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開二胎背景下蘇皖民間生育信仰研究

2018-05-14 05:13閆慧環孫寶民吳茜
科技風 2018年19期

閆慧環 孫寶民 吳茜

摘要:生育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方面。在中國歷史的長期發展過程中,生育信仰一直是一個關鍵的文化現象。蘇皖地區是南北文化的融合地區,其生育文化具有典型性和融合性。本文選取與“卵”和“瓜果”相關的民間習俗,進行背后的意義闡釋,試圖發掘開放二胎的政策背景下生育信仰的變化。

關鍵詞:生育信仰;二胎政策;蘇皖地區;卵;瓜

生育信仰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現象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向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點。生育在古代社會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生育不僅滿足人們“延續香火”的精神需求,還能滿足家庭發展的經濟需求,更能滿足個人的情感需求。幾乎可以認為,生育行為幾乎在整個社會發展中具有支柱性作用。

多子多福是大多數中國人的美好愿望,人丁興旺是家族繁榮的表現。但建國后因人口過多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上世紀70年代,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在我國推行,大大緩解了人口壓力。但近些年來,“人口紅利”的優勢漸漸消失,中國社會呈現出老齡化趨勢。所以在2016年我國開放了二胎政策。在二胎政策開放的背景下,調查蘇皖地區的生育信仰對政府決策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蘇皖地區從字面上來說,主要是指江蘇和安徽。但歷史上,蘇皖地區是指蘇皖區,范圍是西起寧蕪,東至凇滬,南抵浙西,北連江淮,從今天的行政區劃上,則包括江蘇,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的部分地區。

蘇皖地區是中國南北文化的過渡區和融合區,在其歷史發展變遷過程中受到多方影響,因此,研究蘇皖地區的生育信仰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意義。

一、民間習俗與生育文化

中國自古就有“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傳說。由“女媧”肇始,我國多個地區形成了“女神”信仰。如中國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學家鮑姑”、蘇皖地區流傳的“送子娘娘”、“何仙姑”等。在對神靈敬仰的生育崇拜心理之下又衍生出許多民間習俗,如“拴娃娃”、“送紅蛋”、“鋪新床”、“送瓜求子”等。

(一)與“卵”相關的生育信仰

(1)送“紅蛋”。在蘇皖地區,新生兒出生后,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有送“紅蛋”的習俗。若生男孩子則送九個紅蛋,生女孩則送六個或八個“紅蛋”?!凹t蛋”是由雞蛋煮熟去皮后以染料染制而成。紅蛋代表對主人家新生命誕生的祝賀。一般認為,男送單、女送雙。但是五以下的數字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所以紅蛋數量通常在六個到九個之間。

(2)“三朝”的“洗兒”習俗中的滾雞蛋。孩子生下第三天為“三朝”,又叫“改案”,“三朝”當天要舉行“洗兒”的儀式。三朝“洗兒”的風俗由來已久,《東京夢華錄》卷五《育子》就有這樣的記錄,“至滿月……大展洗兒會。親賓盛集,煎香湯于盆中,下果子彩錢蔥蒜等,用數丈彩繞之,名曰圍盆。以釵子攬水,謂之攪盆。觀者各撒錢于水中,謂之添盆。盆中棗子直立者,婦人爭取食之,以為生男之征。浴兒畢,落胎發,遍謝坐客,抱牙兒入他人房,謂之移窩”。[1]在蘇皖部分地區“洗兒”時還有滾雞蛋的儀式。煮熟的雞蛋從新生兒的頭部滾下,遍及全身。有的主人家也會準備一盆喜蛋,然后把滾過新生兒的雞蛋放到喜蛋里,來慶賀的婦女搶食,據說可多子多福。

雞蛋在生育文化中有特別的意象,卵、蛋等是生命的表現形式。雞蛋用在新生兒身上意味著生命的開始,用在婦女身上則是女性生育能力或者是多子的象征?!奥选弊鳛樯叛龅臍v史由來已久??脊艑W家在浙江余姚的的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象牙雕刻,其中有兩幅關于鳥紋的圖案。兩幅圖案形態不同,一幅兩鳥相向,一幅兩鳥相背。其具體的表意學術界仍有爭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對鳥禽類的信仰從很久之前就開始了。

(二)與“瓜果”相關的生育信仰

(1)新人鋪床。床是進行生育的重要場所,所以也被作為一種生育信仰被崇拜。在蘇皖地區,新婚夫婦的床鋪是由兒女雙全的女性長輩鋪,鋪床時把棗子、花生、瓜子、桂圓放在床的四角,并念《鋪床歌》:“蒿草青,稂草黃,我替新人來鋪床。兩頭鋪得高高的,中間鋪個子孫塘。預祝今年生貴子,明朝定出狀元郎”。[2]花生的寓意是男孩女孩換著生,瓜子、棗子意味“早生貴子”,桂圓也有“早生貴子”、“團團圓圓”之意,這一系列瓜果取其諧音,表達了希望可以早日可以“延續香火”的殷切盼望。

(2)送瓜求子。送瓜求子是另一種求子民俗。皖南地區這種習俗流傳甚廣?!肚灏揞愨n迷信類食瓜求子》中有相關記錄,“中秋夕,徽州有送瓜之俗,凡娶婦而數年不育者,則親友必有送瓜之舉。先數日,于菜園中竊冬瓜一個,須不使園主知,以彩色繪人之面目,衣服裹其上,舉年長者抱之,鳴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長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口中念‘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受瓜者設盛筵款之,若喜事然。婦得瓜,即剖食之?!盵3]安徽歙縣流傳有偷瓜送子詩,“送子中秋紀美談,瓜丁芋子總宜男,無辜最借紅綾被,帶水拖泥那可堪” [4] 。大意是鬧婚房的人惡作劇,將南瓜甚至是山芋和水帶泥的放到新人的紅綾被中。徐州豐沛二縣現在還流行在新婚之夜把地瓜放在新人的被窩里。

蘇南也有類似“食瓜求子”的風俗。上海則是要夫妻同吃親戚朋友送的南瓜以求子。[3]

“瓜”在此處也是一個生殖意象的表現,先民以為萬物皆有性,都是跟人生兒育女一樣繁衍后代,而冬瓜、南瓜被認為是生殖力強的植物,聞一多認為是因為瓜中多籽,喻多子[5],所以在舉行求子儀式時,多把冬瓜、南瓜作為具有表征意義的植物。

(三)與巫術相關的生育信仰

皖北的阜陽、蚌埠、淮北等地方有“拴娃娃”的求子巫術。在蘇北和皖北地區有拴娃娃的習俗,凡夫妻結婚兩年還沒有孩子、或結婚幾年沒有男孩的,要在元宵節晚上由小夫妻的兒女雙全的叔嬸或哥嫂到老墩神、仙姑廟等地燒香跪拜,然后包一些香灰,帶回去放到小夫妻的鋪被下面,名為拴娃娃。若當年有子,第二年就要去求子的地方還愿。到孩子十二虛歲的時候,要請戲班、宴請賓客?,F在有些30歲以上的人的名字里有“拴”字,就是表明他是這種習俗的影響者。

二、時代發展與生育信仰

經濟社會的發展使人們看待事物的眼光更加科學,一些有關生育的傳統民俗受到了沖擊,有的逐漸被人們遺忘,有的也逐漸簡化成簡單的儀式?,F在,新生兒誕生后“送紅蛋”的習俗,只保留了送喜蛋,不在煮熟和染色。同時,也不再根據嬰兒性別送特定數量的雞蛋,一般直接送一袋以示生子之喜。

不過,有些生育信仰在一定范圍內還有遺存,只不過古代是一種外化的、直接的表現方式,而今天成為一種內在的、隱性的表現方式。比如一些老人會講究“挑個好日子”、“選個好時辰”將嬰兒產出。在紀錄片《生門》中,一位孕婦的婆婆希望醫生調整手術時間在上午九點至十一點之間取出嬰兒,老人說:“找人‘算過了,這個孩子九點以后出生好”。

受“養兒防老”的思想的影響,“重男輕女”是我國傳統生育信仰的一大特征。在莫言長篇小說《豐乳肥臀》中,“母親”共有八個女兒,為了生出一個兒子八個女兒分別取名為“來弟、招弟、領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玉女”,最終終于生出了兒子“金童”。這是重男輕女思想的極端表現。尤其是計劃生育實施期間,“生個男孩”的思想愈演愈烈,甚至借助于B超來預知男女,有些家庭會墮女胎留男胎。但是,在放開二胎的政策之下,人們對嬰兒的性別沒有了強烈的要求,很多家庭不再有強烈的“生兒子”的欲望,而是“生男生女都一樣”,在養育成本日漸增加的今天,有的家庭甚至認為“生女兒更好些”。

參考文獻:

[1]孟元老.東京夢華錄[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2]江蘇省民間集成資料(一),76.

[3]徐珂.清稗類鈔迷信類食瓜求子[M].中華書局,2010.

[4]胡樸婁.中華全國風俗志(下)[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1986.

[5]聞一多.神話與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