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名著的影視劇改編何以更富吸引力

2018-06-07 09:56曾美桂
人民論壇 2018年15期
關鍵詞:文學名著影視劇原著

曾美桂

【摘要】把古代文學名著改編為影視劇作品,是當前的一大熱潮。在商業大潮的沖擊下,由古代文學名著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作品層出不窮,導致了此類影視劇作品的過度商業化與快餐化。古代文學名著的影視劇改編,應當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追求更為多元的藝術表現手法,從而真正引發人民群眾的共鳴。

【關鍵詞】文學名著 電視劇 傳播途徑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古代文學名著的電視劇改編應尊重原著的精神實質

古代文學名著與電視劇的最大區別在于語言的運用,經典的文學作品,往往有著經典的人物形象和經典的故事情節。古代文學經典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而且有豐富的思想價值。與文學經典作品不同,影視作品不僅可以通過語言,還可以通過視覺藝術進行表達。人們觀看影視作品,能夠獲得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梢哉f,影視藝術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它不僅要吸收文學因素,還要求表現手法、表現風格的協調一致。因此,影視劇作品需要把藝術性、思想性和觀賞性融為一體。

由于文學作品與影視劇作品有著不同的特點,所以在把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的時候,要把握好“度”的問題。中國古代文學名著代代相傳、經久不哀,在讀者心目中有著重要地位。如果把這些古代經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就有必要考慮到當代受眾的審美傾向和接受心理。例如上世紀90年代改編《三國演義》的時候,電視劇的人物形象和主體基調就大致與原著小說一致,原著中的諸葛亮智謀超群、關羽忠義勇武、劉備仁德寬厚、張飛魯莽暴躁,這些人物原型在電視劇中都得到了較為完整的保留,也延續了“擁劉反曹”的基調,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編。而對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的成功改編,也有效促進了影視作品文化品位的提升。

如果影視劇的改編脫離原著的精神實質,代之以隨心所欲的創作,那么就脫離了“忠實原著”的初衷。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夏衍曾提出“忠實原著”的改編原則,得到學界的公認與贊同。20世紀80、90年代,很多改編者在改編古代文學名著時基本上遵循了忠實原著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也融入了時代特色。當時,由古代四大名著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影響極大,收視率一再創新高。而80年代中期以后,古代文學名著的改編逐漸打破原著的風貌,不再亦步亦趨地沿襲原著小說的文本。21世紀新版 《三國》、新版《紅樓夢》等電視劇作品的出現,引起了較大爭議。其中,觀眾的主要爭議點圍繞在是否忠于古典原著與如何進行合理創新這兩大問題上。

當前,受到市場大潮的侵蝕,有些編劇逐漸傾向于將古代文學名著改編成迎合大眾口味的“戲說”“惡搞”類影視作品,這已經遠遠脫離了改編名著的初衷,使之淪為了娛樂的犧牲品,是應當予以監管的。

由古代文學名著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作品出現過度商業化與快餐化的傾向

在商業大潮的沖擊下,由古代文學名著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作品層出不窮,導致了此類作品的過度商業化與快餐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影視劇作品的過度娛樂化傾向明顯。網絡時代,追星成了青年一代特有的娛樂活動,娛樂明星成為年輕人崇拜的對象,具有極強的娛樂號召力。邀請當紅娛樂明星出演的影視劇,往往能夠吸引更多年輕觀眾,這是電視劇投資者為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作出的選擇,同時也是對消費社會大眾審美心理的一種迎合。在很多由古代經典名著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中,這種“偶像化”傾向都較為明顯,從而造成電視劇人物與原著人物的差距。

其二,語言藝術的感染力難以彰顯。一些改編自古代文學名著的影視劇作品難以將原著的語言魅力傳達出來,如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當寶釵在滴翠亭偶然聽到紅玉與墜兒的私房話后,有這樣一段心理描寫:“怪道從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盜的人,心機都不錯。這一開了,見我在這里,他們豈不臊了。況才說話的語音,大似寶玉房里的紅兒的言語。她素昔眼空心大,是個頭等刁鉆古怪東西。今兒我聽了她的短,一時人急造反,狗急跳墻,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來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庇纱丝梢?,寶釵外表溫良賢淑,但實際卻城府極深、心思縝密、善于偽裝,與黛玉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段描寫直接而又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特有的心理狀態,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電視劇對這段心理活動的呈現就稍顯不足,只是以寶釵的低頭沉思作為展現。對于觀眾來說,恐怕很難猜出她此時心中的想法。再如《水滸傳》中有一段描寫:“悶似蛟龍離海島,愁如猛虎困荒田,悲秋宋玉淚漣漣。江淹初去筆,霸王恨無船?!边@幾個比喻句形象描述出林沖空有一身武藝卻無用武之地,更是淪落到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悲慘處境。這種無奈的心境流露于字里行間,讓讀者感同身受。但是在影視劇中,這種心境卻不太容易呈現給觀眾,語言魅力自然也難以彰顯。

其三,一些影視劇作品缺乏內涵。古代文學名著往往有著極高的藝術水準和思想內涵,特別是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刻程度上,是改編者不太容易超越的。一些文學形象之所以成為經典,主要就在于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滿足了不同讀者的需求,因此“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也是文學的魅力所在。然而在當下,一些改編自經典名著的影視劇為追求經濟利益,一味迎合大眾口味,沒有在作品的深度上下功夫,導致一些作品只是流于淺表的模擬或復制,內涵不夠深刻,因而也必然缺乏影響力。

古代文學經典的影視劇改編不僅要拓展藝術空間,還要觸及人的精神世界

將古代文學名著改編為影視劇,就要使其走向大眾化、普及化。人們的事業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愛和恨、存在和死亡,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藝作品中找到啟迪。通過網絡傳播,改編成影視劇的經典名著能夠吸引觀眾,引發其共鳴,使之感受到經典名著的魅力,有利于促進中國文學經典的傳播和普及。通過觀看改編的影視劇,有不少文化水平較低或閱讀條件較差的受眾也可以了解古典文學名著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內涵。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制作更多品質精良的影視劇作品,加大文學經典的傳播與推廣力度,使其真正走向大眾化。

要在忠于原著前提下,拓展出更大的藝術空間。我們之所以要改編一部文學作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這部作品中有我們需要的某種精神。把人類歷史上有價值的文學形象轉化為熒幕形象,是文藝工作者的一項使命,也是信息時代人們的普遍要求。那些改編成功的影視劇作品,的確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藝術享受。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電視劇改編可以在原著的基礎上開拓出更大的藝術空間,不斷豐富人們的審美體驗。

要以古代文學經典的影視劇改編推動文化傳承,真正觸及人的精神世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敝袊糯膶W經典為影視劇作品提供的不僅是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思想價值和審美享受。古往今來,這些流傳下來的古代文學名著不僅帶給我們心靈的滋養,還提高了我們的人文修養。因此,加深對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的了解、以經典名著的影視劇改編推動文化傳承,是促進文化發展的必要之舉。

(作者為攀枝花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5年10月14日。

②劉燕城:《小說名著改編電視劇得失談》,《當代電視》,2003年第10期。

③吳素玲:《中國電視劇發展史綱》,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年。

④姚小鷗:《古典名著的電視劇改編》,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

責編/王妍卓 美編/宋揚

猜你喜歡
文學名著影視劇原著
氣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大偵探福爾摩斯
警察與贊美詩
跟著影視劇學育兒
文學名著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探析
影視劇制作方需提高隱私保護意識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選擇
網絡新詞
Back to the Classic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