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2018-05-14 09:39王麗趙妮高一琿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8期
關鍵詞:產科品管圈發生率

王麗 趙妮 高一琿

【摘 要】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選取本院于開展品管圈活動前接收的33例產婦作為常規組,隨機選取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接收的33例產婦作為品管圈組,通過對產婦護理缺陷、新生兒護理缺陷以及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統計,明確品管圈活動的實際應用效果。結果:品管圈組新生兒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12.12%,品管圈組產婦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9.09%,與開展品管圈活動前相比顯著降低。同時,在開展品管圈活動后,產婦的護理滿意度由之前的72.73%提升至90.91%。結論:在產科護理風險的管理過程中,應廣泛開展品管圈活動,降低新生兒和產婦的護理缺陷發生率,提升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

品管圈活動;護理缺陷;護理滿意度

由于產科的患者類型較為特殊,產婦的周轉頻率較高,加劇了護理風險的發生概率,因此需要護理采用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實現對護理風險事件和護理糾紛事件的有效預防。品管圈活動采用人性化護理理念,能夠使產婦在輕松的氛圍中接受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1]。本次研究選取了品管圈活動開展前后的66例產婦作為觀察對象,探討了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現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開展品管圈活動前接收的33例產婦作為常規組,產婦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7.64±2.31)歲,其中16例初產婦,17例經產婦。

隨機選取本院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接收的33例產婦作為品管圈組,產婦年齡24~33歲,平均年齡(28.11±2.05)歲,其中15例初產婦,18例經產婦。

1.2 方法

常規組產婦實行常規護理辦法,對產婦進行常規健康知識教育,教授產婦育嬰常識,對產婦的飲食攝入進行指導,不開展品管圈活動。

品管圈組產婦開展品管圈活動,建立品管圈小組。在構建品管圈小組前,護理部門應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對品管圈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然后在護理人員自愿參加的基礎上,由護士長根據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對其進行合理分組,組建3個品管圈小組,即健康宣教組、新生兒護理組和產婦護理組。最后,護理部門應統計和分析以往護理產婦和新生兒過程中出現的護理缺陷,并制定完善的護理方案,具體如下。

1)新生兒護理組:經過對產婦和新生兒的護理資料進行分析可知,胸牌和手圈脫落是護理新生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主要護理缺陷類型。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①胸牌和手圈質量不合格;②護理人員對手圈和胸牌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因此,護理人員應樹立護理缺陷防范意識,充分認識到胸牌和手圈脫落造成的潛在安全風險,提升護理人員為新生兒佩戴胸牌和手圈的技能。針對手圈和胸牌質量差導致的脫落現象,護理人員應及時上報給護士長,并重新定制手圈和胸牌。③護理人員應為產婦闡明胸牌和手圈的重要程度,防止產婦出現隨意摘除胸牌和手圈的現象。

2)產婦護理組:經過對產婦和新生兒的護理資料進行分析可知,身份識別錯誤、用藥錯誤和移送產房時機不準是護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主要護理缺陷類型,原因與護理人員的責任感以及護理技能不熟練密切相關。因此,護理人員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與護理技能,為降低產婦護理缺陷的發生率奠定基礎。①護理人員應加強對產婦待產全過程的護理,針對產婦在待產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合理確定移送產房的時機。②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核對制度,在用藥前對產婦的姓名、年齡等信息進行及時查對,防止出現身份識別錯誤現象。③護理人員在為產婦使用催產素后,應對產婦的子宮收縮狀況進行密切觀察,合理評估產程。

3)健康教育組:針對產婦對健康教育知識掌握不足的問題,應通過以下措施予以解決:①護理人員應制定完善的健康教育路徑,并分發給產婦,提升產婦的配合程度。②護理部門應對健康教育組的護理人員展開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護理查房、溝通技巧和業務能力等,提升護理人員與產婦溝通的有效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新生兒護理缺陷發生率、兩組產婦的護理缺陷發生率、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率(%)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新生兒護理缺陷情況

品管圈組新生兒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12.12%,與開展品管圈活動前相比顯著降低。詳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的護理缺陷發生率對比[n(%)]

2.2 產婦護理缺陷情況

品管圈組產婦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9.09%,與開展品管圈活動前相比顯著降低。詳見表2。

2.3 產婦護理滿意度情況

在開展品管圈活動后,產婦的護理滿意度由之前的72.73%提升至90.91%。詳見表3。

3 討論

與其他科室相比,產科的護理難度較大,導致了護理風險的加劇。因此,做好護理風險預防工作十分必要。本次研

表2 兩組產婦的護理缺陷發生率對比[n(%)]

表3 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對比[n(%)]

究發現,在開展品管圈活動前后,產婦和新生兒護理缺陷的發生率顯著降低,護理滿意度得到提升,證明品管圈活動在產科風險護理管理過程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成效[2]。因此,在產科護理過程中,應開展品管圈活動,成立品管圈小組,通過對以往的護理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深入分析,明確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針對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的原因制定預防性措施,為母嬰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進而提升產婦的護理滿意度[3]。

綜上所述,在產科風險護理管理過程中,應深入開展品管圈活動,實現對護理風險事件的有效防范。

參考文獻

[1] 李佐萍,王三鳳,張美娟.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7,23(08):169-170.

[2] 文玲玲.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01(21):189-190.

[3] 郭珊.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10):1904-1905.

猜你喜歡
產科品管圈發生率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肺結核患者痰標本留取合格率中的應用
急診護理干預對婦科急腹癥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
急診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昏迷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
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研究
護理干預對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
應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對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作用
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品管圈應用的療效分析
產科麻醉中腰硬聯合麻醉的應用探究
規范化護理告知在產科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
品管圈活動在眼科患者視力檢查中的應用及對漏查率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