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自然·蹤跡
——山東兩漢北朝碑刻研究工作坊考察日志(二)

2018-06-06 09:08
大觀(書畫家) 2018年5期
關鍵詞:漢碑拓片桂樹

俞 豐

2018 年4 月25 日 星期三

早晨八時半出發,前往武梁祠。2016 年5 月,我曾偕張索兄與華東師范大學書法專業碩士生前來考察,這是第二次觀摩。

圖1

圖2

除祠堂中的雙闕和石刻畫像外,這次在各位老師的指點下,還關注了一些小石刻,比如一件“武仲興道從達”,館內工作人員介紹,這應該是武梁祠當年道路前的標志,我覺得語句太拗口,這樣解釋似乎微覺牽強,但一時也琢磨不出其中道理,也許是比較高古的緣故吧。另“武家林”一刻,可想見武氏祠堂當年瑤筍琪樹、蔚然成林的壯觀景象。(圖1)

繆哲老師精研漢畫像,在一旁聽他宣解,闡幽抉微,捃摭無遺,真令人大呼過癮!繆師所談細致周備,我只隱約記其大概,他說:大體上祠堂和墓室兩類,既相通也相異,因為功能略有不同,但布局相似,一般廚房在東邊,馬廄在西邊。工匠是貫穿于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從頂層到底層均有接觸,所以這些石刻工匠所構思表現的,并不是其個人想象,而是一種“制度想象”。對于這一系列布置精美有序的圖像,在漢代有“今文”和“古文”之說的分野,有一點頗值得玩味,因為神話傳說的時代不是歷史,所以要用人物形象來呈現歷史的節點。今文的標志是從五帝開始,而古文則從天地開辟始。當講到石刻中桂樹和黃雀等細節時,他說這是對王莽時代的一種隱喻,《漢書·五行志》記載成帝時有歌謠:“桂樹華不實,黃雀巢其顛?!惫饦錇槌嗌?,象征漢代的火德;而王莽自謂尚黃,所以出現黃雀筑巢桂樹之巔的圖像,預示王莽將篡位代漢。而桂樹下都有一個手執弓箭射鳥的武士,其含義不言而喻??妿熯€感慨說,圖像是極其珍貴的,他們小時候沒什么圖像可看,連煙盒上的畫片都很珍惜,哪敢想象有漢畫可看?以前人家里著火,先要把畫片搶出來,有了畫,就有了復興的圖本……如此等等,高屋建瓴,抽導幽滯,啟廣才思,令我有醍醐灌頂之快?。▓D2)

圖3

出武梁祠,去往濟寧。車行馬驟,春野平疇,而我腦中仍梳理著繆師的精說妙解,聊遣詩興,以志所樂:

再游武梁祠竊聽繆哲先生談漢畫像

十分晴色麗原川,秋野春衢去復旋。

白日禽魚還石上,夜深眾像戲庭前。

豈唯文字泣神鬼,更譜靈圖際昊天。

哲匠辭華洩機杼,聆韶抃舞不成眠。

午時到達濟寧博物館,由賴非老師推薦,先覓一餐館吃全魚宴,觸唇滑快,鮮美異常,殷飽之余,進博物館內稍作小憩,隨后前往漢碑室。我來過此地,記得此碑室大約是民國時所建,亦屬老建筑。因為碑室比較窄小,一時人多,我不欲填湊,遂獨去看右側的碑廊。這里陳列著清代錢泳晚歲將其歷年所臨漢碑五十多種摹刻而成的“攀云閣臨漢碑”,又名《攀云閣帖》,共計八集十六卷,一百二十方石頭,按《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編目。錢氏的隸書,我在十幾歲游山陰青藤書屋時買過一小冊《重修青藤書屋記碑帖》,印象至為深刻,其字結體精暢,柔潤圓轉,這批漢碑臨刻,在保持原碑精神的基礎上,更體現了他自己精謹舒暢的審美觀。(圖3)

沿錢泳碑廊環視一周,乃擠身入碑室,重溫這批顯赫輝煌的漢代名碑,我將上次來所作的筆記重新核對了一遍:

南一石,《漢魯峻碑》。圭頂有穿,碑額隸書二行在碑穿上方。此碑中斷為二截,碑陰有捐款題名。關于這些題名,我曾作過一番小考據,2009 年5 月在《書法導報》發表過小文《從古碑造價說到〈元緒墓志〉》,結論頗為有趣:題名中所寫的“某某幾錢”,是當時為造碑而捐款的清單,把錢款相加,就可以得到造碑總價?!遏斁肪杩钕嗉涌傤~是15800 錢,另可考的《曹全碑》是15700 錢,《張遷碑》為17800 錢。這里的“錢”就是通常所說的漢代五銖錢,單位是“文”。這三碑總額驚人一致,顯非偶然,可信是當時造碑的實際費用。我根據漢代物價資料極粗略地推測:東漢一座石碑的造價,大約可以買一頭牛,或者八畝地,接近一個縣令兩個多月的工資。當然,這是極粗疏的妄測,忽略了物價漲跌、時局治亂等因素。我的感覺是,漢碑的造價不低,所以古人造像刻碑,慎重其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南二石,《魏范式碑》,碑陰左下角有題記。

南三石,《漢郭有道碑》,此碑背后是畫像石。仲威等友人說,此石被認為是仿刻的,因為表面有許多斧鑿痕,人為造成的殘泐斑駁,是造假的痕跡。我還沒有研究過此碑,所以對此信息并不清楚,記下待將來查證。

南四石,《漢鄭固碑》。

南五石,《漢北海相景君碑》。

南六石,《漢鄭季宣碑》,碑陰后有篆書及題名。

南七石,《漢武榮碑》。

圖4

南八石,《唐任城縣橋亭記》。圓頂,碑陰無字。碑額篆書六字,為兩行懸針篆。碑文隸書??钍穑骸按筇崎_元廿有六年閏八月五日建。通直郎行方與縣尉王日云篆額?!?/p>

南九石,此已是最北一石,乃造像刻石,可見上下三層佛像。微見刻字,似已不可分辨。(圖4)

另外記得南側墻上應有《漢禳盜刻石》,因為我最晚入室,看得又慢,諸師友早已去看漢畫像石了,工作人員大概要關門,不忍讓她為我獨等,也就沒再去重溫此石,依依而別。

濟寧博物館的漢畫像石十分別致,有人首魚身、九頭獸之類,詭形異狀,神怪莫名,大家也都懷著好奇之心拍下不少照片,分享到了各自的朋友圈。(圖5)

圖5

隨后在館方的邀請下進入會議室,共同欣賞一件未曾發表的端方舊題埃及雕刻拓片。受邀同行的米蘭大學Patrizia Piacentini 正是埃及學專家,在繆哲師的翻譯下對此拓片作了解讀,大意是埃及刻石的形式和中國碑刻也有相通之處,而用拓片這種形式呈現,她是第一次看到,認為很有意思。白謙慎老師則站在宏觀的角度指出,這對世界藝術史的研究是有啟發的。出門時仲威兄與我交談,則提到,上世紀初清廷派遣大臣出洋考察,端方是其中之一,其在游歷期間拍攝了大量的埃及雕刻照片,回國后按照片的圖形用石膏刻模,再從石膏上做拓片。原雕刻應該是很大的,拓片則應是縮摹本,更非原拓,上圖藏有這樣的拓本數十件,應該說并不很稀奇。仲威兄治學宏博精審,雅不欲在人前爭勝顯能,其醇儒之風令我欽敬。

因為任城王墓就在左近,我等一行又乘車前往。前年考察未來此地,但后來鄒城友人劉杰兄曾寄贈我數紙任城王墓黃腸石刻拓片,我作過題跋,印象很深,今日得見原石,才了解了這些黃腸石堆積的狀態。原來文字出于疊置的石墻之上,嚴格說應該是仿“黃腸題湊”的形式?,F已發現有文刻石近八百塊,“物勒工名”,所刻基本都是籍貫和工匠名,其字直接單刀鑿刻,字形之奇崛生動、英奇古拙,自不必我更費一詞。(圖6)

圖6

告別后,一行前往曲阜,路途大約一個小時,入住曲阜銀座佳悅酒店。眾師友昵處兩日,情誼融洽,晚餐時語笑風生,軼談無窮,或吻縱波濤,或搏髀抃笑,清夜之宴,洵為愜懷。

八時許回房,略事洗漱,靜心整理日志詩文,約十一時入睡。

猜你喜歡
漢碑拓片桂樹
織夢桂樹下
《韋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漢李紓墓志拓片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鮮于璜碑》研究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漢碑的個性特征及其審美趨向
淺析漢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花期與成功
我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