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利亞松:以光影“論道”

2018-05-10 06:01吳昱婷
看天下 2018年12期
關鍵詞:冰塊彩虹空間

吳昱婷

他曾在倫敦泰特美術館,創造了一輪高懸空中的碩大紅日。在一片霧與嵐當中,橙黃色的光層層濾過,朦朧景象仿佛夕陽黃昏,既有末日感又很靜謐,吸引了200萬人次駐足參觀。

他曾在紐約曼哈頓東河岸設計過四座高27至37米不等的巨型人工瀑布。瀑布的主體是4座巨大的矩形金屬支架,通過管道與設備將水從哈德遜河中抽出,再經由金屬支架的人造平臺傾瀉而下。

他還曾在丹麥阿羅斯奧胡斯美術館搭起一座長150米、寬3米、直徑52米的由全色系光譜玻璃環繞組成的天橋。漫步在通道之中,人們可以看到360度彩虹一般的城市。

《未思之思圖志》

他是現在全球最炙手可熱的當代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在一份2016年的“全球私人美術館占有率最高的藝術家”榜單中,時年49歲的他排名第八,位列畢加索之后。

3月24日,他在北京紅磚美術館推出了迄今為止在中國最大規模的個展“道隱無名”。這一次,他又為北京帶來了什么?

你我皆為藝術家

在展覽的入口,一條來自冰島的淺棕原木,沉靜地懸吊在紅磚美術館的圓廳中央,它周身圍繞著數十塊錯落有致的指南針,原木受磁力的牽制指向南北,偶爾的微顫之后,是方向的精確矯正。

這個作品名為“遺失的指南針”,在埃利亞松看來,它可以為大家“導航”,并思考“我生活在哪里,我來自哪里,我要去向何方”。人們望向浮木,不由得進入一種沉靜哲思的氛圍之中,藝術作品的氣息浸染著觀眾,在與觀者的互動中,一個特殊的場、別樣的空間形成了。這也是埃利亞松作品的共通點:為觀者營造沉浸式的藝術空間,觸動人們的所有感官。

《水鐘擺》

展覽由室內展區、室外展區,總計12件展品組成。從第一展區的《道隱無名》過渡到第八展區的《聚合彩虹》,人們間錯地體驗燈光、水流、鏡面、幾何體各自的魅力,一路從暖色空間轉到昏暗的彩虹世界。

“道隱無名”源自埃利亞松摯友、哲學家蒂莫西·莫頓描述藝術時所說過的一句話。他希望觀眾在各個裝置作品當中穿梭,用身體去感受作品,去感知那些無法描述的體驗元素。

《道隱無名》似乎把人們引入了上下顛倒的世界,天花板變成了一面完整的鏡子,一個巨大的亮色圓環顯現在人們眼前,整個空間被暖黃色籠罩。地板上的人們不斷追逐著天花板上的倒影。猛然之間,有人醒悟過來,圓環只有半個,這樣完美的縱深空間原來并非真實,只是鏡子造就的錯覺而已。悵然過后,觀眾又將目光投向天花板上映出的人們的影像,好奇地觀察著,他們自己也時不時走走停停,或干脆隨意坐下,與鏡中的自己來一場簡短對話。

真正的藝術作品是這個發光的半圓環,是鏡子,或者是他們的組合?都不是,徹底完成的《道隱無名》是倒映著人們身影的整個空間。

《道隱無名》像個謎語,盡管有些迂回,但埃利亞松還是清晰地透露了展覽的主題:當你走進這場藝術展,你就已經被邀請共同創作一件藝術品,在觀展的過程中,你也成了藝術家,你也成為了藝術的一部分。

藝術的科學范兒

《未思之思圖志》是埃利亞松最具迷惑性的藝術作品,它以假亂真,不斷變幻。鏡面佐以特殊結構,讓一個半圓空間看起來如同真實的滿圓,圓心處緩慢旋轉的燈光透過特殊設計的柵欄,在白色弧形墻壁上形成了一個五重對稱的柵欄格影子,其具體圖案隨燈光的變化而不斷改變。當你走過這個由影子構成的柵欄格時,你就會發現,這些柵欄格會跟著你去移動,你動態的影子與幾何圖案變化的影子混合,產生了一種瞬間的、不可復制的燈光投影 。

柵欄的影子是以黃金比例布局的五組平行線,以108度和72度的夾角交叉,產生了一種復雜的非周期圖案。五重對稱的使用源于埃利亞松與冰島藝術家、建筑師埃納托斯多年來的密切合作。

《聚合彩虹》

埃利亞松的作品中經常出現光、水、霧、彩虹、冰雪、礦物質、金屬與玻璃,他將這些極簡的材料與結構學、幾何學、美學結合起來,精確刻畫出心中的光影變化、時空運動。在他創造的奇觀空間中,人們接觸到科學的藝術效用:光的折射和反射、鏡像、幾何體模型、萬花筒結構、針孔成像術、生物工程學……

《聲音銀河》的靈感來自于他的老搭檔埃納爾·索爾斯泰恩的幾何研究。這個作品由27個懸于空中的多面體構成,它們排列成環形,呈現了幾何原則的規律變化之美?!秷A角[0°|18°|36°|54°|72°|90°]》用不同角度的橢圓形紅鏡子,營造出了一系列旋轉圓盤的景象。

遠處觀望最后一個展廳,黑暗之中有些微的光亮,人們踏進展廳,溫潤潮濕的霧氣撲面而來,暗色之中大型的環形水幕極為矚目。聚光燈的照射下,水珠細小精密仿佛幕布,一塊塊從高處垂下,閃耀的彩虹色帶在水幕上不知疲倦變化呈現著。人們穿過水幕,來到環形水幕里左看看、右動動,視角變化,看到的彩虹也在變化。

這是本次展覽的最后一個作品《聚合彩虹》,當人們閉上眼睛,作品的主角彩虹便不復存在,這些裝置也不再名為藝術。

達沃斯的???/h3>

1967年,埃利亞松出生在丹麥,他冰島籍的父親是漁船上的廚師,同時也是業余藝術家,母親則是丹麥籍的裁縫。父母離異后,埃利亞松跟隨母親在丹麥生活,但每年夏天,他都會到冰島與父親一同度過假期。

有時,埃利亞松會到父親的船上玩耍。父親結束一天的工作之后總是投入藝術創作,他畫水彩畫,畫化石,還在一間船上的工作室里,將筆懸掛在一張紙上面,這樣一來,波浪的搖擺就會產生圖畫。

可以說是父親吸引埃利亞松進入了藝術世界,但繪畫從來不是他最喜愛的,繪畫作為一個平面藝術,難以滿足他對三維空間體驗的好奇。少年的時候,他熱愛舞蹈,曾獲得斯堪的納維亞霹靂舞冠軍。舞蹈讓他對空間有了更直觀的把握。

埃利亞松的作品總是展現出極強的開放性和參與性,他也不斷創作公共項目,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2015年的“冰鐘”。

在第21屆聯合國氣候峰會期間,埃利亞松與丹麥地質學家明尼克·羅欣合作,從北極的格陵蘭地區取了12塊浮冰,然后將這些已經存在了2萬年的冰塊擺成環形放到巴黎的先賢廣場上,讓數十萬的人們在巴黎感受這些冰塊裝置。

路過的人們觸摸冰塊,感受它的寒冷,見證冰塊的消融,有的人熱情擁抱冰塊,有的人對冰塊有少許的破壞欲,而孩子們,則有不少選擇啃冰塊一口嘗嘗滋味。

冰塊觸感涼而堅硬,但也隨著時間化成水進入地下,它們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切身體驗氣候危機的機會。

埃利亞松不僅是威尼斯雙年展、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也頻頻現身于達沃斯論壇。他已經出席了八次達沃斯論壇,有媒體問他,在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聚會中,是否感覺自己像是在表演的猴子,他說,“人們一般對此持懷疑態度,但是我確實認為,在這樣的論壇上,最有力和最重要的聲音之一,就是文化的聲音”。

2012年,埃利亞松還與工程師弗雷德里克·奧特森合作設計出了一款太陽能燈具——小太陽。它有著向日葵的小巧外形和實用的設計:一面是天陽能電池板,一面是中國制造的LED燈,五個小時的太陽光照約能提供5個小時的照明。

世界上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無法獲得電力的供應,比如在非洲的一些地方,他們只能依靠燒汽油和木柴來獲得照明。小太陽就是一個為他們提供太陽能照明的社會企業項目,具體由埃塞俄比亞某個城市的當地人去制造。目前,非洲在投放使用的小太陽,已經有40萬個,經過統計,每個使用小太陽的家庭,每周可以少花1美元在汽油的費用上,40萬的數字疊加是氣候和能源的雙雙得益。

使用小太陽的孩子也可能獲得更好的教育,夜間的照明給了他們更多的時間去閱讀和學習,也減少了他們成為難民的幾率。近兩三年來,歐洲涌入了史無前例大規模的難民,埃利亞松目睹且體會著歐洲疲于應付難民潮的社會現況,他從去年開始做起“綠燈”項目:與人類學家、城市設計師、科學家通力合作,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布置一些教育空間,去協助難民與當地人相互了解學習和融合。他和妻子有一兒一女,都是從埃塞俄比亞收養 的。

3月25日,埃利亞松在中央美術學院演講時提了一個問題:“藝術家是不是該走出自己的舒適空間,走出我們的博物館、美術館,走向街頭,走向公共空間,走向真正存在的文化之中,并進行創作?!彼呀浻脤嶋H行動回答 了。

猜你喜歡
冰塊彩虹空間
冰塊為什么會粘到手上?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冰塊里的魚
釣奇特的“魚”
樂于助人的彩虹花
塑料和冰塊
為什么雨后會有彩虹?
QQ空間那點事
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