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女人致敬大海軍:《勸導》的后殖民主義解讀

2018-05-14 16:40張金鳳
外國語文研究 2018年3期

內容摘要:由于奧斯丁作品較為狹窄的題材選擇,學界傳統觀點一般認為,其作品缺乏對時代變革的直接呈現與描摹,在某種程度上,這其實是一種片面的誤讀。在本文看來,關于英國的社會問題,奧斯丁同樣有著精妙的觀察與評判。結合其個人信件與傳記,重讀《勸導》,就不難發現,這部小說集中了她對于拿破侖戰爭期間英國海軍事務的思考與洞見,也側面驗證了薩義德揭示的文化與帝國的“共謀”關系。

關鍵詞:《勸導》;拿破侖戰爭;英國海軍

基金項目:本文為作者承擔的國家社科項目“19世紀英國戰爭敘事與帝國構建研究”(編號:15BWW04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張金鳳,浙江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英國文學與文化研究。

Title: A Little Woman Paying Respect to a Great Navy: A Post-colonial Interpretation of Persuasion

Abstract: Austen has been traditionally held to be a writer offering little delinea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s due to her limited choice of subject matter, which, to some degree, is a sort of misreading. As a matter of fact, Austen commented upon the social affairs of her age with rare acumen. Based upon a rereading of Persuasion, as well as her letters and biographical materials, this paper analyzes her ideas and insights into the British naval affairs during the Napoleonic Wars,thus confirming the complicity between culture and empire as revealed by Said.

Key words: Persuasion; Napoleonic Wars; British Navy

Author: Zhang Jinfeng is professor at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Her major academic interest is English literature and culture. E-mail: zhangjinfeng_ly@126.com

英國參與的拿破侖戰爭(1793-1815)是英帝國構建史上的關鍵性大戰,正如史學家所言,這次戰爭的最終勝利“促進了英國對帝國的重新構想”(Darwin 22)。戰爭的勝利,使英國人稱霸全球的信心暴增。戰爭持續的這二十多年,恰恰是簡·奧斯?。↗ane Austen, 1775-1817)寫作生涯的高峰。那么,戰爭在她的寫作中留下了何種印跡?下文以其小說《勸導》為例,解讀她對英國海軍、對戰爭的書寫,探討這種書寫背后的文化內涵及其與帝國擴張話語之間的(可能的)深層聯系。

傳統觀點認為,像英國參與的拿破侖戰爭之類的大事,并未在奧斯丁的小說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伍爾夫(Virginia Woolf, 1882-1994)的論斷較具有代表性:

拿破侖戰爭對大多數作家沒有任何影響。證據可以在兩個偉大小說家的作品中找到,簡·奧斯丁和沃爾特·司各特。兩人都生活在拿破侖戰爭期間,在戰爭期間寫作,不過,雖然小說家通常都貼近自己的時代,這兩位在自己的作品中卻并沒有提及戰爭。這表明,他們的人生觀沒有被戰爭打攪、震動或者改變。作家自身也未受到什么影響?!麄€19世紀里,人們免于受到戰爭的影響。(Woolf, “The Leaning Tower” 130-131)

伍爾夫關于奧斯丁作品里沒有“戰爭、革命、政治”的論斷深入人心。當然,持類似觀點的人,并非她一人。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一位即將進戰壕的評論家將奧斯丁看做“沒心沒肺的憤世嫉俗者”:在拿破侖大肆征戰、將全世界蹂躪得體無完膚、千萬士兵死無葬身之地時,她卻在享受著對鄰居們的恣意諷刺(Johnson 33);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讀完奧斯丁的小說后說,“他們的生活多么寧靜……既不關心法國大革命,也不擔心拿破侖戰爭中那些勢如破竹的戰役。只是盡量用禮儀控制自己的自然情感”(Southam 10)。

也許上述刻板印象的形成與奧斯丁本人的謙遜有一定關系,她在給侄女的信中建議,作家最好只寫自己熟悉的題材,她本人便喜歡記錄鄉間三、四戶家庭的故事。是啊,一個終生未婚、在家中受教育的鄉間女子,如何能夠指望她去濃墨重彩描摹外界的那些社會動蕩、政治變革、甚至血腥的戰爭呢?

不過,沒有哪位作家可以脫離時代進行創作。在奧斯丁的時代,英國同時參與了幾場較大規模的戰爭:兩次美國獨立戰爭和拿破侖戰爭。戰爭構成她生命中一個漫長的時代背景,她的作品不可能完全遠離此背景。她一生大多生活在信息相對隔絕的鄉村,但她對國內外大事并非毫不知情。她有兩個哥哥在海軍服役,還有一個哥哥服役于民兵團,所以,她對于軍隊,尤其是海軍和民兵的狀況,并不缺乏了解。在留存下來的書信里,為數不少的信件提及哥哥的行蹤及海軍戰況,如,“他們將在塞浦路斯補充給養,一兩天后開發到亞歷山大港,等待來自英國的指示,如何解救埃及”(Austen, Letters 52)。這說明她一直在密切關注著海軍,尤其是親人所在部隊的換防。另外,她生活圈子里也并不缺少軍人,這為她筆下的軍人形象提供了原型。從她的小說中,細心的讀者能夠發現諸多有關部隊、軍務的記述,譬如,《傲慢與偏見》中,民兵駐防班尼特家所在的村子,軍人維翰是書中的一個重要角色;《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的范妮來自軍港樸茨茅斯,她弟弟參加了海軍并獲得升遷,父親則是退役海軍上尉;《諾桑覺寺》塑造了海軍軍官蒂爾尼將軍及兒子蒂爾尼上尉等形象。不過,她用筆最多、用情最深的,無疑是《勸導》中的那些海軍軍官。

在上述小說中,戰斗都發生在遙遠的地方,奧斯丁沒有、也無法直接描摹戰斗中的硝煙和隆隆槍炮聲;既沒有明顯的政治評判,也沒有騷塞《半島戰爭史》中的血腥場景,但是,通過她對戰爭期間軍人的呈現與書寫,讀者不僅可以了解戰爭對當時社會的影響,還能考察奧斯丁對軍隊、對戰爭、對正在走向擴張的大英帝國的態度。

《勸導》創作于1815年,是奧斯丁最后一部小說,講述了一個曲折和充滿各種磨難的愛情故事。貴族小姐安妮同海軍軍官溫特沃斯相愛,可是,她的父親沃爾特爵士和教母嫌棄溫特沃斯出身卑微,極力反對這門婚事。安妮接受了“勸導”,忍痛解除婚約。八年后,在拿破侖戰爭中升官發財的溫特沃斯休假回鄉,隨姐姐、姐夫當上了沃爾特爵士的房客。難忘舊情的兩人最終排除干擾,結成良緣。伍爾夫曾指出,“在《勸導》中已經有了某種新的因素、新的特點”(Woolf, The Common Reader 245)。許多讀者和論者都注意到《勸導》與奧斯丁之前作品的區別,如女主人公的年齡、社會地位的變化等,而另一個重要的變化卻被忽視:她高調刻畫了一批海軍軍官形象,從而流露出她對于英國海軍、戰爭和帝國的認識?!秳駥А吠瓿捎谀闷苼鰬馉幗Y束之時,既是英國社會變遷的反映,也是變遷的直接結果。奧斯丁很少將作品放置于具體的時間框架之內,不過《勸導》是個例外。她明確表明溫特沃斯等海軍軍官返航上岸的時間是1814年夏天。我們需要簡單勾勒當時英國海軍的大致狀況。至1814年,海軍的地位和榮譽已今非昔比。特拉法加戰役(1803年)和圣多明各戰役(1806)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此后海軍戰績乏善可陳,沒有一場戰役足以比肩之前海戰的悲壯與輝煌。針對拿破侖海軍力量的加強,英國主要采取遏制戰略。這無疑成功了,但遠不如兩軍直接對抗那么振奮人心。在戰爭走向終結之際,是陸軍和歐陸上的那些大戰役,帶給英國公眾更多勝利的榮耀與驕傲。雖然海軍在保護和控制貿易路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這都是例行任務,對于大眾來講,似乎不夠提振士氣。海軍似乎成了無足輕重的配角。

此外,在1812年的對美戰爭中,英國海軍遭遇強勁對手。本想給美國一個教訓,卻發現對方的海軍不可小覷,甚至在許多方面勝己一籌。雙方第一次交戰就以美軍捕獲英國重艦而告終。對于信心滿滿的英國海軍來說,這次失利堪稱“國家災難”(Jones 484)。不甘羞辱的英國人等待著海軍的勝利消息,等來的卻是接二連三的失敗,英國海軍名聲一落千丈。英美戰爭持續兩年多,雙方損失慘重,均未取得明顯優勢。1814年的和平協議,不過表明了雙方愿意?;?、恢復戰前狀態的意向。在年輕的美國海軍面前,老牌英國海軍未能占據上風,這不能不說是一次臉面盡失的羞辱之戰。

可以說,到1814年,在爭奪榮譽的競賽中,陸軍已經遠超海軍。在此背景之下,奧斯丁著手創作《勸導》,還將1814年作為小說的開篇時間。也許,她希冀向海軍致敬,呈現海軍最美好的一面,回顧大海戰的輝煌歲月。在這些戰役中,她的克羅夫特將軍和溫特沃斯上校抵達海軍生涯的最高點。

小說伊始,一向揮霍浪費的沃爾特爵士債臺高筑,不得已出租祖宅。挑選房客時,律師首次提及海軍軍官階層:

“天下太平了,有錢的海軍軍官就要回到岸上。他們都要安家。沃爾特爵士,時機再好不過,你可以隨意挑選房客,非??煽康姆靠?。戰爭期間,許多人發了大財?!腋覕嘌?,論起做交易,海軍的先生們是很好說話的?!铱梢蕴孤实馗嬖V你,這些人非常寬懷大度,可以成為稱心如意的房客,比你遇見的什么人都不遜色?!?/p>

律師的女兒也附和:

“我很贊同父親的觀點:做水兵的可以成為稱心如意的房客?!麄兂藢拺汛蠖纫酝?,做什么事情都有條不紊,仔仔細細!沃爾特爵士,您的這些寶貝畫若是不打算帶走,保證萬無一失。屋里屋外的東西樣樣都會給你保管得妥妥帖帖的!花園也好,矮樹叢也好,都會像現在這樣收拾得井然有序?!保ˋusten, Persuasion 16)①

沃爾特爵士固持傳統觀念,鄙視海軍軍官。安妮開口了:“我想,海軍為我們出了這么大的力,他們至少應該像其他人一樣,有權享受任何家庭所能提供的一切舒適條件,一切優惠待遇。我們應該承認,水兵們艱苦奮斗,應該享受這些舒適條件”。不過,沃爾特爵士依然不情愿。他反感海軍“給出身微賤的人帶來過高的榮譽,使他們得到他們的先輩從不曾夢想過的高官厚祿”(16)??梢?,他對海軍的敵意,是出于海軍的晉升體系對傳統等級制構成的挑戰。在一個講究出身的社會中,因戰功卓著而加官進爵的人,特拉法加戰役的指揮者納爾遜將軍是一個典型。出身鄉村副牧師家庭的納爾遜于1798年被授予男爵稱號,天賦加努力,使他一躍成為新貴階層的一員,這對躺在家譜上逍遙度日的舊貴族來說,無疑是一大沖擊,所以,沃爾特爵士對克羅夫特等海軍軍官既鄙視,又艷羨他們的財富。

最終,祖宅租給了克羅夫特將軍,安妮對海軍軍官抱有秘密好感的原因也揭曉:克羅夫特將軍的妻弟,便是當年與安妮相愛的溫特沃斯。沃爾特爵士最初反對海軍軍官成為自己的女婿、排斥克羅夫特這位租客,到最終接納他們,這一不情愿的態度轉變體現了19世紀初英國社會觀念的變遷。

1814年,戰事臨近尾聲,大批軍官離開軍艦,回歸岸上生活。他們中有人在戰爭中靠捕獲獎金發了財,也有人運氣欠佳,只靠戰時一半的薪水過活??肆_夫特少將是他們中級別最高的軍官。多年的海外駐防、風吹日曬并沒有過多損害他的健康和相貌:他是個“強健漂亮的男子漢,……思想舉止大有紳士風度”(18)。他身上集合了海軍軍官的諸多優點,干練高效、雷厲風行、為人和善、不事張揚、講究實際、生活簡樸等。至于他在戰場中的表現,雖然沒有直接描寫,但通過周圍軍官們對他的尊重與敬意,讀者不難推測:從平民到將軍,這背后必定伴隨著他的赫赫戰績。

將軍身上職業性的一面,透過他與海軍同行的關系得以展示:“克羅夫特夫婦在巴斯的相識要多少有多少……。將軍遇到老朋友時,握起手來十分親切,有時同幾個海軍弟兄聚在一起,說起話來非常熱情,克羅夫特夫人看上去和周圍的軍官一樣聰敏、熱情”(148)。許多軍官冬季到巴斯休假,從上述描寫看,他是一位深受敬重的上司。他的形象與之前的將軍形象構成鮮明反差。在《曼斯菲爾德莊園》中,讀者透過瑪麗的敘述得以瞥見克勞福將軍及其社交圈子中那些將軍們的形象:也許他們曾有過重大勝利或英勇行為,但現在,他們之間更多的是關于指揮權、薪水等級方面的爭吵和嫉妒?!吨Z桑覺寺》中的蒂爾尼將軍是個虛偽勢利之徒。而克羅夫特將軍是讀者認同并喜愛的角色。在拿破侖戰爭之后的和平歲月里,英國讀者很容易對這樣坦誠、和藹、豁達的老兵產生認同之感。

另外,我們不能不看一下和將軍形影不離的克羅夫特夫人。律師說,這是個“談吐優雅、文質彬彬、聰明伶俐的女人,對于房子、出租條件和賦稅,她提的問題比海軍少將自己提的還多,仿佛比他更懂生意經”(19)。很明顯,這是個精明實際的女子。等她出場,她的相貌也令人心生好感:“體態豐盈,亭亭玉立,富有活力,顯得十分精神?!e止坦然、大方、果斷,不像是個缺乏自信的人,一舉一動都不含糊。然而她既不失之粗俗,又不缺乏風趣”(41)。她伴隨在丈夫身邊,走南闖北。因此,當溫特沃斯談到船上生活不適合女性時,她以自己的經驗說明,陪伴在丈夫身邊,就是莫大的幸福,足以彌補其它任何困難。她說:

“我生平最幸福的歲月是在軍艦上度過的?!抑挥幸淮握嬲械缴砩喜凰?、心里難受,只有一次覺得自己不舒服,或者說覺得有點危險——那就是我單獨度過的那個冬天。那陣子,我無時無刻不在擔驚受怕,由于不知道孤獨一人該怎么辦才好,不知道何時能收到他的信,各種各樣的病癥,凡是你能想象得到的,我都占全了?!保?1)

從這一段話,讀者清晰地看到將軍夫人的樂觀勇敢、不怕吃苦和通情達理,更能看到她對丈夫的鼎力支持和一往情深。他們談論的話題其實與每一位已婚海軍軍官息息相關。嚴格說來,將女性帶到船上有悖于海軍規定,除非事先得到上司的明確指令。實際上,這個規定執行得并不嚴格,將妻子帶到船上的做法已經持續很久。對低級軍官來說,這主要取決于船長個人對規定的理解和執行。在很多情況下,船長比較寬容,尤其是因為低級軍官的妻子可以參與船上的一些工作,如照顧病人和傷者等。高級軍官的妻子一般不會上艦,首先,不能指望她們做什么具體工作;此外,如果是戰時,她們可能會分散丈夫的注意力,甚至妨礙丈夫執行公務。而那些上艦的女性,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不能表現得嬌滴滴。實際上,現實與小說的差距很大,艦船上的生活條件遠不如夫人描繪的那么美好,甚至很艱苦。另外,艦船上一直存在嚴苛的懲罰機制,一旦水手犯錯或失職,等待他的必將是一頓鞭刑。②這便是溫特沃斯表示他避免將女性帶到自己船上的原因。

奧斯丁深情描繪的這對伉儷,無疑是理想夫妻的一種。她不無幽默地展示了他們的小癖好、小古怪,如在上流社交圈里的渾身不自在、說話有時過于直爽等,從而拉近了讀者和他們之間的情感距離。

溫特沃斯更是奧斯丁傾情塑造的人物。八年前,拉塞爾夫人曾因他沒有家產、海軍職業不穩定等而強烈反對安妮與他訂婚,但她也承認,溫特沃斯的人品無可挑剔:生氣勃勃、才華橫溢、樂觀自信,具有大無畏的精神。這些都是他的海軍事業蒸蒸日上的保障。

剛一出場,溫特沃斯便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英俊的戰斗英雄被待字閨中的姑娘們圍住,回答她們關于海軍或戰爭的五花八門的問題。雖然奧斯丁對此情境的描述頗具幾分浪漫喜劇色彩,但讀者也得以了解英國海軍的諸多事宜,既包括艦船調防、海上歷險和戰役,也觸及官兵的日常生活:住宿、飲食、作息、條例。比如,克羅夫特將軍表揚舊式單桅船的結實耐用,言外之意是當時最新的軍艦反而顯得華而不實;再比如,溫特沃斯閱讀海軍名冊上有關自己的軍艦“拉科尼亞號”的信息”,介紹自己曾在西印度群島服役,指揮單桅船成功“俘獲不少私掠船”,捕獲一艘法國護衛艦;指揮“拉科尼亞號”在地中海執行任務時,賺了大錢:“靠它賺錢賺得多快??!”(57)溫特沃斯所謂的賺錢,主要是靠截獲敵國的戰船和商船。身處戰時,這是正常不過的行為,無可指摘。不過,發戰爭財,雖然合理合法,卻并不永遠合情,尤其考慮到諸多無辜的民船遭到搶掠??繐尳侔l財,總歸不是特別光彩的事情。小說中,發財者高調宣揚這種財富,周圍的人們,包括奧斯丁高度認同的安妮,似乎都沒有為此感到一絲道德的不安或疑慮,而是視其為理所應當,這從側面體現了帝國擴張時期國民對財富的艷羨、渴盼,對占有和積累財富的迫切。搶奪與發財之間的密切聯系,令我們聯想起,17世紀英國海軍起步階段,君主的一紙特許令,就讓海盜船搖身一變,成為皇家海軍的戰船。在戰船的四處征戰與劫掠之間,隨著國家財富不斷累積,國力日強的英國一步步向地球上更遠的地區推進,最終成為稱霸四方的日不落帝國。

有必要介紹一下英國海軍已實行幾個世紀的獎金制。海軍薪水不算高,為了有效地鼓勵人們參軍,英國海軍實施獎金制。1708年頒布的第一部“獎金法”規定,參與戰斗并繳獲敵船的所有官兵共同分享戰利品,不需上繳政府;如果繳獲的是軍艦,每俘虜一個敵兵,英國政府獎勵5英鎊的人頭費(head money)。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保證那些冒著生命危險的官兵獲得一些額外補償的最公平、最直接的方式,獎勵金不僅被視為應得的報酬,更是榮譽。無論軍官,還是普通水手,都盼望能從戰利品中分得一杯羹。這一做法深得人心,由官方負責實施,成為英國保障海軍旺盛戰斗力的傳統做法。直到1859年,英國海軍史上最成功的護衛艦艦長之一依在宣傳其好處:“無論現代政客們的觀點如何,現在和過去一樣,獎金都是水手們直面戰爭危險的一大動機”(Marcus 126)。

溫特沃斯是幸運者,但其朋友哈維爾贏得捕獲獎金的運氣遠不夠好。實際上,運氣不佳的軍官不在少數,奧斯丁的哥哥弗朗西斯就是其中一員。他們沒能獲得巨額獎金,僅靠有限的薪水艱難養家。1814年,大批海軍官兵上岸,或休假,或調整。按照慣例,不直接參與軍務的軍官只能領一半薪水,而海軍部又剛修訂了和平時期的薪水制度:考慮到連年戰爭后不再充盈的國庫,按級別削減海軍薪水。在物價居高不下的情境中,沒有獎金、沒有其它收入來源,僅靠一半薪水,許多海軍軍官只能維持最為基本的生活水準。哈維爾便是一例。哈維爾“聰敏和善,腿有點跛”,“是個極有教養的人,他為人真摯熱情,樂于助人。他們一家還極為親切好客”(85-86)。盡管他們全家租住在舊碼頭的一幢小房子里,空間狹小,卻熱情邀請溫特沃斯一行到家里共進晚餐。奧斯丁對海軍軍官之間的真摯友誼大加贊揚:“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他們對溫特沃斯上校懷有無比深厚的感情,殷勤好客到那樣罕見的地步,實在令人為之神馳。他們的邀請不像通常意義上的禮尚往來,不像那種拘泥禮儀、炫耀自己的請客吃飯”(86)。奧斯丁對哈維爾的住處進行了詳細描寫,筆觸間流露出贊賞之情:

哈維爾上校獨出心裁地做了巧妙安排?!魄莆堇锏姆N種陳設,房主提供的普通必需品,景況都很一般,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倒是幾件木制珍品,制作得十分精致,另外還有個他從海外帶回來的什么珍奇玩意兒,所有這些東西不單單使安妮感覺有趣;因為這一切都同他的職業有關聯,是從事這職業的勞動成果,是這職業對他生活習慣產生影響的結果,給他的家庭生活帶來了一派安逸幸福的景象,這就使她多少產生了一種似喜非喜的感覺?!_玻,不能多運動,但他富有心計,愛動腦筋,在屋里始終忙個不停。(86-87)

勤勞的哈維爾將狹小陰暗的房子收拾得整潔、利落又雅致,使之既舒適,又便利,融合了濃厚的家庭氛圍和鮮明的異域情調。房間細節傳遞著主人對生活的熱愛,透露出一種閑適和滿足的情致。難怪安妮感慨:習慣了艦船上有限空間內的自給自足生活、歷經各種鍛煉的水手,大概是將狹小空間置辦成整潔溫馨的家的最佳人選吧!擺滿他親手制作的新奇玩意兒的櫥柜、工作間,他的骨質縫針和別針,無不展示了哈維爾作為水手的巧手匠心。不過,如果轉換視角,我們還會發現,小小的房間背后其實有一個不斷擴張的大英帝國。從海外帶回來的珍奇玩意兒,既展示了主人的職業背景,也隨時在提醒觀看者遙遠的海外帝國的存在:來自西印度群島和遠東的黑檀、紫檀、桃花木、柚木制品,與英國本土的橡木、榆木、核桃木制品比肩放置。帝國,似乎已經無痕地融入英國家庭,悄無聲息地浸入英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安閑舒適生活和帝國的事業有著緊密關聯,在某種意義上,帝國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安妮與溫特沃斯的結合為《勸導》劃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不過,奧斯丁對海軍的關注與書寫遠沒有結束。小說結尾時已是1815年初夏,這對包括英國在內的反法同盟來說,是一段令人焦慮的日子。二月底,拿破侖已從埃爾巴島逃走,英國再次備戰,海軍部宣布停止遣散部隊,艦隊保持戰備狀態,重新把經驗豐富的將軍調整到關鍵崗位。當然,滑鐵盧之戰很快將拿破侖送上了流亡之路。小說結尾處,奧斯丁不無俏皮地點評到:

[溫特沃斯]的職業是安妮的朋友們唯一擔憂的,唯恐將來打起仗來會給她的歡樂投上陰影,因而希望她少幾分溫柔。她為做一個水兵的妻子而感到自豪;不過,隸屬于這樣的職業,她又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戰事一起,便要擔驚受怕。其實,那些人如果辦得到的話,他們在家庭方面的美德要比為國效忠來得更卓著。(225)

《勸導》是安妮和海軍軍官溫特沃斯的愛情故事,因而軍官成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海事與戰爭不可避免地穿插于浪漫故事之中。雖然戰事結束,但對于正在不斷擴張的帝國來說,未來戰事再起的可能性一直存在,這對故事中的人物來講,意味著升遷、成功、大把的獎金,甚至獲取爵位的希望??肆_夫特將軍不止一次提及和平時期軍人升職的困難,視戰爭為“好運氣”,直白地表達了對戰爭的盼望:“如果我們有幸趕上另外一場戰爭”(60)。英國推行的帝國擴張政策和緊隨其后的血腥戰爭,成為人們依賴并盼望的事。奧斯丁字里行間對海軍軍官的歌頌和贊美,以及他們流露的對戰爭的渴望,暴露了她本人作為大英帝國一員的立場局限性,也揭示了帝國擴張意識浸潤英國人心靈之深。

結語

海軍戰爭的影響體現在小說的諸多方面。透過這個愛情故事,奧斯丁流露出對海軍的自豪之情,對海軍戰爭的首肯、默許態度。雖然《勸導》對海軍的描寫最為直接,但實際上,奧斯丁的所有作品均完成于拿破侖戰爭期間,難怪有評論家將其列入戰爭小說家之列。英國小說家、批評家普利切特主張將奧斯丁的小說放置于戰爭的大背景之下進行研究,“我認為她是一位戰爭小說家,由拿破侖戰爭所造就,她完全懂得捕獲獎金、水手匱乏、經濟危機以及資本價值的變動等概念”(Pritchett 28)。對于奧斯丁這種不曾見過戰場、卻關心社會變動和經濟波動的人來說,普利切特羅列的這些元素,就是戰爭影響英國社會生活的各種表現。無獨有偶,美國小說家韋爾蒂在電視上看到越南戰爭的場景時,聯想起奧斯丁小說中的聲音和場景。她認為,奧斯丁的小說就像橫跨歷史的巨大軍事-經濟復合體:

每一部小說都像是令人敬畏的戰略機器。其目的就是如此,精心設計與匠心獨運產生的奇跡,輕輕一觸便立刻啟動,精確而快速地向終點行進。它簡直能夠毀掉我們……它一路向我們開火,使用的武器便是那些含蓄、諷刺的幽默表達?!耆梢允俏覀兊幕F盧;她就是我們的滑鐵盧。(Welty 7)

普利切特和韋爾蒂的觀點,是對伍爾夫有關奧斯丁未受其時代影響說法的有力否定。對《勸導》的分析表明,我們并不需要走向戰場才能體驗戰爭;韋爾蒂的比喻提醒我們,由于奧斯丁這樣的戰時作家,戰爭就在普通人的身邊,在讀者的意識深處,在此時此刻?;蛟S,這也是小說家吉卜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創作短篇故事《簡迷》(Janeites)的部分原因。③那些遠離家鄉的士兵們竟如此癡迷于奧斯丁的小說,或許閱讀她的小說能夠為他們帶來一種身處英國社會的虛幻的滿足感?或許她筆下那支帝國上升時期的軍隊能夠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答案或許更為微妙,不過,作為讀者需要了解的是,奧斯丁并非傳統解讀中的那個奧斯丁,其作品的意蘊也并不僅限于表面的家庭和婚姻題材。當我們將它置于拿破侖戰爭的背景之下,便會發現,小說展示了當時那個野心勃勃向外擴張的帝國的社會風貌,特別是海軍軍官這一群體的生活狀況和軍事生涯。由此,200年前的作品揭示出當時的時代意義:奧斯丁對時代的書寫,必然服務于英國的海外擴張和帝國建構,也驗證了薩義德所謂的文化與帝國的“共謀”關系。

注釋【Notes】

①本文與小說《勸導》相關的引文均出自Jane Austen, Persuasion (New York: Bantam Books, Inc., 1984)。下文僅隨文標注頁碼,不再一一說明。

②奧斯丁的哥哥弗朗西斯便是一位執行軍紀非常嚴厲的軍官。他曾因懲罰水手次數過多而受到海軍部的訓誡。參見James Edward Austen-Leigh, A Memoir of Jane Austen (Charleston: Nabu Press, 2010): 14.

③《簡迷》記敘在法國作戰的英軍炮兵中的奧斯丁迷的故事:他們癡迷于奧斯丁的小說,以小說人物為大炮命名,將小說人物的習慣用語掛在嘴邊,使用的暗號也來自小說。

引用文獻 【Works Cited】

Austen, Jane. Persuasion. New York: Bantam Books, Inc. 1984.

---. Jane Austens Letters, 3rd. Ed. Deirdre Le Fay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Austen-Leigh, James Edward. A Memoir of Jane Austen. Charleston: Nabu Press, 2010.

約翰·達爾文:《未終結的帝國》。馮宇、任思思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Darwin, John. Unfinished Empire. Trans. Feng Yu and Ren Sisi. Beijing: China CITIC Press, 2015.]

Johnson, Claudia. “The Divine Miss Jane: Jane Austen, Janeites, and the Discipline of Novel Studies.” Janeites: Austens Disciples and Devotees. Ed. Deidre Lynch.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Jones, W. D. “A British View of the War of 1812 and the Peace Negotiations.” Mississippi Valley Historical Review 45 (1959): 481-487.

Marcus, G. J. A Naval History of England. London: Allen & Unwin, 1961.

Pritchett, V. S. George Meredith and English Comedy.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1970.

Southam, Brian. Jane Austen and the Navy. London: Hambledon and London Ltd., 2000.

Woolf, Virginia. “The Leaning Tower.” 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 San Diego and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75.

---. The Common Reader. London: Mariner Books, 2002.

Welty, Eudora. “The Radiance of Jane Austen.” The Eye of the Story: Selected Essays and Reviews.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8.

責任編輯:何衛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