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尷尬的『新中產』怎樣理財

2018-05-14 08:53王瑩瑩
愛你·健康讀本 2018年12期
關鍵詞:中產階層門檻收益

王瑩瑩

資金量較少、投資經驗少是現在“新中產”階層的普遍狀態。他們收入不少,但依然焦慮:不斷攀高的房價、教育、醫療、養老都是需要面臨的問題;他們有車有房,手里有一部分存款,但無法進入私人銀行的門檻;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對投資理財卻是摸著石頭過河。

對于剛開始進入有錢一族的“新中產”來說,到底要如何理財?學會買保險是新中產階層的首要任務。雖然人們的保險意識不斷提高,但是對保險的認知并不深,甚至很可能被渠道“綁架”。主要原因就在于人們很難找到一個有專業能力的保險從業人員,以提供合適的保險方案。

那么生老病死到底要先保哪一個?“病”對新中產階層來說是最大的風險?!安 睍a生無止境的開銷,而且是緊急開銷。你對醫生說:“我的錢全都投資了,都在房子里,還有一個年終獎沒領……”但很遺憾,病不等人。這時,需要有大筆資金先熬過這一階段,然后才有機會去變現資產。由此,保險既是轉移風險的一種手段,也是中產階級的理財方式。

除了重疾,第二位需要解決的是身故后可能會給家庭帶來的負債風險;第三個需要解決的則是長期的財務風險,即20年后,人老了,孩子長大了,依然能過上現在的生活,也就是所謂的“老”。很多人本末倒置,先買了養老險,卻忽視了疾病帶來的最大風險。

解決了風險問題后,如果手中的資金能夠進入私人銀行的門,可以先配置一點固定收益。這一部分錢其實是保證安全性跟流動性,如果夠不到這個門檻,也可以買銀行理財產品。

新中產階層中,很大一部分人喜歡買房。長期來看,目前中國的房產可能還是一個保值、增值、抗風險的資產,但在政府調控的大背景下,想要像過去幾年那樣有大比例的增幅,創造財富神話并不現實。房產正在回歸到抗通脹,甚至是居住型消費品上來,因此人們不能對房產有太高的投資回報預期。再加上房產的流動性相對比較差,沒必要囤太多。

保險、固定收益、不動產其實都是保守性投資,如果想要更高的收益要怎么做,自己適不適合炒股?

商凌宇的答案是,能不炒股就別炒。因為股票背后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去分析和研究,新中產階層里的大部分人都很忙,工作、生活、家庭等壓力,讓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去研究股票。此外,個人炒股有可能短期獲利,但長期來看,大部分都成了“韭菜”。股市未來的趨勢還是機構化。

總之,在做風險類投資時,你要先作好這部分錢直接損失掉的準備。如果你愿意,能承受得起,那你就可以投,但仍然要注意比例。股權類基金也屬于風險類投資,做這類投資時,千萬不要隨便把大筆資金投到一個單項目股權里。

(摘自《看天下》2018年第23期 ? )

猜你喜歡
中產階層門檻收益
石頭
門檻雜說
“被中產”?
中國中產階層成長中的煩惱與壓力
勵駿首季收3.5億跌3.7%
建設銀行利增6.1% 日賺6.2億
12
171萬人躋身中產階層
謹防中產階層由“敏感”轉變為“憤怒”
門檻最高的大學(前1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