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產業化視角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

2018-05-26 09:48熊敏
卷宗 2018年10期
關鍵詞:云陽縣非遺

摘 要:文章在梳理云陽縣境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資源的基礎上,結合產業化理論及當地經濟發展實際,進而對當地非遺旅游產業化優勢、劣勢、機遇及威脅進行客觀分析和評價,提出了實現云陽縣非遺旅游產業化有效策略。期望將云陽豐富的非遺旅游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創造應有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非遺和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有效保護和傳承。

關鍵詞:云陽縣、非遺、旅游產業化

一、引言

云陽縣位于重慶市轄區,三峽庫區核心地帶,亦是四川盆地東部邊緣的丘陵向山地過渡帶,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和大山大水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云陽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據統計,云陽縣目前共有11項市級非遺,“瑞蘭齋”桃片糕制作技藝、五句子歌等寶貴遺產為這片人杰地靈的土地增添了無窮魅力和神秘色彩。然而,伴隨經濟全球化、科技現代化以及外來文化的沖擊等多重壓力,非遺生存空間日趨狹窄,許多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非遺正面臨瀕危處境。因此,有效保護傳承與經營云陽縣域非遺,顯得十分重要及緊迫。

二、云陽縣非遺及其現狀

(一)資源概況

截止目前,云陽縣共有102項非遺項目。其中包括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 11項;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91項。按類別可分為: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手工技藝等。

(二)發展現狀

云陽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的原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積極開展當地非遺保護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立保護機構。成立云陽縣非遺博物館,在縣文化館成立了非遺展示廳,并免費向市民開放,該展廳是國家后扶資金資助重慶市移民搬遷縣城的首個非遺展廳項目。此外,還成立了云陽縣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開展非遺保護理論研究和交流活動,為制定非遺保護政策、事業規劃,提供科學咨詢和建議,指導當地非遺保護實踐工作。

2、開展非遺資源搜集整理暨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組織人員奔赴民間一線,展開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對境內非遺進行了仔細梳理,收集各類資料,為了防止毀損、流失,對普查中發現和征集到的非遺典型實物和文獻資料,進行整理、保護。組織編纂了《云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圖》《云陽“非遺”教育傳承教材》等資料叢書,向民眾發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遺法》《重慶市非遺條例》等宣傳資料。同時,還利用展板、標語向民眾進行了大力宣傳,開展主題文藝匯演,它既讓廣大村民知曉了國家對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又了解了我縣對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也豐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3、確立傳承人。對非遺名錄的代表性傳承人,采取命名、授予稱號、表彰獎勵、資助扶持等方式,鼓勵和支持其開展帶徒授藝等傳習活動,確保優秀非遺的傳承。

4、爭取專項資金。對非遺重大項目的保護、珍貴資料與實物征集和收購、傳承人培養與建設、非遺項目申報與宣傳等工作經費,縣財政予以保障納入財政預算,??顚S?。同時,通過輿論宣傳、政策引導等措施,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積極吸納社會資金投入非遺保護工作,鼓勵個人、企業和社會團體對非遺保護工作進行資助。

5、建設傳習基地。創建非遺“傳承教育基地”。選取部分“非遺”項目列入學校教育內容,編入鄉土特色教材,建立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

三、非遺旅游產業化及其必要性

面臨日益嚴峻的形勢,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必須要尋求一條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道路, 亟需利用產業化的手段,重新打造傳承發展的鏈條。旅游是體現非遺內在價值及內涵,實現對非遺保護與傳承的重要載體,更是非遺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大力推進文化產業與旅游等行業融合發展。非遺旅游產業化,就是把非物質文化變成一個旅游經濟產業,以盈利為目的,按照市場化經濟的規則和規律來運作。旅游需求層次的提高是驅動非遺旅游產業化發展的主導力量。美國著名人類學家格雷本(Grabum)說: “越是瀕臨滅絕和消亡的東西,越吸引當今的都市旅游者?!?旅游產業化能有效整合當地非遺資源,全面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積極順應當前我國全域旅游的新形勢。通過旅游產業化的運作,為非遺的傳承保護全方位創造條件,擴大非遺傳承的受眾,積極挖掘其新的存在價值,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因此,旅游產業化是非遺實現活態傳承、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

四、云陽縣非遺旅游產業化的 SWOT 分析

非遺旅游產業化是其在新的形勢下更好傳承發展的內在要求,但云陽非遺在旅游產業化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

優勢(strengths):1、云陽縣獨具特色、種類繁多的非遺資源,為非遺旅游產業化創新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動力源泉。 2、近年來,云陽縣相關部門對零散分布的非遺資源進行了有機整合,取得了一定規?;б?,節約了社會和經濟成本。3、政府對傳承人的重視,有利于提高傳承人的傳承意識和文化自信,提升民眾對非遺傳承保護意識。 4、相關政策的傾斜,有利于擴大招商引資,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增加人口就業,提高居民收入。

劣勢(weaknesses): 1、非遺先天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2、傳承人匱乏,民眾參與度不高。3、宣傳力度不夠,宣傳方式單一,對游客吸引力有限,開發難度大。 4、地方經濟基礎薄弱,資金支持有限,后勁不足。

機遇(opportunities): 1、社會民眾對于非遺的認同感及保護意識逐漸增強。2、政府重視并給予資金支持,相關法律法規提供了政策保障。 3、旅游業尤其是文化旅游及全域旅游的興起帶來了大量的客流和具有廣闊前景的產品開發市場。 4、國內外非遺旅游產業化發展成功案例的引領示范。

威脅(threats): 1、全球化對地方文化的沖擊大,非遺的生存和發展面臨極大的危機,部分甚至瀕臨滅絕。 2、非遺在旅游產業化過程中差強人意,不可避免的產生因部分急功近利者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導致的商品化、片面化、粗制濫造等現象,最終導致非遺資源失真、變異甚至消失。3、非遺旅游產業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破壞當地原來的生活秩序和生態環境。

五、云陽縣非物質文化資源旅游產業化的對策建議

(一)聯合當地景區共謀發展

可結合當地景區特色開發非遺的體驗式旅游活動項目。利用張飛廟景區、龍缸景區、濱江公園等公共文化設施,將全縣非遺列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云陽文化網等網絡服務體系,供民眾查詢,并在景區進行集中靜態實物展示和動態傳承保護?;驅⒃脐柼移?、渝峰烏天麻等云陽特產作為配套旅游吸引物在旅游景區出售;統一設計旅游景區文化標識,在街燈、景觀小品、指示牌、導向符的設計中匠心獨具,別出心裁,將非遺元素蘊含其中,與環境氛圍融合,反映出當地獨特的文化符號。

(二)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

近年來,云陽縣委、縣政府致力于保護當地歷史文化遺產,以生態保護為基礎,將生態文化建設與文化傳承相結合,以 “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中國傳統布局理念為核心,結合當地自然條件打造了龍脊嶺生態文化長廊、雙井寨和三峽文物園等獨具云陽文化特色的山水園林景觀。云陽縣對于文化建設的重視,提高了市民精神生活品質,為市民構建了一個文化精神家園,豐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對非遺的保護不僅僅表現單個非遺項目,更要保護非遺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梢栽谶@三個特色生態園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和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推動非遺的活態傳承和整體性保護,促進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型發展,在保護的前提下,提供公共參與、旅游休閑等服務功能,以“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為目標開展民俗文化旅游活動,創建獨特的文化品牌和多姿多彩的區域文化,豐富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外延,為市民帶去更多不同的生態和文化體驗,更能激發民眾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增強幸福感和滿足感。

(三)充分利用節慶活動牽線搭橋

固定在每年特定節慶期間,根據云陽當地的特色策劃一些非遺王牌節慶活動。充分利用張飛廟廟會、土家女兒會、新年登高等節慶開展民俗活動和傳統習俗,精心設計旅游線路,大力推介旅游項目,推進民俗文化旅游和休閑旅游等活動的開展,發展非物質文化旅游產業;充分利用每年的“文化遺產日”,認真組織開展各項宣傳和教育活動,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全社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

節慶期間,廣泛邀請各社會各界人士參加,充分醞釀、多形式展示優秀的地方非遺資源。同時,開辟專門場地舉辦具有地方傳統風味特色“美食節”,進行非遺工藝品展賣等活動,這樣既提高了文化治理能力,更能激發文化創造活力,讓文化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更能讓游客能現場看到、嘗到、買到當地非遺特色,全方位體驗云陽非遺的獨特魅力。

(四)深度開發文化旅游產品

“購”是旅游六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當地非遺產業化創造經濟效益不可或缺的環節。對旅游產品的開發應精心設計,明確定位,講究實用性、觀賞性和趣味性原則。深入挖掘文化遺產資源,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研發新產品,并和相關產業進行有機整合,形成高水平、深層次、網絡化開發模式,形成文化推動產業、經濟的巨大內生動力,力求滿足大眾口味,實現產品專業化、品牌化。

云陽縣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可以將飲食文化、民間手工技藝作為重點開發項目,包裝打造文化旅游特色產品。云陽縣非遺旅游產品的開發應圍繞四大系列進行: 1.旅游紀念品系列。如龍崗云霧茶、野竹蓀等。2.特色小吃系列。如云陽桃片糕、賴桃酥等。3.中成藥品系列。如渝峰烏天麻、云陽小茴等。4.旅游音像、書籍用品系列。如《彩云陽光》和各大旅游景區風光、民間藝術宣傳光碟以及相關書籍,如《云陽寶卷》《云陽旅游》等。

六、余論及展望

云陽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中形成的獨具特色、形式多樣的非遺資源,既豐富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是維系地域文化的情感紐帶。非遺旅游產業化能使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元氣充沛,血脈暢通。但是,隨著旅游活動與文化遺產的結合不斷深入,旅游活動在促進非物質文化傳承和再現的同時,也對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導致非遺本身商品化、庸俗化和片面化。因部分急功近利者大肆追求經濟利益而導致非物質文化失真、變異的情況層出不窮,使民眾受到傷害而產生抵觸心理。因此,絕不能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或者一味迎合游客的喜好盲目進行旅游開發,而導致得不償失。非遺資源旅游產業化應在政府主導下,從實際出發,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于全過程,拓寬思路,科學合理規劃,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創新營銷模式,多策略,多角度,多渠道的探索一條適合當地非遺保護和傳承的路子,構筑富有當地特色的非遺旅游文化產業體系。同時我們必須在產業化的同時,及時審視過去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建立非遺市場化后的評估、反饋等管理機制與收入分配體系,在整體性保護的原則下,積極尋求新時代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注釋

1.納爾遜·格雷本.《人類學與旅游時代》,趙紅梅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2.王松華,廖嶸.產業化視角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07- 112.

作者簡介

熊敏(1991-),女,重慶云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專門史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猜你喜歡
云陽縣非遺
我是國寶
三峽庫區城市區域消落帶景觀規劃策略探究——以重慶市云陽縣為例
妙趣橫生的識字教學——觀云陽縣第八屆小學語文賽課活動有感
致力非遺保護,實現文化傳承
云陽縣院 開展以司法責任制改革為主題的聯絡活動
云陽縣促進水庫主要建筑物除險加固設計
白虎加人參湯臨床應用舉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