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下大氣力破難題、補短板

2018-05-29 10:31安靜賾
北方經濟 2018年4期
關鍵詞:經濟高質量發展破題

安靜賾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關于“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是新時代內蒙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下大力氣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開放型經濟、緩解政府性債務、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加快破題,著力補上產業、創新、區域、支撐保障能力、開放、營商環境、投融資、生態環境等突出短板,推動全區經濟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

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 經濟高質量發展 破題 補短板

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三個扎實”的首要任務??倳浀闹匾v話,直指制約內蒙古發展的短板和弱項,切中內蒙古發展的關鍵和要害,為內蒙古發展調準了焦、對準了脈,是新時代內蒙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下大力氣加快破難題、補短板,推動全區經濟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

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加快破題,補上產業短板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層次低、結構單一,是制約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4年考察內蒙古時,就曾指出我區產業結構“四多四少”的狀況,即“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低端產業多高端產業少、資源型產業多高附加值產業少、勞動密集型產業多資本科技密集型產業少”。這是我區發展方式不合理的主要表現,也是當前我區經濟發展中諸多矛盾和困難的根源 。截至2016年,內蒙古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只有4.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一半以上,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9個多百分點。正因如此,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為此,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不能老是盯著“羊煤土氣”,要下功夫培育非煤產業、非資源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新產業,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徹底擺脫過度依靠資源開發驅動、重化工業帶動的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補齊新興產業、高端產業、高附加值產業短板。當然,發展新興產業和非資源型產業,絕非不要傳統資源性產業。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農畜產品加工等傳統資源型產業的質量提升,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更為重要的方面。對我區來講,通過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僅大有可為,而且前景廣闊。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特別要“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緊跟世界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適應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實現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資源轉化增值水平。通過“加法減法”一起做,傳統新興一起抓, 努力改變產業結構“四多四少”狀況,“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

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加快破題,補上創新短板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萍悸浜?、創新不足,始終是內蒙古發展的突出短板。需要高度重視的是,近幾年我區與先進地區創新能力的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繼續拉大。2016年全區科技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下降到第28位,科技進步貢獻率低于全國十多個百分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定要下大氣力把這個短板補上來。要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加快破題,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創新主體,搭建創新平臺,優化創新環境,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創新驅動的關鍵在人才。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優先位置,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 ,強化產權保護,完善干部正向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加快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讓企業家心安、科技人員心寬、黨政人才心熱、創新人員心動,充分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積極性。

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加快破題,補上區域發展短板

長期以來,內蒙古經濟發展主要是依靠城市經濟帶動、呼包鄂等地區領跑實現的。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是我區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的突出表現。以區域發展為例,東部五盟市國土面積和人口均占全區一半以上,但到“十二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僅占全區的比重不到三成。按2015年基數測算,西部盟市每增長1個百分點形成的經濟增量,東部盟市需要增長2個百分點才能達到。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繼續依靠少數優勢地區已經不足以支撐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亟需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加快破題,打造更多的經濟增長極。為此,要在繼續打造沿黃經濟帶、發揮好呼包鄂地區的“火車頭”效應的同時,抓住用好國家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東部盟市的優勢和潛力,全力推動東部盟市把發展質量提起,把各項建設搞上去,加快彌補我區區域發展短板。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農牧業供給側改革,加快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按照總書記“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和生產力空間布局,走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的路子”的要求,制定實施園區振興計劃,著力解決好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低端化、同質化、空心化等突出問題,形成有競爭力的增長極。以此來進一步拓展經濟發展空間,逐步形成多點多極支撐的發展格局。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快破題,補上支撐保障能力短板

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標志,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現代基礎設施的支撐和保障。內蒙古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滯后一直是最大的硬短板。目前,我區鐵路運營總里程全國第一,但等級低、復線率低、電氣化率低,特別是快速鐵路建設滯后,一度是全國包括西藏和寧夏在內的三個沒有高鐵的省區之一。截至2016年,公路總里程突破19萬公里,但公路網密度低、等級低,公路網密度僅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高速公路僅有6000公里,還有47個旗縣沒通高速公路。能源通道不暢,火電富余裝機約1000萬千瓦,窩電現象仍很嚴重。水利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資源型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僅占耕地面積的33.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農村牧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滯后,行政村通寬帶率80.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4.3個百分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按照適應發展、適度超前的原則,全面加強鐵路、公路、航空、水利、電網、管道、市政、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補足我區基礎設施欠賬多、水路電信支撐保障能力不足等制約發展的短板問題,通過時空變革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在發展開放型經濟上加快破題,補上開放短板

開放合作是實現富民強區、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內蒙古與俄羅斯、蒙古兩國接壤,有16個對外開放口岸,區位優勢獨特、開放條件好,是國家向北開放的最主要門戶。但對外開放不足,質量效益不高,特別是因“酒肉穿腸過”而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不夠,始終是內蒙古發展的一大軟肋。2017年,內蒙古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僅有5.8%,低于全國28個多百分點,出口依存度只有2%左右。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900億元,創歷史新高,但也僅占全國的0.3%。十九大提出加大西部地區開放力度,這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決策,目的是以開放促進西部發展。對此,我們一定要搶抓機遇,積極跟進,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擴大對外開放。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積極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充分發揮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作用。既要積極“引進來”,吸收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又要堅持“走出去”,支持企業及個人到境外開展投資合作,擴大機電、重型裝備、農畜產品等優勢產品出口規模,把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發展優勢,在開放合作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深化改革上加快破題,補上營商環境短板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一個地區發展的快慢好壞,決定性的因素已經不是擁有多少生產要素,而是發展環境的優劣。當前我區與先進地區發展態勢上的差距,根源主要在于營商環境的差距。根據21世紀研究院《2016年投資環境指數報告》,內蒙古投資環境指數排全國第23位,其中投資軟環境指數排全國倒數第3位,僅高于黑龍江和遼寧省。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各級政府一定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切實把推動發展的著力點由“抓項目”轉向“抓環境”上來,補齊營商環境不佳的短板。優化營商環境,關鍵靠改革。要圍繞市場主體所需,著眼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廣“最多跑一次”“只進一扇門”等辦法, 增強對各種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各個方面的創造力,提升整個地區的競爭力。

在化解政府性債務上加快破題,補上投融資短板

總書記要求我們,“有效防范化解債務風險,繃緊防范化解債務風險這根弦”。內蒙古各地政府債務率普遍較高,全部超過警戒線,已經到了十分嚴重、非解決不可的地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財政金融風險的底線。為此既要“堵后門”,落實防范化解債務風險責任,堅決遏制違法違規舉債,堅決不走高負債擴張的老路;也要“開前門”,合理安排地方新增債務規模,合理合規舉債融資。我區債務風險的累積,很大程度上與我區過度依賴政府投資的發展方式直接相關。為此必須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用好多層次及資本市場,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補上我區投融資渠道窄、主體單一的短板,在積極化解債務的背景下滿足發展中必要的資金需求,推動經濟穩定而高質量發展。

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加快破題,補上生態環境短板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近年來盡管我區生態環境實現了“整體遏制,局部好轉”,但生態脆弱的基本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生態環境仍是一大短板。根據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中央組織部《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內蒙古綠色發展指數排全國第24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一是要持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變成金山銀山。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等重點工程,實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強荒漠化治理和濕地保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把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筑得更牢。二是要“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全面落實水污染防治計劃,加快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和重金屬減排力度,從源頭上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是要加快建立綠色發展方式和消費方式。做綠色文章,興綠色產業,創綠色品牌,提供更多優質綠色生態產品。

(作者系內蒙古黨校副校長)

責任編輯:代建明

猜你喜歡
經濟高質量發展破題
推斷題的破題思路
破題“獲得感” 演繹“最優解”
深化創新 破題前行
醫改舉措“單兵推進”亟待破題
用問題倒逼醫改破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