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圖書館RDA本地化應用測試分析與展望

2018-05-10 10:54楊恩毅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18年5期
關鍵詞:測試者編目國家圖書館

楊恩毅 蔡 丹

(中國國家圖書館 北京 100081)

1 測試背景與目的

《資源描述與檢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ccess,簡稱RDA)自2010年以工具套件的方式正式發布以來,引起了全世界編目界的廣泛關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世界編目領域的領軍者,紛紛用RDA進行編目測試,并發布適合各自國情的本地政策聲明[1]。德國作為具有深厚而獨特編目傳統的非英語國家,也以RDA的發布為契機,努力融入編目國際化的浪潮,并聯合奧地利和瑞士,共同發布了德語國家政策聲明[1]。一時間,RDA浪潮席卷全球。RDA工具套件除英語版外,又先后推出了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芬蘭語版本[1]。宣布實施RDA編目的機構已逾十幾家,覆蓋北美、歐洲和亞洲的國家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1]。

與國際上如火如荼的RDA實施浪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在RDA實施方面還幾乎是一片空白[2]。這就造成了一線編目員在工作中的兩難局面:一方面,外文編目賴以參考的數據源,如美國國會圖書館、OCLC聯機編目中心等,均全部采用RDA進行編目,編目員在處理這些RDA的套錄記錄時感到無所適從;另一方面,原始編目數據也囿于沒有RDA本地規則而無法開展RDA的編目。因此,編目員迫切需要一部適合我國外文文獻編目國情的本地聲明來指導RDA編目工作。

基于上述原因,國家圖書館編制了《國家圖書館外文文獻資源RDA本地政策聲明暨書目記錄操作細則》〔以下簡稱NLC PS(FLM)〕。然而,在將NLC PS(FLM)應用于實踐之前,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RDA本地化測試工作必不可少。首先,通過測試檢驗新規則的技術適用性,NLC PS(FLM)能否作為編目指南,指導外文各語種、各類型資源的RDA編目;其次,通過測試檢驗經濟的可行性,RDA的實施是否會帶來時間、人力等編目成本的激增;再次,通過測試檢驗編目員的主觀體驗,編目員對RDA本地規則是否接納,是否能通過有效的培訓盡快掌握其主旨精髓,以便快速提升工作效率,同時,還可以進一步了解編目員對本地政策聲明在人本方面的反饋,以便進一步優化,使其成為真正好用的規則指南。綜上,國家圖書館進行了RDA本地化應用測試,從技術、經濟和人本幾個方面考察NLC PS(FLM)的實用性和外文編目實施RDA的可行性,從而為編目工作的未來發展決策提供真實、客觀、有效的依據。

2 測試原則

為準確、科學地評估實施RDA對國家圖書館外文編目的影響,此次測試以代表性、廣泛性和真實性為原則,力求從測試人員、測試資源、測試方法到測試環境和評估要素都能充分反映國家圖書館外文編目的整體情況,從而使測試結果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和權威性。

2.1 測試方法客觀

此次測試采用的方法與2011年美國RDA測試采用的方法相同。美國開展RDA測試時,創建了原編共同集(Common Original Set,簡稱COS)、套錄共同集(Common Copy Set,簡稱CCS)、原編附加集(Extra Original Set,簡稱EOS)和套錄附加集(Extra Copy Set,簡稱ECS)4個數據集[3]。本次RDA測試僅限于國家圖書館,測試規模遠遠小于美國的RDA測試,因此測試記錄的創建僅分為原編共同集和套錄共同集兩個數據集,由測試者分別對指定資源進行編目,而沒有附加集。數據集根據國家圖書館外文編目的業務塊分為5個模塊:西文圖書(西編)、東文圖書(東編)、俄文圖書(俄編)、國際組織與外國政府出版物(國際組織),以及外文連續出版物(外刊)。不同業務塊因所涉業務不同,選定的測試共同集也不同。

對于原編共同集,每個業務塊的測試者僅對本業務塊選定的共同集資源編目,分別為每種資源創建兩條記錄,其中一條記錄遵循目前所用的編目規則(AACR2規則以及各組現行的本地規則),另一條記錄則遵循NLC PS(FLM),然后分別記錄編制兩條書目記錄的時間。

對于套錄共同集,每個業務塊的測試者僅對本組選定的套錄共同集資源編目,分別依據目前規則和NLC PS(FLM)完成對套錄數據的修改,并計算使用兩種規則套錄編目所用的時間。

這種多人分別對相同資源采用不同編目方法進行編目的測試辦法,經過美國RDA測試的實踐,已被證明能夠準確地反映出兩種編目方法在編目效率、編目質量和編目員主觀感受中的不同,從而體現RDA對編目工作的影響。因此,采用此種測試方法能做到準確客觀,測試結果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2.2 測試資源覆蓋面廣

本次測試所使用的資源數量多、范圍廣。原編共同集包含50種資源,其中西編10種(含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東編30種(含日文、朝文、泰文)、俄編5種、國際組織5種,外刊無原編共同集;套錄共同集包含35種資源,其中西編10種、東編10種(僅日文,無朝文和泰文)、俄編5種、國際組織5種、外刊5種。這些資源幾乎囊括了國家圖書館外文編目工作的各個方面:語種包括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朝文、泰文、俄文;載體形態包括圖書、CD、DVD;出版類型包括多卷書、連續出版物、會議錄、書附盤、多文種圖書、匯編文獻、國際組織出版物;內容類型包括專著、地圖資源、音樂資源、視頻資源、宗教文獻、法律文獻等。非RDA規則涉及的編目流程及管理涉及的環節,如分類標引、館藏記錄的創建、單冊狀態管理等不在測試范圍內。如此廣泛的測試范圍能完整地反映國家圖書館外文編目的整體情況。

2.3 測試環境真實

本次測試在Aleph500系統正式機上進行,測試者如平時工作一樣在Aleph數據庫中建立和保存書目記錄,測試環境即為測試者平時的工作環境,不存在不熟悉編目界面、對操作生疏等干擾因素,由此可以盡可能真實地模擬平時工作。

2.4 測試評估要素全面

此次測試的評估要素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向測試者發放并全部收回。問卷中所涉及的問題包括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測試人員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性別、編目文獻的類型及文種等信息;第二部分,RDA學習概況/RDA掌握概況,包括測試者開始接觸RDA的時間、學習RDA的累計時長及學習方式、學習效果,還包括測試者對RDA的掌握程度;第三部分,測試情況,包括各業務塊選定的測試資源的命名、ISBN、題名、測試日期、AACR2耗時(min)、AACR2錯誤率、RDA耗時(min)、RDA錯誤率;第四部分,測試體會,包括是否認為RDA更具體現“用戶便利性”的優勢、是否相對AACR2更加困難、是否對工作量造成巨大的影響等主觀感受;第五部分,未來建議。評估要素涵蓋了測試的各項環節,對測試結果和測試者進行全方位的主客觀評估。

2.5 測試人員代表性強

調查問卷如實反饋了測試者的背景情況和對RDA的掌握程度。參與此次測試的人員均為國家圖書館外文編目的一線編目員,其中西編16人(其中2人為專門的校對人員,不參與測試數據的創建)、東編5人、俄編3人、國際組織2人、外刊3人,共計29人,數量上占全部外文編目人員的一半,各業務塊測試者的人數也代表了其在整個外文編目業務中所占的比重。測試者年齡主要集中在31~40歲(占52%),主要為女性(占76%),從事編目工作4~10年的占59%。從測試者從事編目對象的載體形態來看,編目圖書的人員最多(27人次),其次是實體電子資源(18人次),再次分別是縮微文獻(14人次)、連續出版物(3人次)等。從測試者從事編目的文獻語種來看,從事英文編目的人數最多(18人次),其次是其他西文(如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共6人次),然后依次是日文(4人次)、俄文(4人次)和其他東文(如朝文、泰文等,共2人次)。測試者的這種背景狀況與當前國家圖書館外文編目人員的整體狀況基本相當。

從學習RDA的時間來看,測試者學習RDA的時間各異,但絕大多數測試者的時間在50小時以上(占93%),其中在100小時以上的達到了55%。關于測試者對RDA的掌握程度,調查問卷設計了打分題進行反饋。測試者依據自身與題目描述的符合程度進行打分,以1分為完全不符合,5分為完全符合。每題平均得分見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測試者平均打分在3分左右,說明其對RDA的掌握程度處于中等水平,這也代表了國家圖書館外文編目人員對RDA的整體認知水平。因此,此次測試所選定的測試者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能夠客觀地反映RDA和原編目規則為實際工作帶來的影響。

圖1 測試者對RDA的掌握情況圖

綜上所述,此次測試所選用的測試方法客觀得當,測試資源涵蓋范圍廣,測試環境真實,測試評估要素全面,測試人員代表性高。因此,此次測試的結果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和權威性。

3 測試結果分析

本次測試共收集書目數據816條。根據測試者在調查問卷中對這816條書目數據建立的時間、耗時和錯誤率的記錄,以及測試者的主觀體會,我們進行了統計分析,詳見表1。

表1 外文采編部RDA本地化應用測試記錄數量

3.1 RDA耗時高于AACR2耗時

各業務塊編目整體平均耗時情況如圖2所示,東編因語言文字的特殊性,分為日文、朝文和泰文分別統計。從圖中可以看出,測試者采用RDA編目平均時間均明顯高于應用AACR2編目的平均時間,增長比在10%以上。這一方面是由于RDA規則增加了一些著錄元素,更注重元素的完整性,實踐中的著錄元素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測試者對RDA規則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不如現行規則,從而增加了編目耗時。

此外,測試者應用RDA編目平均時間增長百分比在各業務塊之間有所不同,其中外刊增幅最低,然后依次是國際組織、西編、俄編、東編日文、東編泰文、東編朝文。外刊的RDA編目平均時間增幅最小,說明RDA有關連續出版物規則的變化最小,對連續出版物編目影響較小。西編和國際組織平均時間增幅均在30%以內,低于東編和俄編。這主要是因為國家圖書館的西文編目(國際組織文獻也以西文為主)始終與國際通用規則接軌較好,且日常工作中已接觸到大量RDA數據,因此更加適應規則的變化。然而,東文、俄文,特別是泰文、朝文等東文小語種的編目,長期以來并未執行國際已有的通用規則,因此,許多RDA的規則對這些文種的編目來說是全新的,規則變化的強度最大,所以耗時增加明顯。

圖2 測試者平均耗時圖

3.2 應用RDA和AACR2編目的時間差逐漸降低

將每人用兩種規則編目每種資源所用的時間差(RDA耗時減去AACR2耗時)按編目先后排序,然后采用對數擬合時間差的變化趨勢發現,隨著測試者編目測試資源數量的增加,編目花費的時間差逐漸減少。在所有測試者中,有17人的編目時間差呈下降趨勢,有6人的時間變化不大,有4人的時間略有上升。個別測試資源用RDA編目的時間反而低于AACR2編目時間,這是因為套錄數據是RDA數據,要修改成AACR2數據反而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對于時間變化不大甚至有上升趨勢的測試者進一步分析后可發現,他們大多將編目難度較大的資源安排在后面,因此越往后用RDA編目的時間差反而有所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真實的時間變化趨勢。因此,總體而言,隨著用RDA編目數量的增加,測試者對RDA規則更加熟悉,編目效率就會提升。同時統計結果還表明,有些測試資源用RDA編目的時間甚至還低于AACR2編目時間,這是因為套錄數據是RDA數據,要修改為AACR2數據反而會花費更多的時間。

3.3 非編目規則型錯誤占比最高

測試記錄中的錯誤經匯總后劃分為不同類型,各類型錯誤占整體錯誤的比例如圖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非RDA和AACR2規則錯誤,如ISBD標識符錯誤、MARC規則錯誤、拼寫錯誤、規范控制錯誤等,占比最大累計(近60%),這說明更多的錯誤與RDA規則無關。

圖3 測試者整體錯誤類型占比圖

3.4 RDA錯誤率高于AACR2錯誤率

從圖3測試者整體錯誤類型可以看出,RDA規則錯誤占32.5%,明顯高于AACR2的錯誤率(8.5%)。這主要是由于對規則的不熟悉造成的。對RDA規則錯誤進一步分類,將其分為未如實著錄/使用縮寫、關系說明語缺失/錯誤、檢索點缺失、術語錯誤等類型,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知,RDA規則錯誤最多的是未如實著錄/使用縮寫和關系說明語缺失/錯誤,累計占到55.2%;其他錯誤則主要包括出版地不準確、出版年和版權年的判別、大小寫等,由于難以歸類,統一記作其他錯誤,累計占比36.8%。從RDA錯誤類型及所占比重可以看出,測試者用RDA規則編目所出現的問題仍然集中在較AACR2的變化方面。這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出RDA錯誤率比AACR2高主要是由于對RDA相比AACR2的變化不熟悉所致。

圖4 測試者RDA規則錯誤類型占比圖

3.5 測試者對RDA和NLC PS (FLM)接受度和認可度高

調查問卷統計了測試者對RDA本地化測試的體會情況,結果如圖5。

圖5 測試者測試體會

從圖5可以看出,雖然測試者認為RDA可能會影響工作量,但對RDA和NLC PS(FLM)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高,對掌握RDA很有信心,認為RDA應盡快實施。同時,大部分測試者不認為RDA大幅增加了成本,也不認為使用RDA較AACR2更加困難,這恰恰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測試者對RDA的接受情況。

4 結論與展望

目前,國內對RDA的研究已處于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關鍵點,如何將RDA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實踐指南是亟待國內編目界解決的問題。國家圖書館RDA本地化應用測試是一次有益的嘗試,為RDA的實施提供了第一手準確詳實的數據。測試結果表明,國家圖書館外文編目實施RDA的時機已經成熟。

首先,NLC PS(FLM)能夠滿足實際編目需要,可作為RDA編目工作的指南。在測試過程中,無論測試對象資源是何語種、載體形態如何,均能以NLC PS(FLM)為指導,順利完成編目工作。因此,NLC PS(FLM)完全滿足國家圖書館外文資源編目的需要,可作為工作指南使用。其次,編目成本雖有所增長,但仍在可控范圍內。采用RDA規則,編目平均時間將在實施初期有所增加,但按國家圖書館外文編目現行的工作量計算,仍可在工作時間內完成。并且,隨著RDA實施的深入,編目員對規則的掌握愈加嫻熟,編目時間還會逐步縮減。再次,一線編目員對RDA的實施與推廣充滿信心,但仍需要進一步培訓。此次測試表明,國家圖書館外文編目一線編目員的技能水平已基本滿足RDA的實施要求,測試者也都對RDA在國家圖書館的實施乃至全國的推廣充滿信心。但測試者對RDA規則并不能熟稔于胸,仍需要持續的學習和培訓。

然而,從AACR2跳轉至RDA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除編目員的技能滿足要求以外,還需要多方面“硬件”的支持,今后尤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調整編目平臺。MARC 21為適應RDA作了大幅修訂,增加、刪除、修改了大量字段或子字段的定義。為體現這種變化,Aleph500平臺也需要與時俱進,以支持RDA化記錄的編制和最大限度呈現RDA記錄的效果。②設置OPAC顯示。RDA以FRBR概念模型為思想基礎,而以RDA編目的記錄能否體現出FRBR化的“立體式”顯示,則有賴于OPAC的功能。因此,需在現有OPAC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升級改造,實現跨庫檢索,以“作品”為核心聚合相關記錄,增強OPAC的導航功能。③組織館內培訓和業界推廣。國家圖書館外文編目的一線編目員對RDA規則的掌握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在館內開展RDA培訓是實施RDA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與此同時,國家圖書館作為國內編目界的標桿,在館內實施RDA之后,還應做好對館外同行的培訓和推廣工作,使RDA真正落地我國的外文編目。

參考文獻:

[1]RDA Toolkit[EB/OL].[2017-05-23].http://access.rdatoolkit.org/.

[2]羅翀.RDA在中國的實施設想[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1):52-56.

[3]Report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U.S.RDA Test Coordinating Committee[EB/OL].[2017-05-23].http://www.loc.gov/bibliographic-future/rda/source/rdatesting-finalreport-20june2011.pdf.

猜你喜歡
測試者編目國家圖書館
試析圖書館編目的邊緣化與編目館員的轉型
國家圖書館藏四種古籍編目志疑
搜救犬幼犬挑選測試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考論
指紋收集器
圖書館中文圖書借閱排行榜
小議語法測試
圖書館中文圖書借閱排行榜(2016年3月)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編目工作問題探討
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編目工作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契機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