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身邊的石獅子

2018-05-17 06:01
學生天地·小學中高年級 2018年2期
關鍵詞:石獅子石獅獅子

“公園有四排石獅子,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獅子,每只大石獅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獅子,每只大石獅子腳邊是四只小石獅子……”你能流利地讀出這段繞口令嗎?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為什么人們總喜歡雕刻一些石獅子?你出去轉轉,城里鄉下、大街小巷……在不經意間,你就能發現石獅子的身影??墒悄阒绬?,我國本土是沒有獅子這種動物的,它是外來的,那它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呢?

反客為主

獅子分布于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和亞洲的西部等地,它們頭大臉闊,體型矯健。特別是雄獅,頸部茂密的鬃毛更讓它們顯現出威武雄健的姿態。獅子最早傳入中國是在西漢,當時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從西方引進了不少“殊方異獸”,也帶回了獅子。人們很喜歡這種動物,漸漸把它當作象征著辟邪、免災、除惡、守衛門戶、永保平安之意的瑞獸。之后隨著佛教的傳入,人們更把獅子神化起來。因為它是文殊菩薩的坐騎,所以被認為是高貴威嚴的靈獸,是佛法的守護者。從此,人們對獅子更產生了種種神通廣大、威力無比的遐想。

因為從異域輸入的獅子數量有限,只有極少數人才有機會耳聞目見,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只能依靠別人的口耳相傳來認識獅子。這更給獅子增添了神秘與虛幻的色彩。于是就產生了這種似獅似虎、能飛能游的異獸形象,而民間工匠們也各自發揮高超的藝術想象力,賦予獅子威武、生動、活靈活現的藝術形象。

在民間雕刻獅子的石匠中流傳著一句口訣:十斤獅子九斤頭,一雙眼睛一張口。這只是一個基本的技術要求。事實上,中國的石獅雕刻風格大體可分為三類:宮廷的、宗教的、民間的。宮廷風格的石獅一般放在宮殿和陵墓前,在形體和精神氣勢上講究氣吞山河、威猛雄壯!而宗教風格的石獅多出現于佛教寺廟和石窟之中,有的獅子是起鎮守護衛作用的,就要雕刻得威武雄壯,而跟隨主人一起聽佛祖講經的,則要雕刻的溫順一些;民間風格的石獅最普及,也最有生命力,它們的造型隨意夸張,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所以,在全國各地基本上都能見到石獅子,大到帝王將相府,小至尋常百姓家,近到繁華街巷里,遠至偏僻荒郊外。但最常見的還是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那對——護門獅。

護門獅

這種獅子作為一種建筑的裝飾,大多放在宮殿、廟觀、官署以及高級官員、富商的住宅門前?,F代的護門獅則多放在商店、銀行的門口。這些獅子昂首蹲坐,口含石球,胸掛鈴鐺,下有基座,形體巨大,氣勢威武。

護門獅的擺放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說,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而且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男左女右”的習俗。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用右爪戲弄繡球,象征權威。而放在門口右側的雌獅,則用左爪戲弄小獅子,象征多子多福。這也與獅子們的習性是相對應的。

用石獅子“把大門”的習俗是如何形成的呢?

據考證,這種習俗大約形成于唐朝。當時,京城的居民多居住在“坊”里,這是一種由政府劃定的有圍墻,有坊門的住宅區。其坊門多制成牌樓的樣式,上面寫有坊的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腳上都放著一對大石塊,以防風抗震。而工匠們經常在這些大石塊上雕刻出獅子、麒麟等動物,既美觀,又有納福招瑞的吉祥寓意。宋元以后,一些有錢人家為了張揚自家的聲勢,便把原來的坊門簡化改造為門樓,而且效仿過去坊柱腳下的夾柱石,將石獅等瑞獸雕刻在上面。這種做法就漸漸成為一種民間的風俗,并最終演化成了守門的石獅子。

望柱獅

在古代的大型建筑物上,支撐石欄桿之間的石柱叫做望柱。在望柱的頂部,常常雕刻著一些動物、植物及幾何圖案等形象作為裝飾。獅子也是望柱上最常見的形象。

北京盧溝橋的望柱石獅最有名。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l根,雕有大石獅281個,小石獅211個,再加上橋東端頂著欄桿的一對和兩側華表頂部的一對,整座盧溝橋上總計有石獅496個。這些石獅子姿態各不相同。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側身轉頭,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橋南邊東部有一只石獅,高豎起一只耳朵,好像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談話……它們中還有雌有雄,雌的戲小獅,雄的弄繡球。有的大獅子身上還雕刻了許多小獅子,最小的只有幾厘米長,有的只露出半個頭一張嘴。但每一只都工藝精湛、形象生動,是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精品之作。

頤和園里的十七孔橋,也是望柱石獅最多的一座橋。橋兩邊的欄桿上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著姿態各異的大小石獅,共有544個。它們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鬧,有的你追我趕,有的凝神觀景,個個惟妙惟肖。

拴娃獅

民間石獅沒有皇家石獅那么宏大與精致,但卻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表達了百姓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在民間石獅中,最有名的要數黃河流域一帶的“拴娃獅”,也叫拴娃石、炕頭石獅,就是取“拴住娃娃好養”之意,流行于陜北綏德、洛川、米脂及關中的富平、澄城等地。拴娃獅形體不大,最大的不過30厘米高,小的僅2、3厘米長。這種石獅起源于當地百姓認為小孩在十二歲之內需要借獅子的神威來保護孩子平安無事,長命百歲。有人還把拴娃獅放在屋內或墻頭、窯頂、門窗一側的土臺上,有鎮宅辟邪的作用。

雕刻拴娃獅時先要選好石頭,然后在繁星滿天的夜晚,把石料放在戶外,讓它們吸收大自然的靈氣,再整整雕刻一百天才算完成。整個過程莊嚴而又神圣,傾注了當地百姓對孩子的無限深情,是陜北老鄉真摯、淳樸的情感體現。

“摸摸石獅頭,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獅背,好活一輩輩,摸摸石獅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獅腚,永遠不生病,從頭摸到尾,財源廣進如水流?!边@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民謠,表達了人們對平安、祥和生活的向往。石頭本來是冰冷沒有感情的,獅子本來是兇猛沒有人情的,但石獅卻被中國人奉為了“守護神與平安神”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猜你喜歡
石獅子石獅獅子
石獅
石獅子
畫獅子
獅子的噴嚏
《獅來運轉》萌翻石獅
大同地區古代石獅的藝術特征——以文瀛湖和法華寺石獅為例
大同地區石獅子造型藝術初探
威風凜凜的獅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