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順應論看《駱駝祥子》中“虎妞”的日譯

2018-05-16 08:48孟慶榮大連理工大學
長江叢刊 2018年15期
關鍵詞:虎妞高志駱駝祥子

■毛 靜 孟慶榮/大連理工大學

一、前言

1987年Jef Verschueren提出了順應理論,以全新視角考察語用,并于1999年正式在新著《語用學新解》中提出。順應一詞最早始于達爾文的進化論,意為不斷調整適合環境的過程。Verschueren認為,語言使用是一個不斷做出選擇的過程,因為語言具有變異性,協商性和順應性。同時順應論有四個研究視角,分別是語境順應、結構順應、動態順應和譯者的意識程度凸顯。其中,語言的三特性-做出選擇-四個研究視角構成了該理論的基本理論框架。由于該理論為語用學提供了一個全新視角,也受到很多國內學者關注。如錢冠連(1991)對語言順應、選擇和語綜觀三者的關系,以及順應論與傳統語用學的關系進行了討論。何自然(1999)系統介紹了Verschueren的順應理論,并評價了該理論的優勢,并認為語用學順應論非常有解釋力、應用價值和發展前途。緊接著2000年,何自然就出版了《<語用學新解>導讀》一書。魯苓(2008)探討了Verschueren語用學的哲學淵源,并對語用學學科的界定問題提出疑惑。隨著順應論的討論越來越多,一些學者開始結合順應論討論翻譯方面的問題。在中國知網上以(順應論、翻譯)為主題進行檢索,結果為1514條。其中,期刊類820條,碩博類文獻為634條,會議類為8條。關于順應論和翻譯的探討,主要代表如戈玲玲(2001)從語境關系順應論的角度探討了語境對詞義的影響。戈玲玲(2002)探討了“信達切”翻譯標準中的順應性解釋以及順應性對翻譯研究的啟示。宋志平(2004)提出了順應理論下的翻譯模式。王建國(2005)從順應論的角度指出,翻譯策略是動態順應,直譯、意譯、異化和歸化都只是具體的翻譯方法。綜上可知,順應理論已在翻譯研究中被廣泛應用。而有關《駱駝祥子》的翻譯研究,主要以翻譯目的論、改寫論、功能理論、關聯論、順應論和異化歸化的視角進行研究。但主要以探討英譯研究為主,研究其日譯的文章很少。其中,齊(2011)抽取了《駱駝祥子》的三譯本,對照原文,研究了文化要素的翻譯方法。張(2013)從關聯視角出發研究了《駱駝祥子》的文化要素日譯。陳(2014)從目的論角度研究了《駱駝祥子》中文化負載詞的日譯。但都未涉及到人名“虎妞”的翻譯問題?!恶橊勏樽印分械娜嗣盎㈡ぁ币辉~,在竹中伸譯本、立間祥介譯本和中山高志譯本中就有著不同的譯文。駱(2014)在《人名的翻譯的策略和理據》一文中指出,人名翻譯具有人名屬性(人名的指稱性和專屬性)和翻譯屬性(人名的譯名必須具有人名表意的等效性)。筆者認為,人名屬性和翻譯屬性具有一致性,原名和譯名必須都具有同等的指稱性、表意性和專屬性。因此在翻譯過程中,不可忽視人名的翻譯問題。鑒于此本文試圖從順應論的角度對《駱駝祥子》中人名“虎妞”的日譯,分別從順應論的四個研究視角分析它們的異同。

二、關于《駱駝祥子》中“虎妞”的日譯

《駱駝祥子》是我國著名語言大師老舍的杰作。1945年被英譯之后,在西方廣為傳播并受到好評,成為暢銷書。以此為契機,日本譯者也關注起這本書,并掀起了翻譯的熱潮,多次被重譯。本文抽出譯文三本,分別是竹中伸、立間祥介和中山高志的譯本。竹中伸1922年曾留學北京,歸國后開始翻譯《駱駝祥子》,并成為了文學和漢語方面的老師。立間祥介是曾參加新中國文學的研究運動,翻譯和研究中國的古典白話小說乃至近代文學。中山高志中日戰爭時期,曾作為醫生在北京就職。筆者對這三位譯者對《駱駝祥子》中人名的翻譯進行了考察。最后結果是三本書中對人名的翻譯基本采取直譯的方法。而對該書中女主人公“虎妞”的翻譯卻存在不同。結果如表所示:

譯者 譯文竹中伸 虎娘立間祥介 虎妞中山高志 結婚前:ひのえ午嬢結婚した後:ひのえ午

(表:《駱駝祥子》中“虎妞”的三個日譯文)

從三譯文可以看出三譯者對人名“虎妞”的翻譯的區別有三。

第一,立間祥介的譯本采取了完全直譯的方法。

第二,竹中伸采取部分直譯方法,保留了“虎”字,將“妞”譯成了“娘”。

第三,與前兩譯者不同,中山高志對“虎妞”的翻譯則采取了完全意譯的方法,且以虎妞的結婚為節點,給與讀者不同的譯文。

接下來本文結合順應論,從其四個視角對對三譯者關于“虎妞”的翻譯進行分析。

三、從順應論角度來看“虎妞”的日譯

(一)語境順應角度

Verschueren(1999)認為,語境順應包含著語言語境的順應和文化語境順應。前者要求譯者正確理解原文,準確傳達原文語義。后者要求譯者在正確把握原文中包含的文化成分,并能譯出。

結合三譯文的區別之一,先分析關于“妞”的翻譯。竹中伸翻譯為“娘”、立間祥介保留原文形式為“妞”、中山高志只在虎妞未婚時譯為“嬢”,婚后則采取略譯方法。

關于漢語“妞”一詞,龍國貽(2016)在《釋“妞”和“妮”》一文中,對“妞”的演變進行了考證,得出“妞”是“女”的派生詞,并在文中指出,“妞”經歷了“姓氏-女兒-代稱-吳語中的‘囡’-女孩”的語義演變過程。而關于“妞”,《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解釋為:“(~兒)女孩子“,并標釋為方言。在《駱駝祥子》中,無論是婚前婚后,無論是祥子、劉四爺還是其他人,都喊虎妞為“虎妞”,因此可以判斷“妞”只是女性的代稱,并非是指女兒或者女孩子的意思。

在日語中,關于“娘”釋義,新明解國語辭典(第六版)解釋為“①その夫婦が生んだ子供のうちで、女性の方。②若い(未婚)の女性”。

關于“嬢”的釋義,新明解國語辭典(第六版)解釋為“①未婚の女性。②女蕓人·特定職業婦人であることを表す?!赴竷葖荨梗?/p>

由釋義來理解“娘”和“嬢”,兩者都表示“女兒或者未婚女性”的意思。

因此中山高志以虎妞的結婚事件為節點分別譯為“ひのえ午嬢”和“ひのえ午”,則是充分考慮了時間語境的變化,做到了順應語境的需求,對譯文進行了合適的調整。在其譯本后的《監修を終えて》部分,譯文的主編中山時子對中山高志關于“虎妞”的譯文也給與了高度評價。

文中寫道,「人和車廠」を「むつみ屋」と訳しておられますが、なんと懐かしい響きでありましょう。久しく耳にしなかった日本語にほろりといたしました?!富㈡ぁ工颉袱窑韦ㄎ鐙荨梗ㄎ椿椁螘r代)と日訳し、決して“お虎”とか“虎むすめ”などではないのです。私はまずこれらの訳に、ぐんと胸をつかれました?!?/p>

關于語言風格還寫道,「老舎の作品を訳すには、やはり同時代の文體が最も適しているのだと、つくづく感じ入るほどにその流暢な日本語の流れ、新鮮で生き生きとした語感の鋭さは実に天才というほかはありません?!苟抑猩礁咧驹谥袊吐毱陂g,工作之余,深入觀察北京人當地生活,學習漢語,并對《駱駝祥子》一書中出現的場所和物品進行了實地考察。再結合這兩段話可以看出中山高志是在充分的考察、了解原文背景的基礎上,而采取順應日語表達的方式來翻譯文本。

(二)結構順應角度

翻譯是雙語進行信息轉換和交流,語言結構的順應是避免不了的問題。語言結構涉及三個層面。如:(1)語言、語碼和語體的順應。譯者必須明確自己要選擇哪種語言結構和語體類型,做到既順應原文風格,也利于讀者理解。(2)語言組成成分的順應層面,即語音、分句、短語、詞匯和句子成分等方面。(3)語篇結構層面的順應。關于“虎妞”的日譯主要涉及第一層面,即譯者要明確人名的語言結構和風格問題。立間祥介和竹中伸均采用保留“虎”的結構形式,而原文中,對虎妞的形象描述為“虎頭虎腦”,兩譯文正符合原作者對人物形象的描寫,實現了原名的表意。從翻譯結果來看,忠實于原文,做到了“虎妞”人名的表意性,使讀者能夠從語言形式上理解“虎妞”的人物形象。

(三)動態順應角度

語言的使用與選擇是在特定的語境中進行的。而語境并非靜止不變,而是根據時間的推移、交際雙方的社會關系和認知心理而不斷變化。根據順應論的觀點,可從翻譯的時間動態順應、交際語境的動態順應和翻譯的動態文化語境順應這三個方面來理解。

日譯中“娘”“嬢”指女兒或未婚的女孩子。以虎妞的結婚事件的發生為時間線,顯然不能用來指稱結婚后的虎妞。這體現了語言的選擇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相應的調整。如下圖所示。

(圖:隨時間發展“虎妞”譯名的動態調整)

針對“虎妞”的翻譯無論是哪種譯名最后都是要做到指稱性和表意性的統一,都是文中這一獨特人物的專屬名稱。但從“娘”、“嬢”的語用來看,“娘”“嬢”的語義受限,必須要隨結婚事件的發生調整譯文。

(四)意識凸顯角度

Verschueren(1999)的所謂意識程度凸顯指的是“語言使用中表現出來的有一定語用功能特性的自返意識?!本唧w結合到翻譯實踐中,主要體現在(1)譯者憑借自己的認知能力,用語言調動讀者的認知經驗,使譯文讀者直接感受到原文的認知世界。(2)不同譯者有著不同的認知方式。他們對于原文的表達有著不同理解。竹中伸對“虎妞”的“虎”形式進行保留翻譯成“虎娘”和立間祥介對“虎妞”整體形式進行保留,從他們的認知角度可以得知,無論是“虎娘”或是“虎妞”,都是一個名字,一個代稱,可以作為專有名詞來考慮翻譯,并未超出譯文讀者的認知理解能力。這樣一來,不僅忠實了原文語言形式,也傳遞了虎妞“虎”的形象信息。從而實現了“虎妞”名字的指稱性、專屬性和表意性。而中山高志對于“虎妞”的日譯結合了自己對于虎妞在原文世界的人物設定特色的理解,結合全文向讀者解讀了“虎妞”這一人物的存在消極性,并用意譯人名的手段來傳遞給讀者。其實,竹中伸、立間祥介和中山高志三個譯本的時間分別是1943年、1980年和1991年。三個譯者在翻譯“虎妞”的時候都沒有沿用前者的譯文,而是通過自己對原文人名“虎妞”的認識與理解,呈現給讀者不同的譯文。竹中伸和立間祥介直譯“虎妞”,生動地向讀者突出虎妞的形象。而關于“ひのえ午”,新明解國語辭典(第六版)解釋:“干支の一つ。丙と十二支の七番目の午との組合わせの年。この年には火災が多く、また、この年に生まれた女性は、夫を短命にするという迷信がある?!币浴挨窑韦ㄎ纭被蛘摺挨窑韦ㄎ鐙荨狈g“虎妞”,則明顯強調了“虎妞”在小說中的“克夫”性質的消極存在。因此中山高志意譯“虎妞”為“ひのえ午嬢/ひのえ午嬢”,用日語的表達比較直接地向讀者展現了原作角色的定位。

四、結語

本文分別從順應論的四個研究角度對《駱駝祥子》中“虎妞”一詞的翻譯進行了分析。其中(1)從語境順應角度來看,中山高志以虎妞的結婚事件為節點分別譯為“ひのえ午嬢”和“ひのえ午”,充分考慮了時間語境的變化,做到了順應語境的需求,對譯文進行了合適的調整。(2)從結構順應角度來看,立間祥介和竹中伸均采用保留“虎”的結構形式,正符合原作者對虎妞“虎頭虎腦”的形象描寫,實現了原名的表意。(3)從動態順應角度來看,中山高志的譯文準確地運用了“嬢”的語用,體現了時間上的動態順應。(4)從譯者的意識程度凸顯來看,三位譯者通過自己對原文人名“虎妞”的認識與理解,呈現給讀者不同的譯文。竹中伸和立間祥介直譯“虎妞”,生動地向讀者突出虎妞的形象。中山高志意譯“虎妞”為“ひのえ午嬢/ひのえ午嬢”,用日語的表達比較直接地向讀者展現了原作角色的“克夫”的消極色彩。綜上,與原名“虎妞”對照,三位譯者關于“虎妞”的譯名都體現了表意性、專屬性和指稱性。同時可知,譯者因順應立場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譯方法。這也體現了語言的選擇是因人因時而變化的,也體現了語言使用是一個動態選擇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老舍.竹中伸訳.駱駝祥子[M].新潮社,1952.

[2]老舍.中山高志訳.駱駝祥子[M].白帝社,1991.

[3]錢 冠 連 .《語 用 學 :語 言 適 應 理論》——Verschueren語用學新論述 評[J].外 語 教 學 與 研 究,1991(01):61~66,80.

[4]何自然,于國棟.《語用學的理解》-Verschueren的新作評介[J].現代外語,1999(04):429~435.

[5]何自然.《語用學新解》導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6]戈玲玲.語境關系順應論對詞義選擇的制約[J].中國科技翻譯,2001,14(4):27~29.

[7]戈玲玲.順應論對翻譯研究的啟示——兼論語用翻譯標準[J].外語學刊,2002(3):7~11.

[8]老舍.立間祥介訳.駱駝祥子[M].巖波文庫,2002.

[9]宋志平.翻譯:選擇與順應——語用順應論視角下的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4(2):19~23.

[10]山田忠雄.『新明解國語辭典』第六版[M].株式會社三省堂,2007.

[11]魯苓.Verschueren語用學思想的哲學淵源[J].新方,2008(11):49~51.

[12]老舍.老舍集,駱駝祥子[M].上海:南海出版社,2010.

[13]齊微微.關于《駱駝祥子》中文化要素的翻譯[D].沈陽:遼寧大學,2011.

[1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室.現代漢語詞典[M].第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15]張楠.從《駱駝祥子》的日譯本看文化要素的翻譯[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3.

[16]陳文婷.目的論視角下的《駱駝祥子》日譯本研究[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4.

[17]駱傳偉.人名翻譯的策略和理據[J].外語研究,2014(2):77~81.

[18]龍國貽.釋“妞”和“妮”[J].方言,2016(1):115~118.

猜你喜歡
虎妞高志駱駝祥子
我家的小貓
數控機床故障檢測與維修
本期名家—高志祥
因為有條“狗”命
我家的虎妞
河北省卷《駱駝祥子》閱讀
論《駱駝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劇的原因
對虎妞形象的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