷史、教育倫理、天文歷法、文學藝術、風俗禮制、醫藥衛生等豐富內容的一種特殊宗教文化”她還認為,從文化的主體看,畢摩文化是彝族社會中特殊的神職群體畢摩們所創造和傳承的文化,從其載體形式看,畢摩文化是一種不同于口承文化,日常文化的文字文化和儀式文化,從其內容來看,畢摩文化是一種以神鬼信仰和巫術祭儀為核心,同時涉及包含了彝族傳統文化諸多方面的一種“百科全書”式的綜合性文化,從其性質看,畢摩文化是一種不同于民眾文化的特殊宗教文化,同時從形式來看,畢摩文化是通過一定的儀式來實現其文化接受的,而儀式也因各自的指歸和需要各有不同,而采取相應的犧牲用物、布插不同的神座、使用不同質和量的神枝,是一種功利性與表現性很強的綜合文化。畢摩不僅是彝族民間宗教活動中溝通神、鬼、人之間的司職者,也是彝族宗教觀念的傳承者、宣傳者和解釋者,也是彝族民間宗教儀式的主持者和組織者,是彝族宗教的代表人物,可以說是彝族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而畢摩文化就是由畢摩們所創造和傳承,集彝族古代的語言、文字、哲學、歷史、譜系、天文、地理、歷法、民俗、倫理、文學、藝術、醫學、農學、技藝等豐富內容的一種特殊的宗教文化,它是一種通過“彝族本土知識分子群體”宗教祭司畢摩傳承下來的族群文化傳統,畢摩文化雖然被畢摩所掌握,卻又通過民間儀式生活的口頭傳播而超越了畢摩內部,成為全民族的文化根譜。其次對彝族社會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畢摩文化的發展不僅促成了彝族社會的發展,并滲透到彝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影響深遠??v觀文化歷史,一個古老文明的演成,往往與該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其文化創造和傳承相伴而生。彝族畢摩文化不僅凝結著彝族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而且也關系到彝族社會結構、歷史發展、文化傳承、民族心理、民族認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問題。在今天的彝族傳統社區,畢摩文化依然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傳承在廣大彝族地區的鄉土民間,通過繁復的儀式程序和象征性的儀式行為,探求人的生存價值,提升人的精神高度,具有積極向上的現實意義。彝族畢摩文化是彝族先民智慧的結晶,是彝族人民在一定的自然生態環境中為適應和改變自然環境而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在原始社會時期,由于人的思維能力無法解釋千變萬化的自然世界,因此萌生了靈魂觀,從而以自身來推衍出身外世界的撲朔迷離,由此而產生了一系列的神鬼觀念,發展出了萬物有靈觀、三魂觀、祖界觀、萬物雌雄觀、宇宙觀、人生觀等諸多具有哲學思想的觀念。在世界觀的認識上,具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觀,認為萬事萬物皆為新陳代謝的產物,在人際關系上,認為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應該團結相輔相成,和睦共處,共同進步,在倫理道德上,提倡少做壞事少作斗爭,多做好事且光明磊落,寬厚仁義尊老愛幼,這些思想都是彝族宗教觀念中的精華。

四、彝族宗教中的哲學觀念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意義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除了物質資料的生產和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外,也在不斷的創造出適應當時當地該民族意識的倫理道德規范,從而構成具有時代特征的文化體系,以維系社會的存在。彝族社會有兩套自成體系的倫理道德規范,一是由民間與畢摩們共同創造的人倫規范,主要包括祭祀、人生禮儀、節日禮儀,這些程式都離不開畢摩的主持與指導,這些儀式處處含著人倫規范教育,畢摩文化雖然雖然具有眾多的巫術和落后的充分,卻始終圍繞“人”的幸福、安康這個主題,施以相應的救贖救治,其遠古歷史文化的演述也好,鬼怪神靈形象的塑造也好,人死歸宗觀念的的演變也好,其間都包含著深邃的倫理規范。如“曉補”儀式,既是驅邪納福、遣除是非,團結友愛,祈福等人倫規范,這些禮儀規范,不但影響和規定著彝族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取向,而且是維系整個社會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手段,過去畢摩主持的神判是彝族社會的基本法,對彝族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而當今社會,彝族宗教對和諧社會建設依然有重要的作用,如對社會秩序的整合,強化人們的道德觀念,培養人們健培康的心理,增加人際協調等。畢摩宗教至今仍然在彝族群眾的生活中發揮著自己獨特的功能。當代的大小涼山彝族地區,畢摩宗教深深嵌入到彝族群眾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畢摩宗教活動成為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當積極探討彝族宗教文化中積極有利于社會進步發展的方面,發掘其在現今社會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巴莫阿依《涼山彝族祖靈信仰研究》

[2]阿牛爾日 《涼山畢摩》

[3]呂大吉 《宗教學綱要》

作者簡介

楊京美,女,彝族,籍貫:四川鹽源,單位:西南民族大學,研究方向:宗教與文化。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

猜你喜歡
價值理念現實意義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儒學視閾下芻議簞食瓢飲的顏回之樂與現實意義
高校教師教學全程動態評價體系的思考
圍繞企業經營抓黨建,以黨建帶電力企業經營的機制策略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出版業發展理念與目標
“中國夢”在民族地區醫德教育中的現實意義初探
心靈的旅程
論“教之道, 貴以?!钡默F實意義
醫學期刊編輯應合理關注論文的倫理審核
基于“管理創造價值”理念下的職能部門績效考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