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力傳感經營行為不規范,采、存、銷出現諸多異常

2018-05-14 18:40胡振明
證券市場紅周刊 2018年40期
關鍵詞:含稅傳感債權

胡振明

在實際控制人高比例持股背景下,柯力傳感報告期內有著諸多不規范的經營行為,不僅導致公司的營收和成本出現問題,且報告期內還出現了數千萬元不明支付,這些問題若不能及時修正,則未來的長遠發展讓人擔憂。

近日,寧波柯力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柯力傳感”)更新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首次公開發行新股總量不超過2985.0114萬股,計劃募集資金約5.51億元。

分析該公司招股書披露的最新信息,《紅周刊》記者發現柯力傳感在實際控制人高比例持股的大背景下,報告期(2015年至2018年1~6月)有著諸多不規范的經營行為,不僅導致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成本數據存在是否準確的疑慮,且報告期內還出現數千萬元不明支付的情況,這些問題若不能及時修正,則企業未來的長遠發展讓人擔憂。

經營中存在很多不規范行為

招股書披露,柯力傳感的實際控制人是柯建東,合計控制公司70.06%的股份,控制比例占居了絕對優勢,也正是基于該優勢的存在,讓柯建東能夠對柯力傳感的生產、經營形成強勢控制。

通常情況下,在企業初創階段,實控人的強勢控制是有利于企業發展壯大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實控人的強勢又往往會給企業快速發展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就好象柯建東對柯力傳感的強勢控制就導致了企業在經營上出現了許多不規范行為。

招股書披露,柯力傳感報告期內存在使用實際控制人柯建東和副總經理馬形山個人銀行賬戶進行結算的情況。其中,2015年柯建東的兩個個人賬戶分別用作收取資金拆借利息款項共計16筆,以及代公司進行收入結算共計372筆;通過副總經理馬形山個人銀行賬戶,在2015年至2016年2月的一年多時間里結算的金額也超過了300萬元。而除了大股東、高級管理人員的個人賬戶做收支結算的時有發生外,柯力傳感還多次出現其他員工代收貨款的情況,在報告期內合計發生了174筆。

除了上述情況,報告期內,柯力傳感每年還有數千萬元的收入經由客戶的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關聯企業回款(即“第三方回款”)的情況,第三方回款金額分別達到3308.21萬元、3981.95萬元、3422.30萬元和1473.08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5.70%、6.92%、5.45%和4.59%。而就在柯力傳感通過客戶回款的同時,其也在為客戶提供“轉貸”(即為滿足客戶貸款銀行受托支付要求而為客戶提供銀行貸款資金走賬通道)業務,即客戶將貸款本金以支付采購貨款的名義匯入柯力傳感的銀行賬戶,柯力傳感在收到款項后5日內即將相應款項再轉回給客戶。這類“轉貸”活動在2015年、2016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別發生了400萬元、1830萬元和210萬元。

如果說,上述種種不規范行為還不足以讓你吃驚,則柯力傳感報告期內還敢開具無真實交易背景商業票據就需要注意了,報告期內,公司竟然有兩筆各400萬元合計800萬元的無真實交易背景的商業承兌匯票存在,占發行人最近一期末經審計凈資產的0.84%。顯然,這一行為明顯是違規的。

柯力傳感報告期內種種“不良習慣”持續發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實控人強勢控制之下的公司治理上的缺陷,如果這些“不良習慣”未來仍不整改或繼續保持,則即便是公司能夠獲得上市,也不排除企業在上市后的經營上仍可能會有觸犯相關法律法規風險的發生。

營業收入之迷

表面上,柯力傳感與客戶之間的“轉貸”、第三方回款現象,很容易讓投資者造成客戶關系管理良好的“錯覺”,可實際上,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柯力傳感報告期內的全部客戶數量并未因關系良好而呈現出相應的增加,相反還出現了一定數量的減少,由2015年的4764家減少至目前的4311家??蛻魯盗繙p少的影響也反映到營收變化上,其2015年和2016年出現了營收持續下降的情況。那么,在公司因客戶需求而存在“特殊交易”的背景下,其營收數據又是否真實呢?

招股書披露,柯力傳感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62794.70萬元(如表1),其中內銷的產品銷售收入有43019.61萬元,而內銷的干粉砂漿第三方系統服務收入有2598.89萬元。一般情況下,只計算內銷收入的增值稅銷項稅額,產品銷售按17%稅率計算的銷項稅額為7313.33萬元,干粉砂漿第三方系統服務收入按3%軟件稅負考慮有77.97萬元。綜合起來,2017年柯力傳感的含稅營業收入達到了70186萬元。

根據營業收入相關財務數據的勾稽原理,這個金額的含稅營業收入在財務報表之中至少有相同規模的現金流量流入或者應收賬款等經營性債權增加額與之相對應,否則其收入的可信度就將大打折扣。

那么,2017年柯力傳感由營業收入帶來的現金又流入了多少呢?在合并現金流量表中,公司2017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67242.91萬元,剔除預收款項新增金額316.84萬元的影響,與本年度收入相關的現金流入了66926.07萬元。將66926.07萬元現金流入與70186萬元含稅營收勾稽,可以看到有3259.93萬元含稅營業收入是沒有收到現金的,理論上是需要有相應規模的經營性債權記入資產負債表中,形成債權新增。

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柯力傳感2017年年末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為25106.74萬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的23905.74萬元僅增加1201萬元債權,若考慮2017年年末壞賬準備余額相較上一年末減少的564.15萬元影響,則新增債權只有636.85萬元。顯然,這一結果與理論上應該形成3259.93萬元新增債權相差了2623.09萬元,即公司存在2623.09萬元含稅收入既沒有收到現金,也沒有形成相應債權的情況,那么,這部分收入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同樣的方法去測算2016年和2018年1~6月的營收方面數據,可發現2016年的收入數據從勾稽關系上看就顯得要合理的多,并未出現大額不符情況,而2018年1~6月的營收數據則仍延續2017年的問題,且差異還呈擴大趨勢。

柯力傳感2018年1~6月的營業收入為32062.95萬元,綜合考慮內銷的產品(變化后的稅率為16%)及干粉砂漿第三方系統服務有關增值稅銷項稅額之后,其含稅營業收入為35666.12萬元。同時,在上半年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34151.11萬元與預收款項新增額551.40萬元沖抵后,因營收而獲得真實現金為33599.71萬元。兩者勾稽后,公司有2066.41萬元未獲得現金流入的含稅營收在理論上是需要形成新增債權的。

然而,事實結果卻恰恰相反,這一年債權不僅沒有新增,反而出現了大幅減少的情況。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6月末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余額合計為23637.22萬元,加上壞賬準備1827.23萬元之后,和期初相同項目的金額27036.46萬元做比較,不但未增加,反而還減少了1572.01萬元,這與理論新增債權2066.41萬元相比,相差了3638.42萬元,這意味著上半年有3638.42萬元含稅營收是得不到現金流量和應收款項數據支持的,如將這個半年的差額數據年化,則差異金額很可能會超過7000萬元。

銷售成本存疑

就在柯力傳感2017年營業收入開始出現數據勾稽關系不合理的同時,巧合的是,其銷售成本方面的相關數據在勾稽關系上也自2017年開始出現異常。

招股書披露,柯力傳感的原材料主要是鋼材、底座、壓頭、導線、芯片、應變計等,其在生產成本中所占比重達到了70%以上。我們知道,柯力傳感的營業成本主要是產品的銷售成本,其中直接材料又是占比最大的部分,而干粉砂漿第三方系統服務的成本基本上是不涉及直接材料的。

2017年,柯力傳感材料采購總額有26684.65萬元(如表2),這對應著生產成本中的直接材料以及存貨的相關材料成本的總和。在這一年,銷售成本之中直接材料有26114.49萬元,基本上跟同期材料采購總額相等,略有570.16萬元的節余,理論上,這將在存貨之中有相同金額的體現,可事實上,存貨方面的數據表現卻并非如此。

2017年年末,柯力傳感存貨中原材料有3336.71萬元,和上一年年末相同項金額相比新增了689.80萬元,顯然,僅存貨中原材料這一項新增就已經超過了570.16萬元的原材料采購節余??紤]到存貨之中不僅有原材料,還有在產品、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它們也包含了原材料成本,都是需要由材料采購總額結轉而來。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年末,在產品、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的金額合計12569.94萬元,和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合計金額相比,新增了1475.16萬元??紤]到招股書沒有披露其中的原材料成本,而產品成本結構與銷售成本結構相似,因此以直接材料占銷售成本的比例72.11%測算,則這三項存貨的新增金額之中包含的原材料成本大概是1063.74萬元,顯然,這也是大于前述570.16萬元原材料采購節余的。

綜合上述,存貨之中原材料及材料成本部分合計增加了2164.96萬元,比前述570.16萬元原材料采購節余多出了1184.06萬元。問題在于,這多出來的材料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與2017年類似,柯力傳感2018年1~6月的材料成本也出現了異常。在這半年里,公司的材料采購總額是14083.17萬元,比銷售成本之中的直接材料12997.14萬元多出了1086.03萬元,理論上這將記入存貨中,相關項目會體現出這個新增數據。

可事實上,2018年上半年的存貨中,在產品、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合計增加2374.07萬元,按直接材料占銷售成本的比例72.91%計算,其中的原材料成本為1730.93萬元,再加上存貨中的原材料增加的336.30萬元,存貨所體現原材料及原材料成本的增加金額達到了2710.37萬元,比原材料采購余下的1086.03萬元還要多出981.55萬元。在短短半年里,就有將近千萬元的不明來由的原材料出現,顯然是很異常的。

奇怪的是,《紅周刊》記者用同樣的方法分析柯力傳感2016年的原材料采購與成本的情況,卻沒有發現在上述兩年中所出現的異常。如果說2016年數據是合理的,則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數據就存在問題,反之亦然。

數千萬元支出不明

除了上述問題外,《紅周刊》記者還發現,柯力傳感在2017年和2016年原材料采購過程中還存在數千萬元不明支出的情況。

在2017年,柯力傳感原材料采購總額為26684.65萬元,因其采購的鋼材、底座、壓頭、導線、芯片等適用的是17%增值稅稅率,由此可推算出含稅的原材料采購總額達到了31221.04萬元。我們知道,原材料采購過程中必然需要支付相應的款項,體現為現金流量的流出,若不然,則需要形成一定欠款,形成新增債務。

招股書披露,柯力傳感2017年年末的應付材料采購款余額為6478.32萬元(如表3),和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相比新增了1574.36萬元,這意味著具有同等規模的原材料采購未付現形成了這項欠款。與此同時,2017年年末的預付款項相比上一年年末也減少了564.40萬元,這是使用了預付的貨款結算導致本年度現金支付有所減少的結果。

綜合應付、預付的情況可知,公司只有2138.76萬元的原材料含稅采購額是沒有付現的,即意味29082.28萬元的原材料含稅采購額是已經付現了,在現金流量表中體現為現金流出??蓪嶋H情況卻是, 2017年“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支出高達31007.80萬元,大幅超過前述分析的29082.28萬元現金支出情況,差額達到了1925.52萬元。顯然,這1925.52萬元現金支出去向是值得關注的,而其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更讓人聯想。

與2017年相比,柯力傳感2016年的不明現金流出更多。在2016年原材料采購總額23136.32萬元的基礎上,考慮17%增值稅,則其含稅原材料采購總額達到了27069.49萬元。同期,公司用于“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32672.96萬元,而負債表中與現金支出相關的預付款項余額也比上一年年末新增了1592.13萬元,由此可測算出這一年與采購相關的現金支出為31080.83萬元。將含稅營收與同年現金支出勾稽,則理論上將有4011.34萬元未用于采購的現金會拿去對沖債務,導致資金負債表中相關債務項目數據減少。

可事實上,柯力傳感2016年年末應付材料采購款4903.96萬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金額僅略微減少了295.58萬元,即債務僅減少了295.58萬元。顯然,這一與理論減少值相比相差了3715.76萬元,即有3715.76萬元現金支出是不明去向的。

猜你喜歡
含稅傳感債權
第三人侵害債權之類型探析
硅硼摻雜碳點的制備及其在血紅蛋白傳感中的應用
基于半導體聚合物量子點的羧酸酯酶比率熒光傳感
基于Mn摻雜ZnS量子點的室溫磷光傳感應用的研究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傳感分析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試論電子債權的相關法律規定
淺析第三人侵害債權
最高額抵押權轉移登記的新規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