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置式大容量毒餌站對東北農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2018-05-14 12:17叢林羅嬋郭永旺劉曉輝王勇王大偉
植物保護 2018年1期
關鍵詞:鼠害滅鼠大容量

叢林 羅嬋 郭永旺 劉曉輝 王勇 王大偉

摘要

毒餌站是化學防鼠常用設施,可以減少非靶標動物的誤食風險。目前常用毒餌站容量小、毒餌易浪費、添加毒餌不便的缺點限制了其在東北地區的大規模應用。本研究針對東北農業環境特點,設計了一種新型高置式大容量毒餌站,在黑龍江了進行為期1年的防效試驗,并測試其作用范圍。結果表明,這種毒餌站每年毒餌用量2.8~3.8 kg,鼠密度控制率可長期保持在75%以下;其有效覆蓋面積為1.1 hm2,最佳防治效果的覆蓋面積為0.5 hm2。這些結果說明這種大容量高置式毒餌站具有毒餌添加便捷、無浪費的優點,在東北地區防治經濟效益遠遠大于其他傳統小容量毒餌站,值得在當地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毒餌站; 鼠害防治; 毒餌消耗量; 作用范圍

中圖分類號:

S 443

文獻標識碼: B

DOI: 10.16688/j.zwbh.2017154

Control efficacy of a newtype highcapacity poison station on pest

rodents in farmlands in northeast China

CONG Lin1, LUO Chan1, GUO Yongwang2, LIU Xiaohui3, WANG Yong4, WANG Dawei3

(1.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 China;2. Nation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Beijing 100125, China; 3. Institute of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 4. Institute ofSubtropical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China)

Abstract

Poison station is commonly used in management of rodent pest and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risks of mistaken eating by nontarget animals. Aim at possible application against rodent pests in farmlands of northeast China, commercialized poison stations common show some disadvantages limiting their utilization around this area, such as the light weight, small size, poison bait wasting, and inconvenience for bait replenishment. According to agriculture traits in northeast China, we designed a newtype highcapacity poison station and tested its control efficacy and effective range in farmlands during one yea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each poison bait station was from 2.8 to 3.8 kg and control efficacy was over 75%. Its effective range was up to about 1.1 hm2, and the best range was in 0.5 hm2. The advantages of this newtype highcapacity poison station, such as convenience to adding baits, no waste, higher economic value, extremely facilitate its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northeast China.

Key words

poison station; pest rodent management; consumption of poison bait; effective range

鼠害是威脅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物災害之一,每年全國因鼠害所導致的糧食損失超過1 000萬t[1],因此鼠害防治是植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目前,化學防治依然是農田鼠害防治的最主要、最有效、最快速的防治方法。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大力推廣安全性更高的抗凝血殺鼠劑以來,目前已完全替代急性殺鼠劑,磷化鋅、氟乙酰胺等劇毒殺鼠劑、急性殺鼠劑已禁止生產和使用[2]。而且,隨著毒餌站技術的長足發展和廣泛應用,化學滅鼠的安全性得到了進一步保證。

毒餌站是根據鼠類喜鉆洞和喜陰暗隱蔽場所取食的習性設計,且可以有效防止非靶標動物誤食,有安全、環保等諸多優點,并可起到長期持續性控制害鼠種群的作用[3]。近年來,對毒餌站的滅鼠效果的研究和實踐非常多,例如對使用材料[46]、規格大小[7]、施用密度[8]、地域特點[910]等進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在投放毒餌時采用毒餌站設施對毒餌進行保護性施藥已經成為業內一致主張與推薦的做法,我國各地已經開發出適合不同環境特點的毒餌站,有力地促進了農村與農田的鼠害防治工作[11]。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毒餌站雖然具有容量小、重量輕、便于安放的特點。但其缺點很多,如大面積使用時用量巨大,安放起來費時費力,長期使用時添加毒餌不便,不利于布放和調查毒餌消耗情況,

毒餌在毒餌站內落地堆放放置容易受潮腐壞等等問題。而且,對于毒餌站的實際作用范圍、控制效果、最適設置方式等問題還缺乏了解。因此,本研究根據東北地區農田面積大、害鼠喜棲于農田邊緣區的特點,制作出高置式大容量毒餌站,在黑龍江地區測試了其防治效果和作用范圍,以期解決農田鼠害防治過程中現用的小容量毒餌站使用繁瑣、低效率、毒餌腐壞浪費等問題,更好地適應農業生產對化學滅鼠的需求。

1 材料與方法

1.1 毒餌站結構及其設置

高置式大容量毒餌站結構及設置方法如圖1所示。以10 L容量的方形塑料桶為主體,桶下部四面各開一個直徑50 mm洞口供老鼠進出。桶內頂部吊裝不銹鋼網籃,網籃為金屬環型柵欄(欄距2.5~3 mm),可兜住毒餌大米。在無外力作用時毒餌大米可留存在通風的吊籃內,既不易霉壞,也不會被鼠類踐踏污損;由于毒餌吸引,害鼠會扒上吊籃扒咬,導致毒餌大米從環形柵欄的縫隙掉落而被取食,而掉落的部分空隙又被上部的毒餌大米補充、壓實,從而在毒餌大米、吊籃和老鼠三者間形成即時循環的供應系統。最后,在桶頂加蓋以遮蔽風雨,并將毒餌站置于高約200 mm小土臺上,以消除雨季地表徑流的影響,在桶左右輔以插入地下的竹竿使其穩定。毒餌站置于適當地點長時間放置,并由專人定期巡視管理,如添加毒餌、修整土臺等。

1.2 毒餌配制

試驗使用的毒餌為0.5%溴敵隆母液(開封市普朗克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生產),基餌為食用大米。配制方法為:將10 mL 0.5%溴敵隆母液和少許清水配制成的稀釋溶液加入1 000 g大米中,并加入白酒、蜂蜜、防腐劑等用以誘鼠防腐的添加劑。配制完成后置于-20℃冰箱冷凍保存。

1.3 試驗地基本情況

毒餌站防治效果試驗及毒餌站作用范圍試驗均設置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的哈爾濱民主鄉實驗基地(45°51′N,126°50′E),毒餌站防治效果試驗時間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試驗地為15 hm2左右的4年齡果園,園內間作大豆、苜蓿等農作物,園內條狀果樹帶是永久性非耕翻土地,試驗地周邊東西是道路,南面是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農田,北面是自然溝壑,均為害鼠適宜的棲息地。鼠密度曾連續3年用鋏夜法測定,鋏捕率春季為5%~10%、秋季30%~50%。試驗地優勢鼠種有黑線姬鼠Apodemus agrarius,占比60%~80%;其余依次為大倉鼠Tscherskia triton、達烏爾黃鼠Spermophilus dauricus、莫氏田鼠Microtus maximowiczii、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等。

2016年8月至9月采用直線輻射鋏夜法監測毒餌站作用范圍。毒餌站安置在試驗農田邊緣,試驗地邊緣緊鄰約200 m寬的自然溝壑和荒草地,是鼠類高密度的自然棲息地,試驗前鋏捕調查,鼠密度高達70%。鼠種類主要有黑線姬鼠、大倉鼠等。

1.4 試驗方法

1.4.1 毒餌站防治效果

將6個毒餌站采用均勻棋盤式分布設置安放,在每個毒餌站中添加500 g大米毒餌,布放后的1周、2周、1個月,以及之后每個月調查1次(除2016年1月份外)。調查時記錄每個毒餌站的毒餌消耗數量、剩余數量和添加毒餌的數量,毒餌消耗量及其變化間接反映害鼠密度高低和變化情況[12]。毒餌消耗情況調查持續至次年9月,與上年9月毒餌消耗量進行比較以明確防治效果,并通過毒餌消耗量的變化曲線判斷試驗地鼠密度的消減情況。

1.4.2 毒餌站作用范圍

在鼠密度較高的農田邊緣設置毒餌站,同時鋏夜調查基礎鼠密度,并以基礎鼠密度作為對照,在滅鼠30 d時以直線輻射鋏夜法測定毒餌站的作用半徑,并據此折算出毒餌站的覆蓋面積。直線輻射鋏夜法是以毒餌站為起點,沿農田的直線邊緣的兩個方向每2步(約1.5 m)布一夾,并從起點向外順序編號,第2天收夾時記錄捕到鼠的鋏子的位置編號,連續鋏捕3 d。統計每段距離內的鋏捕率,防治效果=(對照鋏捕率-實際鋏捕率)/對照鋏捕率。從而得出每個毒餌站的防治作用的覆蓋半徑。

1.5 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采用SPSS 10.0完成。毒餌站防治效果試驗中,各取樣日期中日均毒餌消耗量的比較采用OneWay ANOVA檢驗,時間點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方法檢驗;在作用范圍試驗中,各距離段間鋏捕率的比較采用OneWay ANOVA檢驗,距離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顯著性差異設置為P<0.05。

2 結果與分析

2.1 毒餌站防治效果

6個毒餌站在為期1年的試驗內共消耗毒餌19 464 g,平均每個毒餌站飼喂3 244 g。消耗量最低的2號毒餌站為2 835 g,最高的4號毒餌站為3 859 g,相差36.2%,這說明在各毒餌站的覆蓋區內害鼠的鼠種和密度不同。這一結果符合農區害鼠在復雜的微環境下不均勻分布的特征。

日均毒餌消耗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下降,在各監測時點之間呈現出極顯著差異(OneWay ANOVA,df=12,F=58.466,P<0.001)。2015年9月15日首次投藥1周最高為56.3 g,顯著高于之后所有調查時間點(LSD,P<0.05);在首次投餌1個月后毒餌消耗量就下降72.6%,降至15.4 g;最低點出現在2016年2月為0.6 g,降幅達到99%;之后開始逐步上升,但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至2016年8月才達15.7 g,僅為最高時的27.9%;而9月份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則下降了75.8%(P<0.001)。2016年6月-9月本應為鼠密度快速上升期,但毒餌消耗量長期處于較低水平,與首次投餌1月后持平(LSD,P>0.05)。這些結果說明,在投放鼠藥1個月內鼠密度可被大幅下調,持續使用大容量毒餌站可將鼠密度長期控制在較低水平,有效抑制繁殖期鼠密度的上升。

2.2 毒餌站作用范圍

毒餌站設置30 d時,鋏捕率隨離毒餌站距離的增加而顯著升高,而防治效果則逐漸降低(OneWay ANOVA,df=4,F=61.428,P<0.001):與對照組相比,0~20 m半徑內滅鼠效果為45.2%(LSD,P<0.001),20~40 m內為36.7%(P<0.001),40~60 m內為14%(P=0.004),60~80 m鋏捕率與對照持平(P=0.480)。這說明,毒餌站設置30 d時其作用半徑可達到40~60m,防治效果在40 m內較好,折算成面積為5 024~11 304 m2。也就是說,毒餌站設置30 d時其作用覆蓋面積為1.1 hm2,在0.5 hm2內防治效果較好。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表明,高置式大容量毒餌站可有效地將農田害鼠密度控制在較低水平,且具有操作簡便、毒餌不易腐壞、效率高的特點。目前已推廣的毒餌站里的毒餌都是落地堆放的,在夏季高溫潮濕的環境里極易發霉變質;而且害鼠進到毒餌站后會因踐踏和排泄污損毒餌,被污損的毒餌害鼠不會繼續采食而造成浪費,害鼠活動將毒餌扒踩拖帶到毒餌站的外面則會造成污染,這個現象在PVC管毒餌站尤其明顯。高置式大容量毒餌站毒餌盛器的吊籃設計有效地解決了毒餌落地堆放帶來的這些問題。本試驗經歷了一年四季的季節變化,6個毒餌站共計飼喂毒餌19 kg以上,毒餌基本沒有因害鼠的踐踏而污損和浪費,也沒有因夏季多雨濕熱而霉變,同時解決了毒餌浪費和污染環境的問題。

高置式大容量毒餌站的另一個優點是節省人力物力。傳統毒餌站布放密度約為8~15個/hm2時,對鼠密度為3%~10%的農田有明顯防效[8]。但本試驗的樣地中,鼠密度已經達到70%以上,按照6 hm2試驗面積,從理論上需要布置180~240個傳統毒餌站。由于傳統毒餌站容量較小,常規性補充毒餌是一件繁瑣的工作,同時隨著農作物的生長會使毒餌站的維護和檢查工作變得更加困難。本試驗使用高置式大容量毒餌站僅需布置6個,1個人每月工作2 h左右,在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時,還大大提高了滅鼠工作的效率。

本研究結果還發現,毒餌消耗量的大幅下降需1個月左右的時間,其作用半徑范圍可達60 m。我們在試驗中通過遠紅外自動攝像機錄制了視頻,發現害鼠不會集中起來同時在一個毒餌站中爭食,而是單獨取食,因此毒餌站要將較大面積上害鼠毒殺需要較長的時間。隨著害鼠局部密度大幅度降低,毒餌站周邊空出大面積的生態位,周圍高密度害鼠會向毒餌站方向遷移,從而將害鼠長期控制在較低水平,使得害鼠與毒餌站之間形成了新的平衡。因此,高置式大容量毒餌站可長期放置,使之成為農田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達到長期有效的鼠害控制效果。

參考文獻

[1] 丁一匯,朱定真.中國自然災害要覽[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 董天義.抗凝血滅鼠劑應用研究[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3] 辛正,張曉.毒餌站在鞏固滅鼠效果中的作用[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15,21(2):109113.

[4] 李恩濤,周全忠,余文芹,等.不同材料毒餌站防治農區害鼠效果對比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6(13):146148.

[5] 尹德惠,何余江,楊貴林,等.不同類型“毒餌站”對鼠類防效試驗觀察[J].植物醫生,2005,18(3):3234.

[6] 朱文平.不同類型毒餌站滅鼠的適口性及防治效果對比試驗[J].植物醫生,2008,21(3):4142.

[7] 衣紹清,王飛揚,楊柏風,等.不同規格毒餌站滅鼠效果初探[J].吉林農業,2010(8):213214.

[8] 徐翔,羅林明,蔣凡,等.不同鼠密度農田毒餌站的最適放置密度研究[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05,16(5):383.

[9] 黃立勝,陳玉托,姚丹丹,等.廣東農區毒餌站滅鼠技術試驗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08(7):6871.

[10]莊家祥.福建省農田害鼠發生規律與毒餌站滅鼠技術應用效果[J].中國植保導刊,2014,34(10):2931.

[11]施大釗.我國農業鼠害防治技術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中國有害生物防制通訊,2012(1):5255.

[12]叢林,王宇,劉曉輝,等.黑龍江省農區村屯鼠害防治與持續控制試驗研究[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0,21(6):583585.

(責任編輯:楊明麗)

猜你喜歡
鼠害滅鼠大容量
基于草原滅鼠及其效益分析
防治鼠害在草原生態建設中的重要性
淺論吉木乃縣草原鼠害發生與治理對策
淺談人工營林措施防治森林鼠害技術
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日志系統
大容量光伏發電關鍵技術及對并網的影響
大容量、高參數機組鍋爐化學清洗應注意的問題
吉林延邊:建立遠程教育教學課件“大容量”資源庫
滅鼠記
次聲波滅鼠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