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鉆石模型下“一帶一路”農業產業合作的對策分析

2018-05-14 12:12錢子瑩孟慶軍張長征
今日財富 2018年25期
關鍵詞:農業產業一帶一帶一路

錢子瑩 孟慶軍 張長征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為我國參與國際農業產業合作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機。而“鉆石模型”對于分析當下合作問題的啟發,可從農業發展技術、生產要素、合作需求、戰略結構、支持性產業、政府和國際機遇七個層面解讀。在此基礎上,從全球農業現代化角度,結合七個維度所暴露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有利于挖掘國際農業產業合作潛力,將對未來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隨著現階段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業產業合作的內涵不單是農產品的交換和農業技術的學習,而是以涉農企業為代表,在政府支持下,協調水利、交通、金融等多個輔助性產業在農業生產要素、技術、發展戰略等多個維度同步深入的開放性新局面。

一、“鉆石模型”對分析問題的啟發

當前“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下的農業產業合作正處于向前推進的關鍵時期。而沿線國家的多變性、綜合性與復雜性,卻使農業產業合作的深化不僅僅要考慮國際經濟格局、技術設備運營可行性,而且要考慮因地區氣候環境、地緣政治的變化所引發的國際關系變化等等因素所造成的各種問題和潛在風險。受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提出的“鉆石模型”以及穆恩、魯格曼和沃伯克提出的“雙鉆石模型”的啟發,如圖1所示,本文提出了協同發展農業產業的結論。

本文從農業發展的技術、生產要素、市場需求、相關及支持性產業、戰略結構競爭、政治環境、機會這七個維度建立風險評價體系。

首先,技術層面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遍存在對資源保護、實用生產技術可持續利用技術、現代生產管理技術、輕簡型農機制造等技術的迫切需求,而很多國家的技術需求同落后的科技現狀間的矛盾也愈發明顯。水利、灌溉、現代生物技術等農業發展中的必要技術,尚未在沿線的國家間得到全面普及,物流等農業輔助設施和技術的推廣仍有待完善。此外,技術的背后需要知識作支撐,而當下農業人才培養力度仍不足。

第二,生產要素維度上:廣闊的地域,多樣的氣候與區位條件,加上“一帶一路”沿線總體農業實力較弱的東南亞、南亞、中亞國家的基礎設施、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才的限制,都無疑加劇了國際農業格局的不平衡。此外,雖然各國在勞動力即人力資源條件上的差異理應成為合作的一大方面,但剩余產能的轉移,剩余勞動力的分配都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第三,從農業產業合作的需求方面分析:近年來,雖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增加值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中印度約18%、越南約17%、哈薩克斯坦近9%,但各國對農業發展的重視度還不夠,各國自身的縱向比對值大多呈現下滑的態勢。類似于中柬“瀾湄合作”專項基金項目、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制造合作三年行動計劃等大型農業合作項目的數量也較少,大型國際農業合作園區的建設更是缺乏經驗。

第四,農業相關及支持性產業的配合也有待加強:農業大型公司雖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市場擴張需求,但卻未形成規模。國內在農業項目上的投資也大多集中于第一產業,對比之下第二三產業明顯不足,而且合作積極性,涉農產業的創新性、配合性以及其核心競爭力的時代性,也都在無形間限制了農業產業合作的深入。其次,現有的農業協會紛繁復雜,側重點也不同,如中國農業發展協會等大型協會,其職能多樣但側重點分散;小型協會又受資金、資源等因素的制約,難以產生較大的影響。再者,在金融業對外投資的重要地位愈發明顯的情況下,金融領域對農業合作的貢獻還只是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代表。

第五,在戰略、組織與結構層:農業產業合作的戰略、結構和管理水平也有待完善。雖然目前中國已經同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發出貿易暢通合作倡議,但還是只實現了國家間政策的基本對接?!肮饷髦贰?、“中間走廊”、“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等多國提出的合作發展戰略間的協調,成為“一帶一路”下農業產業合作的一大挑戰。此外,農業管理的合作暫時還僅落足于流程、結構、制度等內容,還應探索和研究如何實現更好的融合。

第六,從政府層面上看:如今“一帶一路”倡議的規劃雖已形成,但尚未成為國際性的制度,在實際操作中,對于各國具體的參與方式、合作細則和大框架下的鞭策機制等多個方面,尚未形成國與國之間的規范。制度性成本、交易成本仍相對較高。如何基于國家間的共同利益設計出規范的合作體制,對接好各國在農業發展上的戰略耦合點,建立更多的農業合作園區,擴大民眾的情感共通,并防范好相關合作風險的滋生都是下一階段值得深思的問題。

第七,機會維度:“一帶一路”構想為農業產業合作帶來的發展機遇包括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龐大而活躍的亞洲經濟圈與先進而發達的歐洲經濟圈,通過“一帶一路”構想更加緊密地聯合到一起。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接軌,必然形成更多的發展機遇,但隨之而來的還有更多困惑與挑戰。如何在新時代新潮流下不忘初心,如何守住本國的核心競爭力并提升區域整體實力是該維度下必然要考慮的問題。

二、深化“一帶一路”農業產業合作的對策

(一)支持農業人才與技術交流是農業合作的保障

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可為農業合作提供持久的人才和技術支持,政府層面的把控可以提升國際對接的精準度。例如,中國援蘇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作為我國首批援建非洲的14個示范中心之一,不僅對當地棉花品種的改良、審定和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還對蘇丹農技農業培訓的深入開展做出積極貢獻。在該項目上中國表現出的實力和作出的貢獻并非偶然,在“一帶一路”農業重點合作領域里,國內都對應有優勢學科作支撐,如作物學、農業工程、農林經濟管理等均為在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占前10%的學科?;究茖W指標數據庫也(簡稱ESI)顯示,農林高校中有9個學科在ESI中的排名達到前1%。利用國內外資源,政府應做好國際關系對接,農林高校和各研究院也應擺脫過去的單打獨斗,轉而打造一個強調技術信息合作、優勢互補的農林研究聯盟,為農業合作提供必要的技術與設備保障。

(二) 完善各國的農業生產要素,并創造更多的需求

這是升級農業產業合作的基礎。增強對沿線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農業項目上的人力和財力支援有助于硬化合作順利進行的基礎條件。例如,利用絲路基金向沿線有需要的國家釋放開放性紅利,在政府的領導下更有效地匹配農業合作項目,從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再融資上的不足。創建更多的國際性農業合作園區,發展農業品牌,通過品牌產品與服務理念,具體形象地宣傳普及“共商共建共享”以及“共同體”概念,實現沿線國家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三)強化涉農企業、農業協會、金融、水利等相關產業間的配合

這將助力農業產業合作深入。放寬涉農企業的上市條件擴大相關企業的融資渠道,擴大其規模;通過國有資本注資幫扶農業企業提高其綜合實力,幫助其經營范圍的擴大。強化農業協會在管理部門上的建設,通過協會間資源的共享建立更具有針對性的農業協會,從而使其具有更核心的優勢和更大的國際影響力。其他行業與農業的跨領域協作也不容忽視,金融業作為重要的輔助性產業,應鼓勵大型銀行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上增大對國際農業的投資資本,提高對解決農業問題的關注度。降低農業合作中的資金成本和信貸風險也是為農業合作打好堅實基礎的一大舉措。水利、港航、交通、電力等輔助性行業的合作進程也應進一步加快。

(四)政府等國家層面合理安排農業合作結構以更好地把握深入合作的機遇

這是把握國際機遇,推動農業合作深入發展的必要條件。各國政府代表著國家態度,雖不直接參與市場,但其職能部門是助推農業合作的主要決策方,也為合作提供穩定的環境和安全保障。在《對外投資政策文件》等已有文件基礎上,政府應深入完善稅收優惠政策與農業補貼政策,加強對合作項目的監管,降低農業合作資金成本。也應積極引導從國家層面給予更多的農業政策支持,促進雙向投資;加強對農業合作園區的后續跟蹤、規范農業示范區的相關管理;利用地緣和資源優勢發展區域特色合作;促進農業加工服務領域等第二三產業的合作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減少關稅等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增加盈利的機會。

三、結語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覆蓋三十多億的人口,深化農業產業合作輻射效應的存在也將造福沿線65個國家,未來其在國際舞臺上將會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對世界各國的發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農業產業合作通過七個維度的完善,可以促進多平臺的優勢互補,助力區域內整體農業經濟的繁榮。發展中國家亦可在此過程中借鑒和學習優勢國家的經驗,完善自身體制機制,推動地區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現代化的建設?!耙粠б宦贰鞭r業產業合作的深入是中國與其他各國厚植友誼的體現,也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一起續寫農業發展新篇章的重要一步。在國際和國內的市場與資源得到統籌利用后,沿線各國的互通共榮將更高效地實現,而區域內溫飽與貧困的問題將得到妥善的緩和,農業經濟的發展也將迎來更好的前景。(作者單位為河海大學商學院 )

基金項目:2017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財經發展專項課題項目:《依靠社會組織促進金融服務江蘇“一帶一路”企業的策略研究》(序號29);2017年河海大學商學院“教育部教學改革項目”:學生學術能力培養(序號3)。

猜你喜歡
農業產業一帶一帶一路
農業產業基金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大美友邦
重慶在“一帶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慶與“一帶一路”的緣分
2013年廣東熱區社會經濟及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
農業產業發展的電子商務契合度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