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觀物之生

2018-05-08 03:50趙成清
東方藝術·國畫 2018年1期
關鍵詞:花鳥畫作品展繪畫

趙成清

陰澍雨

河北霸州人,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美術觀察》欄目主持。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94年,畢業于河北輕工業學校陶瓷美術專業。

2000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5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碩士學位。

201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陰澍雨 寫生集之二 紙本水墨 57cm×48cm

2017年

個展:

2013年,“青春作伴——陰澍雨作品展”(唐山)。

2014年,“觀物之生——陰澍雨作品展”(桓臺)。

2015年,“潤物無聲——陰澍雨作品展”(呼和浩特),“學術青州——澍雨畫館開館作品展暨當代中國畫博士論壇”(青州)。

群展:

2011年,“無境——當代水墨邀請展”(煙臺);“再現寫實架上繪畫展——2011第五屆成都雙年展”(成都),“視覺中國——中國新水墨展”(東京)。

2012年,“墨問——當代水墨展”(北京);“藝舟雙楫——美術觀察同仁作品展”(呼和浩特)。

2013年,“第四屆當代中國畫學術論壇中國畫學術展”(臺北);“凡逸——當代水墨宇辰邀請展”(煙臺)。

2014年,“70后水墨大展”(南京);“欣于所遇——祝帥、陰澍雨書畫作品展”(深圳)。

2015年,“春來花開——中國當代花鳥畫邀請展”(北京);“齊物見心——當代中國寫意花鳥畫七人”(北京)。

2016年,“首屆中國美術館收藏青年美術家作品展”(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大展”(北京);“—雨成秋——李—、陰澍雨書畫展”(河南)。

2017年,“花之魂——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重慶、廣州)。

在近些年的當代中國寫意花鳥畫畫壇,陰澍雨是青年一輩中融學養與技藝為一體的佼佼者。

初識陰澍雨,在他的畫室,其人敦厚樸素,言辭不慍不火,乃一謙謙君子。與之深談,方才詫異他的藝術思想之獨立,見解之幽深。

陰澍雨青年時負笈求學于中國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致力于承傳前人之菁華,并進行當代之創新。滋養于20世紀中國兩大著名高等美術學府,他的創作中打下了深刻的學院派印記。在中央美術學院師從當代花鳥畫名家張立辰先生與美術史論家薛永年先生,他治南北藝事于一爐,視野之開闊,自不用說。

難得的是,他對畫學的獨特理解。結合自身的創作,陰澍雨碩士期間,以明代畫家陳淳為切入點,寫作了論文《簡率縱意,觀物之生——陳淳的花鳥畫風格研究》。通過陳淳的畫史個案研究,陰澍雨將日復一日的繪畫錘煉和潛心于學的一念“工夫”論結合在一起,追求著他的自由藝境。

陰澍雨論藝時尤喜引用《史記·孔子世家》中的一段話:“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鬃釉唬骸鹨蚜暺淝?,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鬃釉唬骸鹞吹闷渲疽?。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鬃釉唬骸鹞吹闷錇槿艘?。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也?!痹陉庝昕磥?,孔子學琴,不惟是對技藝的不斷提升,更是他正心誠意、不斷求道,完善自我人格的過程,繪畫亦然。陰澍雨坦言,他的時間中大部分被教學、創作和科研所占據,他格外重視日常的生活。在那些零星的片段中,他細心觀察著身邊的一切,然后拋掉這眾多的“有”,臻于“無”。他對日常生活的觀照態度與深研儒學及明代畫學不無聯系,《論語·鄉黨篇第十》中曾如此記載孔子的衣食住行:“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巢粎捑?,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泵魅逋蹶柮髟凇秳e諸生》中寫道:“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逼渲?,前一句所指的是這種超越性與先驗性恰恰見諸實在內在性與經驗性之中。換言之,正是日常生活中的無數細節構成了整體,如衣,食、住、行,只有關注日常生活的修行,才能領悟道德實踐的涵義。與明儒發展的陽明學相對應,明代的繪畫藝術十分關注對日常生活的描繪,不同于強調整體性的宋代風俗畫表現,明代繪畫舍全局而重細節,這種挖掘日常之美的畫風甚至影響了日本浮世繪流派的產生,而這也是陰澍雨花鳥畫創作中“觀物之生”思想觀念的由來,直接關系到他在創作中對“寫生”和“寫意”的認識和把握?!坝^物之生”一詞源自沈周,陸時化在《吳越所見書畫錄》中寫道:“沈石田先生有寫生冊子,題曰‘觀物之生四字,陳道復、陸叔平皆有模本?!背酥?,現藏無錫博物館的陳淳花卉卷亦以“觀物之生”為題名,畫中淋漓暢快的草書與點厾的沒骨寫意形式,妙然天成。陰澍雨在研習花鳥畫創作的歷程中,廣泛師法明清寫意諸家,如陳淳、徐渭、沈周、周之冕、石濤、八大以及揚州八怪等人,其中,他最喜愛的即沈周和陳淳的創作方法,對沈周和白陽有關”觀物之生”的解讀不可能不知,然則,究竟何為“觀物之生”?首先看這一語詞中所隱含的“寫生”之旨,明代沈周論寫生曰:“寫生之道,貴在意到情適,非拘于形似之間者,如王右丞之雪蕉亦出一時之興”,此外,明代屈大均亦在《跋畫》中說到:“凡寫生必須博物,久之自可通神。古人賤形而貴神,以意不到筆到為妙?!鄙鲜鲅哉摵苊鞔_地表明,寫生除了寫“形”,尤待寫“意”。這就使得北宋以降花鳥畫創作中“格物致知”的“窮自然之理”,轉向元明清時期畫家的心性抒發。正是在此基礎上,陰澍雨雖細筆勾染,卻隨意盡性地描繪了物象之真實和生動之感。畫史中的“寫生”概念固然是不斷衍變的,近代美育家蔡元培在北大畫法會上曾力倡”實物寫生論”,質疑古代寫生“傳神寫意”的傳統。因而,在陰澍雨的《秋熟組畫》《草花香組畫》《寫生雜畫系列》《黃城夜雨》《寫生豆花》《寫生櫻桃》)等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畫家在室外對景寫生的痕跡,但他又巧妙地在勾花點葉之間繼承了古人的寫意傳統,他的“寫生”作品,同時也多是寫意畫。近代以來,陳獨秀、魯迅、徐悲鴻等人對文人畫寫意傳統予以猛烈地抨擊,而當代美國的中國美術史學者高居翰更直陳寫意繪畫的濫觴直接導致了中國畫的衰敗。陰澍雨并不認同這些觀點,相反,他指出,寫意繪畫是中國古典繪畫日臻成熟的標志,它代表著中國水墨畫在筆墨技法與思想觀念方面上升到了一個新階段。

陰澍雨的寫意花鳥畫中總是充滿著一股勃勃生機,那些汀花野草、果蔬禽烏流露出鄉村生活的野逸之氣。這種趣味通過其所描繪的題材表現的極為明顯:麻雀、秋蛾、豆花、桑葚、禾苗、野黍、栗子、茄子等鄉村景致,鳴奏了一首首田園牧歌。輔以詩文,尤讓人感到意味雋永。在《微雨野松香》中,題寫為“斜風送微雨,野樹起松看”,在《月光寒》中,他題字日”細枝風亂響,疏影月光寒”;在《空降落日》中,他寫道“落日更清坐,空江無近舟”;在《墨花工蟲屏之一》中,題字為“田禾野栗香,暮雨送秋涼”,在《點絳唇·寫生紫藤花》中,畫家寫道:“寥廓云霞,青藤萬丈花干縷,迅雷驚去,隕落銀河雨。踏遍青山,漫漫無歸路。風休住,摧揮毫素,栩栩神龍舞?!碧拼究請D的《二十四詩品》中曾概括“實境”風格曰:“取語甚直,計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見道心?!北娝苤?,中國古代文人畫一向主張“詩書畫印”四絕,陰澍雨早年求學的中國美術學院早在潘天壽主管教學期間就對中國畫創作進行了銳意革新,將詩詞、書法、篆刻列為正式課程,這一優良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在陰澍雨的畫面上,可以看到這種相得益彰的詩詞佳句,他并不刻意選語,構思亦不艱深,卻表達了真實的情感與天然的意境。此外,陰澍雨的畫面上常有一枚鈐印,曰:“如水”,既有道家上善若水之意,又包涵儒家澹然處事的君子之道,作畫時,他摒棄雜念、精專凝定,很快進入忘我的境界,在那個繪畫的世界中,他的精神獨與天地萬物相往來,因此,他又有一枚印章“氣若風云”。當代美術批評家彭鋒在闡釋繪畫的意義時提出:“繪畫的意義,不在于對超越之物或純粹之物的表達,而在于兀自畫畫,兀自寫寫,是在畫畫寫寫的行動中生成的意義,離開這種行為就不存在的意義”,誠如斯言,對陰澍雨來說,畫畫就是他追隨本心,兀自寫畫的藝術創作活動,也是他對世界的觀看和體悟方式。在陰澍雨的寫意作品中,“秋”是一個恒定的主題。以“秋”為對象賦詩作畫,在鴻雁傳書的古代尤為常見,如詩歌中李白在《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中寫道”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以及劉禹錫《秋詞二首》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等等。在繪畫中,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倪瓚的《漁莊秋霽圖》等作品則描繪了明凈如妝的秋景。陰澍雨的作品中,直接以秋點題的作品就有《故園秋色》《秋瓜小鳥》《古木秋蛾》《秋水凝香》《涼秋清艷》《自在秋光》《高秋日暖》《秋廚佳味》《秋林共話》等,另外還有大量作品均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果蔬。秋天,是一個成熟的季節,也是一個思念故鄉的季節。徐渭畫中的螃蟹、石榴,齊白石筆下的瓜果、魚蝦無不生動描繪了他們對“秋”的喜愛。而每到秋天,陰澍雨也會帶著學生外出至北京郊外、山東、河南等地寫生。在《種瓜得瓜》一畫中,陰澍雨題字曰:“吾生于河北農村,田家豐物自幼熟悉,每適秋收時節,瓜果遍地,為一年中最美之季,恰值天清氣爽,人心自閑,故園秋景終不能忘也……?!痹陉庝昕磥?,秋天使人思慮歸于單純,在少有的寫生閑暇中,他與自然直接對話,并通過一葉一果寫出秋之生意。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标庝甑幕B畫作品中,梅蘭竹菊依然是主要的題材,如其箑扇繪畫中的《君子之德》《暗香浮動》《露華》等,四君子的題材本身即寓意著傳統的道德規約,歷代花鳥畫家也一直以此托物言志,很難想象,身處喧囂浮躁的京城,陰澍雨仍然心靜如水地守衛著傳統的精神家園,他追慕著陶淵明的高潔情懷“再詠南山菊,幽懷不自持”,他的作品《叢菊》《四君子屏》又何嘗不是他的心聲?在一則“題畫竹”中,鄭板橋寫道”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疎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有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傊?,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平哉!”從觀看、構思到完成創作,一幅佳作需要手、眼、心的通力合作。畫家在一年四季,一日四時中觀看物象的態度和視角各不相同,創作的作品也面貌不一。陰澍雨的花鳥畫作品中有水墨寫意和設色寫意兩大類,水墨畫中尤可見他對明人筆墨的再創造,其用筆平淡天真、對造型的把握和墨色的控制恰到好處;他的沒骨花鳥,則在不疾不徐的渲染中表現出色的層次感。

在寫意花烏畫創作道路上,陰澍雨一直在潛心探索。他的《觀物之生》畫集中,依風格和趣味將繪畫分為十組:成勢、尋逸、生意、抉微、沒骨、澄懷、怡情、呈瑞、擬古、拾英,這些作品再現了自然中的物理特質,同樣反映了他對人生的審美觀照。

20世紀的中國畫壇,曾風起云涌,革命不斷;21世紀近二十年的中國畫界,則淹沒在“當代”與“實驗”的浪潮中,可貴的是,仍有陰澍雨這樣的青年畫家葆守本真、踽踽前行,在《我們需要怎樣的中國畫家》一文中,他回答道:“中國畫家要從點滴做起——認真地去讀本書;真誠地對待一個畫科;踏實地研究一種畫法?!边@就是陰澍雨“觀物之生”中表現的態度以真誠對待世界。

《莊子·漁夫》中寫道:“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标庝甑膶懸饣B畫,恰恰在于它的“真”與“誠”。

猜你喜歡
花鳥畫作品展繪畫
國畫中的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工筆花鳥畫
簡析宋代花鳥畫對當代工筆花鳥畫的影響
作品展
小主編作品展
小主編入選作品展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