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九”知識知多少

2018-05-14 12:05
科學導報 2018年12期
關鍵詞:王娟物候計時

每年冬季,時常能聽到人們提起“數九寒天”,以及“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那么,什么才是“數九”?它又是怎么來的呢?

民俗學者王娟表示,“數九”不是節氣,可算作是古人發明的一種計時方式,同時還衍生出“九九消寒圖”等娛樂方式,借以計算、消磨漫長的冬季。

那么,什么是“數九”呢?

一般認為,那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節氣,又叫“冬九九”,從冬至開始計數,稱為“交九”,此后每9天為一個單位,叫做“九”,等過了9個“九”,加起來是81天,謂之“出九”,就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

數九習俗起源于何時,至今并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但根據古籍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經存在了。梁代宗懔所寫的《荊楚歲時記》中有這樣的文字:“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p>

曾有人好奇,為什么是數“九”而不是數“二”、“三”、“八”等數字呢?有一種說法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至陽”之數,又是至大之數,“至陽之數”的積累意味著陰氣的逐漸消減,累至九次已經到了頭,意味著寒去暖來。

那么,為何會有“數九”出現?王娟分析,可能是因為古代取暖條件比較落后,對他們來說,寒冬是生存很大的威脅,人們希望它能很快過去,而且農耕社會,進入冬季后基本已經沒有農活,所以古人慢慢發明“數九”的計時方式,同時還有一些消遣娛樂的活動,用以打發時間。

比如在民間流傳已久的“九九歌”(即“九九消寒歌”),不止吟誦起來合轍押韻,還形象地描述了從冬至到第二年春分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甚至農業上一些耕種規律都會有所體現,如同北方很多地區流傳的那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p>

王娟說,由于各地物候不同,所以每一地區的“九九歌”也會有所差別。

與“九九歌”相映成趣的,是“九九消寒圖”,分為九格消寒圖、魚形消寒圖、泉紋消寒圖、孩兒消寒圖等。

比較有趣的是,在白紙上繪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既能計算時間,又能當做一種精美裝飾品。

“現在的御寒方式、條件比古代有了很大改變,但冬天的物候、氣候現象依然存在,所以‘數九以及‘九九消寒歌對人們的生活依然有參考價值,已經成為一種民俗傳統?!蓖蹙暾f道。

新華

猜你喜歡
王娟物候計時
The formation of adolescent performing culture in the chorus
貧血鑒別診斷中血液檢驗的效果及作用分析
氣候變化對民和杏發育期影響分析
中國古代四大計時工具
24時計時法(教案)
我們為愛計時
古代物候知識和物候歷
山東省冬小麥2001—2010年生長季變化分析
狂飆美少女
巧妙溝通 深化理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