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扶貧的目的與意義

2018-05-14 08:55孫晶沈澄
財訊 2018年7期
關鍵詞:金融服務人群農戶

孫晶 沈澄

扶貧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戰略部署,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同時直接關系到我國“保發展、促和諧”。的國家建設宏偉目標的實現。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我國政府的扶貧模武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探討金融行業(企業)開展金融扶貧,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探索與實踐。

金融扶貧 貧困人群 農村合作

金融扶貧的背景

貧困問題一直是困擾著世界各國政府的全球性問題。我國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農村地區,因此我國政府始終將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當成是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十八大以來,金融行業(企業)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開展金融扶貧工作。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政府開始積極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發展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制,主要以中國農業銀行、農發行、中國農村信用社三大金融機構向農村地區開展金融服務業務,并積極探索實踐合作制改革。1999年,隨著國家對農村金融秩序進行整頓,對農村合作基金會進行了清理,并通過人民銀行利用再貸款加大對信用社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支持,村鎮銀行、小額信貸等各類型農村金融機構不斷崛起,并有力的刺激了民間資本涌人農村金融服務領域,我國農村金融發展事業邁入新的階段。

目前吉林省的金融機構在政府扶貧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還較為初級,往往只是單純負責向農村代發少量的政府補貼,并沒有充分發揮自身金融服務能力對政府扶貧工作的輔助作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當前我省農村貧困人群發展生產所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因此如何實施和完善新型金融扶貧模式值得我們進行深一步的研究探討。

金融扶貧的目的與意義

(1)金融扶貧的目的

扶貧是我國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金融扶貧是國家實施扶貧政策的一個有效手段,在政府引導、金融機構參與的前提下,主要面向農村地區和貧困群體提供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等金融服務,尤其是通過小額信貸工具扶持低收入和貧困農戶生產和經營,幫助其擺脫貧困,增加收入,實現自力更生,提高經濟社會地位。

(2)金融扶貧的意義

我國是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國家,貧困現象較為普遍,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直至將貧困消除將會是我國政府在21世紀所要面臨的課題與挑戰。我國目前采用的融扶貧模式主要還是以單一的信貸配給加貼息貸款,這是一種短期奏效的方式,但看長遠發展,則是一種單一扶貧手段,各類金融行業(企業)也只能充當配角的角色。如果不能正確估量市場的力量,則無異于飲雞止渴,并且使目前存在的各類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自身的財務狀況將不斷惡化,所以我國政府已經積極試點并推廣的農村金融服務體制改革,將金融扶貧模式引人我國政府扶貧工作體系,通過建立金融扶貧基金,利用金融杠桿作用,放大政府及社會對扶貧工作投人資金的效應規模,擴大扶貧工作的覆蓋范圍,形成扶貧工作長效機制,從短期扶貧向長期扶貧轉變,從以往“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激發貧困人群自發脫貧的動力,為其自發脫貧工作提供持續充足的資金支持。

金融扶貧的概念

金融扶貧是國內金融機構利用聚集的資源優勢而承擔的一項兼具政策性與經營性的貸款業務。即金融機構通過對眾多的農村地區貧困農戶和扶貧項目廣泛、大量的資金支持,激發廣大農村貧困農戶的內生發展動力,實現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過去的金融扶貧方式主要有兩種,從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來劃分,有政策性扶貧貸款和經營性扶貧貸款;從貸款種類來劃分,有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移民工程貸款、特色農業貸款、貧困戶生產性小額信用貸款、生源地助學貸款等。

金融扶貧的特征

(1)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托

以往的財政扶貧模式是國家通過各級政府之間層層傳遞的縱向體系開展實施,而金融扶貧使用較多的則是遍布于農村各鄉鎮的眾多金融服務機構網點,類型眾多、規模大小不一,通過開展小額信貸以及項目貸款等金融服務業務,將通過各種來源渠道獲得的資金注入農村貧困地區幫助貧困人群獲得更多的額脫貧自救機會。因此,在這一系統工程中,以農行為主的各地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以及其他各種類型小額貸款公司組成了龐大的金融服務體系,是整個金融扶貧體系的依托。

(2)以資本循環運作為實現手段

以往政府采用較多財政扶貧模式為 “輸血式”的財政補貼方式實施扶貧工作,而金融扶貧模式則采用了“造血式”資金循環模式實施扶貧工作。在整個扶貧金融服務體系下,各金融服務機構通過信貸業務向貧困地區發放扶貧資金,并在資金的盈利性以及可收回性因素方面以市場化標準進行要求。金融扶貧模式希望通過保證扶貧資金良好的自我循環機制以及持續盈利的能力,以滿足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可持續商業運作需求,實現整個金融扶貧體系的良性發展。

(3)堅持市場機制原則

以往政府采用的財政扶貧模是式以政府政策性干預為主要推力,而金融扶貧模式則更加強調市場機制原則。一方面是保證利率標準按市場化原則制定,使金融扶貧資金的風險成本與預期收益相匹配;另一方面還要放開農村金融市場的準入制度,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之上,打破傳統金融機構的壟斷格局,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加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當中。

(4)更加關注對貧困人群自我發展需求的滿足

以往財政扶貧主要傾斜對象是貧困地區的極度貧困人群,或者是已經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個體,而金融扶貧模式的主要對象則放在了次貧困人群,以及有能力通過從事勞動實現自我發展的貧困人群,從而看出財政扶貧模式屬于一種“福利性需求”資助,而金融扶貧模式則是一種“帶動性需求”資助,使貧困人群自我發展需求得到了滿足。這樣一來可以使貧困地區一部分有能力的貧困農戶先富起來,之后再通過先富起來農戶的帶動效應,幫助更多的人脫貧致富。

猜你喜歡
金融服務人群農戶
H銀行“非金融服務”平臺運營策略
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研究
貧困地區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貧困地區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工行為農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
農戶的社會資本對農戶民間借貸的影響
我走進人群
基于通勤目標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統構建
基于通勤目標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統構建
青海省設立4957個惠農金融服務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