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城市公共安全 增強公共安全意識

2018-05-14 12:45杜運運
新絲路(下旬) 2018年9期
關鍵詞:公共安全公眾意識

杜運運

摘 要:城市公共安全危機事關民生,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命安危和生活質量。增強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增強公共安全意識,是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保障,是確保公共安全管理體系發揮約束作用的前提條件,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當前,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還比較淡薄,主要表現為無視公共安全秩序、有效參與不足和應急自救能力薄弱。增強公眾公共安全意識,必須要增強公眾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自救意識。

關鍵詞: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意識

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由于人口規模大,人員和生產要素流動性較強,其公共安全問題具有明顯的爆發性、連鎖性和衍生性。所謂城市公共安全,是指社會和公民個人從事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和交往所需要的穩定的外部環境和秩序。城市公共安全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各類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頻發,城市的公共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主要因素。黨和國家對公共安全也是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共安全建設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全面小康建設,乃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具有非?,F實和深遠的意義?!秉h的十九大報告也強調,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增強公共安全意識是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并且也是衡量一個城市公共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意識決定行為,行為產生后果。沒有強烈的公共安全意識,就難以產生符合公共安全的行為主張。

一、增強公共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增強公共安全意識是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保障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指的是城市政府部門與社會機構為了維護社會秩序、防范與控制公共危機、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以及促進社會各項活動的正常進行而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多種管理服務活動的總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我國對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實踐與研究工作起步較晚,是從2003年非典之后才開始的。經歷了冰災、地震、三鹿奶粉等一系列事件之后,我國才開始逐漸重視城市公共安全問題。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發展,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針對城市公共安全做了大量工作,我國公共安全科技水平和保障能力迅速提升,成果顯著。同時,必須清晰地看到,影響城市公共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多,我國正處在公共安全事件的易發期和多發期。城市公共安全問題更加具有復雜性、多變性以及不可預測性,時刻在挑戰著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然而,由于公共安全意識的淡薄,部分地區領導仍然未能將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到城市發展戰略規劃中來。建立健全高質量全覆蓋的城市公共安全體系,需要政府以部門強烈的公共安全意識為基礎來推進,需要民眾以強烈的公共安全意識為基礎來支持和參與。

2.增強公共安全意識是公共安全管理體系發揮約束作用的前提條件

在公共安全管理上,如果每時每刻監督每一位社會成員遵守安全的行為規范,勢必會耗費太多人力、物力、時間和精力,并且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然而,如果社會成員的公共安全意識得到增強,在基本公共安全行為規范上能夠達到一定的共識,那么就能大大降低公共安全監管的成本。從約束力上來說,公共安全管理對公眾的約束力主要分為法治約束和經濟約束。一方面,法治約束,表現為法律懲處,其發揮效應的前提是讓公眾認同以公共安全共識為基礎制定的安全行為規范,否則法治約束極易遭遇法不責眾或者法治成本太高;另一方面,經濟約束,表現為獎懲引導,也需要以公共安全共識作為基礎的安全行為判斷標準,否則經濟約束可能形同虛設或者帶來公眾的抵觸情緒。

3.增強公共安全意識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

公共安全是全民工程、基礎工程、持久工程。城市公共安全事關民生,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命安危和生活質量。公共安全不是個別部門、個別領域、個別人的事情。公共安全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食品安全、出行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建筑安全、信息安全、環境安全、網絡安全等等公共安全問題,關系民生福祉,關系民心所向。隨著城市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每年都會出現新的城市風險和隱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健全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必須動員全社會參與。民眾是既是公共安全保護的主要對象,又是實施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痹鰪姽姽舶踩庾R,提升公共安全共治能力,無疑是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公眾參與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來,既可以更好地表達訴求、維護自身權益,又可以共同抵御風險,大大節約政府部門的公共安全管理成本。

二、我國公眾公共安全意識淡薄的主要表現

1.無視公共安全秩序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淡薄,首先體現在對公共安全秩序的熟視無睹上,習慣性地做出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無序行為。例如,人人都知道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但仍有很多人無視危險去闖紅燈過馬路,于是有了“中國式過馬路”的景象。人人都知道交通堵塞的時候,及時疏散人流車流才能解決問題,但仍有很多車主喜歡加塞,讓交通擁堵雪上加霜。人人都知道消防通道的重要作用,但仍有人違規占用,為安全營救帶來災難。而轟動一時的“女子攔高鐵”事件,更是凸顯出我國部分民眾無視公共安全秩序、公共安全意識的極度匱乏。

無序的不安全行為極易引發事故和災害?!鞍诉_嶺老虎傷人”事件中,當事人無視園區警示,導致悲劇發生;八旬老太為了祈福,向飛機發動機扔硬幣致航班延誤;而在很多的“踩踏事件”中,公眾不聽從指揮的無序行為也是悲劇發生的罪魁禍首??傆幸恍┤藷o視公共安全秩序,類似的事件頻頻發生,似乎只有到了生死關頭,才能警醒,才能對公共安全秩序足夠敬畏。

2.公共安全有效參與不足是事故蔓延的關鍵因素

旁觀行為,暴露出公眾的公共安全責任的缺失。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往往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認為公共安全是政府和有關部門的事情,與自己無關。這種旁觀者心態,顯然與公共安全共治要求格格不入。公共安全與每個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生命和財產安全。要治理公共安全,就必須擯棄這種旁觀行為。如果公共安全意識淡薄,人人都可能是肇事者;如果事故災難發生,人人都可能是受害者;而如果人人都是公共安全治理的參與者,那么公共安全問題的治理將不足為懼。

從眾行為,暴露出公眾參與應對公共安全管理的盲目性。例如,網絡謠言?!?016網絡謠言傳播以及成年人認知情況研究報告》顯示,微信、微博、論壇等成為網絡謠言傳播的“重災區”。地震謠言、食品安全謠言層出不窮。在今天,網絡謠言的傳播速度驚人,日益成為誤導社會公眾、危害公共安全、引發社會動蕩的源頭?!鞍逅{根事件”、“謠鹽事件”等 網絡謠言,一度引起社會的恐慌,為社會的不安定埋下隱患。不但使一些個人蒙受經濟損失,還加大了社會治理成本。謠言的出現,有的是不法分子的別有用心,有的是個別無知網民為博眼球。而謠言的飛速傳播,往往是由于缺乏公共安全意識的網民的熱心參與的從眾行為。

3.公共安全應急自救能力薄弱是事故傷害加劇的主要因素

公共安全應急自救是保護自身、救人水火的頭等大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缺乏應對危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對危機和災難缺乏相應的辨識能力,沒有足夠的自救互救意識。例如,火災中,一些群眾缺乏火場逃生安全常識,有的從高空跳樓,有的向煙火迅速擴散的樓上聚集,造成本該可以避免的傷亡事故,暴露出公眾公共安全應急自救能力的嚴重不足。

三、增強公共安全意識的主要途徑

1.增強公眾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是公眾維護城市公共安全的基礎條件。所謂規則意識,即是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意識,它不僅要有遵守規則的愿望和習慣,更深層次的是要形成內在需要?!疤煜轮?,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一個安定有序的社會,公共安全利益不得侵犯,不允許任何人將個人利益凌駕于公共秩序之上。增強規則意識,維護良好公共生活,是社會成員的共同使命。規則意識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宣傳教育,讓個人對規則產生敬畏之心而自覺遵守;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門、社會各界的監督引導,從而形成規則慣性。

2.增強公眾責任意識

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全民的積極參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發揮政府主導、鼓勵社會機構,動員群眾力量,才能形成公共安全共建共治的良好格局。梁啟超說“人人獨善其身者謂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謂之公德”。公共安全責任意識至關重要。在公共安全問題面前,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公共安全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警惕及防范“千里堤壩毀于蟻穴”情況,需要大家共同參與和監督。維護城市公共安全,建設美好家園,是我們的共同期待,也是我們的共同責任。只有每個人承擔起公共安全責任,深度參與公共安全管理,與政府和相關部門相互配合、齊心協力共同做好公共安全工作,才能筑牢城市公共安全的牢固防線。

3.培養公眾應急自救意識

培養公眾自救意識,是保障生命安全的有效途徑。公共安全應急自救意識,既表現在安全危機發生時的自我保護,又包括給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當各類公共安全危機發生時,如何有效應對,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接受過公共安全危機培訓,其實很多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汶川地震中,四川安縣桑棗中學,由于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后,該校2200多名學生迅速逃生,無一傷亡,凸顯出應急自救意識培養的至關重要性。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必須加強公共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公共安全意識和應急自救能力。政府應該建立面向全民、融入日常的防范公共安全危機培訓體系,有系統有計劃的增強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提高社會整體應急能力。通過知識宣傳,增加公眾的公共安全常識;通過警示教育,培養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通過逃生演練,提升公眾的應急自救能力。每一次的事故和災難,都應該成為一次公共安全宣傳教育的普及課。

總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城市公共安全至關重要。加強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相信隨著規則意識、責任意識、自救意識的培養和倡導,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將顯著增強,從而有力推動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實現經濟社會的安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思思.快速城鎮化背景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轉型[J].經濟研究導刊,2016.30

[2]孫粵文.大數據:現代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新策略[J].《城市發展研究》,2017.2

[3]王雪麗.城市公共安全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略[J].《城市問題》,2012.7

猜你喜歡
公共安全公眾意識
公共安全大數據研判分析平臺的設計與應用
提升公眾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徑研究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古代詩人玩轉公眾號
追蹤潮流前線,一定不能錯過這幾個公眾號
初一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應從“理解”入手
消防意識
魔鏡告訴我,你缺少時髦的APP公眾號
關于我國公眾環保意識的幾組數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