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劇《假園丁》中阿敏達音樂形象分析

2018-05-14 08:59衣政欣
北方音樂 2018年6期

【摘要】莫扎特在歌劇中塑造的女性音樂形象是通過音樂來刻畫典型的人物性格的,將戲劇與音樂完美結合。莫扎特在《假園丁》中采用大量的詠嘆調來表現人物內心活動及人物間的情感糾葛。莫扎特用女高音的音色突出女侯爵的年齡及性格特點,用女中音來塑造市長身邊的女仆人,對市長的侄女選擇女高音的音色,用女高音音色明亮、輕快的特點表現市長侄女年輕有朝氣的人物特點。

【關鍵詞】早期背景;劇情簡介;阿敏達音樂形象

【中圖分類號】J617.2 【文獻標識碼】A

一、早期創作背景

18世紀中葉,歐洲音樂發展開始從巴洛克時期轉向古典時期。在這個世紀的后半葉,啟蒙運動及自然科學的發展,新興的市民階層對藝術作品的題材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音樂創作沖破宗教、歷史、宮廷的局限,去表現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感情。18世紀啟蒙主義思想的影響,新型歌劇喜歌劇的誕生。喜歌劇的誕生適應了當時音樂藝術的發展,給歌劇體裁注入了新的活力,呼應著啟蒙運動的精神,也預示著后來歌劇發展的思想內涵與音樂語言特征。而在當時格魯克歌劇改革對西方的歌劇史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對后來莫扎特的歌劇寫作也產生了影響。

莫扎特從小就展露出的音樂天賦,使得他得到貴族及王室的賞識。后來莫扎特與父親在歐洲各國的演出中,遇到了巴赫的小兒子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為莫扎特以后的音樂創作注入了新的因素。1774年,莫扎特結識了弗朗茨·約瑟夫·海頓。海頓與莫扎特結識時,兩人的年齡相差很大,但是在作曲創作上二人相見恨晚。莫扎特與家人的歐洲演出過程中,結識的音樂大師們為他早期的音樂創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劇情介紹

歌劇《假園丁》是莫扎特早期的一部歌劇,全劇幽默詼諧。故事發生在18世紀中葉,意大利南方城市拉高奈洛,伯爵貝菲奧萊與女侯爵薇奧蘭特相愛,伯爵因懷疑薇奧蘭特對他不貞,一時情急之下刺傷了薇奧蘭特,伯爵以為她因傷致死,于是就出走他方。薇奧蘭特獲救后失望傷心之余決定尋找誤會她的伯爵,與隨從羅貝托喬裝成女園丁,改名桑德麗娜,來到拉格奈羅市長施雷諾家中。而阿敏達在這部歌劇中是市長的侄女,伯爵的未婚妻。劇中的阿敏達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子,莫扎特對她的性格的塑造主要體現在詠嘆調中。

三、阿敏達音樂形象

阿敏達劇中演唱的詠嘆調《即將馬上訂婚》,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旋律律動性強,莫扎特將她的人物塑造將音樂的語言與人物融合在一起,使得歌劇中人物在音樂語言的海洋里活靈活現。

這首詠嘆調是第一幕中阿敏達對伯爵唱的,詠嘆調的速度為Allegro,A大調。歌曲在開始時,兩組小提琴以f的力度開始,中提琴和大提琴以震音的形式彈奏,而小提琴聲部在第四小節時出現了兩個四分音符的休止與此同時中提琴和大提琴的旋律中出現了跳音,加強了音樂的跳躍性,音樂旋律對比明顯,此時的力度將要開始轉為p,整個詠嘆調的氛圍由此產生,力度輕弱的對比比較鮮明,在第十到第十六小節中提琴聲部與小提琴聲部密集的音符群,旋律的律動性加強,力度此時也變為f,與前面的旋律強弱對比明顯。在第十七小節時,終止在主音上,隨后整體旋律力度轉為p,開始詠嘆調的演唱,阿敏達演唱到二十一小節時力度轉為f,接著出現了兩個四分休止,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聲部都出現了跳音及XXX XXXX的節奏性及音符中帶有跳音,前面樂句的穩穩前進時,用休止對演唱者的演唱進行間歇,而人聲在休止時音樂旋律卻沒有休止,器樂此時的演奏對阿敏達的內心情緒的波動進行細微的描述。整首詠嘆調的旋律隨著阿敏達情緒的抒發在力度輕弱上對比鮮明,樂隊的配器與人聲的演唱緊密配合,在第四十八小節中器樂力度由強變弱,人聲此時以弱起開始,從四十九小節開始出現了三小節的強后即弱的力度,突出阿敏達演唱時內心情緒的變化,而此時大提琴出現了震音,對這時的音樂氣氛進行了有力地渲染。阿敏達在此時是直率的、活潑的她對愛情是抱有著美好地向往,渴望一個對愛情忠貞的男人,莫扎特對她的塑造是細致入微的,音樂旋律把她每一個內心活動細膩刻畫,使得阿敏達具有鮮活的人物個性。莫扎特將人物與音樂相結合,通過聲音的形式給觀眾聽覺上的享受,通過詠嘆調中的旋律、節奏、和聲、以及配器的選擇來將一個生動的阿敏達音樂形象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參考文獻

[1]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2]孫秀紅.莫扎特早期歌劇《假園丁》創作風格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4.

作者簡介:衣政欣(1991—),女,漢族,山東煙臺人,曲阜師范大學,2015級音樂與舞蹈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