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克拉瑪依木偶戲”傳承人生存狀況探析

2018-05-14 10:51史雅嫻楊玲范曉斌阿依丁·吐爾遜
中國民族博覽 2018年5期
關鍵詞:木偶戲身體狀況

史雅嫻 楊玲 范曉斌 阿依丁·吐爾遜

【摘要】克拉瑪依木偶戲始于1993年,首先由木偶戲傳承人姚連成發起,成立了克拉瑪依木偶戲劇團。該戲團這幾年曾數次榮獲本地和全國的獎項,以姚連成為代表,先后培養了50多位木偶戲傳承人。但伴隨著影視藝術興起、傳統戲劇受眾群體日益老化、木偶戲其工藝流程復雜,有幾十道工序,且工序要求很高,難以用現代技術所代替。劇團常作公益性演出,卻在后繼乏人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傳統戲劇的處境堪憂。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是依托于人的傳承而存在,傳承是核心,傳承人又是傳承的靈魂。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差異在于,前者傳承過程不存在“傳承人”,而后者的存在與傳承離不開傳承人,也就是說傳承人消失,原形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不復存在,因而,關注非物質文化遺傳傳承人的生存狀況,就是關注非物質遺產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未來。本文通過實地田野調查,對該木偶戲劇團傳承人姚連成的生活狀況、社會聲譽以及傳承狀況進行考察,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可行性數據整理與保存,對“非遺”保護與傳承提出合理化建議,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關鍵詞】木偶戲;姚連成;生存狀況;經濟狀況;身體狀況;社會聲譽

【中圖分類號】J827 【文獻標識碼】A

2017年8月,項目小組來到了新疆克拉瑪依市進行克拉瑪依木偶戲傳承人的生存狀況考察,項目小組將生存狀況分成三個二級指標“經濟狀況”“社會聲譽”和“傳承狀況”,進行調查收集并分類整理。通過克拉瑪依市文化館的肖合開提主任,我們找到了克拉瑪依木偶戲傳承人姚連成,并進行采訪。在采訪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了姚連成目前的基本狀況,也收集了在采訪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一、經濟狀況

1993年的時候,姚連成老先生從學校退休,看到日本人表演了布袋木偶戲,覺得他們做的木偶不形象,只有一尺高,這件事給了姚連成老先生啟發,這才開始著手做木偶。最開始也不是指著木偶戲掙錢,日本人演一場要2000塊錢,姚連成老先生想自己做出來免費給觀眾表演。第一次演出的時候在公園的涼亭里,設備也不全,從家里拿來窗簾圍了場地出來,用錄音機放唱詞來表演。由于前期經費的原因,從原料的選擇到制作木偶,都是姚連成老先生自己動手,他從學校拿回報紙,和乳膠合在一起做成模子。到現在,做木偶也成了一門手藝。從表演木偶到唱詞改編,自始至終都是姚連成老先生和朋友們親自操作?,F在木偶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給傳承人一定的補貼,自治區級傳承人姚連成和劉晟升每年都會收到自治區給的傳承人補貼,一共9600元人民幣,兩人每人4800元。政府也會不定期地安排木偶戲表演,每表演一次,每人有150元的補貼。但是通過對克拉瑪依市非遺負責人肖合開提的采訪中,我們得知政府對于木偶戲給予的補貼并不如克拉瑪依市剪紙藝術。姚連成老先生說:“經費還是一個大問題,政府雖然給我們補貼,但是補貼還是太少,這么大熱的天,出去演一次每人150,大家也不太愿意去?!爆F在,姚連成老先生的兒子也長大了,從事金融行業,家里的吃穿用度由兒子負責,家里也沒有貸款需要償還,現在姚連成老先生就可以專心創作,不用再愁錢的問題了。制作木偶的原料、衣服、帽子等一系列東西都是由姚連成老先生自己付費。但是姚連成老先生對目前的生活質量很滿意。

但是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迅猛,網絡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由于年輕一輩的孩子們不喜歡,木偶戲也漸漸遠離了人們的視野。眼看姚連成老先生日漸衰老,他也希望找到一個傳承人來繼承木偶戲,然而,木偶戲的經濟效益并不樂觀。對于年輕人來說,首先要能賺錢養家,即使對木偶戲真的很有興趣,但是得知木偶戲并不賺錢后,有很多人就退縮了。所以,木偶戲的傳承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必然是經濟效益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一重大問題,木偶戲的傳承才能越來越好,木偶戲才能發揚光大。這一問題單靠姚連成老先生個人還解決不了,歸根結底還是要依靠政府的支持,這也是姚連成老先生和我們共同的訴求。最后,姚連成老先生說:“還是希望找到一個真正喜歡木偶戲的年輕人,把木偶戲傳承下去?!?/p>

二、社會聲譽

克拉瑪依木偶戲始于1993年??死斠滥九紤騽F成立以后,自籌資金在克拉瑪依、陜西等地共演出300多場。該團曾數次榮獲本地和全國的獎項,先后培養了50多位木偶戲傳承人。而姚連成老先生也是木偶戲團最具代表性的傳承人,同時也入選了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當地人對于木偶戲都是有一些了解的,這個木偶戲團自1993年起,自費組織了很多場演出,老一輩的人對于木偶戲團印象都比較深。以姚連成老先生為代表的木偶戲傳承人憑著一股熱情和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責任感撐起了克拉瑪依木偶戲的傳承歷史,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幸存。如今79歲高齡的姚連成老先生,在當地是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尤其是在姚連成老先生所在的小區,無人不知他的家在哪棟樓、哪單元。姚連成老先生不僅是克拉瑪依木偶戲傳承人,也是克拉瑪依非遺文化的代表人,在2013年自治區文化廳發布的自治區第三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就有姚連成老先生。

在后來的問卷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姚連成老先生在當地的知名度是相當高的,很多老人一提起姚連成老先生就會對木偶戲團的演出贊不絕口,對演出當時的情況記憶猶新。我還記得有個老人是這樣說的:“克拉瑪依這個小城夏天的晚上異常的熱鬧,7-8月的群眾自發,社區組織的各類活動接連不斷,這個劇團也是其一,劇團的團長叫姚連成,10幾年的心血花在了木偶戲及道具上,每天會在群眾藝術館外搭臺演戲,為小城的夜色增填了不少熱鬧氣氛,看戲的人不少,站在路上的,坐在路邊的,拿著小凳的,戲臺很亮好遠就能看見,秦味段子那蒼勁有力的唱腔,極具穿透力,一會兒就吸引男女老少好些人,也有些許老票友,搖頭晃腦地隨著戲劇的劇情節奏,叫個好!”通過老人的描述,我能夠在腦中清晰地想象出當時的樣子,姚連成老先生和他的木偶戲團不僅為木偶戲傳承做出了貢獻,更為克拉瑪依的歷史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當然,也有不知道姚連成老先生和木偶戲團的人,這些人大都是少兒、青年人,還有一些是來克拉瑪依打工的工人。有幾個年輕人說他們在文化館看見過陳列在那里的木偶,但是并不知道在當地有木偶戲團,如果還有演出,他們愿意去看木偶戲團的演出。雖然木偶戲是一種較為久遠的藝術,但是并不意味著當代的年輕人不愿意去接觸它、了解他。姚連成老先生作為克拉瑪依木偶戲傳承人,木偶戲造就了他現在的名聲,而他也使木偶戲在該地區至今保留了下來,沒有絕跡。社會和政府應該更加關注這些傳承人,提高他們的社會知名度,這樣才能保護和傳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傳承狀況

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中國木偶戲歷史悠久,普遍的觀點是“源于漢,興于唐”。三國時已有偶人可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時,演員在幕后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線木偶等。 木偶戲是由演員在幕后操縱木制玩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而在新疆的木偶戲唯一傳承人是我們此行拜訪的姚連成老先生,在新疆克拉瑪依市。在和姚連成老先生的交談中,我們知道了他是如何學會木偶戲的,當初姚連成先生在他們部隊里的時候,閑下來開始做木偶并且在部隊里出演。后來出來以后專心于從事木偶戲事業,白手起家,自己做木偶,找和自己興趣相同的人,大家來演出,在當時也算頗有風范,但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和戲曲的衰落,木偶戲的受眾也大幅度減少,姚連成老先生的日子也愈發不好過,一年也就幾場演出,甚至難以靠木偶戲來維持生計,但是自從木偶戲成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姚連成老先生成了新疆克拉瑪依木偶戲唯一指定傳承人,生活也變得好了起來,每個月有一定的生活補助,并且隨著政府的宣傳,也有人向姚連成先生拜師學藝,但姚連成老先生的要求十分高,所以他從不輕易收徒。但是隨著姚連成老先生年齡的增長,木偶戲的下一代傳承人就十分重要。好在姚老先生的孫子對戲曲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喜歡在大家面前表演,不怕生人,姚連成老先生也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教他,也算是給下一代傳承人打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

[2]康保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基礎文件匯編[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史雅嫻,新疆大學人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系學生,學士;楊玲,新疆大學人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系學生,學士;范曉斌,新疆大學人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系學生,學士;阿依丁·吐爾遜,新疆大學人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系學生,學士。

猜你喜歡
木偶戲身體狀況
傳統戲劇——木偶戲
傳統木偶戲在幼兒自主游戲中的應用初探
木偶戲
身體狀況還是積極心態?
論醫學護理過程中的人文心理關懷研究
人文關懷教學方法在《醫學生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課程中的應用
木偶戲
感覺不舒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