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上經典(五)

2018-05-30 02:24
老年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橫畫猛龍刻石

寬博雄重

洛陽龍門石窟,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開鑿,經北魏至唐的150余年間,營造佛像10萬余尊,題記刻石3600余塊。其中,北魏時代的造像占整個石窟三分之一多,并保留了為數眾多的北魏造像題記。自清黃易訪碑收集拓本之后,曾有北魏龍門造像記四品、十品、二十品之稱。

《始平公造像記》為其中難得的陽刻。從刻手的角度分析,由于書丹與刊刻分開進行,在造像記中可看到刻手頗為自由地以刀代筆,完全不用背上忠實書丹的包袱??坦さ牡惰彵M管可以改變多種方向去刻鑿筆畫,但從造像記中可以看到,最重要的下刀方法都是從右至左的。這種順手的用刀動作,恰恰與書寫者從左至右的用筆順序相反。于是,橫畫常常被刻成左高右低、順乎筆畫起訖而下的凌厲刀觸,使點變成三角形,橫畫變成了平行四邊形裝飾之趣的由來,正是源于那把刀鑿。至于被后人看作稚拙之美的缺筆少畫、移動部位、部首支離,顯然許多成分也來自刻工。師徒授受是古代工匠唯一的傳技學藝方式,一種行業內常有自己的傳統習慣,古代的畫工、泥塑工、建筑工、石工莫不如此。

《始平公造像記》拓片(局部1)

因此,我們認為以北魏洛陽地區銘石工匠為主流的習慣用刀技巧,亦或稱之為一種師徒授受的用刀定式,應是龍門造像題記風格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梢哉f,北朝石刻作品中普遍存在著刻手參與的問題,而造像題記則是表現得尤為突出罷了。裝飾性的刀法,強化了書手方峻剛健的用筆特征。因此,造像記作為魏楷審美的典型,是由寫與刻兩方面綜合的結果。

《始平公造像記》拓片(局部2)

《張猛龍碑》碑額拓片(局部)

《張猛龍碑》拓片(局部1)

《張猛龍碑》拓片(局部2)

瀟灑古淡

《張猛龍碑》,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碑》,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年)刻石?,F存山東曲阜孔廟。此碑為北魏后期碑刻代表作品。碑陽、碑陰均有刻字。碑額刻字與龍門造像記中《始平公造像記》十分相似,用刀斬釘截鐵,尤見裝飾之風,是北魏孝文帝時期洛陽石刻風氣的延續。碑文則與碑額基本同調,然碑文少裝飾趣味而生動自然。用筆方圓兼施,剛健有力,變化較為細膩。欣賞其用筆,有方圓轉換之妙。其結體內緊外疏,俯仰揖讓,大小自如,欹側險峻,富于靈性,是成熟的魏體楷書,具有典型的北魏刻石楷書審美特征。據說,古代不法商人拓碑,為求暴利,不惜毀字以求不同。此碑以“冬溫夏清”等字未泐本譽為極品。近代以來,趙之謙、李叔同等人深受其影響。

猜你喜歡
橫畫猛龍刻石
苕溪詩蜀素帖 技法精講(十一)
畫說漢字——百
談秦七刻石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多倫多猛龍強勢崛起
書法啟蒙·隸書第三講
秦始皇刻石還剩多少
寫字大課堂
林書豪絕殺取六連勝
重建祖屋之刻石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